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白细胞介素7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1
作者 程蓓 叶大风 +2 位作者 谢幸 陈怀增 吕卫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 :构建人白细胞介素 7(h IL - 7)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从人脾脏组织的总 RNA中 ,用 RT- PCR方法扩增出编码成熟 h IL- 7的 c DNA,将其克隆于 p MD18- T质粒中 ,并进行序列测定。再将 h IL - 7c DNA以正义及反义插入真核、原核双... 目的 :构建人白细胞介素 7(h IL - 7)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从人脾脏组织的总 RNA中 ,用 RT- PCR方法扩增出编码成熟 h IL- 7的 c DNA,将其克隆于 p MD18- T质粒中 ,并进行序列测定。再将 h IL - 7c DNA以正义及反义插入真核、原核双重表达载体 p BK- CMV质粒 ,转化至大肠杆菌 DH5α。最后将表达的 lacz- h IL - 7重组蛋白行SDS- PAGE电泳 ,并作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 ,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h IL- 7序列测定结果与预期一致。p BK-CMV- h IL- 7(正义插入 )的克隆表达重组蛋白 ,western blot证实此蛋白为 IL- 7。结论 :成功构建了 h IL- 7的真核表达载体 ,为进一步研究 h IL- 7的抗肿瘤作用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CDNA 分子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7在HEK293细胞中稳定分泌表达
2
作者 李向茸 王兴陇 +5 位作者 令瑛 徐雷 李琼毅 张海霞 包晓婧 冯若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24-28,共5页
通过构建人白细胞介素7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实现IL-7在HEK293细胞中的稳定分泌表达,为生产试剂级的IL-7奠定基础。从质粒p LV-CMV-EF1-GP-r IL-7中扩增人IL-7全长基因,并将其构建于pc 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利用脂质体... 通过构建人白细胞介素7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实现IL-7在HEK293细胞中的稳定分泌表达,为生产试剂级的IL-7奠定基础。从质粒p LV-CMV-EF1-GP-r IL-7中扩增人IL-7全长基因,并将其构建于pc 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利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经G418筛选及单克隆,获得稳定分泌表达IL-7的HEK293-r IL-7细胞系。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r IL-7,并实现IL-7在HEK293细胞上的稳定分泌表达,最终获得了1株表达量较高的细胞株,命名为HEK293-IL7-2G3细胞,培养48 h的细胞上清中IL-7的含量为3.2 ng/m L。为进一步实现人白细胞介素7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分泌表达及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转染 绿色荧光蛋白 分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7(IL-7)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筛选和序列测定
3
作者 潘德顺 吴培诚 +1 位作者 孔凡虎 王迪浔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寻找人肿瘤细胞选择性的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 in-7)剪接变异体。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IL-7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离正常肝组织、原发肝癌组织、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IL-7 mRNA,再对电泳所获条带进行克隆、... 目的:寻找人肿瘤细胞选择性的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 in-7)剪接变异体。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IL-7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离正常肝组织、原发肝癌组织、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IL-7 mRNA,再对电泳所获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正常肝组织、原发肝癌组织、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都能检测到IL-7 mRNA,而且从肝癌组织、胃癌组织中各分离出一条新带,经亚克隆及测序,证实这两条带分别是人IL-7基因cDNA第四外显子(肝癌组织)和第五外显子(胃癌组织)缺乏所致。结论:肝癌组织和胃癌组织存在不同选择性IL-7剪接变异体。这些变异体的发现,为肿瘤病人的免疫调节紊乱以及肿瘤病人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克隆 分子 序列分析 肿瘤 剪接变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7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耿梅 陈清 +2 位作者 徐丽慧 张延亭 何贤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7(rhIL-7)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鉴定。方法:以RT-PCR方法扩增编码IL-7的cDNA片段,插入至pET-3d载体中,构建rhIL-7的原核表达载体,阳性克隆经测序鉴定,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优化rhIL-7表达条... 目的:构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7(rhIL-7)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鉴定。方法:以RT-PCR方法扩增编码IL-7的cDNA片段,插入至pET-3d载体中,构建rhIL-7的原核表达载体,阳性克隆经测序鉴定,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优化rhIL-7表达条件,利用免疫印迹鉴定重组蛋白。结果:重组载体经DNA测序显示包含正确的rhIL-7编码序列,重组载体转入大肠杆菌后,经IPTG诱导后外源蛋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17 400,与IL-7理论分子质量一致;免疫印迹显示,外源蛋白可以被人IL-7特异性抗体识别,表明在原核表达的外源蛋白是rhIL-7。rhIL-7主要表达于包涵体中,包涵体表达优化条件为:温度为37℃、IPTG浓度为0.4 mmol/L、诱导时间为4h。结论:成功的构建了rhIL-7的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原核表达载体 包涵体表达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7剪接变异体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凤兰 彭羽瑜 +3 位作者 潘德顺 李晓波 金小宝 朱家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克隆白细胞介素-7(IL-7)剪接变异体,筛选出在IL-7开放阅读框内剪接变异体,为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打基础。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IL-7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离正常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结肠癌细胞株HT29IL-7mRNA... 目的:克隆白细胞介素-7(IL-7)剪接变异体,筛选出在IL-7开放阅读框内剪接变异体,为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打基础。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IL-7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离正常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结肠癌细胞株HT29IL-7mRNA,再对电泳所获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肝癌细胞株HepG2、结肠癌细胞株HT29都能检测到IL-7mRNA,而且从培养癌细胞株分离出多条新带,经亚克隆及测序,证实这些条带是来源人IL-7基因、但缺乏不同外显子的IL-7剪接变异体cDNA;通过和IL-7cDNA比对分析,发现其中5个剪接变异体在IL-7开放阅读框内。结论:IL-7剪接变异体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细胞中。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将为癌症病人的免疫调节紊乱和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克隆 序列分析 肿瘤细胞 剪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3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宁 陈宏 +1 位作者 魏婷 门剑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7和IL-37在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m RNA的表达及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部分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IL-7、IL-37在湿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白芍总苷(TGP)在湿疹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实...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7和IL-37在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m RNA的表达及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部分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IL-7、IL-37在湿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白芍总苷(TGP)在湿疹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测定PBMC中IL-7、IL-37 m RNA的表达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湿疹患者PBMC中IL-7 mRNA和IL-37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IL-7和IL-37 m RNA表达量与EASI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417,P<0.05);湿疹患者IL-7 m RNA表达量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029,P<0.05);经TGP治疗2周后湿疹患者IL-7和IL-37 mRNA表达量降低(P<0.05);治疗4周后湿疹患者IL-7和IL-37 m RNA表达量比治疗2周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IL-7在湿疹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促炎作用,而IL-37可能起一定的抗炎作用;TGP可能通过IL-7及IL-37两因子或其传导通路对湿疹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白细胞介素7 白细胞介素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表达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白雪蕾 王栋 +1 位作者 王晓东 张英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 目的探讨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重组IL-7刺激12 h为刺激者,采用重组IL-7刺激为未刺激者。检测Tim-3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磷酸化STAT-5(p-STAT-5)、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IL-7、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IL-7、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B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im-3 CD4T细胞、Tim-3 CD8T细胞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刺激者Tim-3 CD8T细胞均明显高于未刺激者[(2.61±0.87)%vs(0.88±0.30)%、(4.80±1.53)%vs(2.15±0.69)%,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刺激者和未刺激者Tim-3 CD4T细胞和Tim-3 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刺激者p-STAT-5、Socs-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刺激者(P<0.05),两者STAT-5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IL-7水平明显升高;IL-7可通过上调Tim-3表达,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发挥抑制炎性应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7 心绞痛 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质 转录激活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7与15在抗结核感染中的作用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冰靥 王德成 范小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白细胞介素(IL)-7与IL-15作为IL-2家族细胞因子,近年来由于其调控T细胞分化与增殖及其在免疫记忆形成与维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IL7和IL-15均具有与IL-2相似的异三聚体结构,共同参与两面神激酶(Januskinase,JAK;是一类... 白细胞介素(IL)-7与IL-15作为IL-2家族细胞因子,近年来由于其调控T细胞分化与增殖及其在免疫记忆形成与维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IL7和IL-15均具有与IL-2相似的异三聚体结构,共同参与两面神激酶(Januskinase,JAK;是一类非跨膜型的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并参与调节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相对于IL-2,IL-7和IL-15在维持机体T淋巴细胞抗结核感染中可持续发挥作用,且在结核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使其有望实现对结核病的鉴别诊断。此外,IL-7和IL-15能提高机体二次免疫应答的水平,因而在结核病预防或治疗性疫苗研究方面发挥的作用亦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白细胞介素15 免疫 细胞 结核 免疫系统过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肿瘤细胞选择性白细胞介素-7剪接变异体cDNA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德顺 吴培诚 孔凡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11-1413,共3页
目的 :寻找人肝肿瘤细胞选择性的白细胞介素 - 7(IL - 7)剪接变异体。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IL -7引物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分离正常肝组织、原发肝癌组织、培养肝癌细胞株IL - 7mRNA ,再对电泳所获条带进行克隆、... 目的 :寻找人肝肿瘤细胞选择性的白细胞介素 - 7(IL - 7)剪接变异体。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IL -7引物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分离正常肝组织、原发肝癌组织、培养肝癌细胞株IL - 7mRNA ,再对电泳所获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正常肝组织、原发肝癌组织、培养肝癌细胞株 (BEL - 74 0 2和SMMC - 772 1)都能检测到IL - 7mRNA ,而且从肝癌组织、培养肝癌细胞株分离出 1条新带 ,经亚克隆及测序 ,证实该条带系人IL -7基因cDNA第 4外显子缺乏所致。结论 :肝癌组织及培养的肝癌细胞株存在选择性IL - 7剪接变异体。该变异体的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克隆 分子 序列分析 肝肿瘤 剪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7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纲 谭雁冰 +4 位作者 刘翠珍 丁佩佩 甄沛林 吴兴柳 胡长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IV单纯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及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抽血检查血浆IL-7水平、CD4+T细胞上IL-7R(CD127)的表达、CD4+T细胞数... 目的:探讨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IV单纯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及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抽血检查血浆IL-7水平、CD4+T细胞上IL-7R(CD127)的表达、CD4+T细胞数量,各组进行比较。结果 :HIV/HCV合并感染组IL-7水平(8.55±3.15)pg/mL与HIV单纯感染组(8.63±3.64)pg/mL无显著差异(P>0.05),但HIV/HCV合并感染组CD4+CD127+T细胞百分比(53.82±15.24)%及CD4+T细胞数量(210.58±112.95)个/μL较HIV单纯感染者(61.25±16.75)%、(301.65±181.54)个/μL明显下降(P<0.05)。结论:合并HCV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影响IL-7R进一步损害HIV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HCV HIV 白细胞介素7 CD1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IL-7/CCL19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对小鼠肺癌的抗肿瘤研究
11
作者 吴迪 李晨辉 +5 位作者 汪艳 何正强 金常娥 郭敏 陈荣昌 周承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4-51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 7,IL-7)和趋化因子19(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19,CCL19)的NRT细胞(7×19 NRT),并对7×19 NRT细胞和常规NRT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差异进行了评估。方法针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LLC)进行了新一代测序和新抗原预测,制备了RNA疫苗,培养了NRT细胞,构建了编码IL-7和CCL19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NRT细胞并成功表达IL-7和CCL19,成功获得了7×19 NRT,并在小鼠体内外对其抗肿瘤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7×19 NRT细胞通过分泌IL-7和CCL19显著增强T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在小鼠肺癌中实现了显著的抑瘤作用,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经7×19 NRT治疗后,T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及肿瘤组织坏死显著增加。此外,7×19 NRT治疗与常规NRT治疗均安全。结论通过IL-7和CCL19的表达,NRT细胞的抗实体瘤能力显著增强,这是一种对NRT安全有效的基因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抗原 白细胞介素7 趋化因子19 肺肿瘤 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食管鳞癌细胞中白细胞介素-7表达促进肿瘤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杰 王嫣 +3 位作者 张维敏 赵笛 张凌瑗 詹启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1-367,共7页
背景与目的:缺氧和细胞因子均能介导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进展,但是相关机制仍未可知。探讨缺氧促进ESCC细胞中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7,IL-7)分泌增强,进而介导肿瘤进展的机制。方法:采用三气培养... 背景与目的:缺氧和细胞因子均能介导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进展,但是相关机制仍未可知。探讨缺氧促进ESCC细胞中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7,IL-7)分泌增强,进而介导肿瘤进展的机制。方法:采用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模型,通过ESCC细胞系KYSE410,并采用细胞因子阵列蛋白芯片技术观察缺氧对ESCC中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通过KYSE410及KYSE30 ESCC细胞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观察缺氧对ESCC细胞IL-7分泌的影响。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为对照组,IL-7中和抗体为治疗组,采用MTS法观察IL-7是否能够介导缺氧状态下ESCC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状态下,IL-7对ESCC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信号通路定量ELISA法,检测缺氧通过IL-7对ESCC细胞系中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活性的影响。结果:缺氧24 h后,KYSE410细胞中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增高,其中以IL-7最为明显。ELISA法进一步证实,缺氧能够显著诱导KYSE410及KYSE30细胞中IL-7分泌增强。MTS法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IL-7中和抗体能够显著抑制缺氧状态下KYSE410及KYSE30细胞系的增殖及侵袭转移。信号通路ELISA法实验结果显示,IL-7调控缺氧ESCC细胞系中AKT的活性。结论:IL-7是介导缺氧促进ESCC进展的重要细胞因子,本研究为基于IL-7确立ESCC治疗新策略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缺氧 白细胞介素-7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浓度的变化
13
作者 王小清 蹇在金 谢景超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 6 ,IL - 6 )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 48例、心功能正常者 15例及健康老年人 30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IL - 6浓度。结果 :冠心...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 6 ,IL - 6 )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 48例、心功能正常者 15例及健康老年人 30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IL - 6浓度。结果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组血浆IL - 6浓度较冠心病心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均P <0 .0 5 ) ,而冠心病心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血浆IL - 6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r =- 0 .6 0 ,P <0 .0 1) ;因心功能不全恶化再入院患者血浆IL - 6浓度高于未再入院患者 (P <0 .0 1)。结论 :IL - 6具有判断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白细胞介素-7 老年人 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7对早期胸腺细胞发育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兰 陈慰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9-252,共4页
胸腺基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7(IL-7)。IL-7是早期T细胞的重要生长因子之一。它能选择性促进CD4-CD8-和CD4+CD8-/CD4-CD8+细胞增殖。IL-7主要维持早期前体T细胞存活,同时保持其T前体细胞潜... 胸腺基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7(IL-7)。IL-7是早期T细胞的重要生长因子之一。它能选择性促进CD4-CD8-和CD4+CD8-/CD4-CD8+细胞增殖。IL-7主要维持早期前体T细胞存活,同时保持其T前体细胞潜能。IL-7对胸腺细胞分化的作用目前仍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胸腺细胞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码子优化提高猪IL-7在HEK293T细胞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丹 温洁霞 +3 位作者 霍珊珊 张建楼 左玉柱 仲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92,共5页
为提高重组猪白细胞介素-7(pIL-7)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的表达,依据人偏爱的密码子对pIL-7基因进行了优化修饰,然后用pcDNA3.1A质粒构建其与Myc/His-标签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将此表达载体和过去构建的野生型pIL-7表达载体分别转染... 为提高重组猪白细胞介素-7(pIL-7)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的表达,依据人偏爱的密码子对pIL-7基因进行了优化修饰,然后用pcDNA3.1A质粒构建其与Myc/His-标签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将此表达载体和过去构建的野生型pIL-7表达载体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表达,利用镍-琼脂糖凝胶颗粒从培养基中纯化表达的重组pIL-7,比较二者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密码子优化后pIL-7基因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为(45±3.2)μg/T25细胞瓶,比野生型pIL-7基因的表达水平(21±1.8)μg/T25细胞瓶,提高了2倍多,可见密码子优化可明显提高重组pIL-7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这为猪IL-7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密码子优化 表达 真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7及其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邵悦 郑世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17-1318,1320,共3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生物学特点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猪IL-7在真核细胞的分泌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洁霞 林洪羽 +5 位作者 王利月 李文艳 张考 陈慧慧 仲飞 李秀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1,106,共5页
为了解猪IL-7(pIL-7)在防治猪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及疫苗生物佐剂中的作用,通过RT-PCR方法从猪脾脏中扩增出含有自身信号肽序列的pIL-7 cDNA基因,将其克隆到pcDNA3.1A表达载体上,构建出羧基端与Myc/His融合的pIL-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为了解猪IL-7(pIL-7)在防治猪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及疫苗生物佐剂中的作用,通过RT-PCR方法从猪脾脏中扩增出含有自身信号肽序列的pIL-7 cDNA基因,将其克隆到pcDNA3.1A表达载体上,构建出羧基端与Myc/His融合的pIL-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pIL-7/MH。由磷酸钙介导将pcDNA3.1A-pIL-7/MH质粒转染人类胚胎肾细胞293T(HEK293T)使其进行瞬时表达,以Western-blot检测构建的pIL-7基因表达载体是否可介导重组pIL-7在真核细胞中进行分泌型表达。然后利用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表达的重组pIL-7,并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其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扩增的pIL-7基因序列与GenBank序列完全一致;构建的表达载体可介导重组pIL-7在真核细胞HEK293T中进行分泌型表达。表达的重组pIL-7对猪脾淋巴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效应。由此可见,利用真核细胞表达的重组pIL-7具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猪白细胞介素-7 真核表达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中IL-7、IL-7R及EBF表达与运动性免疫抑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耿青青 郝选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9-144,共6页
IL-7在早期B细胞的增殖中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EBF在淋巴系干细胞向B系细胞分化中起着决定性的系谱特异定型作用。IL-7、IL-7R通过维持EBF表达,参与了B细胞增殖转录因子网络的形成,这与早期B细胞分化调控密切相关。运动中GC的升高会加... IL-7在早期B细胞的增殖中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EBF在淋巴系干细胞向B系细胞分化中起着决定性的系谱特异定型作用。IL-7、IL-7R通过维持EBF表达,参与了B细胞增殖转录因子网络的形成,这与早期B细胞分化调控密切相关。运动中GC的升高会加快早期发育中B细胞的凋亡,研究B细胞的发育及其调控机制对寻求更有效的运动免疫调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免疫学 骨髓 B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7 白细胞介素7受体 早期B细胞因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临床分期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军 赵卫红 +1 位作者 边鹊桥 王保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3-557,共5页
目的:检测不同临床分期湿疹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7(IL-7)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湿疹患者,分为急性期湿疹组、亚急性期湿疹组和慢性期湿疹组,每组各30例;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人作为对... 目的:检测不同临床分期湿疹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7(IL-7)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湿疹患者,分为急性期湿疹组、亚急性期湿疹组和慢性期湿疹组,每组各30例;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IL-7和IL-10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计算各组研究对象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分析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与E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期湿疹组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3.1,P=0.04;F=4.73,P=0.02),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也明显升高(F=6.23,P<0.01;F=5.34,P=0.01)。湿疹组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与其对应mRNA相对表达水平(r=0.95,P<0.01;r=0.94,P<0.01)及EASI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88,P<0.01;r=0.89,P<0.01),且均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细胞因子IL-7和IL-10可能参与了湿疹的病理过程,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白细胞介素7 白细胞介素10 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IL-7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膀胱内灌注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的治疗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振 贺利民 +3 位作者 马磊 李金龙 许晓玲 高基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标记的白介素7(streptavidin-tagged interleukin-7,SA-IL-7)融合蛋白,评价其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治疗的效果。方法:构建pET24a-SA-IL-7重组质粒,制备SA-IL-7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SA-IL-7融合蛋白与生物素化膀胱癌...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标记的白介素7(streptavidin-tagged interleukin-7,SA-IL-7)融合蛋白,评价其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治疗的效果。方法:构建pET24a-SA-IL-7重组质粒,制备SA-IL-7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SA-IL-7融合蛋白与生物素化膀胱癌细胞MB49的结合,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SA-IL-7融合蛋白促进胸腺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应用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模型评价膀胱内灌注SA-IL-7的治疗效果,观察小鼠生存期,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浸润CD8+T细胞。结果:成功制备的SA-IL-7融合蛋白可锚定于生物素化的MB49细胞表面,结合率达(96.6±1.3)%;同时能够促进胸腺细胞的增殖。SA-IL-7融合蛋白能够锚定于小鼠生物素化的膀胱黏膜表面7 d以上,而未生物素化的膀胱黏膜在始终未检测到IL-7的存在。在小鼠表浅型膀胱癌模型中,MB49细胞接种后的第80天,IL-7灌注治疗组90%小鼠死亡,而SA-IL-7组60%小鼠存活且未出现肿瘤(P<0.05);且SA-IL-7灌注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中浸润CD8+T细胞明显增多(P<0.01)。SA-IL-7治愈的15只表浅型膀胱癌模型小鼠中,11只能够抵抗膀胱内MB49细胞的第二次接种,而对照组15只小鼠仅1只幸存(P<0.01)。结论:SA-IL-7融合蛋白膀胱内灌注能够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和明显的治疗效果,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链亲和素 生物素 融合蛋白 表浅性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