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5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菌酮防治月季白粉病药效研究
1
作者 韩惠兰 朱春雨 +9 位作者 龙新悦 何琼 苏源 蒋娜 刘小山 车怡娇 郭琳红 周臣泽 罗来鑫 李健强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9-326,共8页
白粉病是月季、玫瑰、蔷薇等蔷薇属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现有的防治月季白粉病的药剂因长期使用,部分已产生抗药性,亟待研发新的杀菌剂满足绿色防控和抗性治理的需求。本研究以苯菌酮原药和制剂为供试药剂,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安全... 白粉病是月季、玫瑰、蔷薇等蔷薇属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现有的防治月季白粉病的药剂因长期使用,部分已产生抗药性,亟待研发新的杀菌剂满足绿色防控和抗性治理的需求。本研究以苯菌酮原药和制剂为供试药剂,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安全性测定、田间防效检验和在云南月季生产基地的推广示范试验,系统评价了苯菌酮对月季白粉病菌的抑制效果和毒力,对景观、微型和切花3个不同应用场景的月季品种的安全性,及其对月季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推广前景。结果表明:苯菌酮对月季白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EC_(50)为0.05μg/mL,具有很强的杀菌活性;42%苯菌酮悬浮剂在田间推荐最高剂量(有效成分用量250 mg/kg)的1、2、4倍用量喷雾施药条件下,对常见的景观月季、微型月季和切花月季3种类型均无药害,对生长安全;42%苯菌酮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67~250 mg/kg)(50 L/667m^(2),密度1万株/667m^(2))对月季白粉病的防效为65.36%~70.35%,等同或优于对照药剂45%唑醚·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效(54.34%);该药剂对切花月季单头类的‘白荔枝’‘粉荔枝’‘含香’和多头类‘乐悠’4个品种安全,有效成分用量200 mg/kg对‘含香’(60~110 L/667m^(2),切花枝密度2.5~3.0万枝/667m^(2))和‘乐悠’(58~80 L/667m^(2),切花枝密度2.5~3.0万枝/667m^(2))2个供试品种的白粉病的平均防效为77.73%~86.02%,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在生产中可用于防治月季白粉病,具有推广示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叶部病害 白粉病 苯菌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与丙环唑混配对小麦白粉病与叶锈病的防效
2
作者 陆志杰 阮赞誉 +2 位作者 胡振海 居梦婷 林蔚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51-53,64,共4页
为了研究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与三唑类杀菌剂丙环唑混配组合对于田间小麦叶部病害白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植保无人机对田间小麦进行了不同药剂及用量的喷雾处理,并于药后进行防效和产量调查,评价使用植保无... 为了研究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与三唑类杀菌剂丙环唑混配组合对于田间小麦叶部病害白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植保无人机对田间小麦进行了不同药剂及用量的喷雾处理,并于药后进行防效和产量调查,评价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氟唑菌酰羟胺及丙环唑混配组合对于小麦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00mL/hm^(2)+25%丙环唑乳油600mL/hm^(2)混配组合,对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的防效均最佳。其中:该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病指防效为85.75%,优于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减量施用处理和使用担架式喷雾器喷施处理;对小麦叶锈病的病指防效为93.12%,显著优于使用担架式喷雾器喷施处理,优于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减量施用处理。同时,该处理相对于清水对照可使小麦增产23.80%。因此,生产中可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与25%丙环唑乳油混配组合,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同时,可有效兼治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丙环唑 植保无人机 小麦白粉病 小麦叶锈病 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四个抗白粉病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3
作者 李玮 宋国琦 +6 位作者 张迎迎 李玉莲 张淑娟 张荣志 李吉虎 高洁 李根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
为提高Pm13的检测效率,了解Pm21、PmV、Pm12和Pm13共4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在山东小麦育种中的利用情况,本研究通过测序和引物设计成功转化了Pm13的KASP标记,并采用4个基因的KASP标记对2022—2023年山东省小麦高产区试组和强筋区试组的14... 为提高Pm13的检测效率,了解Pm21、PmV、Pm12和Pm13共4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在山东小麦育种中的利用情况,本研究通过测序和引物设计成功转化了Pm13的KASP标记,并采用4个基因的KASP标记对2022—2023年山东省小麦高产区试组和强筋区试组的140份参试品系和2份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40份材料均不含上述4个基因,表明它们在山东小麦育种中应用较少。本研究可为利用KASP标记开展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促进其育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基因 Pm13 KASP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白粉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田间防效评价
4
作者 施玉萍 刘一贤 +2 位作者 李岚岚 戴利铭 蔡志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7-355,共9页
为筛选对橡胶树白粉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本研究从云南省主要植胶区橡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放线菌,以橡胶树主要病害病原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初步筛选出1株抑菌效果良好的放线菌菌株,命名为DL5C,其对橡胶树尖孢炭疽菌C... 为筛选对橡胶树白粉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本研究从云南省主要植胶区橡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放线菌,以橡胶树主要病害病原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初步筛选出1株抑菌效果良好的放线菌菌株,命名为DL5C,其对橡胶树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橡胶树白根病病菌Rigidoporus lignosus、橡胶树褐根病病菌Phellinus noxius的抑菌率分别为58.35%、60.97%、60.03%、74.00%;DL5C菌株发酵滤液对橡胶树白粉病菌Oidium heveae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72.4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7 d后,DL5C菌株发酵液对橡胶树白粉病的相对防效为80.93%。通过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放线菌菌株DL5C被鉴定为不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白粉病 拮抗放线菌 不吸水链霉菌 生物防治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5
作者 胡长效 曹丹 +1 位作者 王昊晗 张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复配比,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及二者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对草莓...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复配比,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及二者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对草莓白粉病的LC50值分别为0.416 8、2.673 7 mg·L^(-1),二者质量比在3∶7~6∶4范围内呈现增效作用,以4∶6复配时增效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49。基于该质量比的400 g·L^(-1)氯氟醚菌唑悬浮剂(SC)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WG)组合物,在用药量25 g·(667 m^(2))^(-1)时防效最佳,第1、2、3次施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78.67%、87.00%、9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白粉病 氯氟醚菌唑 醚菌酯 生物活性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品育8012白粉病抗性研究
6
作者 郝建宇 马小飞 +6 位作者 李晓丽 张洋 杨镕兆 姜兰芳 曹勇 王敏 姬虎太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5-89,95,共6页
品育8012是由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2018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亲本组合临优20165/济麦22,2020-2022年连续三年被列为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品种,该品种近免疫白粉病。为了解品育8012白粉病抗性,先进行亲本已知抗病基因检测,继而进行其... 品育8012是由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2018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亲本组合临优20165/济麦22,2020-2022年连续三年被列为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品种,该品种近免疫白粉病。为了解品育8012白粉病抗性,先进行亲本已知抗病基因检测,继而进行其它抗病基因检测,随后在山西、山东和河北3省15点田间鉴定进行验证试验。得出品育8012携带13个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山西、山东和河北多点对白粉病表现中抗乃至近免疫。品育8012可作为选育抗白粉病小麦品种的抗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育8012 白粉病 抗性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地区132份葡萄种质的白粉病抗性调查
7
作者 林玲 时晓芳 +5 位作者 韩佳宇 黄桂媛 冯启艳 张瑛 黄羽 郭荣荣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目的】开展不同葡萄种资源在南方湿热地区的白粉病抗性鉴定,了解各种质的抗性水平,筛选优良抗性种质,为南方湿热地区葡萄抗白粉病的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在葡萄白粉病发病盛期,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 【目的】开展不同葡萄种资源在南方湿热地区的白粉病抗性鉴定,了解各种质的抗性水平,筛选优良抗性种质,为南方湿热地区葡萄抗白粉病的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在葡萄白粉病发病盛期,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葡萄种质资源圃保存的9个种类132份葡萄种质资源的白粉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白粉病抗性最强的是毛葡萄、河岸葡萄及刺葡萄,所调查的种质对白粉病的抗性均表现为高抗甚至部分免疫;调查的2份华东葡萄种质均表现为抗病;调查的1份绵毛葡萄种质表现为抗病;60.00%的美洲葡萄种质表现为免疫及高抗,40.00%表现为抗病;4份欧山杂种葡萄中有1份表现为高抗;66份欧美杂种种质中,抗病及以上的占比为56.06%;41份欧亚种种质中,仅4.88%表现为抗病,感病及高感的占比为95.12%。【结论】美洲种、河岸葡萄、毛葡萄、刺葡萄及部分欧美杂种对白粉病表现为高抗甚至免疫,可作为重要的白粉病抗病资源进一步加以研究利用,欧亚种葡萄对白粉病普遍表现为感病及高感,但仍有少量抗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地区 葡萄 白粉病 抗性 田间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菌孢子捕捉和real-time PCR技术的田间空气中小麦白粉病菌孢子动态监测及病情估计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奥霖 商昭月 +8 位作者 张美惠 王贵 胡小平 徐飞 孙振宇 曹世勤 刘伟 范洁茹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6,72,共9页
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结合real-time PCR定量技术,分别对种植高抗、中感和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real-time PCR定量与传统的显微观察计数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 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结合real-time PCR定量技术,分别对种植高抗、中感和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real-time PCR定量与传统的显微观察计数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种病菌孢子计数方法在同一抗性品种上监测到的孢子浓度动态相近。此外,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空气中的白粉病菌孢子浓度主要与空气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利用两种方法测定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孢子浓度分别建立了基于累积孢子浓度的田间病情估计模型。分析发现,基于两种孢子浓度测定方法建立的病情估计模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real-time PCR定量技术测定的孢子浓度在构建白粉病病情估计模型上具有一定可行性。该结果为real-time PCR定量技术与病菌孢子捕捉技术相结合用于小麦白粉病的监测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病菌孢子捕捉 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原菌监测 病情估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田间试验
9
作者 王旭民 卢凯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0期62-63,80,共3页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天水市小麦生产上最为严重的流行性病害,直接影响小麦的稳产高产。为了筛选出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理想药剂,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0 g/hm^(2)、25%丙环唑水乳剂525...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天水市小麦生产上最为严重的流行性病害,直接影响小麦的稳产高产。为了筛选出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理想药剂,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0 g/hm^(2)、25%丙环唑水乳剂525 g/hm^(2)、30%己唑醇悬浮剂180 g/hm^(2)、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25 g/hm^(2)、12.5%氟环唑悬浮剂450 g/hm^(2)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良好,其防效和较空白对照的增产率均优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900 g/hm^(2),可在大田防治中轮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白粉病 安全性 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菌剂对葡萄白粉病发生及叶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鸿燕 何涛 +5 位作者 陈吉越 胡祥 史亮涛 刘海刚 杨顺林 杜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明确常见杀菌剂及生防菌剂处理对葡萄白粉病发生及葡萄叶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一步预测叶际微生物功能,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田间葡萄白粉病害,以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混合杀菌剂及生防菌剂处理的葡萄叶际微... 为明确常见杀菌剂及生防菌剂处理对葡萄白粉病发生及葡萄叶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一步预测叶际微生物功能,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田间葡萄白粉病害,以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混合杀菌剂及生防菌剂处理的葡萄叶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并结合PICRUSt2对微生物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施用混合菌剂能显著降低白粉病的发生;混合菌剂处理后叶际细菌群落Chao1指数及Shannon指数分别下降了50.78%、48.57%;叶际真菌群落Chao1指数降低42.80%,Shannon指数增加了0.07。在门水平上,药剂处理后的优势细菌门为Firmicutes、Actinobacteriota,优势真菌门为Ascomycota和Basidiomycota;在属水平上,药剂处理后,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的细菌有Bacillus,真菌有Erysiphe和Aspergillus。葡萄叶际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共评估了489条MetaCyc途径,以P<0.05、倍数变化FC>3进行筛选,共得到49条相关途径,其中有2条途径显著上调,47条显著下调,下调途径主要与葡萄核酸代谢、光呼吸、叶绿素、维生素合成等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农药处理 微生物多样性 葡萄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建军 王锋 +5 位作者 陈积豪 梁其干 符小发 范蓉 张浩 王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三亚是海南甜瓜的重要产区,也是甜瓜白粉病的高发区。利用镜检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国际通用的13个标准鉴别寄主对三亚甜瓜试验基地自然发病的白粉病病原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从自主选育的第4代甜瓜种质资源中挑选30个材料进行白粉... 三亚是海南甜瓜的重要产区,也是甜瓜白粉病的高发区。利用镜检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国际通用的13个标准鉴别寄主对三亚甜瓜试验基地自然发病的白粉病病原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从自主选育的第4代甜瓜种质资源中挑选30个材料进行白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通过病原菌孢子的形态特征分析、ITS序列比对以及13个标准寄主对白粉病病原菌接种的感抗反应,综合判定该病原菌为瓜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Race 2France生理小种。另外,从30份厚皮甜瓜材料中筛选出对白粉病免疫的材料2份(22-7-2、22-16-1),对白粉病高抗的材料3份(06-4-1、14-8-1、23-8-1);2份免疫材料均为黄皮、椭圆、网纹类型,3份高抗材料均为网纹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白粉病 生理小种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红地球’葡萄白粉病防效及叶际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蓉惠 何涛 +3 位作者 杜鸿燕 邓维萍 朱书生 杜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6,共9页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A)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叶际细菌群落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期施用BA生防菌剂,采用微生物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对葡萄叶片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A)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叶际细菌群落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期施用BA生防菌剂,采用微生物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对葡萄叶片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BA处理后,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葡萄叶际细菌α多样性无显著变化;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BA处理后显著影响了细菌β多样性,BA处理能显著增加Firmicutes门及Bacillus、Brachybacterium属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同时使细菌有氧呼吸Ⅰ、甲萘醌合成途径Ⅱ、泛醌生物合成的超级途径、甘氨酸生物合成血红素功能降低,生物素生物合成Ⅱ功能显著增加。因此,可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葡萄白粉病的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葡萄白粉病 葡萄叶际细菌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7份甘肃农家小麦品种兼抗条锈病与白粉病鉴定与评价
13
作者 李玲 王万军 +4 位作者 曹世勤 贾秋珍 孙振宇 黄瑾 张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4-275,共12页
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是发生于甘肃陇南乃至全国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且绿色环保的措施。兼抗种质资源材料的匮乏是制约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品种选育和病害有效防控的主要因素。农家品种... 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是发生于甘肃陇南乃至全国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且绿色环保的措施。兼抗种质资源材料的匮乏是制约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品种选育和病害有效防控的主要因素。农家品种是小麦抗病种质资源重要的基因库,开展兼抗病害材料鉴定是准确评价供试材料抗病性的基础性工作。2021年和2022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温室和甘谷试验站,对127份小麦农家品种进行了苗期、成株期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性鉴定,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苗期对条锈菌和白粉菌混合菌表现抗病的分别有36份和24份,占28.35%和18.90%;兼抗材料15份,占11.81%。成株期在接种及自然诱发条锈菌和白粉菌条件下,表现抗病的分别有39份和72份,占30.71%和56.69%;兼抗材料有27份,占21.26%。全生育期兼抗材料有11份,占8.66%。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含有抗病基因Pm2、Pm4a、Pm8、Pm21的分别占30.71%、86.61%、25.20%、3.15%;含有2个及以上基因组合品种有60个,占47.24%。结合前期抗条锈病研究结果,将会为筛选出的优异材料利用和持续解决甘肃陇南兼抗品种匮乏难题提供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小麦品种 条锈病 白粉病 抗病性评价 兼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白粉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华杨 方福平 +3 位作者 胡贤锋 潘首慧 李翔宇 张玉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70-73,共4页
烟草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菌引起的烟草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烟草叶片,导致烟叶受损,严重时造成整株死亡,使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烟草白粉病是严重制约烟草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阐述了烟草白粉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总结... 烟草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菌引起的烟草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烟草叶片,导致烟叶受损,严重时造成整株死亡,使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烟草白粉病是严重制约烟草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阐述了烟草白粉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总结了其发病原因及发生特征,综述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烟草白粉病防治措施,并从抗病基因筛选、植物代谢产物开发、混合使用各类物质等方面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烟草白粉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白粉病 病原菌 发生原因 发生特征 防治措施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白粉病粒用型云豌21号的选育与评价
15
作者 胡朝芹 杨峰 +11 位作者 杨新 王玉宝 代正明 于海天 李琼 寸婕 郑爱清 张玉荣 高仕兰 唐永生 吕梅媛 何玉华 《作物研究》 2024年第5期415-419,共5页
豌豆可作为粮食、蔬菜、食品、饲料、绿肥等,是人类获取蛋白质等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其生长过程受白粉病、干旱、倒伏等因素制约,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系统选育程序选育出半无叶型豌豆云豌21号,在多个生态区进行... 豌豆可作为粮食、蔬菜、食品、饲料、绿肥等,是人类获取蛋白质等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其生长过程受白粉病、干旱、倒伏等因素制约,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系统选育程序选育出半无叶型豌豆云豌21号,在多个生态区进行产量、适应性、白粉病抗性和成株期耐旱性评价。结果显示:云豌21号2012—2014年秋播试验平均产量为2 410.7 kg/hm^(2),比参试品种平均增产15.7%,产量居11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14年生产试验中,云豌21号在7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2 283.6 kg/hm^(2),比对照增产28.5%。云豌21号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适合用于春播和秋播干籽粒生产栽培,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和价值。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育种 白粉病 云豌2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寡糖·硫磺悬浮剂对西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16
作者 李相煌 李涛 +3 位作者 张曼丽 曾庆朝 梁艳琼 谭施北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为进一步明确42%寡糖·硫磺悬浮剂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2%寡糖·硫磺悬浮剂对西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第一次施药后10d防效达50.84%~65.94%,第二次药后7d防效达62.03%~75.91%,第二次药... 为进一步明确42%寡糖·硫磺悬浮剂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2%寡糖·硫磺悬浮剂对西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第一次施药后10d防效达50.84%~65.94%,第二次药后7d防效达62.03%~75.91%,第二次药后14 d防效达67.81%~80.77%。其中,高浓度(945.0 g/hm^(2))和中浓度(630.0 g/hm^(2))处理的防效优于对照药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52.5g/hm^(2)),低浓度处理(378.0g/hm^(2))的防效则与对照药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相当;高浓度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硫磺悬浮剂(1 525.0 g/hm^(2)),中浓度处理的防效和对照药剂50%硫磺悬浮剂相当。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42%氨基·硫磺悬浮剂可以在西瓜上推广使用。推荐有效成分用药量为630~945 g/hm^(2),每公顷用药液750 L,隔10 d喷一次,连续喷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糖·硫磺 西瓜 白粉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
17
作者 沈晓娟 马永强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99-103,共5页
为筛选出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分别选用3种药剂对这两种病害进行试验,测定药效。结果表明:1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次施药后防效分别是97.49%和96.16%,且... 为筛选出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分别选用3种药剂对这两种病害进行试验,测定药效。结果表明:1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次施药后防效分别是97.49%和96.16%,且对黄瓜安全无药害,可作为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药剂推广使用;三唑酮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92.37%,阿米西达次之,防效为83.75%,两种药剂均不产生药害,在实际生产中,三唑酮与阿米西达可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细菌性角斑病 白粉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初红 殷智力 +1 位作者 田家顺 王昆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89-91,共3页
葡萄白粉病是葡萄上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不仅降低葡萄产量,还严重影响葡萄品质和经济效益。为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的高效安全杀菌剂,明确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及对葡萄的安全性,本文选取了8种生产上已登记的杀菌剂开展葡萄白粉... 葡萄白粉病是葡萄上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不仅降低葡萄产量,还严重影响葡萄品质和经济效益。为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的高效安全杀菌剂,明确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及对葡萄的安全性,本文选取了8种生产上已登记的杀菌剂开展葡萄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效且安全,在5个化学杀菌剂中30%己唑·乙嘧酚微乳剂有效成分用量120.0 mg/kg和4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28.6 mg/kg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均达80%以上,且持效性较长;在3个生物杀菌剂中对葡萄白粉病防效最好的是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111.1 mg/kg,末次药后7、14 d的防效分别为72.5%和71.6%。30%己唑·乙嘧酚微乳剂、4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和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应注意与其他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葡萄白粉病病菌产生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粉病 杀菌剂 安全性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干热风抗白粉病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及高产新品种万丰826选育
19
作者 李吉朝 李红彬 +5 位作者 张辉 丁红杰 刘柳 赵荣斌 刘丽娜 焦素环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5期107-108,共2页
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流行年份期间造成小麦减产10%~15%,严重时高达30%。干热风是河北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严重的年份可减产3%~5%。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和太行山山前地带为干热风的重灾区。根据市场新品种需求导向,... 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流行年份期间造成小麦减产10%~15%,严重时高达30%。干热风是河北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严重的年份可减产3%~5%。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和太行山山前地带为干热风的重灾区。根据市场新品种需求导向,以提高抗干热风抗白粉病、协调抗性与节水丰产的关系为核心,重点围绕抗干热风抗白粉病、节水丰产等开展小麦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1创制抗干热风抗白粉病小麦种质资源通过引进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中心等科研院所的优异种质资源,广泛搜集丰产节水、抗干热风、抗白粉病等各种种质资源,通过田间表型性状调查,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分类与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质资源 白粉病 高产新品种 干热风 冬小麦生产 表型性状 新品种培育 山前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建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为评价30%恶唑菌酮·氟硅唑、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安全性、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0%恶唑菌酮·氟硅唑、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于小麦初花期和盛花期施药,分别设为试验Ⅰ组(30%恶唑... 为评价30%恶唑菌酮·氟硅唑、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安全性、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0%恶唑菌酮·氟硅唑、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于小麦初花期和盛花期施药,分别设为试验Ⅰ组(30%恶唑菌酮·氟硅唑喷施10 mL/亩)、试验Ⅱ组(30%恶唑菌酮·氟硅唑喷施15 mL/亩)、试验Ⅲ组(30%恶唑菌酮·氟硅唑喷施20 mL/亩)、试验Ⅳ组(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喷施70 mL/亩)和对照组(喷施自来水),观察各组的防效、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2种药剂均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有一定防效,能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试验Ⅳ组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试验Ⅰ、Ⅱ、Ⅲ组(P<0.05)。因此,建议使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在小麦初花期、盛花期进行2次防治,可有效控制相关病害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30%恶唑菌酮·氟硅唑 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 赤霉病 白粉病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