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激活素A升高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意义研究
1
作者 陈飞 王金英 +9 位作者 于海搏 李新 张佳佳 申曼 詹晓凯 汤然 范斯斌 赵凤仪 张天宇 黄仲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40-2749,2761,共11页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近半数患者在就诊时存在MM相关肾损害(KI),与患者死亡率增加有关。早期识别和治疗KI,有可能逆转肾功能,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TI...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近半数患者在就诊时存在MM相关肾损害(KI),与患者死亡率增加有关。早期识别和治疗KI,有可能逆转肾功能,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TI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激活素A与细胞增殖、侵袭和KI等病理过程相关。上述指标有希望成为MM相关KI早期诊断的指标。目的探讨新型生物标志物NGAL、TIM-1、VCAM-1和激活素A在新诊断MM(NDMM)合并KI的病情演变、分期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血液科住院的70例NDMM患者,包括62例症状性MM和8例冒烟型MM(SMM);同时纳入12例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7例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HC)。收集纳入者的临床资料及MGUS、MGRS、NDMM患者骨髓穿刺活检、M蛋白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GAL(uNGAL)、尿TIM-1(uTIM-1)、血清TIM-1(sTIM-1)、尿VCAM-1(uVCAM-1)、尿激活素A水平。根据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MGUS组、MGRS组、NDMM组和HC组,根据KI情况将患者分为MGUS组、MGRS组、KI组和非肾损伤(NKI)组,KI组依据动态疾病治疗状态分为治疗前MM亚组、治疗后达到部分治疗反应(PR)以上(>PR)亚组、复发MM亚组。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各指标对NDMM合并KI的诊断价值,计算最佳截断值;依据各指标的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于最佳截断值组及低于最佳截断值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各指标在高于最佳截断值组和低于最佳截断值组的总生存期(OS);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NDMM合并K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NDMM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MGUS组和HC组(P<0.05),MGRS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MGUS组(P<0.05),KI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NKI组(P<0.05),治疗前MM亚组、复发MM亚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PR亚组(P<0.05)。uNGAL、uTIM-1、uVCAM-1、sTIM-1及尿激活素A与肌酐、β2-微球蛋白、R-ISS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5)。uNGAL、uTIM-1、sTIM-1、尿激活素A与24 h尿轻链水平呈正相关(P<0.05),uNGAL、uTIM-1与克隆性浆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根据ROC曲线得出诊断MM相关KI的uNGAL、uTIM-1、uVCAM-1、尿激活素A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774 ng/mL、1.978 ng/mL、144.400 ng/mL、33.730 pg/mL。Kaplan-Meier结果显示,高于uNGAL、uTIM-1、sTIM-1、uVCAM-1、尿激活素A各自最佳截断值的患者OS更差(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NGAL、R-ISS分期是NDMM合并K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uNGAL、uTIM-1、uVCAM-1、尿激活素A可能与MM病情进展和KI有关,是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标志物,有利于MM合并KI患者的早期诊治,且与R-ISS分期、24 h尿轻链、克隆性浆细胞比例等肿瘤负荷指标和MM患者总体生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伤 预后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激活素A 免疫球蛋白轻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金呈强 刘仿 王文涓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CEACAM1),也被称作CD66a、胆汁糖蛋白(biliar glyeoprotein,BGP)或者细胞-细胞黏附分子(C-CAM),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也是癌胚抗原家...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CEACAM1),也被称作CD66a、胆汁糖蛋白(biliar glyeoprotein,BGP)或者细胞-细胞黏附分子(C-CAM),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也是癌胚抗原家族的一个成员,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CEACAM1广泛地表达于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上,可以阻止肿瘤的生长及上皮细胞的增殖,诱导上皮细胞的凋亡,阻止T淋巴细胞的活化,刺激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T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毒性效应,阻止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活性,延迟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增强内皮细胞的活力,促进血管的形成,调节血管的再塑等,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T淋巴细胞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抑制SHG44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刚柱 李文 +4 位作者 张鹏 丁志斌 赵慧 张俊锋 王茂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6,31,共5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基因的表达,观察沉默效果及沉默CEACAM1表达后对SHG44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CEACAM1的3对小干扰RNA(siRNA),脂质体法瞬时转染SHG44细...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基因的表达,观察沉默效果及沉默CEACAM1表达后对SHG44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CEACAM1的3对小干扰RNA(siRNA),脂质体法瞬时转染SHG44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染效率,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siRNA转染前后SHG44细胞中CEACAM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EACAM1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SHG44细胞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FCM检测SHG44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和裂解型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的变化。结果 CEACAM1 siRNA转染效率达8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组特异性siRNA转染48 h后,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CEACAM1的表达均降低,以CEACAM1-siRNA3效果最明显。siRNA组SHG44细胞的增殖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比例增加。沉默CEACAM1表达可以上调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的表达。结论沉默CEACAM1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SHG44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 胶质瘤 RNA干扰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盛旭东 李文 +2 位作者 张俊锋 王辉 许刚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27-2530,共4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研究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法转染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通过RT-PCR检测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mRNA的变...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研究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法转染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通过RT-PCR检测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mRNA的变化,CCK-8法检测在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作用下转染CEACAM1 siRNA后SHG44细胞增殖情况,分析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siRNA干扰组SHG44细胞CEACAM1基因mRNA表达受到抑制(P<0.01),经不同浓度TMZ作用后,siRNA干扰组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明显被增强(P<0.01),而且SHG44细胞对TMZ的IC50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结论合成的针对CEACAM1基因的特异性siRNA能够抑制SHG44细胞中CEACAM1基因的表达,并能提高胶质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胶质瘤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小军 石爱平 许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7-1042,共6页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不同的肿瘤中表达模式不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作者就CEACAM1蛋白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表达模式及其机制,CEACAM1与肿...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不同的肿瘤中表达模式不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作者就CEACAM1蛋白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表达模式及其机制,CEACAM1与肿瘤生长、浸润、血管及淋巴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肿瘤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在股骨头坏死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立新 龚水帝 +4 位作者 李伟峰 庞凤祥 何伟 陈镇秋 魏秋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目前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浓度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文中旨在通过检测CEACAM1浓度,探讨其在诊断股骨头坏死及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骨科住... 目的目前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浓度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文中旨在通过检测CEACAM1浓度,探讨其在诊断股骨头坏死及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骨科住院并确诊的9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股骨头坏死组。同时选取56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离心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开发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CEACAM1浓度。比较2组CEACAM1浓度差异以及塌陷前(ARCOⅡ期)与塌陷后(ARCOⅢ期或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CEACAM1浓度差异。结果股骨头坏死组CEACAM1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6.11±2.07)ng/mL vs(7.21±3.76)ng/mL,P=0.022]。股骨头坏死组ARCO分期II期CEACAM1浓度[(7.33±1.90) ng/mL]较III期[(6.08±2.26)ng/mL]明显升高(P=0.037);塌陷前(II期)与塌陷后(III期或IV期)的患者间CEACAM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3±1.90)ng/mL vs(5.86±2.02)ng/mL,P=0.007]。塌陷前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10(0.608~0.798),敏感性为71.79%,特异性为58.82%,cut-off值为≤6.757 ng/mL。结论 CEACAM1有作为一种辅助诊断股骨头坏死和监测病情的生化标志物,可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股骨头坏死 ARCO分期 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敲减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对口腔鳞癌细胞活力及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雷雨广 张伟丽 +1 位作者 陈超 杜尊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36-1741,共6页
目的: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口腔鳞癌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口腔鳞癌细胞系Tca8113和CAL27以及正常口腔上皮细胞NOK中HIF-1α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的mRNA和蛋... 目的: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口腔鳞癌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口腔鳞癌细胞系Tca8113和CAL27以及正常口腔上皮细胞NOK中HIF-1α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 RNA干扰技术沉默口腔鳞癌CAL27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义对照组和siRNA-HIF1-α组,MTT实验检测敲减HIF-1α表达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HIF-1α、P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cl-2和Bax的蛋白水平。结果:HIF-1α和CEACAM1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细胞(P <0. 05),且二者表达量呈正相关; HIF-1α和CEACAM1在CAL27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Tca8113细胞(P <0. 05)。siRNA-HIF-1α组细胞中的HIF-1α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 <0. 05)。敲减HIF-1α表达显著抑制CAL27细胞的活力(P <0. 05),促进其凋亡(P <0. 05),显著增加P21和Bax的蛋白水平(P <0. 05),明显降低VEGF和Bcl-2的蛋白水平(P <0. 05)。结论:HIF-1α在口腔鳞癌中高表达,干扰HIF-1α的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的活力,促进其凋亡。这可能是通过调控HIF-1α下游靶基因的表达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来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口腔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发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龚学艳 秦波 马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的水平,探讨sICAM-1在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各30例,...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的水平,探讨sICAM-1在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各30例,另选择健康献血员30例作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的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患者血清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29、P=0.000 07、P=0.000 1),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呈正相关(ALT:rs=0.240,P=0.023;AST:rs=0.225,P=0.033;TBIL:rs=0.262,P=0.013),与白蛋白(al-bumin,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呈负相关(ALB:rs=-0.297,P=0.005;PTA:rs=-0.218,P=0.039)。结论:sICAM-1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免疫损伤过程,并可能在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1 乙肝相关性肝病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泪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毅 孙丰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 (TAO)患者泪腺组织ICAM 1的表达。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TAO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 2 0例泪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TAO组泪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表达ICAM 1明显高于正常... 目的 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 (TAO)患者泪腺组织ICAM 1的表达。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TAO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 2 0例泪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TAO组泪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表达ICAM 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泪腺上皮细胞可能是病变组织的靶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1 泪腺 甲状腺相关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及与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东林 孙钧铭 陈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3-424,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细胞黏附分子-1 糖尿病相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联合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11
作者 黄利强 程道宾 +3 位作者 叶子明 胡瑞婷 周梦晓 秦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5,共6页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及破裂出血是诱发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尚缺乏定量的评估指标。目的探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l/CD31)联合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颈动脉粥...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及破裂出血是诱发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尚缺乏定量的评估指标。目的探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l/CD31)联合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3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76例)和稳定斑块组(6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高血压、心房颤动情况,并检测其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肌酐、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PECAM-1/CD31、Lp-PLA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及联合指标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诊断效能。结果不稳定斑块组吸烟比例、心房颤动比例及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PECAM-1/CD31、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OR=2.453,95%CI(2.322,2.591)〕、PECAM-1/CD31〔OR=1.372,95%CI(1.166,1.614)〕和Lp-PLA2〔OR=1.827,95%CI(1.565,2.133)〕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ECAM-1/CD31(r=0.090,P=0.031)、Lp-PLA2(r=0.090,P=0.005)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ECAM-1/CD31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6〔95%CI(0.224,0.405)〕,最佳诊断点为11.050 mg/L,灵敏度为77.60%,特异度为60.30%;Lp-PLA2的AUC为0.724〔95%C(I 0.189,0.364)〕,最佳诊断点为176.585 mg/L,其灵敏度为98.70%,特异度为47.60%;而两者联合诊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875〔95%CI(0.112,0.254)〕,最佳诊断点为125.28 mg/L,其灵敏度为89.50%,特异度为83.20%。结论PECAM-1/CD31和Lp-PLA2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定量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振华 朱豫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ra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 目的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ra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的水平与TAO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72例TAO患者,按照临床活动性评分及眼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期和分度(即活动期和非活动期,轻度、中重度和极重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TAO活动期组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分别为(272.78±33.82)μg·L-1和(452.06±45.91)μg·L-1]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6.78±22.31)μg·L-1和(231.95±31.71)μg·L-1,(165.59±21.06)μg·L-1和(230.65±28.17)μg·L-1,均为P<0.05],且随TAO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TAO非活动期组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不随TAO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与TAO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TAO诊断、分期分级、监测病情变化和观察疗效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大鼠干扰素γ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爱军 马存根 +2 位作者 梁丽云 张利宏 赵海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时干扰素γ与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将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6组(A、B、C、D、E、F组),每组9只。再将每组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6只)和对照组(3只)。A、B、C、D、E、F实验组用埋线法制造大鼠局... 目的研究脑缺血时干扰素γ与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将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6组(A、B、C、D、E、F组),每组9只。再将每组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6只)和对照组(3只)。A、B、C、D、E、F实验组用埋线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1、3、6、9、12、24h处死大鼠,取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干扰素γ及ICAM1的表达。高倍显微镜下计数10个不同视野阳性细胞的平均值。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3、6、9、12、24h时,干扰素γ及ICAM1的表达逐渐增高,其中干扰素γ阳性的细胞是圆形、以细胞核为主的淋巴细胞,1h阳性细胞表达数为3.2±1.3;6h为7.0±2.2;24h为14.8±1.8。ICAM1阳性细胞是扁平的血管内皮细胞,1h的表达数为12.1±2.1;6h为19.3±3.2;24h为27.6±2.8。结论脑缺血时干扰素γ、ICAM1的表达随时间延长动态地增高,两者具有相关性。干扰素γ也可能是脑缺血时ICAM1表达上调的前炎性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细胞黏附分子-1 相关性研究 缺血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ICAM-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细胞黏附分子 前炎性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阳性细胞 24h SD大鼠 淋巴细胞 细胞表达 时间延长 表达上调 实验组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CAM1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凯旋 陈丹妮 +2 位作者 郑亚 王玉平 郭庆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7-1123,共7页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参与介导细胞黏附、组织转移、免疫反应控制以及机体代谢平衡。研究表明,CEACAM1主要通过促进胰岛...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参与介导细胞黏附、组织转移、免疫反应控制以及机体代谢平衡。研究表明,CEACAM1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清除以防止脂肪沉积,从而对肝脏发挥保护作用。CEACAM1表达水平下调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状态发生恶性循环并加重代谢紊乱。由于CEACAM1在控制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中的关键地位,刺激其作用途径或调节其表达水平有望成为MASLD的治疗新方法。本文就CEACAM1在MASLD中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胰岛素清除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x和CEACA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凯歌 许刚柱 +5 位作者 姚杨 兀威 李亚军 任婷婷 徐光华 叶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及CEACAM1的表达情况,分析HBx和CEACAM1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Western... 目的:探讨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及CEACAM1的表达情况,分析HBx和CEACAM1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QZG、肝癌细胞HepG2及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CEACAM1的表达。结果: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表达阳性率为74.07%(60/81),CEACAM1表达阳性率为71.60%(58/81),二者与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HBx与CEACAM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10,P<0.01);在HepG2-X中,CEA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QZG相比显著降低。结论:HBx的高表达和CEACAM1的低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HBx有可能通过抑制CEACAM1的表达而诱导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蛋白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乙肝相关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A-1与配体ICAM-1黏附分子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猛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13-216,共4页
LFA-1和ICAM-1介导的跨膜双向信号传递在淋巴细胞渗出、活化、黏附、免疫监视、免疫突触形成中都起到重要作用。LFA-1与ICAM-1转导信号依赖于两者之间结合能力的变化。LFA-1对ICAM-1结合能力的调节是一动态过程,LFA-1的亲和力和亲合力... LFA-1和ICAM-1介导的跨膜双向信号传递在淋巴细胞渗出、活化、黏附、免疫监视、免疫突触形成中都起到重要作用。LFA-1与ICAM-1转导信号依赖于两者之间结合能力的变化。LFA-1对ICAM-1结合能力的调节是一动态过程,LFA-1的亲和力和亲合力变化是两种主要调节方式。LFA-1亚单位的磷酸化、细胞骨架蛋白talin1在LFA-1和ICAM-1信号调节中起重要作用。LFA-1和ICAM-1还可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本文就LFA-1结合能力的调节、LFA-1亚单位的磷酸化调节、talin1在LFA-1和ICAM-1信号转导中的作用、LFA-1与ICAM-1的协同刺激信号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骨架蛋白 协同刺激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VCAM-1 mRNA表达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聚集的意义
17
作者 孙乐刚 刘玲 +3 位作者 王芳 宋宇峰 杨佑成 王丽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RNA(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mRNA,VCAM-1 mRNA)的表达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计数的关系,探讨VCAM-1 mRNA在口腔鳞癌巨噬细胞浸润、聚... 目的: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RNA(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mRNA,VCAM-1 mRNA)的表达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计数的关系,探讨VCAM-1 mRNA在口腔鳞癌巨噬细胞浸润、聚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1999~2005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切除的48例口腔鳞癌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应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二步法分别检测口腔鳞癌组织VCAM-1 mRNA的表达和TAMs的浸润情况,光镜下进行VCAM-1 mRNA表达的分级和TAMs计数,分析VCAM-1 mRNA表达和TAMs计数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鳞癌中VCAM-1 mRNA的表达率(70.83%)和TAMs计数(81.04±12.00)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0,39.80±7.84;P均<0.01);口腔鳞癌中VCAM-1 mRNA的表达与巨噬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并与口腔鳞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TAMs在口腔鳞癌中的浸润、聚集可能受到VCAM-1的调节,并参与肿瘤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浸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HBx和CEA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莉 张蔚 +3 位作者 许刚柱 姚杨 徐利 刘凯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9-783,823,共5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和CEACAM1的表达,分析HBx和CEACAM1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QZG、肝癌细胞HepG2及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CEACAM1的表达。结果: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表达阳性率为74.07%(60/81),CEACAM1表达阳性率为71.60%(58/81),二者与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联(P<0.05,P<0.01)。HBx与CEACAM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10,P<0.05);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CEA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QZG比较显著降低。结论:HBx的高表达和CEACAM1的低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联,HBx可能通过抑制CEACAM1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Ig与ICAM-1单抗促进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受体免疫耐受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国善 王全兴 +3 位作者 张明 刘玉杉 韩澍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 Ig)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抗体内注射促进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受者免疫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对照组(仅输注imDC)、CTLA-4 Ig组、ICAM-1单抗组和CTLA-4 Ig+...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 Ig)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抗体内注射促进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受者免疫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对照组(仅输注imDC)、CTLA-4 Ig组、ICAM-1单抗组和CTLA-4 Ig+ICAM-1单抗联合组,每组均以2×106C57BL/6供者imDC经尾静脉输注受鼠(雄性),自imDC输注之日起连续2周向受鼠腹腔内注射CTLA-4 Ig或(和)ICAM-1单抗(0.1 mg/d),DC输注1周后4组均行异位心脏移植,于心脏移植后7 d和21 d,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CTLA-4 Ig或联合ICAM-1单抗治疗后均明显抑制同种imDC免疫的移植受体脾脏T细胞对同种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降低淋巴细胞毒活性,明显抑制血清和MLR反应中Th1细胞因子IL-2、IFN-γ的产生,显著提高Th2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心脏移植受体同种抗体IgG的产生。ICAM-1单抗治疗组的受体T细胞对同种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虽有减弱,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对MLR反应上清和血清中IL-2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而对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没有明显的作用。结论:CTLA-4 Ig联合ICAM-1单抗治疗可通过诱导受体T细胞对同种抗原特异性的低反应性,抑制淋巴细胞毒活性和B细胞的体液免疫反应,并促进Th2细胞的极化来促进imDC诱导的同种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 细胞黏附分子1 抗体 单克隆 树突状细胞 移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患者HLA-DR、LFA-1、ICAM-1、CD4和CD8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静 狄正鸿 +2 位作者 郭英军 张士发 梁再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者的外周血和皮损HLA-DR、LFA-1、ICAM-1、CD4、CD8抗原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MF患者外周血HLA-DR+、LFA-1+及ICAM-1+淋巴细胞比正常对照增高(P均<0.01);MF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下降(P<0.001);MF患者皮损中HLA-DR+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及LFA-1+、ICAM-1+细胞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增高。结论: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HLA-DR和LFA-1、ICAM-1、CD4、CD8抗原表达普遍存在异常,与MF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人白细胞DR抗原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细胞黏附分子1 分化群抗原4 分化群抗原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