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可透气的金属纳米网电子皮肤制备及其在皮肤表面压力管理的应用
1
作者 韩杭 罗赵雅婧 +4 位作者 郑强 曾祥堉 叶川 曾柱 朱思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0-560,共1页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目前柔性电子皮肤透气和穿戴性能,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和磁控溅射技术的金属纳米网制备工艺,可用于在保持皮肤透气透湿的情况下进行皮肤表面压力监测。方法金属纳米网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超可透气性的柔性基...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目前柔性电子皮肤透气和穿戴性能,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和磁控溅射技术的金属纳米网制备工艺,可用于在保持皮肤透气透湿的情况下进行皮肤表面压力监测。方法金属纳米网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超可透气性的柔性基底,磁控溅射技术进行基底表面导电图案化,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进行耐久性改性。制备了聚乙烯醇纳米纤维镀铜的亲肤电极层、P25二氧化钛增强聚氨酯纤维的介电层、聚氨酯纤维镀铜通过派瑞林加强的耐磨电极,复合组装成电容式金属纳米网电子皮肤,测试评估电容式压力传感性能。结果金属纳米网纤维直径0.5~1μm,电极层表面电阻<20Ω/sq2;传感器在0~5.4 kPa压力范围内灵敏度20.6 kPa^(-1)(0~1 kPa)和3.8 kPa^(-1)(1 kPa以上),5 kPa压力响应时间27 ms,恢复时间63 ms,10000次循环加载后基线漂移<8%(正压5 kPa、弯折180°),7天透气性测试>60%;电子皮肤自贴附于皮肤表面可测得脉搏波、心电、肌电和GSR等生理信号和关节活动、皮肤压力等机械信号。结论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兼具柔软性、透气性和灵活性的金属纳米网制备工艺,通过基底材料改性和表面改性可提供自贴附、亲肤、高介电性、高耐磨性等多种性质。复合获得的电子皮肤具有优良的透气性、机械性能和压力传感性能,有望用于无感的经表皮生理信号实时采集,用于皮肤护理及表面压力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信号 电子皮肤 皮肤表面 基线漂移 柔性电子 机械信号 表面电阻 脉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表面酸碱度稳态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蔄文雁 刘之力 +2 位作者 PeterM.Elias KennethR.Feingold 蔄茂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索皮肤保持其表面pH稳定状态的动力学。方法:利用丙酮和胶带急性破坏表皮通透屏障功能、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及局部外用碱性物质的方法提高皮肤表面pH值。然后,在不同的时间观察皮肤表面pH的改变,依此判断皮肤表面pH保持稳定状... 目的:探索皮肤保持其表面pH稳定状态的动力学。方法:利用丙酮和胶带急性破坏表皮通透屏障功能、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及局部外用碱性物质的方法提高皮肤表面pH值。然后,在不同的时间观察皮肤表面pH的改变,依此判断皮肤表面pH保持稳定状态的动力学。结果:在丙酮模型中,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48 h后,皮肤表面的pH恢复正常;而在胶带模型中,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破坏48 h后,皮肤表面的pH值仍明显地高于基础值(P<0.01);在紫外线模型中,UVB照射6 d后,皮肤表面的pH才恢复正常;局部外用碱性物质6 h后,皮肤表面pH恢复正常。结论:皮肤维持其表面pH稳定状态的动力学因诱导pH紊乱的因素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酸碱度 皮肤表面 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肤表面纹理信息推断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薛锦霞 李玲玉 +1 位作者 甘平 贺向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人体皮肤表面图像进行纹理形态特征分析,探索一种新的医学年龄推断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180例西南地区室内工作者的前臂腹侧中段部位皮肤图像进行纹理特征分析,计算出3个皮肤纹理参数(网格数、网格平均面积... 目的:通过对人体皮肤表面图像进行纹理形态特征分析,探索一种新的医学年龄推断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180例西南地区室内工作者的前臂腹侧中段部位皮肤图像进行纹理特征分析,计算出3个皮肤纹理参数(网格数、网格平均面积以及灰度共生矩阵),最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这些纹理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得出依据皮肤纹理参数推断年龄的关系式。结果: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表面纹理中的网格数不断减少(男性:r=-0.745,P=0.000;女性:r=-0.792,P=0.000),网格面积不断增大(男性:r=0.712,P=0.000,女性:r=0.809,P=0.000),0度方向的灰度相关性逐渐增大(男性:r=0.670,P=0.000;女性:r=0.667,P=0.000),将统计分析得到的年龄推断模型测试于20例志愿者,所得年龄推断误差均在3岁以内。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皮肤表面老化特征参数的定量分析,得出了依据皮肤纹理推断年龄的有效模型。由于本方法具有年龄检测范围大、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的优点,可望用于医学年龄的快速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表面纹理 图像分析技术 年龄推断 皮肤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光谱技术,动物RBC,Hb及人皮肤表面血流氧化-还原状态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艾尔肯·满苏尔 帕热文·阿吾提 +2 位作者 阿依努尔·艾买提 美热古丽·热合曼 阿米那木·艾买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33-637,共5页
目的:检测与分析实验动物血液RBC(RBC·O2,RBC·CO2),Hb(HbO2,HbCO2)和人体皮肤表面流动血液氧化·还原状态的成像与未成像可见光谱领域OD值特征,并为该技术对白癜风病表皮黑色素颗粒检测中的应用尊定基础。方法:利用不同... 目的:检测与分析实验动物血液RBC(RBC·O2,RBC·CO2),Hb(HbO2,HbCO2)和人体皮肤表面流动血液氧化·还原状态的成像与未成像可见光谱领域OD值特征,并为该技术对白癜风病表皮黑色素颗粒检测中的应用尊定基础。方法:利用不同光谱技术和invitro和invivo检测手段,统计分析血液不同状态下波长与位置的OD值信息。结果:invitro检测:动物血液Hb·O2和RBC·O2两者在可见领域均有367,414(Soret带)nm与541,576(Q带)nm的吸收峰位;血液Hb·CO2和RBC·CO2均有432(Soret带)与和553(Q带)nm的波长吸收峰位;血液RBC状态和Hb溶血状态波长吸收峰位无改变,只是在氧化与还原状态下有完全独立的吸收峰位,血液RBC状态和Hb溶血状态波长吸光度OD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浓度为1·5×107cell·mL-1的RBC·O2和Hb·O2在576nm的吸收峰位吸光度(y)与红细胞浓度(x)做成两条回归曲线:既,Hb·O2(b1)^y=0·05+0·983x;RBC·O2(b2)y^=0·127+1·934x,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invivo检测:在人手背皮肤表面ImSpector图像中RBC·O2状态在540,576nm,RBC·CO2状态在555和755nm处有吸收峰。选择(a:指甲,b:指,c:手背)三个点位分别进行波长检测,每点(n=10)545nm吸收峰的平均OD值,依次为0·83±0·001,0·73±0·001和0·62±0·001,其三处测定点的OD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nvitro检测的RBC与Hb两者波长吸收峰位不变,但吸光度OD值不同,认为RBC状态测定结果更接近于活体组织血管内原始状态。invivo检测对人体无任何侵袭与损伤,灵敏度高,测试时间短,并且同时获得被测样品的波长与位置信息画面等优势,有望表皮中黑素等有色颗粒的直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吸光度值 RGB像 活细胞 皮肤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质组学的青年女性早晚面部皮肤表面脂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甘瑶 何聪芬 +2 位作者 贺可可 李欣超 贾焱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155,161,共6页
建立了基于脂质组学的面部皮肤表面脂质(SSL)采集、检测及分析方法。通过脂质组学方法采集和检测同一组青年女性早晚不同时间的SSL,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晚面部SSL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分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早晚面部SSL的... 建立了基于脂质组学的面部皮肤表面脂质(SSL)采集、检测及分析方法。通过脂质组学方法采集和检测同一组青年女性早晚不同时间的SSL,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晚面部SSL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分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早晚面部SSL的八大类脂质成分和含量均有差异,且常见的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神经酰胺等脂质成分也有不同,提示这些差异脂质可能与不同节律下的皮肤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组学 皮肤表面脂质 青年女性 节律 皮肤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靶向测序分析皮肤表面微生物群落方法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姚雪 刘文丽 +2 位作者 裴广倩 童贻刚 罗亚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7-143,共7页
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筛选出尽可能真实反映含量较低的皮肤微生物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使用多因素多水平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分析DNA提取、PCR扩增、样品采集、测序过程中各种实验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 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筛选出尽可能真实反映含量较低的皮肤微生物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使用多因素多水平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分析DNA提取、PCR扩增、样品采集、测序过程中各种实验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样品采集方面,筛选出了最佳的采集拭子与采集液体;在DNA提取方面,筛选出了最佳的前处理方法及试剂盒种类;在PCR反应方面,筛选出了最佳的模板浓度及退火温度;在测序方面,筛选出了合适的测序深度。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条件筛选,确定了适合分析低含量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特征的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人类手掌面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表面微生物群落 宏基因组靶向测序 16S R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便携式人体皮肤表面油脂检测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永玲 易法令 +1 位作者 余悦泳 蔡灿凯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186,共5页
针对现有皮肤油脂检测装置设备昂贵、测量速度慢和普遍推广难度大等问题,利用光电检测技术和超低功耗MSP430F5系列单片机设计一种便携式人体皮肤表面油脂检测装置。该装置由油脂采集探头和分析主机两部分组成,油脂采集探头选用双面细磨... 针对现有皮肤油脂检测装置设备昂贵、测量速度慢和普遍推广难度大等问题,利用光电检测技术和超低功耗MSP430F5系列单片机设计一种便携式人体皮肤表面油脂检测装置。该装置由油脂采集探头和分析主机两部分组成,油脂采集探头选用双面细磨砂玻璃吸附人体皮肤表面油脂,利用红外光电检测技术进行油脂含量的电信号转换,最后分析主机根据经过实验验证的经验公式计算出所测皮肤表面的油脂含量,还可将测试结果无线传输给移动手机以供数据存储和分享,开发了对应功能的手机APP。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的检测结果能正确反映人体皮肤表面的油脂含量,且测试速度快,移动便携,可用于化妆品功效评价和皮肤类型判断方面的大众推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表面 油脂检测装置 光电检测 MSP430F5系列 无线传输 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刺激和皮肤防护的体内分子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一凡 吴文海 +2 位作者 苏牧楠 蒋晓龙 刘宇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9,共9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损伤和皮肤防护的分子机制,需要研究人(内源性物质和结构)、物质(刺激物和抗刺激活性物)、以及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然而,在人体上分子水平的机制研究报道很少。共聚焦拉曼光谱可以开展此类研究,因其可... 为了更好地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损伤和皮肤防护的分子机制,需要研究人(内源性物质和结构)、物质(刺激物和抗刺激活性物)、以及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然而,在人体上分子水平的机制研究报道很少。共聚焦拉曼光谱可以开展此类研究,因其可以在体、实时和非侵入式地测定角质层中的某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并分析角质层结构。文章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刺激剂,通过共聚焦拉曼光谱扫描志愿者前臂屈侧皮肤12μm深度内,定性和半定量地测量SDS经皮吸收的相对量和深度,以及SDS“入侵”时皮肤脂质相对含量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DS经皮吸收进入角质层,导致角质层脂质流失和脂质有序性降低。据报道刺激物的进入量和深度是影响皮肤刺激程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文章首次在人体上通过SDS给予证实;此外,文章首次发现SDS引起的人体皮肤屏障损伤的第三个因素,我们称之为“刺激传导网络”,即SDS对皮肤的损伤不仅局限于其所到之处,“刺激传导网络”可以将刺激损伤传递到SDS未到达的更深更远处。通过拉曼光谱对皮肤内部进行研究,并结合体外手段例如3D皮肤等,结果一致,进而提出了“现实世界发生的”SDS诱导皮肤损伤的分子学机制。根据该机制设计的表面活性剂拮抗剂简称ASF,数据显示,可以有效阻挡SDS的经皮吸收,进而有效阻止皮肤脂质流失和脂质有序性的降低,对皮肤屏障的保护效果很好,为表面活性剂在人体刺激机制以及保护机制提供进一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研究表面活性剂皮肤刺激的分子机制 皮肤防护 共聚焦拉曼光谱 皮肤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布撕脱皮肤角质层对皮肤刺激性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吴琰瑜 王学民 +3 位作者 秦鸥 谈益妹 程英 刘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53-556,共4页
目的:比较直接进行斑贴试验(patchtest,PT)与先反复多次进行胶带粘贴(tapestripping,TAP)再进行斑贴试验(tapestripping+pacthtest,TAPPT)后皮肤反应的异同,探讨已受到亚临床刺激的皮肤对再次发生的刺激性皮炎严重程度的影... 目的:比较直接进行斑贴试验(patchtest,PT)与先反复多次进行胶带粘贴(tapestripping,TAP)再进行斑贴试验(tapestripping+pacthtest,TAPPT)后皮肤反应的异同,探讨已受到亚临床刺激的皮肤对再次发生的刺激性皮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30名健康女性双前臂屈侧按随机原则分别进行TAP、PT、TAPPT及空白对照4种处理。TAP共5d,PT于第6天进行。试验期间每天进行临床评估,第0、第6天胛前及第7、第8天进行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Chromameter a*值及皮肤表面pH值的检测。结果:①PT、TAPPT刺激率分别为60%、100%,TAPPT刺激率高于PT(P〈0.05)。(2)TAPPT评分高于PT(P〈0.05)。③与基础值相比,第8天,PT与TAPPT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均升高,TAP门部位△B-8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大于PT部位△B-8表皮水分丢失率值(P〈0.05)。与第7天相比,第8天PT、TAPPT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均下降,TAPPT△7-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小于PT△7-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P〈0.05)。④与基础值相比,第8天PT的表皮含水量下降,TAPPT的表皮含水量上升,PT部位△B-8。表皮含水量与TAPPT部位△B-8表皮含水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与基础值相比,PT、TAPPT部位的a*值均升高,TAPPT△B-8 a*值高于PT△B-8 a*值(P〈0.05)。⑥PT部位临床评分与经表皮水分丢失率、a*值正相关,TAPPT部位临床评分与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a*值、pH值之间正相关。结论:①当皮肤屏障经胶带粘贴后产生亚临床刺激的破坏,如再次发生刺激性皮炎,会增加其发生率,增强其严重程度。②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Chromameter a*值能反映皮肤受到TAP及PT刺激后的变化,可作为评判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客观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刺激 刺激性皮炎 斑贴试验 胶带粘贴 经表皮水分丢失率 表皮含水量 皮肤表面pH值 a*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程红缨 任为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31-33,共3页
皮肤是机体全身的有效保护屏障。皮肤表面存在有害或可能有害的暂居菌群和表浅的长居菌群,当皮肤受损时,细菌可乘机而入,造成局部甚至全身感染。临床上,大量治疗措施,特别是“注射”,都要通过皮肤实施,因此在日常卫生防病和临床诊疗工作... 皮肤是机体全身的有效保护屏障。皮肤表面存在有害或可能有害的暂居菌群和表浅的长居菌群,当皮肤受损时,细菌可乘机而入,造成局部甚至全身感染。临床上,大量治疗措施,特别是“注射”,都要通过皮肤实施,因此在日常卫生防病和临床诊疗工作中,皮肤消毒是人们,特别是护理工作者不可忽视的操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表面 消毒方法 临床诊疗工作 全身感染 护理工作者 有效保护 皮肤受损 卫生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和人体对光的反射规律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建民 傅昌余 《激光杂志》 CAS 1986年第4期213-214,204,共3页
本实验研究表明:(1)光线投射到人体时,光的反射不仅仅发生在皮肤表面,还发生在皮肤以下各组织层;(2)在400~800nm之间,人体对光的反射率曲线的峰值点和人血对光的吸收峰相对应。因此,本实验为光学治疗和防护提供了某些有用的参数。
关键词 反射率曲线 皮肤表面 实验 对光 光线投射 吸收峰 峰值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1例报告
12
作者 符兰芳 杨先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0-280,共1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年龄50岁。于就诊前10 d开始发热,持续发热3 d后,患者发现在其颈后部出现一个红色丘疹,大小如黄豆,无不适感。之后,患者腰部、背部、双上肢和双小腿先后出现了一些水肿性的斑块和结节,大小不同,颜色由...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年龄50岁。于就诊前10 d开始发热,持续发热3 d后,患者发现在其颈后部出现一个红色丘疹,大小如黄豆,无不适感。之后,患者腰部、背部、双上肢和双小腿先后出现了一些水肿性的斑块和结节,大小不同,颜色由淡红到深紫红程度不等,界限较为清晰,部分受损皮肤表面出现假性水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 临床资料 持续发热 红色丘疹 皮肤表面 患者 就诊前 不适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硝唑致皮肤过敏反应1例
13
作者 郭智勇 陈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45-2145,共1页
关键词 皮肤过敏反应 甲硝唑注射液 子宫肌瘤剔除术 金霉素眼药膏 先锋霉素 皮肤表面 抗炎治疗 护理查房 皮肤破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冷了,可以不洗脸吗
14
作者 唐教清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1期75-75,共1页
有人认为冷天皮肤分泌的油脂较少,出汗也不多,因此觉得没有必要经常洗脸。实际上,皮肤表面有3种污垢。一是生理性污垢,这是由人体产生、分泌或排泄的代谢产物,包括老化脱落的细胞、皮脂等;二是病理性污垢,比如某些皮肤病(皮炎、湿疹、... 有人认为冷天皮肤分泌的油脂较少,出汗也不多,因此觉得没有必要经常洗脸。实际上,皮肤表面有3种污垢。一是生理性污垢,这是由人体产生、分泌或排泄的代谢产物,包括老化脱落的细胞、皮脂等;二是病理性污垢,比如某些皮肤病(皮炎、湿疹、痘痘等)引起的鳞屑、脓液、痂等;三是外源性污垢,包括微生物、环境污物、各类化妆品和外用药物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药物 代谢产物 皮肤 微生物 病理性 化妆品 污垢 皮肤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蜜蜂蜇伤后的局部皮肤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郎静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11期2842-2842,共1页
关键词 蜜蜂蜇伤 皮肤护理 25%硫酸镁 皮肤表面 门诊病人 掌指关节 重度水肿 局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糖尿病性皮肤病诊治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津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第8期47-47,共1页
1临床症状患犬11岁,雄性,体重7.3 kg,其食欲下降,饮欲增加,排尿次数增多,皮肤有些许红疹,初诊为细菌性皮肤病后用抗生素治疗,但无好转,其精神愈加沉郁,皮肤开始出现大量脓包,并严重溃烂,同时患犬出现呕吐,排血便等症状。2检查2.1皮肤印... 1临床症状患犬11岁,雄性,体重7.3 kg,其食欲下降,饮欲增加,排尿次数增多,皮肤有些许红疹,初诊为细菌性皮肤病后用抗生素治疗,但无好转,其精神愈加沉郁,皮肤开始出现大量脓包,并严重溃烂,同时患犬出现呕吐,排血便等症状。2检查2.1皮肤印片对皮肤表面的溃烂伤口进行细胞学检查,见大量白细胞聚集,其中部分白细胞形态不清晰、不完整,细胞膜被破坏,呈散在或团块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诊治 病性 糖尿 临床症状 食欲下降 皮肤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宠物犬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刚 程涛 《云南农业》 2008年第5期18-19,共2页
犬的皮肤病常见于犬的背、腹和尾部,有的头面部也常见,患病犬被毛粗糙、无光泽,皮肤增厚并出现鳞斑,有的用手触摸皮下有肿块,有的在皮肤表面出现丘疹、水泡或点状红斑、脓疮等。犬常以舌头舔咬患处或因奇痒难忍撕咬抓挠、搓蹭瘙痒... 犬的皮肤病常见于犬的背、腹和尾部,有的头面部也常见,患病犬被毛粗糙、无光泽,皮肤增厚并出现鳞斑,有的用手触摸皮下有肿块,有的在皮肤表面出现丘疹、水泡或点状红斑、脓疮等。犬常以舌头舔咬患处或因奇痒难忍撕咬抓挠、搓蹭瘙痒部位,造成犬局部皮肤出血、水肿,出现炎性病变或不正常的局部皮屑脱落及大面积脱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犬 皮肤 防治 皮肤表面 皮肤出血 头面部 无光泽 被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放射性沾染的无水去污胶
18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9-219,共1页
关键词 放射性沾染 皮肤表面 去污粉 无水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超氧化物岐化酶 固体污染物 放射性比活度 六偏磷酸钠 放射性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如何应对敏感皮肤
19
作者 小文 《农技服务》 2005年第10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敏感皮肤 冬季 空气干燥 皮肤表面 新陈代谢 季节 肌肤 水分 暖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獭兔皮肤真菌病的防治
20
作者 孟亚芳 《北方牧业》 2006年第14期23-23,共1页
1临床症状 本病症状和疥癣病相似,主要在皮肤上形成有规则的或圆形脱毛、断毛及皮肤炎症。多发生在头部、口鼻眼周围以及肢侧和腋下,患部皮肤表面有麸皮样外观,有白色的皮屑,断毛不均匀,病变周围有米料状突起,并且患部奇痒,病... 1临床症状 本病症状和疥癣病相似,主要在皮肤上形成有规则的或圆形脱毛、断毛及皮肤炎症。多发生在头部、口鼻眼周围以及肢侧和腋下,患部皮肤表面有麸皮样外观,有白色的皮屑,断毛不均匀,病变周围有米料状突起,并且患部奇痒,病兔不断磨擦或啃啮患部,当刮掉患部硬痂后引起出血,并露出湿润和乳头状的皮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防治 獭兔 临床症状 皮肤炎症 皮肤表面 疥癣病 不均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