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分化抗原14基因多态性与严重胸部创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云 都定元 +6 位作者 胡旭 向小勇 夏道奎 顾玮 蒋建新 刘朝兵 覃文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基因启动子区-1145A/G、-159C/T多态性与重庆地区严重胸部创伤(SCT)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106例SCT患者(其中47例并发MODS...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基因启动子区-1145A/G、-159C/T多态性与重庆地区严重胸部创伤(SCT)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106例SCT患者(其中47例并发MODS)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C/T、-1145A/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结果 -1145G等位基因携带者并发MODS的可能性显著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P=0.033),G等位基因携带者MODS评分显著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显性遗传模式P=0.217,隐性遗传模式P=0.037)。-159T等位基因携带者MODS评分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显性遗传模式P=0.048,隐性遗传模式P=0.198)。-1145、-159等位基因型与MODS评分呈线性相关(P=0.043,P=0.046)。两个位点同时发生突变与只有1个位点发生突变的患者相比,MO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结论 CD14基因启动子区-1145 A/G、-159C/T多态性与重庆地区汉族SCT患者并发MODS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基因多态性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胸部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稳定沉默胃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侵袭能力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康 旦增 +3 位作者 王中华 德吉 陈晓红 刘明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4-259,共6页
背景与目的: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CD14)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高亲和受体,能够识别革兰阴性菌、真菌以及结核杆菌并介导机体的炎性反应,为病菌引发多种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一步,在肿瘤组... 背景与目的: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CD14)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高亲和受体,能够识别革兰阴性菌、真菌以及结核杆菌并介导机体的炎性反应,为病菌引发多种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一步,在肿瘤组织以及癌细胞中常呈异常表达。近来有研究指出,CD14启动子区的功能性突变能够影响CD14的表达,并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罹患胃癌的风险,据此推测CD14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构建CD14-shRNA干扰载体,建立CD14稳定沉默的胃癌细胞系,初步探讨CD14对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以期为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根据shRNA引物设计原则设计并合成4条CD14-shRNA序列,构建sh-CD14表达载体,转染MGC-803细胞,G418筛选稳转细胞系;RT-PCR检测CD14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D14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测序结果表明,CD14-sh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筛选得到了CD14稳定沉默的胃癌细胞系,其CD14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分别降低了71.7%%和63.4%;与对照组相比CD14-shRNA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CD14-shRNA干扰载体并获得了CD14稳定沉默的胃癌细胞系,初步证实CD14的沉默能够影响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shRNA载体构建 胃癌细胞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和IL-8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易感性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田佳怡 朱彤 +2 位作者 王健 房明丽 严超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8-962,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159C/T(rs2569190)和白细胞介素8(IL-8)-251A/T(rs4073)基因多态性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易感性之间的关系,阐明NEC易感性的可能影响因素,为NEC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159C/T(rs2569190)和白细胞介素8(IL-8)-251A/T(rs4073)基因多态性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易感性之间的关系,阐明NEC易感性的可能影响因素,为NEC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8例NEC新生儿(NEC组)和41例非NEC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并应用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外周血DNA,并采用Sanger基因测序方法,检测CD14-159C/T和IL-8-251A/T区域的等位基因频数和基因型频数的分布,探讨其与NEC易感性的关联性。结果:CD14-159C/T和IL-8-251A/T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CD14-159C/T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分布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8-251A/T位点的基因型频数分布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EC组IL8-251A/T基因位点T等位基因频数分布高于对照组(χ~2=4.184,P=0.041,OR=2.14,95%CI:1.03~4.46)。结论:CD14-159C/T的基因位点多态性和NEC的发病无关联,而IL-8基因的-251T位点与NEC发病易感性存在关联,IL-8基因的-251T等位基因突变可能是NEC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白细胞介素-8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14) mRNA的表达在急性脑出血肠-肝轴紊乱中的作用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海滨 唐杰 +3 位作者 马立华 王威 王帅 张秀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1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在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以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和星蒌承...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在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以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和星蒌承气汤组,分别分为24 h、48 h、72 h 3个时相亚组,每个亚组8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肝、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 mRNA表达,并观察肝HE染色结果。结果脑出血急性期肝、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 mRNA表达升高(P<0.05),星蒌承气汤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CD14在介导肠源性内毒素性肝损害中起重要作用,星蒌承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急性脑出血 应激性肝损害 痰热腑实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解毒汤辅助治疗脓毒症休克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sCD14、HMGB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俊虎 董妍 +1 位作者 张凤雅 李岩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7-250,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汤辅治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SS)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汤辅治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SS)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接诊的SS患者10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4例(常规治疗)、联合组55例(常规治疗联合扶正解毒汤)。检测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sCD14、HMGB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ICU入住时间、临床疗效、安全性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PCT、sCD14、HMGB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以联合组更明显(P<0.05)。联合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与联合组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损伤、皮疹、呕吐、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汤可减轻SS患者炎症反应及危重症状,降低sCD14、HMGB1水平,加快恢复速度,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扶正解毒汤 炎性因子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IL-4和TNF-α在健康人和慢性根尖周病患者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定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刚 李娟 黄世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9-546,共8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类型慢性根尖周病根尖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8例样本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45例;(2)慢性根尖周脓肿组23例;(3)根尖周囊肿组20例。组织标本置... 目的:观察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类型慢性根尖周病根尖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8例样本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45例;(2)慢性根尖周脓肿组23例;(3)根尖周囊肿组20例。组织标本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浸泡48 h以上,制作连续组织切片。HE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的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双染色,于荧光显微镜及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TNF-α-CD14和IL-4-CD14双阳性细胞在根尖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慢性根尖周病组织中TNF-α-CD14及IL-4-CD14双阳性细胞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2)与根尖周囊肿组对比,慢性根尖周脓肿组织中TNF-α-CD14双阳性细胞密度显著升高(P<0.05);(3)与慢性根尖周脓肿组相比较,根尖周囊肿组IL-4-CD14双阳性细胞密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TNF-α-CD14和IL-4-CD14双阳性细胞分别在慢性根尖周脓肿及根尖周囊肿中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resepsin、PCT、IL-6水平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珠晏 韦升市 +1 位作者 廖翠媚 郑银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527-2531,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降钙素原(PCT)和IL-6联合检测对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同期的40例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非...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降钙素原(PCT)和IL-6联合检测对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同期的40例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非脓毒症组)和同期的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入院24 h内Presepsin,PCT和IL-6的水平,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三种指标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诊断和预后评估的能力。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清中的Presepsin,PCT和IL-6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患者(P<0.01)。Presepsin的曲线下面积为0.938,高于PCT和IL-6,当Presepsin截断值为840.2 pg/ml时,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9.3%,特异度为97.6%,三种指标联合的诊断效能高于三者的单一检测或两两联合检测。Presepsin评价脓毒症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PCT和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指标联合的预后评估能力明显高于三者的单一检测或两两联合检测。结论:Presepsin是脓毒症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个良好指标, Presepsin与PCT和IL-6三者联合能够显著提高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sepsin在儿童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静 杨新利 +1 位作者 史宝海(综述) 张清秀(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70-874,共5页
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是造成儿科患者发病、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提高患儿生存率。血培养、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等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其特异度和... 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是造成儿科患者发病、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提高患儿生存率。血培养、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等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其特异度和灵敏度都有局限性,且检测时间过长。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又称Presepsin,是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它不仅对儿童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对判定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和预后也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检测方法快捷、准确,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文章就Presepsin对脓毒症诊断价值评价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指导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脓毒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治疗感染性腹泻对肠道损伤因子、大便病原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姜东旭 白鸽 李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617-2619,2624,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感染性腹泻对血清内毒素(ET)、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及大便病原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感染性腹泻对血清内毒素(ET)、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及大便病原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根芩连汤,均治疗3 d。评定2组治疗后疗效、大便正常率及病原学转阴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肠壁损伤因子、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67%)高于对照组(89.3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ET、D-乳酸(D-LA)、一氧化氮(NO)、s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便正常率(94.67%)及病原学转阴率(92.00%)均高于对照组(82.67%、80.00%,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感染性腹泻可降低血清ET、sCD14水平,抑制肠壁损伤及炎性反应,同时促进大便病原学转阴,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感染性腹泻 内毒素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病原学转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味净肝灵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可锋 许琼梅 +4 位作者 曹后康 陈春 张帆 李家妮 晋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06-1311,1353,共7页
探讨七味净肝灵(QWJGL)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0.18 g/kg)、QWJGL高、中、低剂量组(8、4、2 g/kg),每组10只。造模采用灌胃56%vol白酒(10 mL/kg),2 h后,各用药组灌胃给... 探讨七味净肝灵(QWJGL)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0.18 g/kg)、QWJGL高、中、低剂量组(8、4、2 g/kg),每组10只。造模采用灌胃56%vol白酒(10 mL/kg),2 h后,各用药组灌胃给药,持续给药30天。末次给药16 h后,取血,收集肝脏、脾脏和胰腺,计算LI、SI和TI,生化法测定血清ALT、AST、MDA、SOD和GSH-Px含量,ELISA法检测肝脏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NF-κB和CD14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QWJGL可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LI(P<0.05),提高SI和TI(P<0.05),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P<0.05),并且可以降低MDA含量(P<0.05),增强SOD和GSH-Px活性(P<0.05),降低TNF-α、IL^(-1)β和IL-6水平(P<0.05),抑制肝组织NF-κB和CD14表达(P<0.05)。综上,QWJGL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肝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调控CD14、NF-κB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净肝灵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LPS诱导急性脑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智华 刘亚萍 +1 位作者 徐娜娜 孙芬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Pur)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清洁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LPS感染组(LPS)和葛根素组(Pur+LPS)。LPS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脑损伤模型,立即腹腔注射给予葛根素注... 目的:研究葛根素(Pur)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清洁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LPS感染组(LPS)和葛根素组(Pur+LPS)。LPS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脑损伤模型,立即腹腔注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6和24h后旷场。暗场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自发活动,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和环氧化酶2(C0X-2)蛋白表达量,Ni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情况。结果:与NS组相比,LPS组6和24 h旷场实验自主活动距离和穿格次数显著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存活数目显著减少,脑组织CD14和C0X-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ur+LPS组6和24 h时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且CD14和C0X-2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LPS所致小鼠急性感染性脑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CD14和C0X-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脂多糖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环氧化酶2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