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咸淡水交替灌溉下土壤盐分再分布规律的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管孝艳
杨培岭
吕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91,共4页
咸水灌溉是解决目前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为寻求合理的咸水农田灌溉方法,进行了不同矿化度和不同灌水模式的室内土柱咸淡水交替灌溉模拟试验,分析了咸淡水交替灌溉条件下土壤溶液电导率(EC)值和钠吸附比(SA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咸水灌溉是解决目前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为寻求合理的咸水农田灌溉方法,进行了不同矿化度和不同灌水模式的室内土柱咸淡水交替灌溉模拟试验,分析了咸淡水交替灌溉条件下土壤溶液电导率(EC)值和钠吸附比(SA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灌水模式下,灌水结束时土壤溶液EC值在22.5 cm处达到最高,且4 g/L>2 g/L,且与试验初期相比,土壤溶液EC值明显提高,土柱整体积盐明显。灌水模式对土壤溶液EC值的影响大于矿化度;两种灌水模式不同矿化度处理的SAR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
交替灌溉
电导率(EC)
盐分再分布
钠吸附比(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陆干旱平原区水土资源开发与盐分再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
6
2
作者
周金龙
董新光
王毅萍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2期23-24,86,共3页
以新疆阜康市和哈密市典型水土开发区为例,利用典型剖面分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水质的测试结果,分析开垦初期有水平排水和无水平排水条件下土壤及地下水中盐分再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开垦初期的水平排水排盐过程,可以将垦区土壤历史时期...
以新疆阜康市和哈密市典型水土开发区为例,利用典型剖面分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水质的测试结果,分析开垦初期有水平排水和无水平排水条件下土壤及地下水中盐分再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开垦初期的水平排水排盐过程,可以将垦区土壤历史时期积累的大量盐分排出农田,作物耕作层下部和地下水含盐量较低;而开垦初期未经历水平排水排盐过程,直接采用竖井灌排的垦区,历史时期积累在表层的盐分随地下水位下降而积累于作物耕作层以下和地下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排水
水土资源开发
盐分再分布
内陆干旱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垄滴灌条件下盐碱地土壤盐分再分布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崔婷婷
杨建国
李王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70,共6页
针对引黄灌区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两大资源环境问题,以节水防盐为目标,通过田间试验,将能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的高垄与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将局部土壤盐分淡化的滴灌相结合,探究高垄滴灌条件下盐渍化土壤的水盐运动...
针对引黄灌区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两大资源环境问题,以节水防盐为目标,通过田间试验,将能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的高垄与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将局部土壤盐分淡化的滴灌相结合,探究高垄滴灌条件下盐渍化土壤的水盐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在中度盐碱化土地上,滴灌可以有效地减小高垄上的盐分,使盐分聚集在垄中央;在重度盐碱化土地上,滴灌可以有效降低垄的全盐量并将垄中盐分淋洗在垄沟中。归纳出适应性盐碱地利用技术和作物种植模式,为引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垄
滴灌
盐分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绿洲灌区固定道耕作对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吕晓东
马忠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22-1130,共9页
解决节水灌溉与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矛盾,对干旱内陆绿洲灌区农田节水、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保证绿洲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传统翻耕(CT)、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方...
解决节水灌溉与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矛盾,对干旱内陆绿洲灌区农田节水、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保证绿洲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传统翻耕(CT)、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固定道耕作模式下的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与播前相比,收获后FRB处理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分别提高83.3%、77.2%、47.6%和84.0%,PRB处理分别提高62.6%、46.3%、28.2%和103.6%。ZT和CT处理0-200 cm土壤含盐量呈"脱盐"和"聚盐"交替变化趋势,0-6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显著降低,而60-20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显著增加。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是PRB和FRB处理土壤盐分的主要累积区,ZT和CT处理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最终积累在100-160 cm土层。从头水后至收获各个时期,PRB处理0-20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均高于FRB处理,且差异显著。ZT处理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均显著高于CT处理。垄床不同位置土壤盐分运动水平方向上均呈"垄边向垄中"迁移特点,但PRB处理迁移能力强于FRB处理。垂直方向上,FRB处理在土壤60-80 cm处形成积盐峰,而PRB处理在土壤40-60 cm处形成积盐峰。随灌溉水分入渗再分布后FRB处理土壤盐分向垄沟中部和垄床表层迁移,PRB处理土壤盐分在垄床40-60 cm土层处形成一个积盐层。结果说明,垄作方式能显著增加土壤剖面盐分累积。随着垄作年限增加,盐分向垄床中部积累的能力和含量均增强,由此垄作种植应考虑适时漫灌以达到淋洗土壤盐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道保护性耕作
土壤
盐分
时空变化
盐分再分布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灌溉水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28
5
作者
唐胜强
佘冬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为研究淡水与微咸水降水头入渗的差异,采用矿化度为1.0 g/L的微咸水与去离子淡水,对滨海围垦区粉砂土与南京黄棕壤土进行了一维降水头积水入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咸水入渗可以增大2种土壤的入渗能力,且对黄棕壤土的影响更为明显...
为研究淡水与微咸水降水头入渗的差异,采用矿化度为1.0 g/L的微咸水与去离子淡水,对滨海围垦区粉砂土与南京黄棕壤土进行了一维降水头积水入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咸水入渗可以增大2种土壤的入渗能力,且对黄棕壤土的影响更为明显。利用Philip入渗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为精确地描述2种土壤的微咸水降水头入渗过程,且模型对黄棕壤土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更高。土壤水分与盐分再分布过程中,在粉砂土上层,微咸水灌溉对盐分的淋洗效果与淡水灌溉相近,但在土壤深层微咸水灌溉使土壤的积盐量显著高于淡水。采用淡水灌溉的黄棕壤土,土壤表层脱盐、深层积盐;采用微咸水灌溉的土柱剖面均明显积盐,且因表层土壤孔隙结构被破坏,持水能力增强,使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均积累了较高含量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积水入渗
降水头
滨海盐碱土
微咸水
土壤
盐分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咸淡水交替灌溉下土壤盐分再分布规律的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管孝艳
杨培岭
吕烨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9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090703)
文摘
咸水灌溉是解决目前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为寻求合理的咸水农田灌溉方法,进行了不同矿化度和不同灌水模式的室内土柱咸淡水交替灌溉模拟试验,分析了咸淡水交替灌溉条件下土壤溶液电导率(EC)值和钠吸附比(SA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灌水模式下,灌水结束时土壤溶液EC值在22.5 cm处达到最高,且4 g/L>2 g/L,且与试验初期相比,土壤溶液EC值明显提高,土柱整体积盐明显。灌水模式对土壤溶液EC值的影响大于矿化度;两种灌水模式不同矿化度处理的SAR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关键词
咸水
交替灌溉
电导率(EC)
盐分再分布
钠吸附比(SAR)
Keywords
saline water
alternate irrigati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
salinity redistribution sodium absorption ratio(SAR)
分类号
S157.9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陆干旱平原区水土资源开发与盐分再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
6
2
作者
周金龙
董新光
王毅萍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2期23-24,86,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6200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38B01)
+2 种基金
新疆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20073117-3)
新疆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资助重点项目(XJEDU2007I13)
新疆水利水电工程重点学科基金(xjzdxk20070814)
文摘
以新疆阜康市和哈密市典型水土开发区为例,利用典型剖面分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水质的测试结果,分析开垦初期有水平排水和无水平排水条件下土壤及地下水中盐分再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开垦初期的水平排水排盐过程,可以将垦区土壤历史时期积累的大量盐分排出农田,作物耕作层下部和地下水含盐量较低;而开垦初期未经历水平排水排盐过程,直接采用竖井灌排的垦区,历史时期积累在表层的盐分随地下水位下降而积累于作物耕作层以下和地下水中。
关键词
水平排水
水土资源开发
盐分再分布
内陆干旱平原区
Keywords
horizontal drainage
exploitation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redistribution of salt
inland arid plain area
分类号
S274.6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垄滴灌条件下盐碱地土壤盐分再分布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崔婷婷
杨建国
李王成
机构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70,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C02B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69021
+1 种基金
51569022)
宁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GIP201634)
文摘
针对引黄灌区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两大资源环境问题,以节水防盐为目标,通过田间试验,将能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的高垄与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将局部土壤盐分淡化的滴灌相结合,探究高垄滴灌条件下盐渍化土壤的水盐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在中度盐碱化土地上,滴灌可以有效地减小高垄上的盐分,使盐分聚集在垄中央;在重度盐碱化土地上,滴灌可以有效降低垄的全盐量并将垄中盐分淋洗在垄沟中。归纳出适应性盐碱地利用技术和作物种植模式,为引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高垄
滴灌
盐分再分布
Keywords
high ridge
drip irrigation
salt redistribution
分类号
S156.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洲灌区固定道耕作对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吕晓东
马忠明
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22-1130,共9页
基金
中澳国际合作项目(SMCN/2002/094)
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GNCX-2014-35)资助
文摘
解决节水灌溉与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矛盾,对干旱内陆绿洲灌区农田节水、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保证绿洲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传统翻耕(CT)、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固定道耕作模式下的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与播前相比,收获后FRB处理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分别提高83.3%、77.2%、47.6%和84.0%,PRB处理分别提高62.6%、46.3%、28.2%和103.6%。ZT和CT处理0-200 cm土壤含盐量呈"脱盐"和"聚盐"交替变化趋势,0-6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显著降低,而60-20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显著增加。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是PRB和FRB处理土壤盐分的主要累积区,ZT和CT处理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最终积累在100-160 cm土层。从头水后至收获各个时期,PRB处理0-20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均高于FRB处理,且差异显著。ZT处理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均显著高于CT处理。垄床不同位置土壤盐分运动水平方向上均呈"垄边向垄中"迁移特点,但PRB处理迁移能力强于FRB处理。垂直方向上,FRB处理在土壤60-80 cm处形成积盐峰,而PRB处理在土壤40-60 cm处形成积盐峰。随灌溉水分入渗再分布后FRB处理土壤盐分向垄沟中部和垄床表层迁移,PRB处理土壤盐分在垄床40-60 cm土层处形成一个积盐层。结果说明,垄作方式能显著增加土壤剖面盐分累积。随着垄作年限增加,盐分向垄床中部积累的能力和含量均增强,由此垄作种植应考虑适时漫灌以达到淋洗土壤盐分的目的。
关键词
固定道保护性耕作
土壤
盐分
时空变化
盐分再分布
河西走廊
Keywords
Permanent raised bed
Soil salinity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Soil salinity redistribution
Hexi Corridor
分类号
S156.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灌溉水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28
5
作者
唐胜强
佘冬立
机构
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出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8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5B14814)
+1 种基金
河海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
文摘
为研究淡水与微咸水降水头入渗的差异,采用矿化度为1.0 g/L的微咸水与去离子淡水,对滨海围垦区粉砂土与南京黄棕壤土进行了一维降水头积水入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咸水入渗可以增大2种土壤的入渗能力,且对黄棕壤土的影响更为明显。利用Philip入渗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为精确地描述2种土壤的微咸水降水头入渗过程,且模型对黄棕壤土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更高。土壤水分与盐分再分布过程中,在粉砂土上层,微咸水灌溉对盐分的淋洗效果与淡水灌溉相近,但在土壤深层微咸水灌溉使土壤的积盐量显著高于淡水。采用淡水灌溉的黄棕壤土,土壤表层脱盐、深层积盐;采用微咸水灌溉的土柱剖面均明显积盐,且因表层土壤孔隙结构被破坏,持水能力增强,使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均积累了较高含量盐分。
关键词
一维积水入渗
降水头
滨海盐碱土
微咸水
土壤
盐分再分布
Keywords
one-dimensional ponding infiltration
reducing head
coastal saline-alkali soil
saline water
soil salt redistribution
分类号
S152.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6.4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咸淡水交替灌溉下土壤盐分再分布规律的室内实验研究
管孝艳
杨培岭
吕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陆干旱平原区水土资源开发与盐分再分布的关系
周金龙
董新光
王毅萍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垄滴灌条件下盐碱地土壤盐分再分布研究
崔婷婷
杨建国
李王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绿洲灌区固定道耕作对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
吕晓东
马忠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灌溉水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入渗特性的影响
唐胜强
佘冬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