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寡糖对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影响及抗休克作用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智辉 褚健 +2 位作者 陈元 高魏 楚燕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25-1125,共1页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寡糖 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激活因子介导过氧化氢引起的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 被引量:4
2
作者 丁自强 李少华 吴中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用体外培养的牛肺动脉内皮细胞单层(EC)研究过氧化氢(H_2O_2)对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EC-PMN)粘附的影响及其机理。不同浓度H_2O_2(10^(-3),10^(-2),10^(-1) mol/L)促进EC侬赖性的PMN粘附,10^(-2)mol/L作用最强,使PMN粘附率增加1.3倍。... 用体外培养的牛肺动脉内皮细胞单层(EC)研究过氧化氢(H_2O_2)对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EC-PMN)粘附的影响及其机理。不同浓度H_2O_2(10^(-3),10^(-2),10^(-1) mol/L)促进EC侬赖性的PMN粘附,10^(-2)mol/L作用最强,使PMN粘附率增加1.3倍。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受体拮抗剂SRI 63-441预处理PMN对H_2O_2引起的EC-PMN粘附没有影响,预处理EC可显著降低粘附率。磷脂酶A_2抑制剂对溴苯酰基溴、钙调蛋白抑制剂氯丙嗪和钙离子螯合剂EGTA预处理EC都能显著降低H_2O_2引起的EC-PMN粘附。结果提示H_2O_2激活EC,细胞外Ca^(2+)内流,同时可能有细胞贮存Ca^(2+)释放,并与鲺调蛋白结合,激活磷脂酶A_2,起动PAF合成代谢,促进EC-PMN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内皮细胞 白细胞粘附 P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及其意义
3
作者 王兆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白细胞的粘附分子属CD 11/CD 18系统,内皮细胞的相应受体是称为“选择素”的一组糖蛋白。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是炎症的最初表现,并且在组织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白细胞 内皮细胞 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2L、CD11a单克隆抗体对严重烧伤早期大鼠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4
作者 褚健 赵智辉 +3 位作者 陈元 高魏 楚燕灵 盛春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 :探讨 CD62 L、CD11a单克隆抗体 ( MAb)对严重烧伤大鼠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烧伤模型 ,颈总动脉插管给予 CD62 L MAb (或 CD11a MAb或生理盐水 ) ,观察动物存活时间 ;在液流室中观察CD62 L MAb、 ... 目的 :探讨 CD62 L、CD11a单克隆抗体 ( MAb)对严重烧伤大鼠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烧伤模型 ,颈总动脉插管给予 CD62 L MAb (或 CD11a MAb或生理盐水 ) ,观察动物存活时间 ;在液流室中观察CD62 L MAb、 CD11a MAb则对分离的烧伤大鼠白细胞与培养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CD62 L MAb可显著阻断烧伤大鼠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 ,并延长烧伤大鼠的存活时间 ( P<0 .0 5 ) ;CD11a MAb则无明显作用 ( P>0 .0 5 )。 结论 :提示 CD62 L MAb具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细胞粘附 内皮细胞 白细胞 烧伤 CD62L CD1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岚 李向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9-221,223,共4页
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微循环研究室(北京100853)张岚李向红Adhesionmoleculesinbrain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ZHANG... 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微循环研究室(北京100853)张岚李向红Adhesionmoleculesinbrain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ZHANGLan,LIXiang-Hon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内皮细胞 白细胞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解宁对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任钧国 邱全瑛 +2 位作者 郝钰 娄金丽 何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18-618,共1页
关键词 清解宁 白细胞-血管内皮 细胞粘附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黎芦醇对fMLP诱导中性白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迎暴 罗景慧 +2 位作者 徐江平 竹内和彦 渡边裕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88-1593,共6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趋化肽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诱导中性白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粘附及HUVECs释放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浓...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趋化肽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诱导中性白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粘附及HUVECs释放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浓度Res对fMLP(10μmol·L^-1)刺激HU-VECs与中性白细胞粘附的影响。以ELISA法测定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和E-选择素。以Fura-3和海萤萤光素诱导剂为荧光指示剂分别测定中性白细胞内[Ca^2+]i水平和O2^-·浓度。结果Res(1-50μmol·L^-1)明显抑制fMLP诱导的中性白细胞与HUVECs的粘附反应,同时,明显抑制fMLP诱导粘附分子的释放效应。Res抑制中性白细胞中O2^-·生成和[Ca^2+]i升高,其中Res5μmol·L^-1和50μmol·L^-1与fMLP诱导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藜芦醇通过影响中性白细胞内O2^-·生成和[Ca^2+]i水平,抑制中性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以及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在阻断炎性反应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中性白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粘附 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小玉 朱庆三 +3 位作者 赵立君 孙庆 秦彦国 段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的表达对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7只同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缺血再灌组。手术方法采用Zivin法复制模型。应用逆转录...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的表达对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7只同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缺血再灌组。手术方法采用Zivin法复制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技术、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1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单纯缺血组未引起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而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PMN)的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再灌注2h,IL-1βmRNA的表达首先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倍。再灌注6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12h。ICAM-1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4h明显升高,再灌注12h其在单位微血管面积上的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1/2。结论:再灌注损伤后脊髓微血管内皮ICAM-1及其调节因子IL-1β的表达量增加是导致血脊髓屏障损害的重要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抑制TNF-α诱导的BMEC与白细胞的粘附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丽 梁中琴 顾振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um cell,BMEC)和白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采用髓过氧化酶法测定经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的BMEC对白细胞的粘附;以RT...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um cell,BMEC)和白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采用髓过氧化酶法测定经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的BMEC对白细胞的粘附;以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在TNF-α作用下BMEC表面ICAM-1表达。结果 经TNF-α刺激的BMEC明显增加其与白细胞的粘附反应;curcumin(12.5—100mg·L^-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NF-α所诱导的BMEC与白细胞的粘附;在TNF-α刺激前30min加入curcumin可抑制BMEC的ICAM-1表达。结论curcumin对TNF-α所致的BME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curcumin下调ICAM-1表达,抑制BMEC与白细胞的粘附,从而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白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对肾小球内皮细胞表达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启河 陈香美 +2 位作者 傅博 叶一舟 于力方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5-167,共3页
观察体外培养的肾小球内皮细胞(GEC)表面原位形成纤维蛋白凝胶对GEC表达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结果:85%~93%在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的GEC表达ICAM-1阳性。纤维蛋白显著促进... 观察体外培养的肾小球内皮细胞(GEC)表面原位形成纤维蛋白凝胶对GEC表达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结果:85%~93%在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的GEC表达ICAM-1阳性。纤维蛋白显著促进GEC表达ICAM-1(P<0.01),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放线菌酮和放线菌素D均可阻断纤维蛋白诱导的ICAM-1表达增强,Northern杂交显示,纤维蛋白刺激GEC4h可诱导ICAM-1mRNA的表达增强。立止血催化形成的des-AA-纤维蛋白与凝血酶催化形成的des-AABB-纤维蛋白对GEC表达ICAM-1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且肝素对纤维蛋白介导的ICAM-1表达增强没有阻抑作用。说明纤维蛋白促进GEC表达I-CAM-1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与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 纤维蛋白 胞间粘附分子-1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低能量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丽 马一铭 +4 位作者 李琳 胡钊 郭涛 肖践明 蔡红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9-793,共5页
目的体外震波治疗能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加速侧支循环建立,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讨0.09 m J/mm2的体外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 目的体外震波治疗能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加速侧支循环建立,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讨0.09 m J/mm2的体外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试管置于震波仪器中但不进行震波处理,实验组以0、0.03、0.09、0.18、0.24 m J/mm2震波能量冲击,每孔加CCK8溶液,用酶标仪测定在波长450 nm处的A值。对体外培养的HUVECs细胞株施予0.09 m J/mm2能量的震波处理,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低能量超声波处理后细胞因子VEGF、IL-8 mRNA表达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 1CCK8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只有0.09 m J/mm2能量A450值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0±0.04 vs0.54±0.09,P<0.05),而其他能量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T-PCR结果显示0.09 m J/mm2能量时HUVECs VEGF、IL-8 mRNA的表达(7.93±0.90、7.34±1.67)均较对照组(1.07±0.40、1.00±0.09)明显升高(P<0.01)。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9 m J/mm2能量时HUVECs VEGF、IL-8蛋白表达(39.89±4.79、31.33±5.61)均较对照组(20.98±3.30、22.60±3.76)明显升高(P<0.05)。结论体外低能量震波可促进HUVECs增殖和增加VEGF、IL-8的表达,VEGF、IL-8的表达增加可在体外震波促进血管新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低能量震波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对猪眼小梁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崎 刘玉琴 +1 位作者 赵家良 张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397,I0008,共5页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对猪眼小梁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诱导的ELAM-1的表达与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经过血清饥饿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对猪眼小梁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诱导的ELAM-1的表达与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经过血清饥饿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α)处理或直接用1mmol/L的H2O2刺激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小梁细胞E-LAM-1的表达。结果H2O2处理的原代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中ELAM-1表达呈阳性,高浓度(180μg/ml和600μg/ml)拮抗剂IL-1rα预处理的猪眼小梁细胞ELAM-1表达呈阴性。结论氧化应激可诱导猪眼小梁细胞表达ELAM-1。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高浓度的IL-1rα可拮抗氧化应激对ELAM-1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小梁细胞 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旁路活化补体协同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和粘附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正清 郝进 +1 位作者 鲜尽红 黎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 :探讨旁路活化补体协同TNF -α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 - 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PMN -EC)粘附的影响。方法 :采用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 (ZAHS)单独、和TNF -α协同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单层 ,用直接细胞计数和改良细胞ELISA... 目的 :探讨旁路活化补体协同TNF -α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 - 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PMN -EC)粘附的影响。方法 :采用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 (ZAHS)单独、和TNF -α协同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单层 ,用直接细胞计数和改良细胞ELISA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粘附率的变化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的表达。结果 :旁路活化补体单独作用于内皮细胞对PMN -EC粘附和ICAM - 1的表达仅有轻微影响 ;和 4 0 μg/L的TNF -α共同作用可以明显促进PMN -EC粘附率和ICAM - 1的表达。结论 :旁路活化补体对TNF -α诱导的PMN-EC粘附及ICAM - 1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内皮 肿瘤坏死因子 中性白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调节 被引量:8
14
作者 严鸣 龚肖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72-375,235,共5页
<正>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粘附是白细胞趋化、游走和吞噬活动的基础。在炎症反应开始时即可出现白细胞与EC的粘附增强,表明白细胞与EC的粘附在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关键词 白细胞 内皮细胞 粘附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勇 汪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13-418,共6页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由粘附分子介导.整合素、免疫球蛋白及选择素家族的粘附分子在这两种细胞的粘附中起关键作用.粘附的起始阶段由选择素介导,随后由CD11/CD18复合物与ICAM1形成更为紧密的结合.多种细胞因子...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由粘附分子介导.整合素、免疫球蛋白及选择素家族的粘附分子在这两种细胞的粘附中起关键作用.粘附的起始阶段由选择素介导,随后由CD11/CD18复合物与ICAM1形成更为紧密的结合.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反应可诱导粘附.抗粘附分子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 白细胞 内皮细胞 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肺水肿大鼠白细胞介素-8和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山 盛延良 +1 位作者 蒋志学 孙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796-797,共2页
目的 :研究丹参对氯气染毒致大鼠肺水肿时白细胞介素 - 8和内皮素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氯气染毒致大鼠肺水肿 ,利用放免技术测定大鼠血中白细胞介素 - 8和内皮素浓度。结果 :肺水肿时白细胞介素 - 8和内皮素水平明显上升 ,应用丹参后均... 目的 :研究丹参对氯气染毒致大鼠肺水肿时白细胞介素 - 8和内皮素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氯气染毒致大鼠肺水肿 ,利用放免技术测定大鼠血中白细胞介素 - 8和内皮素浓度。结果 :肺水肿时白细胞介素 - 8和内皮素水平明显上升 ,应用丹参后均明显下降。结论 :丹参可降低白细胞介素 - 8和内皮素水平 ,从而减轻氯气对肺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白细胞介素-8 内皮 肺水肿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烫伤血清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世辉 唐洪泰 +5 位作者 苏波 方勇 刘世康 葛绳德 夏照帆 陈玉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烫伤血清对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部分机理。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加入烫伤血清、白细胞以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孵育后ELISA测定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目的:观察烫伤血清对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部分机理。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加入烫伤血清、白细胞以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孵育后ELISA测定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结果:烫伤血清刺激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白细胞30min后,两者粘附明显增加,6h达到最高峰。单独刺激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或白细胞也可诱导两者粘附,但明显低于两者同时刺激时的粘附量。同时ICAM-1能明显抑制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抑制率达64%。结论:烫伤血清能明显诱导白细胞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两者的粘附可能需要两种细胞表达的粘附分子的参与,ICAM-1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白细胞 粘附 灼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过氧化诱导培养的内皮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1 被引量:2
18
作者 祝学卫 杨丽敏 +2 位作者 赵霞 邓仲端 朱大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9-482,共4页
为探讨脂质过氧化能否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 - 1(IL - 1)及其是否具有对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 ,用不同浓度 (1、 5和 10 μmol/ L)的联胺诱发培养的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 ,用硫代巴比妥酸微量荧光测定法测定样品中的丙二醛含量 ;用免... 为探讨脂质过氧化能否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 - 1(IL - 1)及其是否具有对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 ,用不同浓度 (1、 5和 10 μmol/ L)的联胺诱发培养的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 ,用硫代巴比妥酸微量荧光测定法测定样品中的丙二醛含量 ;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IL - 1β蛋白的表达 ;用单核细胞趋化实验观察脂质过氧化诱导的白细胞介素 - 1的趋化活性。结果显示 ,随着联胺浓度的增高 ,细胞内的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 ,分别为对照组的 2 .6 0倍、 5 .88倍和 11.6 7倍(F=12 9.10 ,P<0 .0 5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 ,正常内皮细胞可表达低水平 IL- 1β,加联胺后 ,各组 IL- 1β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分别为对照组的 1.78倍、 2 .70倍和 5 .0 2倍 (F=2 93.83,P<0 .0 5 )。趋化实验显示 ,经联胺刺激的条件培养基引起的单核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大于非联胺条件培养基和随机移动组 (F=6 12 .5 5 ,P<0 .0 5 ) ,在联胺刺激的条件培养基中加入抗 IL - 1α或抗 IL - 1β抗体后 ,单核细胞迁移距离皆明显缩短 (F=4 37.0 3,P<0 .0 5 )。结果提示 ,联胺可诱发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 ,诱导其表达和分泌 IL- 1,并初步证明 IL- 1可招引单核细胞迁移 ,从而在动脉内膜单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过氧化 内皮 血管 单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1 趋化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的经时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建友 马悦颖 +6 位作者 杨元宵 赵保胜 刘洪斌 李兰芳 郭淑英 霍海如 姜廷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30-333,i0013,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活性的经时变化。方法:建立rCMEC培养方法,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以30ng/ml浓度的IL1β分别刺激0.5、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活性的经时变化。方法:建立rCMEC培养方法,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以30ng/ml浓度的IL1β分别刺激0.5、1、2、4、8、12、24h,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各刺激时间点15PGDH活性。结果:90%以上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定为rCMEC。加入IL1β刺激后2h,细胞内15PGDH活性与未刺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h时达到最大值;24h时有所降低,但与未刺激组比较仍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CMEC经IL1β刺激后,细胞内15PGDH活性经历一个逐渐升高,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的过程,IL1β刺激12h内皮细胞15PGDH活性达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雪萍 任永功 +2 位作者 刘新波 石碧明 曾邦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PMN及血管内皮表面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PMNEC)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LPS处理组(将PMN及HUVEC用100μg·L-1LPS处理不同时间);LPS+CD11b单抗处理组;LPS+ICAM1单抗处理组;LPS+CD11b+ICAM... 目的:探讨PMN及血管内皮表面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PMNEC)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LPS处理组(将PMN及HUVEC用100μg·L-1LPS处理不同时间);LPS+CD11b单抗处理组;LPS+ICAM1单抗处理组;LPS+CD11b+ICAM1单抗处理组。用99mTcHMPAO标记PMNs,加入到HUVECs作用一段时间,PMNEC粘附率=溶解液放射值加入液放射值×10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LPS刺激后15minPMNEC粘附性明显上升(37.45%±3.92%vs11.03%±4.15%,P<0.05),于4h处达到峰值(73.50%±6.39%)。CD11b单抗和ICAM1单抗可明显抑制这种粘附(P<0.05)。合用两种单抗有叠加效应。结论:在PMN与内皮细胞粘附的过程中,粘附分子CD11b与ICAM1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单抗封闭粘附分子的作用可明显削弱细胞间的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脐静脉内皮细胞 CD11B 细胞粘附分子-1 粘附 脂多糖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