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1
作者 张炎 刘洁 张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原发于皮肤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蕈样肉芽肿是最常见的CTCL类型,多数患者处于疾病早期,发展缓慢,以局部治疗为主。但进展期(ⅡB期~Ⅳ期)患者可累及淋巴结、血液和内脏器官,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进展期患者预...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原发于皮肤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蕈样肉芽肿是最常见的CTCL类型,多数患者处于疾病早期,发展缓慢,以局部治疗为主。但进展期(ⅡB期~Ⅳ期)患者可累及淋巴结、血液和内脏器官,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进展期患者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仅为47%。近年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认识加深,出现多种新型疗法,如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表观遗传学修饰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该文对CTCL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病——一种罕见皮肤T细胞淋巴瘤类型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艳辉 庄恒国 +3 位作者 李楠 陈广峰 骆新兰 罗东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报道肉芽肿性松弛皮肤病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其临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进行研究。结果 :临床表现为腋窝及腹股沟巨大垂吊皮肤肿块伴四肢腹部红色斑丘疹。组织学呈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及组织细胞浸... 目的 :报道肉芽肿性松弛皮肤病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其临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进行研究。结果 :临床表现为腋窝及腹股沟巨大垂吊皮肤肿块伴四肢腹部红色斑丘疹。组织学呈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真皮及皮下组织 ,弹性纤维消失。免疫组化显示小淋巴细胞呈CD3+、CD4 +、CD4 5RO +、CD8-、CD15 -、CD2 0 -、CD30 -、CD5 6 -、TIA 1-和GranzymeB - ;多核巨细胞及单核细胞呈lysozyme +、CD6 8+和Mac387- ;S 10 0蛋白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分子生物学检查示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EBER1/ 2原位杂交呈阴性反应。结论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病是CD4 +辅助性T细胞淋巴瘤的罕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皮肤t细胞淋巴瘤 罕见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并发原发性皮肤曲霉病1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红 顾菊林 +2 位作者 温海 廖万清 孙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4-385,共2页
报道1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并发土曲霉引起的原发性皮肤曲霉病。患者女性,41岁,左胫前2处相连的大黑痂。刮取物直接镜检有透明的分枝分隔菌丝。组织病理检查见较多粗细均匀的有隔菌丝,菌丝呈Y型分枝。菌种定为土曲霉。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曲霉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感染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红阳 单易非 +2 位作者 王平 邱丙森 王松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研究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患者中是否存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Ⅰ )的感染。方法 检测CTCL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抗体以及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活检标本中的前病毒DNA。结果 PCR法检测CTCL患者外周血样 5 7例 ,其中HT... 目的 研究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患者中是否存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Ⅰ )的感染。方法 检测CTCL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抗体以及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活检标本中的前病毒DNA。结果 PCR法检测CTCL患者外周血样 5 7例 ,其中HTLV Ⅰ前病毒DNA阳性患者 6例 ;ELISA法检测CTCL患者 5 4例 ,其中 1例为可疑阳性 ;Western印迹法检测CTCL患者 18例 ,其中HTLV Ⅰ抗体阳性者 4例 ,此 4例患者前病毒DNAPCR结果也为阳性。结论 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存在HTLV Ⅰ病毒感染 ,CTCL与HTLV Ⅰ有一定的关系。HTLV Ⅰ病毒感染可能是CTCL发病的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感染 CtCL HtLV-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与传统及新型药物协同抑制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增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婵娟 郭姗琦 +4 位作者 夏冰 晋鑫 李晓武 屈福莲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与传统药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新型药物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与传统药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新型药物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hydroxamic acid,SAHA)联合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细胞系Hut-78、Hut-1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As2O3单药或与DXM/VP-16/MTX/BTZ/SAHA联合作用于Hut-78、Hut-102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联合指数分析两药是否具有协同效应。结果:As2O3、DXM、VP-16、MTX、BTZ、SAHA单药对Hut-78、Hut-102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培养48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μmol/L、500μg/L、2.5μg/L、1μg/L、10μmol/L、2.5μmol/L。As2O3与DXM/VP-16/MTX/BTZ/SAHA联合时具有协同效应,抗肿瘤作用更为显著。结论:As2O3单药及其与DXM/VP-16/MTX/BTZ/SAHA联合在体外可有效抑制CTCL细胞增殖。As2O3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CTCL的药物,As2O3与DXM/VP-16/MTX/BTZ/SAHA等传统或新型药物联合可为CTCL临床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 三氧化二砷 化疗药物 硼替佐米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 药物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诗琪 池诚 刘洁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TCL)大多属于惰性淋巴瘤,病情进展缓慢,患者确诊时多处于疾病早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在CTCL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包括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维A酸,放疗及光疗等。近年来,有... 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TCL)大多属于惰性淋巴瘤,病情进展缓慢,患者确诊时多处于疾病早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在CTCL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包括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维A酸,放疗及光疗等。近年来,有研究对CTCL传统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重新评估。同时,新型CTCL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策略也不断涌现,如局部外用他扎罗汀、瑞喹莫特,紫外线A联合新型光敏剂的光化学疗法和光动力治疗等。本文对CTCL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蕈样肉芽肿 SÉZARY综合征 局部治疗 物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毅鑫 刘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4-817,共4页
随着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靶向治疗作为其治疗的新手段逐渐成为热点。目前多个针对CTCL的分子靶点及其靶向药物正在研究中并已经运用于临床,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免疫偶联物、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及免疫检查点... 随着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靶向治疗作为其治疗的新手段逐渐成为热点。目前多个针对CTCL的分子靶点及其靶向药物正在研究中并已经运用于临床,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免疫偶联物、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分别作用于不同的靶分子发挥作用。该文对CTCL常见靶向药物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淋巴瘤 第二讲 向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按分期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邱丙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向表皮性 分期 治疗 ECt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3与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承 王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88-1390,共3页
白介素13(IL-13)作为Th2相关细胞因子,临床上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IL-13及其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并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和分子治疗的靶点。而皮肤T细胞淋巴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 白介素13(IL-13)作为Th2相关细胞因子,临床上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IL-13及其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并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和分子治疗的靶点。而皮肤T细胞淋巴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并向表皮聚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来研究表明,IL-13及其与皮肤细胞T淋巴瘤密切相关,在肿瘤组织过表达并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望成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3 白介素13受体 皮肤t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丙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0-61,共2页
Southern印迹分析 (SBA)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早期 (IA)和组织学上未确诊的蕈样肉芽肿 (MF)皮肤损害的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TCRGR)阳性率分别为 50%以上和 19%,有助于诊断。Ⅱ A期 MF患者特别是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组织学上大... Southern印迹分析 (SBA)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早期 (IA)和组织学上未确诊的蕈样肉芽肿 (MF)皮肤损害的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TCRGR)阳性率分别为 50%以上和 19%,有助于诊断。Ⅱ A期 MF患者特别是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组织学上大都是反应性增生 )的外周血中 TCRGR阳性率较高 (65%~ 80% ),支持 MF早期即为一系统性疾病的理论,但外周血中克隆 T细胞和预后相关性则难于确定。 Sé zary综合征 (SS)的 TCRGR的发生率在皮肤、淋巴结和外周血中分别为 70%、 100%和 86%。非 MF/SS之皮肤 T细胞淋巴瘤的皮肤损害和外周血中 TCRGR亦较常见。淋巴瘤样丘疹病的皮肤损害和外周血中也可见 TCRG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t细胞受体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淋巴瘤 第四讲 皮肤T细胞淋巴瘤向大细胞淋巴瘤转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丙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2,共2页
阐述皮肤T细胞淋巴瘤向大细胞淋巴瘤转化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子生物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转化 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涂平教授课题组发现皮肤T细胞淋巴瘤疾病进展新机制
12
作者 汪旸 李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1-531,共1页
2014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涂平教授、汪呖主治医师课题组围绕皮肤T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课题组 疾病进展 皮肤性病科 发病机制 主治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淋巴瘤 第一讲 向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分期和预后
13
作者 邱丙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向表皮性 分期 预后 ECt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治疗
14
作者 邱丙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8-181,共4页
阐述免疫治疗包括细胞因子〔白介素 2 (IL 2 )、白介素 1 2 (IL 1 2 )〕、免疫核素 (1 31 I T1 0 1 )、免疫毒素[IL 2 融合毒素 (DAB 389 IL2 ) ]、单克隆抗体抗CD5(T1 0 1 )和某些新的局部免疫调节剂 (如CTLA4 1 g、LFA tip、BCX 34... 阐述免疫治疗包括细胞因子〔白介素 2 (IL 2 )、白介素 1 2 (IL 1 2 )〕、免疫核素 (1 31 I T1 0 1 )、免疫毒素[IL 2 融合毒素 (DAB 389 IL2 ) ]、单克隆抗体抗CD5(T1 0 1 )和某些新的局部免疫调节剂 (如CTLA4 1 g、LFA tip、BCX 34)、维甲酸类药物如targretin、panretin与光效应药物如hypercin或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免疫治疗 白介素-2 白介素-12 免疫核素 免疫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的诱导分化作用及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明华 邱丙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67-669,共3页
阐述维甲酸的诱导分化作用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指出维甲酸对CTCL早期有较好的疗效,进展期或晚期则需与其他制剂联合应用。
关键词 维甲酸 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 诱导分化作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芳妮 张芊 +1 位作者 谷晓广 张春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少见疾病,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原发于皮肤的一种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所致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CTCL发病机制不明,大量研究表明CTCL的发生与表观遗传学有着密切...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少见疾病,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原发于皮肤的一种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所致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CTCL发病机制不明,大量研究表明CTCL的发生与表观遗传学有着密切关系。表观遗传学在基因转录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组蛋白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DNA甲基化及microRNAs(miRNAs)等。随着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及组蛋白酶抑制剂等表观治疗药物在临床的成功应用,以及其对肿瘤细胞所具有的高选择性,表观遗传成为CTCL研究的热点。该文就表观遗传学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miRNAs在CTCL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乙酰化 MI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异种移植小鼠血浆和皮肤组织的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宜青 沈小雁 +4 位作者 曹涵 康宏艳 乐云辰 梁栋 郁韵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异种移植小鼠血浆和皮肤组织代谢组的变化,寻找与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将21只Balb/c雌性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HH细胞(T细胞淋巴瘤ATCC CRL-2105)造模,基于GC/MS对C... 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异种移植小鼠血浆和皮肤组织代谢组的变化,寻找与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将21只Balb/c雌性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HH细胞(T细胞淋巴瘤ATCC CRL-2105)造模,基于GC/MS对CTCL荷瘤鼠的血浆和肿瘤组织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共有6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3种在血浆和组织样品中均有出现,结合课题组之前基于LC/MS的CTCL荷瘤鼠血浆和肿瘤组织的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有9种差异代谢物在GC/MS和LC/MS分析方法中同时出现。血浆中支链氨基酸和葡萄糖升高,血浆和肿瘤组织中3-磷酸甘油升高,血浆中鞘氨醇-1-磷酸盐降解的o-磷酸乙醇胺升高。结论62种差异代谢物可以提高对CTCL代谢物及其相关通路的认识,有助于CTCL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 GC/MS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 代谢组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皮损与外周血中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薛峰 沈小雁 +3 位作者 施若非 李霞 陈小英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66-768,共3页
目的:了解已确诊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患者的皮损和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TCRγGR)情况。方法:利用PCR测定21例CTCL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CRγG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检测。结果:CTCL患者皮损中TCRγGR阳性率显... 目的:了解已确诊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患者的皮损和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TCRγGR)情况。方法:利用PCR测定21例CTCL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CRγG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检测。结果:CTCL患者皮损中TCRγGR阳性率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病程≥12个月的患者外周血中TCRγGR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程<12个月的患者(P<0.05);年龄≥60岁患者皮损和外周血中TCRγGR阳性率显著高于<60岁患者(P<0.05)。结论:在CTCL患者中存在TCRγGR,早期出现在皮损中的TCRγGR可作为CTCL辅助诊断,并有益于CTCL的早期诊断,外周血中检测出TCRγGR可作为皮损阳性结果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t细胞 皮肤 受体 t细胞 γ链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ING4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朱里 陈思远 +5 位作者 吴艳 林能兴 连昕 黄长征 刘厚君 涂亚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0-351,共2页
ING4( 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 member 4)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目前该基因已成为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有关ING4基因与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罕见报道.
关键词 t细胞淋巴 皮肤 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20
作者 程平 关军 +1 位作者 冯燕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7-783,共7页
目的:报告1例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以加强对该罕见类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目的:报告1例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以加强对该罕见类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患者为42岁女性,以鼻面部及背部皮肤浸润性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经病损皮肤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CD8^(+)PCAECTL,T3aN_(0)M_(0)期。予以CHOP/HD-MTX(甲氨蝶呤,6g/m^(2))方案交替化疗,4周期后评估达到完全缓解;DHAP方案(顺铂100mg/m^(2),d1+阿糖胞苷2g/m^(2),q12h,d2+地塞米松40mg/d,d1-4)化疗后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成功采集到足够数量的CD34+细胞。以BEAM方案进行预处理,然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巩固治疗。AHSCT后随访20个月,仍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CD8^(+)PCAECTL临床极为罕见,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以亲表皮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增生及侵袭性临床过程为主要特征。目前最佳治疗方案仍无统一标准,预后很差,诱导化疗缓解后行AHSCT巩固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 化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