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娱乐还是利益目标?——游戏式共创对用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朱永明 黄嘉鑫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12,共12页
共创项目的最终成功取决于用户的持续参与,因此如何让用户对共创项目保持持续参与意愿是企业值得关注的问题。而游戏式共创从娱乐的角度,化解了公众低响应度、黏性不足的难题,促使公众持久地参与到共创活动中。本文构建了游戏式共创用... 共创项目的最终成功取决于用户的持续参与,因此如何让用户对共创项目保持持续参与意愿是企业值得关注的问题。而游戏式共创从娱乐的角度,化解了公众低响应度、黏性不足的难题,促使公众持久地参与到共创活动中。本文构建了游戏式共创用户目标框架的中介作用模型,并进一步论证用户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游戏化任务机制和美学设计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激活参与用户的规范(环境责任感知)、享乐(感知愉悦)和功利(社会形象)目标框架,进而显著作用于用户的共创持续参与意愿。进一步发现,游戏化任务机制和美学设计对用户的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会受到环境责任感知和感知愉悦的中介作用,且均受到用户集体主义倾向的正向调节。本文以游戏为切入点,为用户在自身利益和共创参与之间创造出有意义的连接,对促进个体的共创持续参与意愿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式共创 游戏化 目标框架理论 集体主义倾向 持续参与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63
2
作者 邱宏亮 范钧 赵磊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2-138,共17页
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备受关注,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却未获得足够重视。文章借助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等检索工具,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TERB)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内涵界定与比较、结构与测量、形成机制模型等3个方面... 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备受关注,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却未获得足够重视。文章借助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等检索工具,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TERB)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内涵界定与比较、结构与测量、形成机制模型等3个方面进行了文献述评,研究发现:(1)TERB、旅游者亲环境行为、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旅游者环保行为、旅游者生态友好行为、旅游者生态文明行为、旅游者可持续行为是等同术语,但这些术语背后的学科立场与理论视角则略有不同;(2)TERB结构维度的划分未达成共识,而国内TERB量表未充分考虑中国本土化背景的特殊性;(3)从研究视角看,整合视角下的TERB形成机制模型愈发受到学界关注,而影响TERB的情境因素并未受到足够重视;(4)基于中国本土文化价值观的TERB影响因素研究缺乏探讨;(5)常居地-旅游地二元环境下TERB形成机制的系统比较研究缺乏探讨;(6)文明旅游行为及其细分行为形成机制研究极少涉及;(7)从研究方法看,定量研究居多,质化研究甚少。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6个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TERB研究并指导我国旅游地的旅游者环保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 内涵界定 结构维度 形成机制 目标框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物理秩序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路红 张心园 +1 位作者 韦文琦 刘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0-570,共11页
物理秩序是人类对周围事物有序性的整体感知,空间物理秩序是其中一类,是指事物与该空间(二维或三维)内其他物体的位置根据一定模式或规律决定。空间物理秩序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揭示... 物理秩序是人类对周围事物有序性的整体感知,空间物理秩序是其中一类,是指事物与该空间(二维或三维)内其他物体的位置根据一定模式或规律决定。空间物理秩序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揭示了其对刻板印象及个体决策的影响,还包括对道德规范行为、违法行为以及其它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研究归纳了空间物理秩序对人类认知及行为影响的理论,并对现有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未来应通过更严谨的实验研究验证并丰富物理秩序对认知与行为影响的理论,扩展影响后果的研究范围,从而拓宽其在实务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物理秩序 目标框架理论 结构化需求 “世界是随机的”模型 具身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说服形塑与城市居民绿色购买行为——调节中介效应检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贤传 张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5,共12页
利他诉求和利己诉求割裂导致的态度—行为偏差一直是绿色消费面临的主要障碍。为此,从有限道德假设和有限自利假设出发,基于改进后的目标框架理论构建一个媒体说服与绿色购买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期望破解绿色消费“知行不合一”的困境... 利他诉求和利己诉求割裂导致的态度—行为偏差一直是绿色消费面临的主要障碍。为此,从有限道德假设和有限自利假设出发,基于改进后的目标框架理论构建一个媒体说服与绿色购买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期望破解绿色消费“知行不合一”的困境。研究结果显示:媒体说服通过激活环境责任感知(规范目标框架)和绿色感知价值(消费价值目标框架),进而共同影响居民绿色购买行为;媒体说服对不同目标框架的形塑能力不同,导致各自发挥中介作用的差异;环境问题严重性感知负向调节了中介模型,从而发现绿色购买“脱敏”现象的发生机制。认为,媒体通过激活规范目标框架和消费价值目标框架是扩大绿色购买的有效途径,但在采取“恐惧诉求”策略时需要预防触发“脱敏”现象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说服 感知价值 环保责任感知 绿色购买行为 目标框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