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IL-37通过调控Wnt5a减少细颗粒物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外基质沉积
1
作者 曲芳芳 徐海博 +2 位作者 齐天杰 蔡志刚 阎锡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7(rhIL-37)干预对细颗粒物(PM_(2.5))暴露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浓度(6.25、12.5、25和50 mg/L)的PM_(2.5)干预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建立气道损伤的细...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7(rhIL-37)干预对细颗粒物(PM_(2.5))暴露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浓度(6.25、12.5、25和50 mg/L)的PM_(2.5)干预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建立气道损伤的细胞模型,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Wnt家族成员5a(Wnt5a)表达水平,选取Wnt5a表达量最高时的PM_(2.5)浓度为最佳干预浓度。实验分为3组:PM_(2.5)+siRNA组、PM_(2.5)+Wnt5a siRNA组及control+Wnt5a siRNA,观察纤连蛋白(fibronectin)、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及活性氧(ROS)的产生。此外,又将实验分为PM_(2.5)+rhIL-37组、PM_(2.5)组和control组,研究rhIL-37是否能够下调Wnt5a、fibronectin、IL-6和IL-1β的表达。结果:(1)给予不同浓度(6.25、12.5、25和50 mg/L)的PM_(2.5)干预16HBE细胞24 h后,Wnt5a的表达除PM_(2.5)(50 mg/L)组,均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P<0.05);在PM_(2.5)(12.5 mg/L)刺激下,Wnt5a表达最高(P<0.01)。(2)在PM_(2.5)(12.5 mg/L)干预16HBE细胞24 h后,fibronectin表达达到峰值(P<0.01)。(3)敲减Wnt5a后fibronectin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ROS的产生,以及IL-6和IL-1β的分泌均较control组显著减少(P<0.01)。(4)rhIL-37干预后再给予PM_(2.5)刺激,Wnt5a、fibronectin和Nrf2的表达,ROS的产生,以及IL-6和IL-1β的分泌均较PM_(2.5)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体外细胞模型中,PM_(2.5)可能通过Wnt5a调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外基质沉积;rhIL-37通过下调Wnt5a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7 空气污染物 细颗粒物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Wnt5a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7、促炎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贺琪 皮先明 +3 位作者 石全 陈宏翔 李家文 杨迎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7、干扰素(IFN)-γ、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探索IL-37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38例PV患者(银屑病组)口服阿维A治疗8周,应用PASI评分评估病情,并检测其... 目的:通过研究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7、干扰素(IFN)-γ、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探索IL-37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38例PV患者(银屑病组)口服阿维A治疗8周,应用PASI评分评估病情,并检测其与3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IL-37、IFN-γ、IL-4和IL-17的蛋白和m RNA含量。结果:银屑病组外周血IL-37、IFN-γ和IL-17含量在治疗前后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IL-37含量在治疗4周时轻度降低(P>0.05),治疗8周时显著降低(P<0.001);银屑病组PASI评分、IFN-γ和IL-17含量在治疗4、8周时均显著降低(P<0.05);IL-4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组中,PASI评分与IL-37、IFN-γ和IL-17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IL-37亦与IFN-γ和IL-17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ASI评分和IL-37均与IL-4无相关性(P>0.05)。结论:IL-37的高表达与PV发病有关,其水平变化与病情及IFN-γ和IL-17的含量变化相关,但变化程度并不一致,且与IL-4含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阿维A 白细胞介素-37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白细胞介素-37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少源 贺五一 +3 位作者 金健 方红城 谢培益 苏又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1-874,共4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L)-37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水平的变化,探讨IL-37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60例ACS患者为ACS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为SAP组、15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为对照组(CG)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L)-37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水平的变化,探讨IL-37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60例ACS患者为ACS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为SAP组、15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为对照组(CG)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外周静脉血清IL-37水平。结果:1入院时静脉血清IL-37水平ACS组<SAP组<CG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介入干预可使SAP组IL-37一过性降低,治疗4周后血清IL-37在ACS及SAP组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但仍低于CG组(P<0.05);3入院时静脉血清IL-37与IL-18呈负相关(r=-0.79,P<0.05),IL-18/IL-37值ACS组>SAP组>CG组(P<0.05);4 ACS组中IL-37与GRACE评分呈负相关(r=-0.71,P<0.05),IL-18/IL-37值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73,P<0.05);5 IL-37>77μg/L可基本排除ACS。结论:IL-37可能参与了ACS患者炎症过程,其有望作为临床ACS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37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花扣珍 陈建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白细胞介素37(IL-37)是IL-1家族的细胞因子,可在多种细胞中表达。IL-37可通过负反馈免疫调节机制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在抗感染免疫应答中,IL-37可通过抑制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抑制细菌、病毒和... 白细胞介素37(IL-37)是IL-1家族的细胞因子,可在多种细胞中表达。IL-37可通过负反馈免疫调节机制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在抗感染免疫应答中,IL-37可通过抑制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病原体或免疫应答对机体的损伤,从而在感染性休克的防治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IL-37也可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影响机体抗感染免疫应答,导致病原微生物不能被及时清除,引起持续感染或严重感染,本文就IL-37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 白细胞介素1 炎症 感染性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欢雪 王晓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76,283,共3页
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探讨其在RA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RA患者血清IL-37水平明显升高,提示IL-37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抗炎性细胞因子,IL-37可能在RA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保... 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探讨其在RA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RA患者血清IL-37水平明显升高,提示IL-37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抗炎性细胞因子,IL-37可能在RA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37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5和白细胞介素37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飞儿 张凤 +4 位作者 谈振宇 夏庆华 包士三 陶琨 董志恒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6-461,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和(或)IL-37与CRC的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探究IL-35和IL-37在CR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分析IL-35...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和(或)IL-37与CRC的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探究IL-35和IL-37在CR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分析IL-35和IL-37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191例CRC患者手术病理蜡块的肿瘤组织,与其匹配的非癌组织是来源于同一患者的肠癌手术切缘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法将CRC患者的癌组织与非癌组织染色,并运用Image-Pro Plus将IHC染色阳性部分定量分析,结合随访结果,探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IL-35和IL-37的表达水平与CR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癌组织相比,CRC组织中IL-35的表达量减少了50%(P<0.0001)。CRC组织中IL-37的表达量与非癌组织相比增加了40%(P=0.01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中IL-35(HR=0.39;95%CI:0.16~0.97;P=0.04)的表达水平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IL-35和IL-37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CRC的发展有关,IL-3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白细胞介素35 白细胞介素37 预后 多因素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3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宁 陈宏 +1 位作者 魏婷 门剑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7和IL-37在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m RNA的表达及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部分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IL-7、IL-37在湿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白芍总苷(TGP)在湿疹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实...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7和IL-37在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m RNA的表达及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部分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IL-7、IL-37在湿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白芍总苷(TGP)在湿疹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测定PBMC中IL-7、IL-37 m RNA的表达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湿疹患者PBMC中IL-7 mRNA和IL-37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IL-7和IL-37 m RNA表达量与EASI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417,P<0.05);湿疹患者IL-7 m RNA表达量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029,P<0.05);经TGP治疗2周后湿疹患者IL-7和IL-37 mRNA表达量降低(P<0.05);治疗4周后湿疹患者IL-7和IL-37 m RNA表达量比治疗2周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IL-7在湿疹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促炎作用,而IL-37可能起一定的抗炎作用;TGP可能通过IL-7及IL-37两因子或其传导通路对湿疹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白细胞介素7 白细胞介素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过表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传荣 赵子明 +2 位作者 陈俭 董加建 崔留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7-991,共5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37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从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EPCs。检测IL-37 mRNA和蛋白...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37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从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EPCs。检测I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PCs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pcDNA3.1组和IL-37组。其中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pcDNA3.1组和IL-37组分别使用Lipofectamine3000试剂转染pcDNA3.1质粒和pcDNA3.1-IL-37质粒。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迁移细胞数目,qRT-PCR检测IL-3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3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MP9、磷酸化-Akt(p-Akt)、Akt、p-mTOR、mTOR、p-p70S6K、p70S6K、p-ERK1/2和ERK1/2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IL-37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中表达上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IL-37组中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目和IL-37、PCNA、MMP9表达以及p-Akt/Akt、p-mTOR/mTOR、p-p70S6K/p70S6K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DNA3.1组中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p-ERK1/2/ERK1/2在IL-37组和pcDNA3.1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7过表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的增殖和迁移,其可能通过激活Akt/mTOR通路发挥作用,与ERK1/2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对宫颈癌HeLa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邓子亮 王森 +6 位作者 黎鹏 解奎龙 李淑贤 周世雄 贺晓舟 陈东 郭洪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2-866,共5页
目的:通过将白细胞介素37(IL-37)基因转染到宫颈癌HeLa细胞中,探讨IL-37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将重组pIRES2-EGFP/IL-37质粒(IL-37组)和pIRES2-EGFP质粒(NC组)分别转染到HeLa细胞。Q-PCR和... 目的:通过将白细胞介素37(IL-37)基因转染到宫颈癌HeLa细胞中,探讨IL-37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将重组pIRES2-EGFP/IL-37质粒(IL-37组)和pIRES2-EGFP质粒(NC组)分别转染到HeLa细胞。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L-37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NC组、IL-37组、顺铂(DDP)组及IL-37+DDP组细胞活性,计算细胞抑制率;RT-PCR法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IL-37组IL-3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给药后24~72h,5~15mg·L-1 DDP组HeLa细胞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1);与DDP组比较,IL-37+DDP组HeLa细胞抑制率在处理后48h内明显升高(P<0.05);与IL-37组比较,IL-37+DDP组HeLa细胞抑制率在处理后96h内均有升高(P<0.05)。与NC组比较,IL-37组STAT3和Cyclin D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IL-37高表达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并能增强DDP对宫颈癌细胞的放疗效果,这种效应的发挥可能与IL-37使STAT3和Cyclin D1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白细胞介素37 顺铂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在炎症和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治疗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可叶 陈丝丝 +2 位作者 李媛 李明才 李燕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66-972,共7页
白细胞介素(IL)37是IL-1家族中一种抗炎细胞因子成员,能与IL-18受体α(IL-18Rα)和IL-1R8异二聚体受体结合。近来研究显示,IL-37在炎症发生发展、细胞分化和增殖中起关键调控作用。IL-37参与许多炎症性疾病如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 白细胞介素(IL)37是IL-1家族中一种抗炎细胞因子成员,能与IL-18受体α(IL-18Rα)和IL-1R8异二聚体受体结合。近来研究显示,IL-37在炎症发生发展、细胞分化和增殖中起关键调控作用。IL-37参与许多炎症性疾病如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性肠病等发病过程。在哮喘小鼠模型中,IL-37可抑制哮喘的变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IL-37参与过敏性炎症反应的诸多方面如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募集以及抑制T辅助性细胞(Th)1,Th2和Th17炎症介质的产生。但IL-37在人类哮喘中的作用分子机制尚未被阐明。本文主要综述IL-37在炎症和哮喘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并阐述其作为哮喘诊断和治疗靶标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 哮喘 炎症 气道高反应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5
11
作者 韩成美 任运华 丁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预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住院病房收治的129例HBV⁃A... 目的探讨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预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住院病房收治的129例HBV⁃ACLF患者(HBV⁃ACLF组)、同期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5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CHB组)和门诊接诊的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计算COSSH⁃ACLF评分,检测血清IL⁃37、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收集HBV⁃ACLF组临床资料和入院30 d临床结局,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94例)。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HBV⁃ACLF组COSSH⁃ACLF评分、血清IL⁃37、ALT、AST、TBIL水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0.05),CHE、Alb低于CHB组和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肝性脑病、低HBV⁃DNA、高COSSH⁃ACLF评分、高IL⁃37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0.798、0.95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86%、71.43%、91.43%;85.11%、76.60%、94.68%。结论HBV⁃ACLF患者COSSH⁃ACLF评分、血清IL⁃37水平显著增加,COSSH⁃ACLF评分、IL⁃37与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有关,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可提高对HBV⁃ACLF近期预后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 白细胞介素37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7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素娜 谢英东 +4 位作者 赖文彬 徐金洪 马君茹 梁秀颖 张俊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37(IL-37)的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RSA患者(RSA组)、30例正常妊娠者(NP组)和10例健康对照者(HC组)的血浆IL-37含量,同时检测RSA组和NP组血浆中...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37(IL-37)的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RSA患者(RSA组)、30例正常妊娠者(NP组)和10例健康对照者(HC组)的血浆IL-37含量,同时检测RSA组和NP组血浆中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P)的含量以及外周血免疫细胞含量。结果:①RSA组血浆IL-37含量明显高于NP和HC组(P<0.05),RSA组曲线下面积AUC值达到0.7967。②RSA患者血浆IL-37含量与血β-hCG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3858,P=0.0387),RSA患者血浆IL-37含量与P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3759,P=0.0407);NP组血浆IL-37含量与血β-hCG和P含量均无相关性(P>0.05)。③RSA患者血浆IL-37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4750,P=0.0080),而NP组血浆IL-37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782,P=0.0447),两组中IL-37血浆含量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L-37可能参与了RSA的免疫调节,具有作为诊断标志物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白细胞介素-3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Smad3在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少源 方红城 +4 位作者 黄于朗 林小龙 刘荣志 方叶青 谢培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白细胞介素37(IL-37)和Smad3的表达,探讨IL-37/Smad3对AS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只,普通饮食)、实验组(8只,高脂饮食)、药物组(8只,高脂饮食+他汀),球囊损伤后建立...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白细胞介素37(IL-37)和Smad3的表达,探讨IL-37/Smad3对AS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只,普通饮食)、实验组(8只,高脂饮食)、药物组(8只,高脂饮食+他汀),球囊损伤后建立兔腹主动脉AS模型。实验开始时、6周、12周抽血检查,12周处死动物获取腹主动脉标本,应用血清学、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测定IL-37和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 (1)12周处死动物病理显示造模成功,兔腹主动脉形成AS斑块;(2)3组间的血脂、体重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在12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3)在12周时实验组血清IL-37表达最高,药物组次之,对照组最低,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20.76,P<0.05);(4)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的IL-37和Smad3表达最高,药物组次之,对照组最低;(5)Western blot、RT-PCR显示IL-37和Smad3在实验组表达最高,药物组次之,对照组最低,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28.56和82.23,91.23和48.87,均为P<0.05),Western blot和RT-PCR均提示IL-37和Smad3呈高度直线相关(r=0.929, 0.942,均为P<0.05)。结论 IL-37和Smad3在AS斑块表达增高,IL-37/Smad3可能参与AS的调节过程,阿托伐他汀可降低IL-37/Smad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 SMAD3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抑制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运动和迁移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悦晨 刘芳 +4 位作者 李文文 吴万通 孙志娜 赵春晓 沈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3-1155,1161,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运动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分离小鼠脾脏内的DC,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纯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连续拍摄细胞,Volocity软件分析DC运动速度,基因芯片分析C趋化因...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运动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分离小鼠脾脏内的DC,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纯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连续拍摄细胞,Volocity软件分析DC运动速度,基因芯片分析C趋化因子受体1(XCR1)的mRNA表达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流式细胞术验证芯片结果,TranswellTM方法检测DC的迁移能力。结果免疫磁珠能分离获得纯度>95%的DC,IL-37降低细胞的运动速度,减少XCR1的表达,抑制DC的迁移。结论 IL-37抑制DC的运动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37 运动能力 迁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7抑制体外培养的SMMC-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国庆 汤成泳 +3 位作者 谭婧宇 刘锐 周密 吴忠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01-1305,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MMC-7721肝癌细胞分为重组人IL-37(rh IL-37)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给予(50、100、200、500)ng/m L rh IL-37,对照组给予等体积培养液。CCK-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MMC-7721肝癌细胞分为重组人IL-37(rh IL-37)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给予(50、100、200、500)ng/m L rh IL-37,对照组给予等体积培养液。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TM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rh IL-37可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结果证明rh IL-37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的迁移;TranswellTM实验结果显示,rh IL-37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侵袭。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h IL-37处理可下调SMMC-7721细胞p-STAT3、MMP-2的水平。结论 IL-37可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侵袭、迁移,可能与下调p-STAT3、MMP-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il-37) 细胞性肝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7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磷酸化而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婷婷 朱迪 +3 位作者 牟童 郭振 蒲俊良 吴忠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0-445,共6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7(IL-37)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SMMC-7721细胞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50、100、200)ng/mL的重组人IL-37(rh IL-37)。CCK-8法检测SMMC-7721细胞增...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7(IL-37)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SMMC-7721细胞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50、100、200)ng/mL的重组人IL-37(rh IL-37)。CCK-8法检测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Bax、Bcl-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beclin 1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情况。结果 IL-37可抑制SMMC-7721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和自噬;IL-37处理组Bax、LC3和beclin 1水平增加,Bcl-2水平降低,mTOR的磷酸化被抑制;可见明显自噬体形成。结论 IL-37可诱导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可能与mTOR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il-37) SMMC-7721细胞 凋亡 自噬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7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活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万通 罗悦晨 +6 位作者 王伟强 余刚 沈悦 孙志娜 韩玲 韩忠朝 冯晓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3-436,442,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GM-CSF和IL-4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DC分化,抗CD11c磁珠分选DC。IL-37预处理DC后,进行LPS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GM-CSF和IL-4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DC分化,抗CD11c磁珠分选DC。IL-37预处理DC后,进行LPS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1α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试剂盒(CB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α、IL-6、TNF-α等因子的浓度。结果 DC诱导成功,磁珠分选能够获得高纯度的DC(>90%)。IL-37降低LPS诱导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并抑制DC合成IL-1α、IL-6、TNF-α。结论 IL-37可以通过降低共刺激分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LPS刺激的DC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 树突状细胞 炎症因子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7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的体内研究
18
作者 杨建堂 付丽丽 +1 位作者 杨焱淼 林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5-1890,共6页
目的: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极差,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研究抑制其转移相关的分子及机制对其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7作为抗炎细胞因子,不仅与多种炎症性疾病有关,还具有抗肿瘤... 目的: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极差,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研究抑制其转移相关的分子及机制对其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7作为抗炎细胞因子,不仅与多种炎症性疾病有关,还具有抗肿瘤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小鼠模型,研究IL-37对小鼠体内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的作用。方法:将IL-37过表达(IL-37 overexpression,IL-37 oe)和Vector质粒分别转染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设置IL-37 oe组(加入转染试剂及IL-37 oe质粒)、空白对照(Blank)组(只加入转染试剂)和Vector组(加入转染试剂及Vector质粒)。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分别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lank组、Vector组和IL-37 oe组B16F1细胞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每3天称量并记录小鼠体重。1个月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别解剖并分离各组小鼠肺器官及心、肝、脾、肾等脏器,肺器官采图并记录转移结节数;小鼠心、肝、脾、肾等各脏器组织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结果:蛋白质印迹显示质粒构建成功。第1、4、7、10、13、16、19、22、25和28天,IL-37 oe组小鼠体重较Blank组和Vector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解剖小鼠肺器官发现肺部肿瘤结节,表明建模成功。HE染色发现IL-37 oe组小鼠心、肝、脾、肾等脏器组织形态学变化较Blank组和Vector组均无明显差异。3组小鼠的肺组织中,Blank组肺转移的结节数为(24.00±2.08)个,Vector组肺转移的结节数为(24.67±0.88)个,IL-37 oe组为(5.33±1.45)个;IL-37 oe组肺部的转移结节数目明显低于Blank组和Vector组(均P<0.05),而Blank组和Vecto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7在小鼠体内能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肺转移结节数,且对小鼠体重及其他脏器无明显影响,有望成为恶性黑色素瘤基因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白细胞介素-37 转移 B16F1细胞 过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7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增殖及迁移并通过抑制STAT3诱导其凋亡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煜楠 高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FLS,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和LPS联合(50、100、200)ng/mL IL-37组,用CCK-8法检测RAFLS的增殖...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FLS,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和LPS联合(50、100、200)ng/mL IL-37组,用CCK-8法检测RAFLS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RAFLS的凋亡、细胞划痕实验检测RAFLS的迁移能力。在筛选出100 ng/mL IL-37处理剂量后,将RAFLS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LPS联合100 ng/mL IL-37处理组以及LPS联合IL-37和STA-21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AFLS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以及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加入IL-37后可以抑制RAFLS的增殖及迁移,促进RAFLS凋亡。BAX及c-caspase-3蛋白水平增加,Bcl2及p-STAT3蛋白水平降低。与LPS联合IL-37组相比,加入STAT3特异性抑制剂STA-21后,BAX及c-caspase-3的表达明显增加,Bcl2及p-STAT3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IL-37抑制RAFLS的增殖及迁移并可通过抑制STAT3通路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白细胞介素37(il-37)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和IL-37b对naive 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在哮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君灵 湛萌萌 +3 位作者 谷芳秋 张钊龙 王思勤 何韶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683-2686,共4页
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AA)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CD4^(+)T细胞相关亚型在A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7b通过与IL-18Rα结合调控naive CD4^(+)T细胞的分化进而在AA中起拮抗作用。鉴于此,了解IL-18和I... 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AA)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CD4^(+)T细胞相关亚型在A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7b通过与IL-18Rα结合调控naive CD4^(+)T细胞的分化进而在AA中起拮抗作用。鉴于此,了解IL-18和IL-37b在AA naive CD4^(+)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对于AA的病机、诊疗及其相关生物制剂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naive CD4^(+)T细胞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7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