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属对癌症晚期患者病情告知及态度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洁 王凌云 +3 位作者 陈小冬 刘晓惠 金琳 路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3766-3769,共4页
目的了解家属对癌症晚期患者的病情告知情况及态度,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帮助与指导。方法2013年4—9月,采用立意取样法选取12位癌症晚期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并录音,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分析法收集整理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10位... 目的了解家属对癌症晚期患者的病情告知情况及态度,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帮助与指导。方法2013年4—9月,采用立意取样法选取12位癌症晚期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并录音,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分析法收集整理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10位癌症晚期患者获知自己病情,其主要原因是患者主动要求告知病情;家属受不同因素影响告知患者病情。并发现其不同告知方法得到不同的告知效果。2位癌症晚期患者未被告知病情,发现其主要原因的2个主题:告知病情无实际意义和担心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结论人们对告知观念悄然发生改变,由起初的是否告知转变为现在的如何告知,即选择最佳的告知策略将成为值得研究的技术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晚期患者 病情告知 家属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对癌症晚期患者终末期治疗与抢救决策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凌云 韩琤琤 +4 位作者 刘春燕 刘晓惠 陈小冬 路琦 金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3770-3772,3776,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临终关怀中家属对癌症晚期患者终末期治疗与抢救决策的现实与意愿,为社区有效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指引。方法 2013年4—9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名癌症晚期患者的家属进行深入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 目的了解社区临终关怀中家属对癌症晚期患者终末期治疗与抢救决策的现实与意愿,为社区有效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指引。方法 2013年4—9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名癌症晚期患者的家属进行深入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家属对癌症晚期患者终末期治疗和抢救决策涉及:临终期治疗与抢救方法、救治地点、救治决策意见的形成等。其中方法以姑息治疗为主,终末抢救以无创抢救为主,只有个别家属能做到放弃无效抢救;地点以医院为主,较少能够实施居家关怀;家属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期治疗与抢救决策占主导作用。结论家属对癌症晚期患者终末期治疗与抢救的决策理念距临终关怀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需要社会层面广泛的死亡教育宣传、普及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引导,以及从事临终关怀的医务人员的适时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晚期患者 终末期治疗与抢救 决策 家属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晚期患者丧亲者哀伤反应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唐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癌症晚期患者丧亲者的哀伤反应。方法 2014年6-8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的15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亲属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癌症晚期患者丧... 目的研究癌症晚期患者丧亲者的哀伤反应。方法 2014年6-8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的15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亲属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癌症晚期患者丧亲个体的哀伤反应主要表现在身体、心理、社会和灵性方面。结论癌症晚期患者丧亲者经历艰难的心理历程,丧子、丧偶和丧亲的哀伤反应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应了解丧亲者的需求,帮助丧亲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晚期患者 丧亲者 哀伤反应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与常见生存期预测量表对癌症晚期患者生存期预测准确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郁文恺 陈健琳 +5 位作者 雷锐 罗维 胡敏 刘登 朱瑜 陈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1-858,共8页
背景准确预测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不仅能为安宁疗护中心规范收治患者、提供规范化服务奠定基础,还有助于减少安宁疗护过程中“无意义”的过度治疗。目前,国内关于常见生存期预测量表对癌症晚期患者生存期预测效果的比较研究较少。目... 背景准确预测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不仅能为安宁疗护中心规范收治患者、提供规范化服务奠定基础,还有助于减少安宁疗护过程中“无意义”的过度治疗。目前,国内关于常见生存期预测量表对癌症晚期患者生存期预测效果的比较研究较少。目的比较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与其他常见生存期预测量表〔卡氏评分(KPS)、姑息功能评价量表(PPS)、姑息预后指数(PPI)〕在预测癌症晚期患者生存期中的准确性,旨在为癌症晚期患者生存期预测工具的遴选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4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入住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的癌症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入院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KPS、PPS、PPI对其进行评估,并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存时间(入院时间至死亡时间,除死亡外的其他生存结局归类为删失)。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全体患者的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各量表不同组别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各量表不同组别患者生存期的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最终,通过比较患者的实际生存时间与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PPI、PPS、KPS预测的生存时间,来判断上述4种量表在不同组别患者及全体患者生存期预测中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315例癌症晚期患者,其中266例(84.4%)于住院期间死亡,49例(15.6%)删失(右删失,Ⅲ型删失)。31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00〔95%CI(8.10,11.90)〕d。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20.0~35.0、35.5~45.0、45.5~50.0、50.5~60.0、60.5~100.0分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0〔95%CI(0.79,1.22)〕、5.00〔95%CI(3.92,6.08)〕、10.00〔95%CI(7.83,12.17)〕、22.00〔95%CI(18.42,25.58)〕、45.00〔95%CI(26.23,63.77)〕d(χ^(2)=360.561,P<0.001);KPS 10~20、30~40、50~100分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0〔95%CI(0.66,1.34)〕、7.00〔95%CI(5.23,8.77)〕、30.00〔95%CI(20.87,39.13)〕d(χ^(2)=137.280,P<0.001);PPS 60%~100%、30%~50%、10%~20%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00〔95%CI(25.90,44.10)〕、12.00〔95%CI(9.66,14.34)〕、2.00〔95%CI(0.85,3.15)〕d(χ^(2)=139.311,P<0.001);PPI 0~3.5、4.0~5.5、6.0~7.5、8.0~10.0、10.5~15.0分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00〔95%CI(25.39,40.61)〕、12.00〔95%CI(8.15,15.85)〕、6.00〔95%CI(4.72,7.28)〕、3.00〔95%CI(1.76,4.24)〕、1.00〔95%CI(0.89,1.11)〕d(χ^(2)=289.831,P<0.001)。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KPS、PPS、PPI在全体患者生存期预测中的准确率分别为81.27%(256/315)、57.78%(182/315)、57.46%(181/315)、73.65%(232/315)。结论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PPI、KPS、PPS均可用于预测癌症晚期患者生存期,但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PPI、KPS、P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晚期患者 生存期 预测 临终关怀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人员指导晚期癌症患者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孟宪丽 周玲君 +1 位作者 唐鲁 赵继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4期30-32,35,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医护人员指导晚期癌症患者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影响因素,为规范临终关怀准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名医护人员进行非结构访谈,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影响医护人员指导癌症患者接受临终关怀服务... 目的深入了解医护人员指导晚期癌症患者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影响因素,为规范临终关怀准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名医护人员进行非结构访谈,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影响医护人员指导癌症患者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开展的因素共3个主题:医疗机构相关因素、医护人员相关因素、患者\家属相关因素。结论准入标准的建立、医疗机构间的相关协调、临终关怀教育的普及与深入,是医护人员指导晚期癌症患者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患者 临终关怀服务 医护人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胃醒脾方加减改善晚期癌症患者恶病质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娜 郭宇丹 +2 位作者 何生奇 周磊 冯利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746-1751,共6页
目的:评价调胃醒脾方改善晚期癌症恶病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调胃醒脾方治疗。对照组予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治疗。2组病例以1周为1... 目的:评价调胃醒脾方改善晚期癌症恶病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调胃醒脾方治疗。对照组予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治疗。2组病例以1周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结束治疗后第1天及结束治疗后第15天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天与治疗后第15天分别与治疗前2组间中医各症状得分的差值相比较,经秩和检验,消瘦、气短、乏力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此3项的改善均有积极效果。而纳差、腹胀方面均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症状积分的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可以认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纳差、腹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无论是短期疗效还是长期疗效,调胃醒脾方均优于醋酸甲地孕酮;无论在短期疗效还是长期疗效中,调胃醒脾方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对纳差、腹胀症状的改善均优于醋酸甲地孕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胃醒脾方 晚期癌症患者 恶病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明星 赵继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5期6-9,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的真实体验。方法 2015年7-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医科病房的30例住院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根据诠释学循环原则对转录资... 目的深入了解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的真实体验。方法 2015年7-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医科病房的30例住院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根据诠释学循环原则对转录资料进行主题分析。结果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3个类属10个主题,类属一:个人方面,即拖累感、担忧、恐惧、自我封闭;类属二:社会家庭方面,即经济负担、婚姻不幸、癌症歧视;类属三:治疗方面,即求医困难、不良反应大、沟通障碍。结论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常存在不良情绪及较重的经济负担,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患者 临终期 真实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海云 钟进才 +1 位作者 张华萍 林章华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9-40,47,共3页
探究中国本土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的内容,了解患者生命意义的来源及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体建议,以作为医护人员及临终关怀工作者、社工人员的参考。利用深度访谈法,对26例确诊为晚期癌症的患者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为生命意义... 探究中国本土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的内容,了解患者生命意义的来源及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体建议,以作为医护人员及临终关怀工作者、社工人员的参考。利用深度访谈法,对26例确诊为晚期癌症的患者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为生命意义的主要五个方面,包括生命意义、生存理由、生活目标、受苦意义及死亡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患者 生命意义 意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式病房晚期癌症患者配偶照护感受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金丽萍 张绮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0期20-23,47,共5页
目的了解家庭式病房晚期癌症患者配偶在照护患者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采取立意抽样法选取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家庭式病房住院的1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 目的了解家庭式病房晚期癌症患者配偶在照护患者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采取立意抽样法选取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家庭式病房住院的1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家庭式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配偶的照护感受包括4个主题:抱怨和无助感;不确定感和丧失感;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调整心态,接受事实。结论在护理家庭式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的同时,还需关注其主要照护者,尤其是配偶的身心健康,可以运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临终关怀服务等为患者及其配偶提供医疗照护和心理支持;同时,呼吁政府构建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减轻晚期肿瘤患者家属照护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式病房 晚期癌症患者 患者配偶 照护感受 临终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尝试及思考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宝兰 胡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6期948-950,共3页
与晚期癌症患者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医疗诊治工作的开展,但沟通需选择方式、方法。根据科室工作,总结以下经验:医护人员需有共情心;有技巧的向患者本人交代病情;与最有决定权的家属讨论病情及治疗;尊重患方治疗意愿;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及时... 与晚期癌症患者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医疗诊治工作的开展,但沟通需选择方式、方法。根据科室工作,总结以下经验:医护人员需有共情心;有技巧的向患者本人交代病情;与最有决定权的家属讨论病情及治疗;尊重患方治疗意愿;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及时与患方有效沟通;必要的心理干预。且爱心和尊重生命是与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的前提及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患者 医患沟通 人文关怀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间家庭其他成员的心理状况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祖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5期1260-1261,共2页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家庭其他成员的心理状况。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的晚期癌症患者家属186例做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测评。按患者家属角色分为妻子组、女儿组、丈夫组、儿子组。将各组评分结果与常模做统计学分析。分别...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家庭其他成员的心理状况。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的晚期癌症患者家属186例做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测评。按患者家属角色分为妻子组、女儿组、丈夫组、儿子组。将各组评分结果与常模做统计学分析。分别计算各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妻子组、女儿组、丈夫组、儿子组SAS、SDS评分结果与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焦虑发生率4组家属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发生率女儿组、丈夫组、儿子组3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妻子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间家庭其他成员焦虑、抑郁水平较常人高。家庭不同成员焦虑、抑郁水平也有所不同,患者的妻子焦虑、抑郁水平最高。因此关注晚期癌症患者家庭其他成员心理状况,给予他们心理上的疏导和支持是宁养医疗服务工作的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养医疗 晚期癌症患者 心理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严疗法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魏亚红(综述) 刘巍(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873-876,共4页
"尊严"是指一种被尊重、重视及公平对待的权利,这种权利与生俱来,体现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尊严疗法"主要探讨的是"临终尊严",涉及对患者的症状控制、确保患者的身体完整性、自主权与隐私权、保障患者... "尊严"是指一种被尊重、重视及公平对待的权利,这种权利与生俱来,体现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尊严疗法"主要探讨的是"临终尊严",涉及对患者的症状控制、确保患者的身体完整性、自主权与隐私权、保障患者被尊重、个人事务的妥当处理及平和地面对死亡等诸多方面。尊严疗法是一种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法,旨在减轻患者的悲伤情绪,提升其人生目的、意义、价值感,降低精神和心理负担,总体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疗法 晚期癌症患者 尊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疾病叙事的生命伦理学思考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云龙 陈晓棠 贺苗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9期1108-1111,1125,共5页
基于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病房收集的疾病叙事个案,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呈现两位晚期癌症患者的疾病叙事,分析他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并对知情同意和生命价值等生命伦理学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 晚期癌症患者 疾病叙事 知情同意 生命价值 生命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回顾疗法介入晚期癌症患者死亡恐惧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江燕 薛雅萍 张雪峰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32,共4页
聚焦晚期癌症患者死亡恐惧,分析比较生命回顾疗法的实际应用。基于临床服务案例,医务社工发现晚期癌症患者的死亡恐惧主要受躯体症状、疾病归因、家庭支持和心性支持四方面影响。医务社工通过运用生命回顾疗法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干预,... 聚焦晚期癌症患者死亡恐惧,分析比较生命回顾疗法的实际应用。基于临床服务案例,医务社工发现晚期癌症患者的死亡恐惧主要受躯体症状、疾病归因、家庭支持和心性支持四方面影响。医务社工通过运用生命回顾疗法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干预,依托建立早期良好专业关系、正视死亡恐惧、回顾重要生命事件、强化/修复重要关系、增强自我认同五大策略,赋予患者生命新的价值和希望,实现生命意义的整合,有效缓解个体死亡恐惧,改善末期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回顾 死亡恐惧 生命意义 晚期癌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剂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应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镇痛 被引量:1
15
作者 古丽拜尔.努尔 田明 徐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88-1088,共1页
关键词 芬太尼透皮贴剂 晚期癌症患者 镇痛方法 非甾体抗炎药 晚期癌症病人 癌痛患者 口服芬必得 伴随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心灵关怀和社会支持探讨 被引量:44
16
作者 刘晓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9-293,共5页
随着肿瘤防控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心理、心灵关怀与社会支持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有意义。本文综述了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心灵和社会支持发展背景、主要内容及常见干预方法,以期晚期癌症患者能得到更好的照顾,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晚期癌症患者 心理、心灵关怀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尊严缺失晚期癌症患者尊严维护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卢美玲 罗志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9-82,共4页
目的了解中重度尊严缺失晚期癌症患者尊严维护需求,为更好地维护其尊严提供参考。方法对10例中重度尊严缺失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及10项下属内容:疾病相关... 目的了解中重度尊严缺失晚期癌症患者尊严维护需求,为更好地维护其尊严提供参考。方法对10例中重度尊严缺失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及10项下属内容:疾病相关尊严维护需求(维持独立水平,免受生理症状困扰,维护知情及自主权),家庭社会支持需求(家庭支持,病友沟通,医疗支持),心理灵性关怀需求(角色维护,保持自我价值,活在当下,传承奉献)。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尊严维护需求呈现症状控制、相对独立与陪伴、知情参与及安宁需求等特征,医护人员应根据需求实施针对性个体化的尊严维护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晚期患者 尊严缺失 尊严维护需求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治疗晚期癌症患者呼吸困难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默思 刘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979-2980,共2页
在终末期癌症患者中。约有50%-70%出现呼吸困难,其严重程度随病程进展,且与不良预后相关。持续性呼吸困难多为肿瘤导致加重呼吸负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对症处理是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NCCN(美国国... 在终末期癌症患者中。约有50%-70%出现呼吸困难,其严重程度随病程进展,且与不良预后相关。持续性呼吸困难多为肿瘤导致加重呼吸负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对症处理是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NCCN(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姑息治疗临床指引》明确指出:对预期生存时间较短的晚期癌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处理重点是提高患者舒适感.使用阿片类药物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吗啡是唯一被推荐使用的有效药物。本文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回顾总结吗啡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呼吸困难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患者 呼吸困难 治疗效果 吗啡 姑息治疗 临床应用 阿片类药物 病程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医学视角下社区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伦理挑战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颖颜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析社区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面临的伦理挑战。方法选取8例入住社区舒缓疗护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观察,并与之访谈,采用倾听患者叙事、沟通对话、田野日记、工作日志等方法收集资料。结果对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面临诸... 目的探析社区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面临的伦理挑战。方法选取8例入住社区舒缓疗护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观察,并与之访谈,采用倾听患者叙事、沟通对话、田野日记、工作日志等方法收集资料。结果对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面临诸多伦理困境。结论社区舒缓照护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仁德之心的关爱,同时要加强优死教育、生命伦理教育,积极改善伦理环境,提高临终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晚期癌症患者 舒缓疗护 生命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及其同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顾筱莉 成文武 +4 位作者 陈萌蕾 刘明辉 张哲 赵苇苇 张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32-537,共6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同西医症状评估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的分类,研究其同西医症状及患者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MD Anderson症状评估量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Chin... 背景与目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同西医症状评估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的分类,研究其同西医症状及患者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MD Anderson症状评估量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Chinese,MDASI-C)收集临床患者症状分布及强度,并通过望闻问切判断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描述性分析用于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特征资料的分析。对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型(Ⅳ型)和其他型的患者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期,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根据中医辨证分型,227例晚期癌症患者中,Ⅳ型共82例(36%)。Ⅳ型与其他5型相比,乏力和气急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均较高。Ⅳ型患者同其他5型患者之间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和Ⅳ型为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证实中医辨证分型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有辨识作用,可提高晚期癌症生存期预测的准确性。在临床工作中,以此辅助检测病情变化,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判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患者 中医辨证分型 症状评估 生存质量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