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测定 被引量:43
1
作者 徐哲 赵晓頔 +2 位作者 王漪檬 陈晓辉 毕开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11,162,共5页
目的分离鉴定皂角刺中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合硅胶、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方法追踪分离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用半效抑制浓度(IC50)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皂... 目的分离鉴定皂角刺中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合硅胶、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方法追踪分离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用半效抑制浓度(IC50)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黄颜木素(1)、槲皮素(2)、3β—acetoxyolean-12-en-28-oicacid(3)、木栓酮(4)、棕榈酸(5)、白桦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化合物1、3对7种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较好,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剂量依赖关系良好;化合物3对Bel-7402、HeLa、HT1080、KB、A549、SGC-7901、Heps等7种肿瘤细胞株生长增殖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IC50为11.61~18.73mg·L^-1;化合物1对除A549之外的6种肿瘤细胞株抑制作用良好,IC40为11.34~19.32mg·L^-1。结论化合物2~6和8为首次从皂角刺中分离;化合物1、3的抗肿瘤活性为皂角刺中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抗肿瘤活性 提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2
作者 熊正国 张长城 袁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皂角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3
作者 邢峰丽 封若雨 +7 位作者 孙芳 封晓红 刘涌 霍萌 赵蓉 祁爱风 刘伟花 张艳霞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267-1270,共4页
皂角刺为传统中药,具有消毒透脓、搜风、杀虫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皂角刺主要为三萜及皂苷、黄酮、酚酸、刺囊酸糖苷、香豆素等化学成分,皂角刺具有抑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抑制静脉血管内皮... 皂角刺为传统中药,具有消毒透脓、搜风、杀虫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皂角刺主要为三萜及皂苷、黄酮、酚酸、刺囊酸糖苷、香豆素等化学成分,皂角刺具有抑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抑制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等作用,对心脑血管亦有影响。本文整理了研究皂角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章,加以汇总,以期促进对皂角刺的研究,供研究及临床工作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楚红英 罗晓 李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3-1066,共4页
对皂角刺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皂角刺中的多糖,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对照物在波长484nm处测量吸光度,计算皂角刺中多糖含量。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得到的优化试验条件为:提取温度50... 对皂角刺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皂角刺中的多糖,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对照物在波长484nm处测量吸光度,计算皂角刺中多糖含量。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得到的优化试验条件为:提取温度50℃、pH为7、提取时间40min、液料比为30比1。皂角刺中多糖的提取率为1.26%。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当皂角刺多糖质量浓度为2.5g·L-1时,·OH、DPPH·及·O2-的清除率分别为88.9%,89.3%,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多糖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蒋志平 彭骞 何周康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皂角刺 现代研究进展 《本草纲目》 《本草崇原》 临床应用 药用价值 胞衣不下 小儿惊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麻联合皂角刺抗肿瘤处方筛选及疗效评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鸿儒 赵贝 杜钢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8期32-35,共4页
目的筛选升麻联合皂角刺(升皂方)抗肿瘤处方,评价其抗肿瘤疗效。方法建立小鼠4T1乳腺癌肺癌转移模型和4T1皮下移植模型,两种模型小鼠均随机分为模型组、升麻组、皂角刺组、升皂方1组、升皂方2组和升皂方3组,每组10只。通过抗肿瘤疗效确... 目的筛选升麻联合皂角刺(升皂方)抗肿瘤处方,评价其抗肿瘤疗效。方法建立小鼠4T1乳腺癌肺癌转移模型和4T1皮下移植模型,两种模型小鼠均随机分为模型组、升麻组、皂角刺组、升皂方1组、升皂方2组和升皂方3组,每组10只。通过抗肿瘤疗效确定升皂方的比例。MTT法考察升皂方对4T1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荷瘤小鼠血清中Ⅰ型胶原(Col-Ⅰ)、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浓度,基质金属明胶酶谱法检测升皂方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探索升皂方的抗肿瘤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升麻与皂角刺2∶1处方对4T1乳腺癌肺转移作用最明显,肺上的结节数较少,肺转移发生率也较低,且对4T1乳腺癌皮下移植肿瘤的抑瘤率最高。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的Col-Ⅰ、PAF、TIMP-1、TrkA、TrkB的浓度均降低,以升麻与皂角刺2∶1处方组降低幅度最大,其抑制MMP-2及MMP-9表达的作用最强。结论升麻与皂角刺组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当升麻∶皂角刺=2∶1时,抗肿瘤作用最强,为升皂方的最佳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 皂角刺 药物筛选 4T1乳腺癌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抗肿瘤作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荣 肖顺汉 刘明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中药皂角刺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其作用机制呈现多层次、多部位和多靶点的特点,已被列为抗癌中草药之一。本文从其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皂角刺 抗肿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取嚏治癃闭 被引量:4
8
作者 曾伟刚 肖南 +1 位作者 焦敏 郑桃英 《中国民间疗法》 2006年第1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皂角刺 癃闭 通调水道 辛温通窍 宣通肺气 疗效显著 插管导尿 治疗 肺为 尿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海霞 田吉 肖顺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目的:建立中药皂角刺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色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对粗提取和纯化后的皂角刺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以芦丁为标准品,建立了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1.1939x-0.0... 目的:建立中药皂角刺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色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对粗提取和纯化后的皂角刺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以芦丁为标准品,建立了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1.1939x-0.0068,r=0.9999,线性关系在0.053~0.848mg范围内。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96.7%,RSD为2.02%(n=6)。结论:该法方法简单,稳定性、重现性均良好,结果可靠,可作为皂角刺总黄酮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海霞 肖顺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5-37,共3页
中药皂角刺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且作用广泛,药理研究已表明具有抗肿瘤活性。本文综述了皂角刺中主要抗肿瘤成分的研究。
关键词 皂角刺 抗肿瘤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及其常见易混品的性状鉴别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晓明 王红丽 《甘肃中医》 2011年第4期70-71,共2页
介绍中药皂角刺及其常见易混品或伪品的来源及性状鉴别方法,并对不同品种之间性状鉴别要点做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皂角刺 易混品 伪品 性状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皂角刺中槲皮素和刺囊酸的含量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淑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395-397,共3页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皂角刺中槲皮素和刺囊酸的含量。方法:采用VenusilXBP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流速:1mL·min-1,柱温:30℃。结果:槲皮素、刺囊酸分别在0....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皂角刺中槲皮素和刺囊酸的含量。方法:采用VenusilXBP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流速:1mL·min-1,柱温:30℃。结果:槲皮素、刺囊酸分别在0.012~0.24mg·mL-1、0.016~0.32m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9和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0%(RSD1.56%)、101.4%(RSD2.32%)。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可以同时测定皂角刺中槲皮素和刺囊酸的含量,为中药饮片皂角刺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高效液相色谱 槲皮素 刺囊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形态的皂角刺的性状鉴定比较
13
作者 陈筱霞 钟丽云 郭结晓 《北方药学》 2015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形态的皂角刺的性状特征。方法:使用微距摄像进行鉴别。结果:同样是药典正品皂角刺,但是在性状上有较大差异。结论:在对皂角刺进行鉴别时要从多个方面论证,不能仅以性状作为依据。
关键词 皂角刺 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皂角刺的HPLC指纹图谱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菁 江坤 +2 位作者 殷果 鲁艺 王铁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60-666,共7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皂角刺HPLC指纹图谱,为皂角刺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Aq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体积分数为0.1%的乙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柱...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皂角刺HPLC指纹图谱,为皂角刺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Aq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体积分数为0.1%的乙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 L·min-1。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版本)和SPSS 21.0软件对谱图分别进行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皂角刺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9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的化学成分。从HPLC指纹图谱结果看,不同产地皂角刺化学成分相似,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中药皂角刺HPLC指纹图谱可为中药皂角刺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皂角刺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回音 王丽君 +2 位作者 江坤 王珏 王铁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建立皂角刺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区分皂角刺正品及伪品,为完善皂角刺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法采集43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利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变量,运用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反向传播(back pro... 目的建立皂角刺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区分皂角刺正品及伪品,为完善皂角刺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法采集43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利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变量,运用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方法对皂角刺及其伪品进行分类。结果通过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BP神经网络可将皂角刺及其伪品准确分类,分类准确率为100%,判别结果与性状鉴别结果一致。结论首次建立了皂角刺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准确区分皂角刺及其伪品,为皂角刺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化学模式识别 判别分析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近红外光谱法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皂角刺中26种元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小红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皂角刺中26种无机元素的方法。以6 mL硝酸作为消解液,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运用SPSS22.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分布情况考察。25种无机元素在质量浓度为0~500 ng/mL...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皂角刺中26种无机元素的方法。以6 mL硝酸作为消解液,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运用SPSS22.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分布情况考察。25种无机元素在质量浓度为0~500 ng/mL的范围内与信号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汞的质量浓度在0~5 ng/mL的范围内与信号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0~0.9998,加标回收率结果为95.08%~104.8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3%~3.10%。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好,可用于中药饮片元素的含量测定,主成分分析得出饮片的综合排名情况,可以较好的反映饮片的质量,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无机元素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饮片与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振雨 刘晓霞 +5 位作者 冯涌微 位翠杰 何民友 邓淙友 陈向东 孙冬梅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88-2597,共10页
目的:研究皂角刺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采用18批皂角刺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18批皂角刺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浸出物含量,建立18批皂角刺饮片和标准汤剂超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采用高分辨质谱对特征峰进行成分鉴定,建立皂... 目的:研究皂角刺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采用18批皂角刺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18批皂角刺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浸出物含量,建立18批皂角刺饮片和标准汤剂超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采用高分辨质谱对特征峰进行成分鉴定,建立皂角刺饮片和标准汤剂中指标性成分东莨菪内酯和花旗松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出膏率、浸出物含量、指标性成分含量、转移率、特征图谱为指标,研究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18批标准汤剂出膏率为3.66%~5.99%,浸出物质量分数为33.38%~47.62%,饮片特征图谱共标定8个特征峰,均能传递到标准汤剂中,并指认出其中6个成分,饮片与标准汤剂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0.90,特征图谱可作为共性质量特征用于皂角刺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东莨菪内酯和花旗松素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67.32%、24.10%。结论:可为皂角刺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提高、皂角刺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饮片 标准汤剂 出膏率 浸出物 含量 转移率 特征图谱 量值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不同部位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瑜婷 黄贵发 +4 位作者 何荣荣 黄醒鹏 黎桃敏 孙建焱 陈江平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1期11-16,共6页
建立皂角刺药材不同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及花旗松素含量测定方法,评价皂角刺药材不同部位的质量差异。采用Waters Symmetry(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波长为260 nm,柱温为25℃,... 建立皂角刺药材不同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及花旗松素含量测定方法,评价皂角刺药材不同部位的质量差异。采用Waters Symmetry(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波长为260 nm,柱温为25℃,流量为1.0 mL/min。采用相似度评价、热图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方差分析对12批皂角刺药材不同部位的HPLC特征图谱进行分析,并测定花旗松素含量。皂角刺药材不同部位的HPLC特征图谱均确定了8个共有峰,分别指认了香草酸、花旗松素和槲皮素3个特征峰;12批主刺根、支刺根、刺尖HPLC特征图谱与相应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0;热图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区分主刺根和刺尖;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峰2、花旗松素和槲皮素是导致皂角刺不同部位质量差异的主要成分;同一皂角刺药材中花旗松素含量均为刺尖>支刺根>主刺根。该法能反映皂角刺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对皂角刺药材的质量控制及整体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HPLC特征图谱 花旗松素 相似度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丁透脓治肺痈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亚诚 《江西中医药》 2003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天丁透脓 皂角刺 肺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肛门瘙痒验方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芳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4期40-40,共1页
取皮白金草本乳膏(江西海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赣卫消证字2018第D015号,15g/支)约花生米大小,复方炉甘石洗剂适量,制成糊状;每日排便后洗净肛周,手指戴一次性指套,将药糊涂抹于肛门周围,每日1~2次或每次大便后使用.适用于各种无明确原因... 取皮白金草本乳膏(江西海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赣卫消证字2018第D015号,15g/支)约花生米大小,复方炉甘石洗剂适量,制成糊状;每日排便后洗净肛周,手指戴一次性指套,将药糊涂抹于肛门周围,每日1~2次或每次大便后使用.适用于各种无明确原因的反复发作或难治性肛周瘙痒症,局部外用,肛周皮肤破损者慎用.皮白金草本乳膏由五倍子、皂角刺、土槿皮、独角莲等多种中药提取物制成,具有止痒、抑制细菌生长等功效;复方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和保护皮肤的作用,二者合用对肛门瘙痒有良好功效,简便验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炉甘石洗剂 肛门瘙痒 肛周皮肤 肛周瘙痒症 土槿皮 皂角刺 生物科技 中药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