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王继和 杨自辉 +2 位作者 胡明贵 刘虎俊 纪永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4-66,共3页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研究了在开挖排水沟使地下水位降至临界水位以下的同时,对盐渍化土地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改良措施,提出了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一是挖排水沟及造林,控制地下水位低于临界水位;二是选育...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研究了在开挖排水沟使地下水位降至临界水位以下的同时,对盐渍化土地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改良措施,提出了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一是挖排水沟及造林,控制地下水位低于临界水位;二是选育耐盐良种作物,改良盐碱地;三是发展畜牧业,培肥地力。并应用于甘肃省临泽县小泉子盐渍化土地改良,使土壤含盐量下降,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增加,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盐渍化土地 综合治理 抗逆育种 畜牧业 水利措施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三系统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自辉 王继和 +2 位作者 纪永福 胡明贵 刘虎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2-96,共5页
运用工程改良、生物种植改良、养殖业发展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三系统”治理盐渍化土地技术把“食物链 -生产链 -产业链”有机地连成一条主线 ,实现了农林牧互促相长的盐碱地治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干旱区临泽县小泉子盐渍化土地中... 运用工程改良、生物种植改良、养殖业发展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三系统”治理盐渍化土地技术把“食物链 -生产链 -产业链”有机地连成一条主线 ,实现了农林牧互促相长的盐碱地治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干旱区临泽县小泉子盐渍化土地中实施 4a来 ,使土壤含盐量降低 40 .6%~ 76.3% ,土壤有机质增加 2 9.2 %左右 ,土壤孔隙度提高 4.2 8% ,全氮增加 1 1 .7% ;示范区粮食产量增加了 69.1 3% ,示范农户经济收入增加 2 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地 干旱区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养殖业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种植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景泰县红跃村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发明 朱淑娟 +2 位作者 王耀林 刘淑娟 程秀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08,共5页
为解决引黄灌区土地退化问题,研究种植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理化性状的影响,在景泰县红跃村用分层取样测土的方法,对种植苜蓿后次生盐渍化土地土壤容重、电导率和pH值;土壤C、N含量的变化和土壤C、N含量与土壤物理性状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 为解决引黄灌区土地退化问题,研究种植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理化性状的影响,在景泰县红跃村用分层取样测土的方法,对种植苜蓿后次生盐渍化土地土壤容重、电导率和pH值;土壤C、N含量的变化和土壤C、N含量与土壤物理性状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后,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各取样层次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含量和氮的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显著提高,而土壤容重、K++Na+有下降的趋势。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在p=0.02的水平上具有负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同层次土壤电导率及pH值与样地种植年限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提出在引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进行人工种植苜蓿并使之产业化生产,是实现引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恢复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次生盐渍化土地 性状 苜蓿产业 恢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在盐渍化土地适应性栽培效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贺访印 杨自辉 +2 位作者 胡明贵 刘虎俊 纪永福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35,共3页
对临泽盐渍化土地栽培的鲁梅克斯K - 1杂交酸模 ,进行了植物学特征、耐盐碱、抗寒性、营养价值、根系及土壤含盐量等性状的分析 ,发现鲁梅克斯K - 1杂交酸模在含盐量 1 15 %土壤环境生长良好 ,其根组织能耐盐碱 ,且 0~ 5cm土层含盐量... 对临泽盐渍化土地栽培的鲁梅克斯K - 1杂交酸模 ,进行了植物学特征、耐盐碱、抗寒性、营养价值、根系及土壤含盐量等性状的分析 ,发现鲁梅克斯K - 1杂交酸模在含盐量 1 15 %土壤环境生长良好 ,其根组织能耐盐碱 ,且 0~ 5cm土层含盐量可下降 37 0 3%~ 5 0 5 8% ,年可收获优质干草 12 .4t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 盐渍化土地 适应性 栽培效果 牧草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盐渍化土地开发中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传明 靳孟贵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1,共4页
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盐溃化土地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西北地区盐渍化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上游灌区土地次生盐渍化、水肥利用效率低,下游地区水土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最后给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盐渍化土地 开发利用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盐渍化土地种植耐盐小麦效应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罗廷彬 任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02-103,共2页
在新疆盐渍化土地种植耐盐冬小麦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盐碱弃耕地和盐碱荒地种植“石冬5号”耐盐冬小麦,脱盐效果较好,比种植其他作物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种植深根系牧草,有利于改良低产盐渍化土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现实的... 在新疆盐渍化土地种植耐盐冬小麦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盐碱弃耕地和盐碱荒地种植“石冬5号”耐盐冬小麦,脱盐效果较好,比种植其他作物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种植深根系牧草,有利于改良低产盐渍化土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现实的增产效益和长期生产效应;实行作物轮作倒茬,可防止耕地再度次生盐渍化,为提高盐渍化土地生产力寻求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地 耐盐小麦 生产效益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平原盐渍化土地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娇 王伟 +1 位作者 叶浩 石迎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4,共6页
以河套平原2000年和2006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遥感和GIS手段,通过统计和空间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盐渍化土地动态变化,并对其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6年,研究区盐渍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年平均降低率为5.34%;... 以河套平原2000年和2006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遥感和GIS手段,通过统计和空间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盐渍化土地动态变化,并对其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6年,研究区盐渍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年平均降低率为5.34%;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土地程度均有减轻,轻度盐渍化土地占总土地比例由10.35%减少到6.82%,中度盐渍化土地由4.67%减少到1.94%,重度盐渍化土地程度变化不明显,由5.15%变为4.96%。综合分析认为,土地盐渍化是多种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区域蒸降比、地下水埋深、包气带岩性)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产物,但与地下水矿化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盐渍 动态变 影响因子 河套平原 蒸降比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灌区盐渍化土地治理
8
作者 崔静莫 徐海玲 訾慧玲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22期19-20,共2页
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佳选择,也是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前提基础。因此在宣和、永康两镇改良和防治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对两镇灌区基本情况及采用沟道排水治理所取得的成果分析,提出... 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佳选择,也是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前提基础。因此在宣和、永康两镇改良和防治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对两镇灌区基本情况及采用沟道排水治理所取得的成果分析,提出了采用沟道排水治理对两镇盐渍化土地治理方案及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地 治理 沟道排水主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焉耆县土地盐渍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健生 张玉清 +2 位作者 刘珍环 彭建 何佳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1-257,共7页
土地盐渍化不仅会造成地表土壤资源的破坏和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干旱区绿洲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极大威胁,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土地)退化问题。研究土地盐渍化动态演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土地盐渍化变化规律与发... 土地盐渍化不仅会造成地表土壤资源的破坏和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干旱区绿洲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极大威胁,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土地)退化问题。研究土地盐渍化动态演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土地盐渍化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对于干旱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及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以新疆焉耆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图和1976、1994和2009年的MSS、TM、ETM遥感影像,系统分析了区域土地盐渍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76-2009年间,尽管焉耆县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地盐碱化的面积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并已达到研究区面积的8.85%;研究时段内,盐碱化持续加重区域的面积比例相对较高,盐碱沼泽和重度盐碱土地在研究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2.97%和1.31%,这表明焉耆县土地盐碱化程度发展较快,今后需改善灌溉及排水方式,合理利用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盐渍 遥感监测 趋势 焉耆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S融合影像质量评价及其土地盐渍化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利华 翟靖超 +1 位作者 李珊 杨金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804,共7页
将经过配准的同一地区不同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融合是提高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分析精度的有效途径。采用PCA、IHS、HPF和小波变换融合法对内蒙古杭锦后旗中部地区的ALOS全色和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定... 将经过配准的同一地区不同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融合是提高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分析精度的有效途径。采用PCA、IHS、HPF和小波变换融合法对内蒙古杭锦后旗中部地区的ALOS全色和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基于地物光谱特征、解译标志和监督分类法提取试验区土地盐渍化信息,比较多光谱影像和融合影像的土地盐渍化信息提取精度。结果显示,PCA、IHS和HPF融合影像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得到提升,而PCA和小波变换融合影像的光谱保真度优于IHS和HPF融合影像;PCA融合影像的盐渍化分类精度、总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均为最高,是最适于试验区土地盐渍化分类研究的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S 影像融合 土地盐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OS影像的内蒙古杭锦后旗土地盐渍化程度分级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利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土地盐渍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掌握其区域分布规律对盐渍化的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LOS影像和实地调查、土壤样品分析数据建立内蒙古杭锦后旗农用地盐渍化等级划分标准和遥感解译标志,分析了不同... 土地盐渍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掌握其区域分布规律对盐渍化的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LOS影像和实地调查、土壤样品分析数据建立内蒙古杭锦后旗农用地盐渍化等级划分标准和遥感解译标志,分析了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获得杭锦后旗土地盐渍化等级分类图。结果表明,杭锦后旗农用地盐渍化严重,中度以上盐渍化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5.76%,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5.68%;重度以上盐渍化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28%,占农用地总面积的5.33%。研究区微度和轻度盐渍化农用地分布最广,中度盐渍化农用地分布比较分散,重度盐渍化农用地和盐土则主要沿灌渠和海子边缘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重度以上盐渍化土地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S影像 杭锦后旗 光谱特征 土地盐渍程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银川土地盐渍化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群 吴加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312-314,317,共4页
为了了解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特征,更好地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对其土地盐渍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在分析和处理2000年和2005年2个时期的TM遥感图像后,通过缨帽变换与RVI方法,结合GIS有效地提取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信息,并对其数量... 为了了解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特征,更好地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对其土地盐渍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在分析和处理2000年和2005年2个时期的TM遥感图像后,通过缨帽变换与RVI方法,结合GIS有效地提取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盐渍化程度减轻,80年代后期有所增加,90年代盐渍化程度减轻;银川北部地区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增加,非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多,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盐碱荒地面积减少,耕地盐渍化程度减轻;银川南部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盐渍 动态监测 宁夏银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土地盐渍化典型区域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沙滨 阿荣其其格 王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31,共8页
对内蒙古的巴盟河套、中西部草原区和科尔沁沙地土地盐渍化 1 987至 1 997年 1 0年间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巴盟河套地区盐渍化呈上升趋势 ;中西部草原区盐渍化呈下降趋势 ;科尔沁沙地土地盐渍化现象日趋严重。
关键词 土地盐渍 区域 动态监测 土壤监测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化平原区玉米产量空间变异与地形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晓光 黄标 +3 位作者 张贝尔 赵永存 孙维侠 胡文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1-57,共7页
选择华北平原中存在盐渍化的禹城市作为典型研究区,在获取全市范围玉米测产、地形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插值技术研究了地形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禹城市玉米产量沿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递增,与地形起伏一致。地形起伏虽然... 选择华北平原中存在盐渍化的禹城市作为典型研究区,在获取全市范围玉米测产、地形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插值技术研究了地形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禹城市玉米产量沿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递增,与地形起伏一致。地形起伏虽然较小,但玉米产量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R=0.263,p<0.01)。平面曲率与玉米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245,p<0.05),即田块的平面曲率越大,越易积聚盐分,导致玉米产量越低。地形因子对禹城市玉米产量空间变异起到12.4%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地 玉米产量 地形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渭干河三角洲绿洲土壤盐渍化及影响因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红南 雷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265-3270,共6页
以典型干旱区新疆渭干河绿洲为例,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对土壤含盐量状况的相对影响力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开发和对地表水资源的调节是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土壤含盐量各个影响因子的相对影响力差别较小,土壤... 以典型干旱区新疆渭干河绿洲为例,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对土壤含盐量状况的相对影响力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开发和对地表水资源的调节是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土壤含盐量各个影响因子的相对影响力差别较小,土壤盐渍化治理要注重它们的综合作用。在现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的气候特征向暖湿方向发展,有利于土地盐渍化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盐渍 干旱区 影响因子 气候变 新疆渭干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园林绿化原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玉 乔艳荣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6期28-28,共1页
我国西北的地区有大面积的次生盐渍化土地,对这类土地进行园林绿化是实现国土园林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此类土地自认条件恶劣,植物生长难度极大,因此,必须采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造林方法与造林技术。 一、树种选择 盐碱地区... 我国西北的地区有大面积的次生盐渍化土地,对这类土地进行园林绿化是实现国土园林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此类土地自认条件恶劣,植物生长难度极大,因此,必须采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造林方法与造林技术。 一、树种选择 盐碱地区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及其重要,要选择既适合当地生长,又耐盐碱的树种。在高水位盐碱区,还应注重选择耐水湿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区 绿原则 盐渍化土地 树种选择 园林绿 植物生长 专业程度 造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浓度和播种深度对亮苜二号紫花苜蓿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倩 舒朝成 +4 位作者 张静 张延林 李天银 庞晓攀 郭正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6,共8页
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播种深度对亮苜二号紫花苜蓿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通过影响亮苜二号的出苗率、存活率和越冬率来影响其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而土壤盐浓度则通过影响种子渗透和根系... 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播种深度对亮苜二号紫花苜蓿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通过影响亮苜二号的出苗率、存活率和越冬率来影响其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而土壤盐浓度则通过影响种子渗透和根系吸收能力影响其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紫花苜蓿越冬率、地上生物量、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和茎叶比均随土壤盐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播种深度增加,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根系体积和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大,茎叶比先降低后升高。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紫花苜蓿适宜播种深度不同,土壤盐浓度小于0.5%,播种深度为2cm的紫花苜蓿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越冬率和地上生物量最大,而茎叶比最低;土壤盐浓度大于0.7%,播种深度为2.5cm的紫花苜蓿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越冬率和地上生物量最大,而茎叶比最低;当土壤盐浓度为0.9%时,各种播种深度下紫花苜蓿越冬率均小于50%,产量均小于3500kg/hm2,已经不适合建植高产紫花苜蓿栽培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地 播种深度 紫花苜蓿 产量 越冬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金色胡杨林发展的一些思考
18
作者 刘桐 满多清 《甘肃林业》 2024年第5期21-22,共2页
胡杨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特有的森林资源,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因其具有抗风沙、耐干旱、耐盐碱等特性,自古以来以荒漠河岸林著称,形成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为维护绿洲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防沙止漠、保持水土、减缓土壤水分蒸... 胡杨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特有的森林资源,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因其具有抗风沙、耐干旱、耐盐碱等特性,自古以来以荒漠河岸林著称,形成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为维护绿洲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防沙止漠、保持水土、减缓土壤水分蒸发及抑制土地盐渍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潜在的遗传多样性、生态作用与文化旅游价值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特别是深秋季节树叶由绿变成金黄色,形成金色林带,观赏价值高。近年来,通过天然胡杨林保护与人工林发展,西北地区的胡杨林已成为季节性旅游热点,如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金色胡杨林,河西黑河流域的金塔与内蒙古额济纳的胡杨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林 深秋季节 土壤水分蒸发 森林资源 土地盐渍 绿洲生态系统 塔里木河流域 内陆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地区灌木柳选优与丰产栽培技术
19
作者 王玉芝 包哈森高娃 +1 位作者 刘红梅 刘清泉 《内蒙古林业》 2017年第4期12-13,共2页
根据通辽市2006年森林资源统计资料,通辽市现有柳树资源近30万亩,其中,灌木柳资源占40%,天然分布的灌木柳有10多种,在通辽市北部的扎鲁特旗,南部的库伦旗、奈曼旗和科左后旗分布较多,中部的科左中旗、开鲁县和科尔沁区的沿河两... 根据通辽市2006年森林资源统计资料,通辽市现有柳树资源近30万亩,其中,灌木柳资源占40%,天然分布的灌木柳有10多种,在通辽市北部的扎鲁特旗,南部的库伦旗、奈曼旗和科左后旗分布较多,中部的科左中旗、开鲁县和科尔沁区的沿河两岸及部分水分条件较好的盐渍化土地边缘有零星分布,面积达12万亩。利用这些丰富的乡土树种资源开发沙产业,是一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采用集约的良种选优及丰产栽培技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产栽培技术 灌木柳 通辽地区 选优 森林资源 盐渍化土地 经济增长点 农牧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蔬菜高产栽培技术
20
作者 陈正法 钱长发 《农村农业农民》 1995年第6期11-11,共1页
盐碱地由于土壤表层中盐碱的作用以及养分含量低等因素,给蔬菜栽培造成许多困难。要在盐碱地上获得蔬菜高产,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一、水利措施。盐碱土壤中的盐分是随水而来随水而去的。因此,用水利治理是首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排灌... 盐碱地由于土壤表层中盐碱的作用以及养分含量低等因素,给蔬菜栽培造成许多困难。要在盐碱地上获得蔬菜高产,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一、水利措施。盐碱土壤中的盐分是随水而来随水而去的。因此,用水利治理是首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排灌系统。应开好排灌沟,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也降低了土壤中的盐分,还可以沟灌洗盐,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二是灌水压盐。在地下水位较低的盐渍化土地上,可灌水4-5厘米深,让其自然下渗,将表土的盐分压到下层。三是冲洗淋盐。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中度盐渍化土壤上,可灌一定深度的水,浸泡数小时,然后排掉。如此反复几次,也可达到洗盐目的。二、农业耕作措施。这对改良盐碱土壤结构、培肥土壤、防止返盐具有显著作用。一是平整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综合治理措施 盐渍土壤 蔬菜栽培 降低地下水位 盐渍化土地 建立健全 盐分 平整土地 盐碱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