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13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DR分为两组,其中27例发生DR患者为DR组,111例未发生DR患...目的:探究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13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DR分为两组,其中27例发生DR患者为DR组,111例未发生DR患者为非DR组。比较不同DR分期TIR水平,分析TIR与HbA1c、DR分期的相关性,评估TIR、HbA1c对DR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HbA1c水平高于非DR组,TIR低于非DR组(P<0.05)。HbA1c、TIR为DR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非增殖期患者TIR高于增殖期患者(P<0.05);TIR与HbA1c、DR分期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IR预测发生DR的AUC大于HbA1c(P<0.05)。结论TIR与DR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动态监测其水平可对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DR进行预测,给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在院内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非内分泌科住院应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但血糖不达标的糖尿...目的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在院内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非内分泌科住院应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但血糖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调整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50例(德谷门冬组),调整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组32例(胰岛素泵组)。分析两组一般特征,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血糖波动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MAGE)、血糖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absolute 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MODD)],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患者及相关科室医生满意度等。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胰岛素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空腹血糖、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变化、医生满意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德谷门冬组低血糖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德谷门冬组SDBG、MAGE、MODD、血糖达标时间劣于胰岛素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达标,节约胰岛素用量;德谷门冬胰岛素低血糖风险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但血糖达标时间较长、血糖波动较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持续葡萄糖监测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单纯T2DM患者95例(T2DM组),T2DM合并CAS患者115例(T2DM合并CAS组),比较两组持续葡萄糖监测指标,包括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高血糖时间(TAR)、低血糖时...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持续葡萄糖监测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单纯T2DM患者95例(T2DM组),T2DM合并CAS患者115例(T2DM合并CAS组),比较两组持续葡萄糖监测指标,包括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高血糖时间(TAR)、低血糖时间(TBR),计算变异系数(CV),分析上述指标与CAS的相关性,并分析T2DM合并CAS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合并CAS组TAR、CV高于T2DM组,TIR低于T2DM组(P均<0.05)。CAS患病率随TIR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TIR 86%~<97%、≥97%者CAS患病率低于<66%、66%~<86%者(P均<0.05)。CAS患病率随TAR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TAR 13%~<31%者CAS患病率高于<2%者,≥31%者高于<2%、2%~<13%者(P均<0.05)。CAS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TAR、CV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4、0.173、0.217、0.307、0.219,P均<0.05),与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151、-0.154、-0.289,P均<0.05)。二元Logistics回归调整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血脂、尿酸、CV、HbA1c后分析显示,TIR降低及TAR增加是T2DM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0.979、1.022,P均<0.05)。结论与单纯T2DM患者相比,T2DM合并CAS患者TAR、CV增高、TIR降低;CAS发生与TAR呈正相关,与TIR呈负相关;TIR降低及TAR增加是T2DM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13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DR分为两组,其中27例发生DR患者为DR组,111例未发生DR患者为非DR组。比较不同DR分期TIR水平,分析TIR与HbA1c、DR分期的相关性,评估TIR、HbA1c对DR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HbA1c水平高于非DR组,TIR低于非DR组(P<0.05)。HbA1c、TIR为DR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非增殖期患者TIR高于增殖期患者(P<0.05);TIR与HbA1c、DR分期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IR预测发生DR的AUC大于HbA1c(P<0.05)。结论TIR与DR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动态监测其水平可对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DR进行预测,给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文摘目的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在院内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非内分泌科住院应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但血糖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调整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50例(德谷门冬组),调整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组32例(胰岛素泵组)。分析两组一般特征,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血糖波动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MAGE)、血糖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absolute 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MODD)],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患者及相关科室医生满意度等。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胰岛素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空腹血糖、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变化、医生满意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德谷门冬组低血糖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德谷门冬组SDBG、MAGE、MODD、血糖达标时间劣于胰岛素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达标,节约胰岛素用量;德谷门冬胰岛素低血糖风险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但血糖达标时间较长、血糖波动较大。
文摘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持续葡萄糖监测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单纯T2DM患者95例(T2DM组),T2DM合并CAS患者115例(T2DM合并CAS组),比较两组持续葡萄糖监测指标,包括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高血糖时间(TAR)、低血糖时间(TBR),计算变异系数(CV),分析上述指标与CAS的相关性,并分析T2DM合并CAS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合并CAS组TAR、CV高于T2DM组,TIR低于T2DM组(P均<0.05)。CAS患病率随TIR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TIR 86%~<97%、≥97%者CAS患病率低于<66%、66%~<86%者(P均<0.05)。CAS患病率随TAR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TAR 13%~<31%者CAS患病率高于<2%者,≥31%者高于<2%、2%~<13%者(P均<0.05)。CAS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TAR、CV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4、0.173、0.217、0.307、0.219,P均<0.05),与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151、-0.154、-0.289,P均<0.05)。二元Logistics回归调整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血脂、尿酸、CV、HbA1c后分析显示,TIR降低及TAR增加是T2DM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0.979、1.022,P均<0.05)。结论与单纯T2DM患者相比,T2DM合并CAS患者TAR、CV增高、TIR降低;CAS发生与TAR呈正相关,与TIR呈负相关;TIR降低及TAR增加是T2DM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