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氯胺酮舒芬太尼布托啡诺甲氧氯普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稳定性考察
1
作者 姚嫚嫚 江丹 +3 位作者 杨进国 寸焕琪 方宝霞 陈富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3-2038,共6页
目的考察盐酸艾司氯胺酮、枸橼酸舒芬太尼、酒石酸布托啡诺、甲氧氯普胺4种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为术后镇痛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4种药物进行配伍,分别在室温避光和光照条件下于0、4、8、12... 目的考察盐酸艾司氯胺酮、枸橼酸舒芬太尼、酒石酸布托啡诺、甲氧氯普胺4种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为术后镇痛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4种药物进行配伍,分别在室温避光和光照条件下于0、4、8、12、24、48 h取样,对其外观、pH值、药物相对百分含量和不溶性微粒进行测定。结果盐酸艾司氯胺酮、枸橼酸舒芬太尼、酒石酸布托啡诺、甲氧氯普胺配伍液在48 h内外观澄明,pH值为4.69~4.79,4种药物的相对百分含量为95%~105%,不溶性微粒数在4和8 h时均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规定范围。结论在室温避光和光照条件下,配伍液外观、pH值、药物相对百分含量在48 h内均保持稳定,但不溶性微粒数超出规定标准。因此,不建议将上述4种药物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于镇痛泵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 枸橼酸舒芬太尼 配伍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不溶性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炎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康小雨 宋思明 +5 位作者 钟玉玲 陆柳玉 覃晓彤 王勇豪 路洋 龚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82-3089,共8页
目的 探讨盐酸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全身麻醉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体外循环支持下行正中开胸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 目的 探讨盐酸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全身麻醉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体外循环支持下行正中开胸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全麻+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组(E组)、全麻+胸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艾司氯胺酮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组(ET组),每组30例。E组和ET组患者术中持续泵注0.2 mg/(kg·h)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直至手术结束,G组和T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T组和ET组患者全麻诱导完成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G组和E组患者不给予特殊处理。四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案,且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泵。记录以下时间点:术前1天(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胸骨正中锯开后1 min(T3)、体外循环开始前1 min(T4)、体外循环结束后1 min(T5)、手术结束后1 min(T6)、术后1天(T7)、术后2天(T8)、术后3天(T9)。于T1-T6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于T1、T4-T6检测并记录患者的血糖和乳酸水平;于T0、T7-T9记录患者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记录四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四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与G组比,在T3时,T组患者的MAP、HR显著降低(P <0.05);在T5时点,ET组患者的MAP较E组降低,HR较T组升高(P <0.05);(2)四组患者体外循环转机后的乳酸、血糖水平均高于T1时点(P <0.05);与G组相比,E组患者在T5时点乳酸值降低、在T6时点血糖值降低(P <0.05);在T5、T6时点,E组患者的血糖值与T组相比更低(P <0.05),ET组患者的乳酸和血糖值与T组相比均更低(P <0.05);(3)与T0相比,四组患者术后的WBC,CRP水平均升高(P <0.05);在T7时点,E组和T组患者的WBC水平与G组相比均降低(P <0.05);与E组和T组相比,ET组患者在T7时点WBC水平更低,在T8时点CRP水平更低(P <0.05);(4)四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泵注小剂量盐酸艾司氯胺酮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开胸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可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炎症水平,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 胸横肌平面阻滞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应用于无痛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璐 周俊飞 +2 位作者 张乐 赫阳森 吕蕴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评估丙泊酚复合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应用于无痛超声支气管镜(EBUS)检查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无痛EBUS检查的96例患者(年龄18~65岁,BMI 18.5~28.0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 目的:评估丙泊酚复合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应用于无痛超声支气管镜(EBUS)检查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无痛EBUS检查的96例患者(年龄18~65岁,BMI 18.5~28.0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方案为丙泊酚1.5 mg/kg+阿芬太尼30μg/kg+米库氯铵0.15 mg/kg,艾司氯胺酮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司氯胺酮0.25 mg/kg;术中根据患者反应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5~4.00μg/(kg·min)和丙泊酚4~6 mg/(kg·h)。记录苏醒期呛咳程度和发生率,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后、超声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穿刺时和苏醒即刻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艾司氯胺酮组苏醒期呛咳程度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心动过速、头晕、躁动、视力模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低剂量艾司氯胺酮能降低无痛EBUS检查苏醒期呛咳的发生,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超声支气管镜 呛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麻醉诱导方法对杂种犬吸入麻醉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丽洁 相磊 +1 位作者 苟鹏 贾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7-129,共3页
为评价3种麻醉诱导方法在吸入麻醉中对试验犬麻醉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将15只杂种犬,分为A、B、C 3组,每组5只。A组为盐酸氯胺酮、速眠新Ⅱ组,B组为戊巴比妥钠组,C组为盐酸氯胺酮、地西泮注射液组,各组在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应用异氟烷... 为评价3种麻醉诱导方法在吸入麻醉中对试验犬麻醉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将15只杂种犬,分为A、B、C 3组,每组5只。A组为盐酸氯胺酮、速眠新Ⅱ组,B组为戊巴比妥钠组,C组为盐酸氯胺酮、地西泮注射液组,各组在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应用异氟烷进行吸入麻醉,在不同时间点对试验犬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PR)、心电(ECG)进行监测,监测各时间点参数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并与A组数据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C两组与A组在麻醉后的心率、诱导5 min后的血氧、试验犬诱导期差异显著P<0.05,A组麻醉诱导剂对试验犬存在心率抑制作用,部分试验犬出现心电延迟;3组试验犬诱导期为B<A<C,麻醉后的苏醒时间为C<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犬 异氟烷 盐酸 地西泮注射液 速眠新Ⅱ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精神药品的种类及管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宝明 单守林 《北方牧业》 2016年第3期35-35,共1页
兽用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1.主要品种。兽用安钠咖注射液、盐酸氯胺酮注射液、复方氯胺酮注射液。2.管理要求。农业部《兽用安钠咖管理规定》对安钠咖的管理提出了明确... 兽用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1.主要品种。兽用安钠咖注射液、盐酸氯胺酮注射液、复方氯胺酮注射液。2.管理要求。农业部《兽用安钠咖管理规定》对安钠咖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氯胺酮的管理也应参照执行。2.1兽用安钠咖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指定的生产单位按计划生产,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产活动。根据兽医临床需求,该产品仅限于生产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 兽用 药品 精神 安钠咖注射液 盐酸 生产单位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