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中期疗效分析
1
作者 赵录 金先庆 +1 位作者 李晓庆 周德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对105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施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定期对排便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105例无1例死亡,无术中输血、术中并发症,0~3个月平均... 目的观察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对105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施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定期对排便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105例无1例死亡,无术中输血、术中并发症,0~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4.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5 ml;3个月至1岁平均手术时间71.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 ml;1~3岁平均手术时间77.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 ml;>3岁平均手术时间112.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 ml。术后无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裂开。60例随访6~40个月,5例患儿出现轻度污便,小便均正常,均未出现腹胀、便秘、神经性膀胱、肛门狭窄;其中男性52例,均有阴茎勃起。4例术后2个月左右出现小肠结肠炎。28例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4例存在RAIR反射,1例存在接近于正常的RAIR反射。结论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直肠感受器、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 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伍锦浩 戎祯祥 +2 位作者 朱达坚 陈小伍 任宝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9-1250,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或直肠上动脉,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左结肠动脉,于其分叉下缘切断肠系膜下动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吻合口张力、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个数及病理情况,观察术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5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5~32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15~75m1,平均25m1。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个数为4~8个,平均6.2个,术后病理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4例直肠上动脉起始部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发生,1例术后7月局部复发。结论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直肠癌病人,腹腔镜下可以清晰解剖显露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手术。在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结肠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斜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3
作者 魏明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3-54,共2页
先天性巨结肠及同源病是小儿外科常见病,自1886年Hirschsprung对此病做详细而典型的描述并命名赫尔施普龙病(Hirschsprung disease,HD)以来,国内外已经百余年研究,手术方式得到不断改进和创新,治疗效果逐步提高。同济医院王果教... 先天性巨结肠及同源病是小儿外科常见病,自1886年Hirschsprung对此病做详细而典型的描述并命名赫尔施普龙病(Hirschsprung disease,HD)以来,国内外已经百余年研究,手术方式得到不断改进和创新,治疗效果逐步提高。同济医院王果教授通过对各种术式的探讨与比较,结合长期积累的手术经验改进设计出一种“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斜吻合术”。该术式不但避免了常见并发症,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切除内括约肌过多或过少,从而防止了术后污粪、大便失禁或便秘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心形吻合术 治疗效果 HIRSCHSPRUNG 直肠 纵切 背侧 肛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宝仁 张纪伟 +1 位作者 杨明 崔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评价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应用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直... 目的评价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应用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直肠闭合和吻合进程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2.4%),直肠阴道瘘2例(1.2%),吻合口出血3例(1.8%),均经治疗后痊愈;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有助于完成以往手法缝合不易完成的低位结直肠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切除 直肠结肠吻合术 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42例报道 被引量:2
5
作者 尤伟 陈道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998-999,共2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经肛门切除中、下段直肠癌,经肛门行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治疗距齿线2~5cm的42例低位直肠癌。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随访1~11年,术后局部复发率7.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经肛门切除中、下段直肠癌,经肛门行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治疗距齿线2~5cm的42例低位直肠癌。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随访1~11年,术后局部复发率7.1%。5年生存率85.7%,半年后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是低位直肠癌合理、安全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结肠切除 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护理 被引量:8
6
作者 卢芳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31-32,共2页
对13例慢传输型便秘行结肠次全切除伴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饮食指导。结果1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均不需用泻剂。提示完善的护理是结肠次全切除术... 对13例慢传输型便秘行结肠次全切除伴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饮食指导。结果1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均不需用泻剂。提示完善的护理是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便秘 结肠次全切除 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附42例报告)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总光 于永扬 +4 位作者 李立 舒晔 雷文章 程中 王天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低位 /超低位 /行结肠 -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 方法 按TME原则 ,在腹腔镜下对 4 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低位 /超低位 /结-肛吻合术。 结果  4 2例腹腔镜TME、低位 /超低...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低位 /超低位 /行结肠 -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 方法 按TME原则 ,在腹腔镜下对 4 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低位 /超低位 /结-肛吻合术。 结果  4 2例腹腔镜TME、低位 /超低位 /结肠 -肛管吻合术均获成功 ,保肛率 10 0 %。手术时间 (110~ 2 10 )分钟 ,平均 12 5分钟 ;术中出血 (5~ 80 )ml,平均 2 0ml;术后 1~ 2天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 ,住院时间 (5~ 14 )天 ,平均 8天。术后 18例应用了止痛剂 ,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腹腔镜下行TME低位 /超低位结肠 -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外 ,对自主神经丛的保护更准确 ,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系膜切除 保肛术 微创外科 低位直肠 腹腔镜 结肠-肛管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霆 孟翔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直肠 直肠结肠切除 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直肠肌层切除术治疗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体会
9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77年第2期47-48,共2页
肛门直肠肌层切除术(即直肠后壁肌层部分切除及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是先天性巨结肠症治疗方面的又一进展。该法最初做为经腹会阴根治性手术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肛门直肠 短段 肌层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席亚鸣 徐以浩 +2 位作者 王华曦 师天雄 常晓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 :评价国产管状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从 1988年至 2 0 0 0年 2月 ,应用该技术行直肠癌保肛手术 98例 ,其中低位吻合 (吻合口位于腹膜返折平面以下者 ) 75例 ,占 76 53% ,内 65例系低位直肠癌 (距肛缘... 目的 :评价国产管状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从 1988年至 2 0 0 0年 2月 ,应用该技术行直肠癌保肛手术 98例 ,其中低位吻合 (吻合口位于腹膜返折平面以下者 ) 75例 ,占 76 53% ,内 65例系低位直肠癌 (距肛缘 8cm以内 ) ,超低位吻合 16例 ,占2 4 62 %。结果 :所有患者的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术后吻合口漏 4例 ( 4 0 8% ) ,吻合口狭窄 3例( 3 0 6% ) ,吻合口溃疡 1例 ( 1 0 2 % ) ,局部复发 4例 ( 4 0 8% )。结论 :国产吻合器吻合法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直肠结肠切除 吻合 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结肠、直肠闭合性损伤26例诊治体会
11
作者 林健群 洪建文 +1 位作者 黄鑫 刘潮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54-1555,共2页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闭合性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对26例乙状结肠、直肠闭合性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治愈24例,一期单纯肠修补或肠切除吻合术22例,占84.67%,3例行肠造口,2例行二期肠吻合术...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闭合性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对26例乙状结肠、直肠闭合性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治愈24例,一期单纯肠修补或肠切除吻合术22例,占84.67%,3例行肠造口,2例行二期肠吻合术,全组死亡2例,术后肠瘘1例。结论:乙状结肠、直肠闭合性损伤误诊及漏诊率高,应争取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手术,一期肠修补或肠切除吻合术应为首选手术方法,二期手术仅应用于合并伤严重,腹腔污染严重,全身情况差或损伤时间长,肠管水肿明显者。术中仔细探查,重视合并伤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损伤 乙状结肠 直肠 诊治体会 切除吻合术 回顾性分析 合并伤处理 处理经验 临床资料 损伤病例 手术治疗 吻合术 早期手术 手术方法 二期手术 腹腔污染 损伤时间 全身情况 手术成功 肠修补 肠造口 漏诊率 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段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9例治疗体会
12
作者 刘德超 王爱芳 +1 位作者 李志猛 顾玉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短段 小儿 先天性巨结肠 经肛门内括约肌纵切结肠直肠心形吻合术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巨结肠手术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向广俊 孙润物 +5 位作者 侯金平 王佚 李晓庆 向丽 周德凯 刘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研究行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疗效,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32例行经肛门一期根治术的巨结肠患儿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按手术时年龄分为:新生儿组;非新生儿组。结... 目的研究行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疗效,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32例行经肛门一期根治术的巨结肠患儿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按手术时年龄分为:新生儿组;非新生儿组。结果新生儿组患儿的围术期短,术前麻醉时间(2.99±0.79)h、手术时间(1.96±0.97)h与非新生儿组(3.41±0.82)h、(2.36±0.80)h比较,明显缩短(P=0.004、P=0.01);切除肠管分别为(31.26±12.20)cm,(41.22±14.39)cm,新生儿组更短(P=0.003).新生儿组有7例术后小肠结肠炎,而非新生儿组有5例,并有3例吻合口瘘,1例肠梗阻出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随访排便功能6个月~3年,两组术后各时期的排便功能优良率及评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新生儿行一期根治术具有围术期、手术及麻醉时间均较短、切除病变肠管短、术后排便功能好等优势,明确诊断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新生儿期早期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一期根治是较好的时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 新生儿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疗效、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宝华 魏东 +12 位作者 杨向东 高峰 钱群 李凡 付涛 屈景辉 任彦武 江从庆 童卫东 张安平 李春穴 吴劲松 李光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65-2269,共5页
目的观察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和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caeco-rectal anastomosis,CR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5家医院提供的行全结肠切除回... 目的观察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和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caeco-rectal anastomosis,CR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5家医院提供的行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的40例患者,以及行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采用术后全身情况调查表、MNA营养状况调查表、健康调查评分量表(SF-3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表,分析两种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IRA组和CRA组术后3个月患者对手术满意度为87.5%,术后6个月都在90.0%以上。两组大便次数增多的例数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减少,与各自术后3个月的例数相比,IRA组术后1年的例数显著减少(P〈0.01),CRA组术后6个月的例数也显著减少(P〈0.05)。IRA组和CRA组术后1年应用止泻剂例数显著少于各自术后3个月的例数(P〈0.05,P〈0.01)。IRA组术后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含量较CRA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MNA营养状况调查指标数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指标得分均接近最高分。两组健康调查评分量表数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健康状况、情绪问题和对周围生活的感受的得分只有最高分的68.8%~82.4%。结论 IRA和CRA手术能缓解患者便秘症状,术后营养状况良好,健康状况和社会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IRA和CRA手术都适用于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便秘 结肠切除直肠吻合术 次全结肠切除直肠吻合术 营养状况 健康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手术中的应用(附22例报告) 被引量:27
15
作者 康博雄 夏博伟 +5 位作者 樊勇 刘永永 康迎新 王品 伏洁 王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7-898,90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方法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分期为Ⅰ、Ⅱ、ⅢA期拟行Dixon术的22例直肠癌行保留LCA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方法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分期为Ⅰ、Ⅱ、ⅢA期拟行Dixon术的22例直肠癌行保留LCA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头侧中间入路自屈氏韧带下方先分离解剖降结肠后间隙,再进入乙状结肠后间隙,并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各分支,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LCA,于其分叉下缘切断IMA。结果 2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0~2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10~75 m1,平均25 m1。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检查吻合口远近端肠管血运良好,经肛门注气检查无吻合口漏,近端吻合肠管呈自然弯曲下垂无张力。IMA周围淋巴结清扫4~8枚,平均6.2枚。术后病理: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7例;IMA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2例直肠系膜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发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22例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7.2月,无远期并发症、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保留LCA的Dixon手术安全可行,可以清晰便捷解剖显露IMA各分支,在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不影响IMA行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头侧中间入路 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结肠动脉 吻合口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宝华 付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55-2258,共4页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引起的便秘,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引起的便秘,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STC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占慢性便秘的16%~40%。目前,在STC的外科治疗中,国外多采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其次采用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少数文献报道了顺行结肠灌洗和回肠造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便秘 结肠切除直肠吻合术 次全结肠切除直肠吻合术 结肠旷置术 顺行结肠灌洗术 回肠造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德森 李国材 +3 位作者 张亚奇 陈敏山 马国胜 梁文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60-63,共4页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癌瘤。近年来尽管采取了各种治疗措施,其根治术的效果提高甚微。本文分析我院363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效果,旨在寻找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和探索提高手术疗效的途径。
关键词 直肠癌根治术 长期随访结果 淋巴结转移 癌瘤 癌局部复发 实际局部复发率 右半结肠 左半结肠切除 结肠 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症微创治疗的新趋势 被引量:5
18
作者 汤绍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自1886年丹麦医生Hirschsprung确切描述了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disease,HD)后,历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要么未见到明显疗效,要么遗留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1948年Swenson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 自1886年丹麦医生Hirschsprung确切描述了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disease,HD)后,历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要么未见到明显疗效,要么遗留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1948年Swenson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一个新的根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微创治疗 HIRSCHSPRUNG 严重并发症 肛管吻合术 治疗方法 大便失禁 直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复发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维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81-83,共3页
自从丹麦医生 Hirschsprung 报告首例先天性巨结肠症至今100多年以来,先天性巨结肠的外科治疗获得显著进步。1948年 Swenson 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拖出(Pull-through)的经典外... 自从丹麦医生 Hirschsprung 报告首例先天性巨结肠症至今100多年以来,先天性巨结肠的外科治疗获得显著进步。1948年 Swenson 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拖出(Pull-through)的经典外科术式,先后又有诸如 Duhamel、Soave、Reheibin 等多种术式得到临床应用,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术后便秘 HIRSCHSPRUNG 复发 肛管吻合术 外科治疗 直肠切除 结肠拖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自然腔道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索林 孙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discase,HD)的手术方法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和演变。1948年Swenson首次采用病变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吻合术根治本病,
关键词 结肠根治术 腹腔镜辅助 经肛门拖出吻合术 先天性巨结肠 腔道 直肠切除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