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术前最大备血量的建立在行游离皮瓣重建术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
1
作者 赵祎莉 李丹丹 +3 位作者 黎燕玲 张焱 汪延 陈艳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8-836,共9页
【目的】建立行游离皮瓣重建术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最大备血量目录(MSBOS),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血以及输血科科学备血。【方法】收集本院颌面外科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围手术期患者的基本资料和输血数据,包括年龄、性别、体... 【目的】建立行游离皮瓣重建术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最大备血量目录(MSBOS),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血以及输血科科学备血。【方法】收集本院颌面外科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围手术期患者的基本资料和输血数据,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血红蛋白值、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恶性肿瘤TNM分期系统中T分期、游离皮瓣是否含有骨瓣,手术方式(6类)、申请备血量以及术中用血量等,共纳入颌面外科择期手术1953例,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建立评分标准;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6大组,通过评分标准进一步将每组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计算各小组患者术中实际输血量频率的累计百分比,建立颌面外科患者的MSBOS。【结果】①经回归分析发现BMI、肿瘤T分期、ASA分级、术前血红蛋白(男性Hb<130 g/L,女性<120 g/L)、游离皮瓣含骨瓣为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②根据危险因素评分分组后发现各组患者中低危组的输血率最低,但备血输血比最高。③建立本院行游离皮瓣重建术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MSBOS,分析发现建立MSBOS后患者手术前备血总量比建立前理论上可以减少54.35%。【结论】建立MSBOS不但有益于更科学、合理地指导手术备血,保障手术安全,而且可以优化血液库存管理,尤其对于低危组的患者应当采取保守的备血方案,有效减少过度备血的状况,节约血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重建 颌面部恶性肿瘤 最大备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陈玉 雷银富 +5 位作者 吴和梅 杜福兰 党洁 陈永梅 陶明 石兴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634-643,共10页
目的 探讨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炎(POP)的危险因素,并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构建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POP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3年9月在中国西南地区3家医院行气管切开的299例... 目的 探讨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炎(POP)的危险因素,并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构建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POP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3年9月在中国西南地区3家医院行气管切开的299例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后POP的危险因素,运用SPSS Modeler18.0软件构建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后POP的决策树模型,并评价2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共纳入299例患者,POP患者56例,POP发病率为18.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套管留置时间[OR=1.097,95%CI(1.039,1.158)]、颌骨切除[OR=2.439,95%CI(1.084,5.484)]、吻合静脉数量[OR=3.345,95%CI(1.449,7.719)]和术后抗生素种类≥3[OR=14.732,95%CI(4.405,49.273)]是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P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显示,术后住院时间(>14 d)是口腔癌P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次是吻合静脉数量、术后抗生素种类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显示,决策树模型的预测能力稍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 口腔癌游离皮瓣患者POP的危险因素较多,决策树模型在本研究中对POP的预测效能稍好,临床可应用该模型了解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后易发生POP的相关特征,并验证其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皮瓣重建 气管切开术 术后肺炎 Logistic回归模型 决策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S的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麻醉管理进展
3
作者 楼菲菲 张军 吴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前,手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开展在全球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乏共识性的指导原则。在涉及多学科的ERAS策略中... 目前,手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开展在全球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乏共识性的指导原则。在涉及多学科的ERAS策略中,麻醉科承担了麻醉方案优化制订、围术期液体管理及内环境稳态调控、预防低体温、完善围术期镇痛、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等要素工作。本文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在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的ERAS策略中的麻醉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建立和完善基于ERAS的该类手术的围术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快速康复(ERAS) 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IEP) 乳房重建 麻醉方案 围术期管理 内环境稳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巨大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及创面修复模式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帕提姑丽.吾斯曼 阿布都合肯.亚如拜克 +1 位作者 艾尼瓦尔.米吉提 阿地力.莫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直径5cm或更大的巨大基底细胞癌是非常罕见,在基底细胞癌皮肤恶性肿瘤中不足1%,目前全球几乎没有其发病率的研究、切除和重建方案。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头颈部17例巨大基底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和重建进行回顾性探讨和分析。结... 目的:直径5cm或更大的巨大基底细胞癌是非常罕见,在基底细胞癌皮肤恶性肿瘤中不足1%,目前全球几乎没有其发病率的研究、切除和重建方案。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头颈部17例巨大基底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和重建进行回顾性探讨和分析。结果:病变在额头,眼睑,嘴唇或鼻颊部者,5~6cm大小是最常见病灶,最大者直径范围从5~11cm。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及直接重建,主要采用局部皮瓣,术后未见皮瓣失败。结论:头颈部巨大基底细胞癌可以采用局部皮瓣修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基地细胞癌 手术切除病灶 皮瓣重建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