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癌中C-erbB_2、p53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明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98-599,603,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C-erbB2基因、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表达与PCNA的相关性。方法:对比2008年1月~2009年1月应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的40份卵巢癌组织、10份正常卵巢组织中C-erbB2基因、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及PCNA计数。结果:卵巢...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C-erbB2基因、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表达与PCNA的相关性。方法:对比2008年1月~2009年1月应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的40份卵巢癌组织、10份正常卵巢组织中C-erbB2基因、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及PCNA计数。结果:卵巢癌组织中存在C-erbB2基因与p53基因的异常表达,阴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P<0.01),p53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两组间PCNA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C-erbB2基因、p5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其异常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及患者的预后有关,临床联合检测C-erbB2基因、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及PCNA计数,有助于准确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癌基因c—erbb2 基因P53 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D2、miR-let-7c和lncRNA FOXD2-AS1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联性分析
2
作者 宫美恒 陈沫 +1 位作者 韩慧 于婷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5-1371,共7页
目的:探讨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EHD2)、微小RNA let-7c (miR-let-7c)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FOXD2-AS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阐明EHD2/miRlet-7c/FOXD2-AS1信号轴与LSC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收集40例LSCC患者的癌组... 目的:探讨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EHD2)、微小RNA let-7c (miR-let-7c)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FOXD2-AS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阐明EHD2/miRlet-7c/FOXD2-AS1信号轴与LSC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收集40例LSC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按照病理类型分为低级别组(中或高分化,32例)和高级别组(低分化,8例),按照肿瘤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分为TNM早期组(Ⅰ-Ⅱ期,13例)和TNM晚期组(Ⅲ-Ⅳ期,27例),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1例)和无转移组(19例)。另取4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中EHD2表达情况,分析其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miR-let-7c作为候选微小RNA (miRNA),与其启动子区域存在结合位点的FOXD2-AS1作为候选lncRNA。取10对新鲜的LSCC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2组样本中EHD2 mRNA、miRNA-let-7c和FOXD2-AS1表达水平,并验证其关联性。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SCC组织中EH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TNM早期组患者LSCC组织中EHD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晚期组(P<0.05),病理类别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与EHD2表达无明显关联(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SCC组织中miR-let-7c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OXD2-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LSCC组织中FOXD2-AS1与miR-let-7c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7,P<0.05),miR-let-7c与EHD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83,P<0.01)。结论:EHD2和miR-let-7c在LSCC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是新的抑癌基因;FOXD2-AS1在LS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新的原癌基因;FOXD2-AS1/miR-let-7c/EHD2信号轴可能参与了L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微小RNA let-7c 喉鳞状细胞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1基因表达增强C4-2B前列腺癌细胞生存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素萍 张惠 +6 位作者 王健 施庆国 黄翠芬 陈亮 夏令 郭迟鸣 周建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8-393,共6页
建立稳定表达外源PC-1基因的人前列腺癌骨转移C4-2B细胞模型,初步探讨PC-1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发展的影响.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融合PC-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C-1稳定转染C4-2B细胞,Western印迹和RT-PCR技术,分别从蛋白... 建立稳定表达外源PC-1基因的人前列腺癌骨转移C4-2B细胞模型,初步探讨PC-1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发展的影响.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融合PC-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C-1稳定转染C4-2B细胞,Western印迹和RT-PCR技术,分别从蛋白水平和RNA水平确定外源PC-1基因表达.MTT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等一系列方法,研究PC-1基因的功能,RT-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PC-1基因的高表达能够诱导雄激素受体(AR)调控基因和一系列重要的信号通路成员基因PSA、PSMA、NKX3·1、Jagged1、EphA3、SGEF和NOTCH3等表达发生变化.实验结果初步证明,PC-1基因表达在晚期前列腺癌中,以及在雄激素非依赖的转变中可以发挥作用,PC-1基因表达可调控一些重要信号通路.对PC-1基因功能深入研究将有可能为发现新的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分子靶标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2B 细胞 Pc-1 基因 基因表达 前列腺 稳定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GF、C-erbB-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旭东 杨红 陈建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样表皮生长因子(HB-EGF)、C-erbB-2癌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于我院因卵巢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良性卵巢瘤、交界性卵巢瘤、上皮性卵巢癌各20例,取...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样表皮生长因子(HB-EGF)、C-erbB-2癌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于我院因卵巢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良性卵巢瘤、交界性卵巢瘤、上皮性卵巢癌各20例,取卵巢组织,采用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组织中HB—EGF、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HB-EGF、C—erbB一2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良性卵巢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因子在卵巢癌Ⅲ~Ⅳ期组织中表达高于I~1I期(P〈0.05)。结论:HB—EGF、C-erbB一2检测可作为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且与卵巢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反映卵巢癌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样表皮生长因子(HB—EGF) c—erbb2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对裸鼠乳腺癌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勇 余昌俊 宋海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通过内皮抑素对裸鼠乳腺癌细胞Bcl-2、Bax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内皮抑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模型。接种乳腺癌细胞悬液后第1周于种植部位皮下注射内皮抑素,隔天1次,共用7周。第8周颈椎脱位处死裸鼠,完整剥离肿... 目的通过内皮抑素对裸鼠乳腺癌细胞Bcl-2、Bax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内皮抑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模型。接种乳腺癌细胞悬液后第1周于种植部位皮下注射内皮抑素,隔天1次,共用7周。第8周颈椎脱位处死裸鼠,完整剥离肿瘤,检测肿瘤细胞Bcl-2表达、Bax表达。结果对照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肿瘤细胞的Bcl-2表达度分别为(0.90±0.10)、(0.70±0.21)、(0.41±0.09),以上各项数据,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ax表达度分别为(0.51±0.10)、(0.53±0.10)、(0.55±0.09),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数据看出内皮抑素下调裸鼠乳腺癌细胞Bcl-2表达,对Bax表达无影响,从而改变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在肿瘤细胞的比例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内皮抑素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是下调肿瘤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类/药理学 小鼠 乳腺肿瘤 基因蛋白质c—bcl-2 基因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C-erbB2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6
作者 谢万福 王佳 +3 位作者 郭凯 徐高峰 李传坤 王茂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C-erbB2的表达程度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找到控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分裂的有效途径。方法以人C-erbB2cDNA基因为靶标设计引物,构建封闭人C-erbB2基因表达的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erbB2,在筛选出... 目的研究C-erbB2的表达程度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找到控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分裂的有效途径。方法以人C-erbB2cDNA基因为靶标设计引物,构建封闭人C-erbB2基因表达的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erbB2,在筛选出高表达C-erbB2的细胞株BT-325细胞中稳定转染构建的干扰载体pGenesilerbB2,检测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并探索联合放疗的治疗效果。结果 pGenesil-erbB2通过对Bcl-2mRNA的干扰作用,有效的降低了Bcl-2的表达,并通过上调p53mRNA和p27mRNA,显著增加了p53、p-p53、p27的表达,加速了肿瘤细胞的凋亡,并减少了其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转染后的BT325细胞经γ射线使致死剂量(D0)降低,存活曲线肩区(Dq)变小,对γ射线敏感性显著增强。结论通过抑制C-erbB2在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恶性生物学行为,促进细胞凋亡并增强放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bb2 胶质瘤 RNA干扰 放射增敏作用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挖掘UBE2C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盈 黄凤祥 +3 位作者 陈红杰 彭强 赵畅 苗丽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44-1052,共9页
目的:分析泛素偶联酶E2C(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E2C,UBE2C)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癌症和基因肿瘤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Oncomine数据库、人类蛋白质图谱(hum... 目的:分析泛素偶联酶E2C(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E2C,UBE2C)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癌症和基因肿瘤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Oncomine数据库、人类蛋白质图谱(human protein atlas,HPA)数据库分析UBE2C在LUAD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UBE2C诊断LUAD的价值。通过TCGA、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ICGC)数据库、cbioPortal数据库研究UBE2C表达与LUAD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分析UBE2C参与LUAD发生和发展的可能通路。结果:LUAD组织中UBE2C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N分期正相关(均P<0.05);与正常肺组织相比,UBE2C蛋白在LUAD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BE2C诊断LUAD的AUC值为0.969(95%CI:0.953~0.984,P<0.01)。UBE2C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关(P<0.05)。UBE2C表达高低与年龄、性别、TNM分期、T分期及N分期有关(均P<0.05),且UBE2C高表达组病死率较低表达组高(95/247 vs 68/248,P=0.009)。生存分析结果显示:UBE2C高表达组LUAD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发生UBE2C改变的LUAD患者其OS低于未发生改变者(P<0.01)。UBE2C高表达富集在与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DNA错配修复、DNA复制等通路相关的基因集(均P<0.01)。结论:UBE2C在LUAD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其高表达或发生基因改变提示LUAD患者预后差,UBE2C可作为一个潜在的LUAD分子诊断标志物,是LUAD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 泛素偶联酶E2c 数据库 基因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KIF2C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越美 赵洪波 +3 位作者 朱亚玲 蒋保三 王刚 何春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肝细胞癌中KIF2C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分析KIF2C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GEPIA数据库进行KIF2C的表达程度与病理分级及肝细胞癌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最后利用STRIN...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肝细胞癌中KIF2C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分析KIF2C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GEPIA数据库进行KIF2C的表达程度与病理分级及肝细胞癌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最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KIF2C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通过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在mRNA水平上,KIF2C在肝细胞癌中显著高表达(P=0.000),表达水平与其预后为负相关(P=0.000),且肝癌病理分级越高,KIF2C表达水平越高。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显示与KIF2C相关的蛋白有PLK1、AURKB、CENPA等。结论:通过对肿瘤基因数据库进行挖掘发现,KIF2C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相关,为肝细胞癌的致病机制研究和抗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KIF2c基因 数据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微分泌性腺癌临床病理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揭伟萍 胡济安 李怡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微分泌性腺癌(MSA)是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头颈肿瘤分类中新增的一类唾液腺上皮源性低度恶性肿瘤。MSA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遗传改变。组织学上,MSA可排列呈微囊型、筛状、小管样和条索样,囊腔或管腔内含丰富... 微分泌性腺癌(MSA)是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头颈肿瘤分类中新增的一类唾液腺上皮源性低度恶性肿瘤。MSA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遗传改变。组织学上,MSA可排列呈微囊型、筛状、小管样和条索样,囊腔或管腔内含丰富的嗜碱性分泌物,肿瘤由闰管样细胞组成,细胞形态单一,肿瘤间质为纤维黏液样组织。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上,MSA肿瘤细胞常表现为SOX10、S100、p63阳性,p40、calponin和mammaglobin阴性;平滑肌肌动蛋白可表现为阳性或阴性。MSA表现为特异性MEF2C∶∶SS18基因融合。MSA需与分泌性癌、硬化性微囊性腺癌、多形性腺癌、腺样囊性癌、分泌性肌上皮癌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泌性腺 唾液腺肿瘤 MEF2c∶∶SS18基因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液泡型ATP酶c亚基ATP6V0C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鹏程 杨一峰 +5 位作者 徐晓艳 刘北英 梅放 由江峰 刘启忱 裴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7-947,共11页
目的:采用RNA干涉技术沉默液泡型ATP酶c亚基ATP6V0C的表达,探索ATP6V0C在前列腺癌侵袭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并研究其与LASS2/TMSG1的关系。方法与结果:ATP6V0C在高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1E8和PC-3M)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 目的:采用RNA干涉技术沉默液泡型ATP酶c亚基ATP6V0C的表达,探索ATP6V0C在前列腺癌侵袭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并研究其与LASS2/TMSG1的关系。方法与结果:ATP6V0C在高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1E8和PC-3M)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2B4和PC-3),选择ATP6V0C表达量最高的PC-3M-1E8细胞进行基因沉默实验,发现ATP6V0C的siRNA转染PC-3M-1E8后,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量及MMP-2的分泌量均无明显变化,但上清液中MMP-9的活性明显减弱,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细胞外氢离子浓度及液泡型ATPase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细胞划痕修复实验及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ATP6V0C siRNA干扰组细胞的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PC-3M-1E8细胞转染ATP6V0C siRNA后,LASS2/TMSG1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ATP6V0C蛋白与LASS2/TMSG1共定位于胞浆和胞膜,干扰组共定位信号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弱。结论:特异性siRNA沉默ATP6V0C能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与ATP6V0C沉默后抑制V-ATPase的活性,使细胞外氢离子浓度降低,抑制MMP-9的激活,从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有关。靶向siRNA干扰ATP6V0C的表达后,可能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抑制LASS2/TMSG1的表达,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泡型ATP酶 ATP6V0c LASS2 TMSG1 前列腺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平逆转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杰 胡有志 +4 位作者 屈松柏 向楠 柯于鹤 冯德勋 李大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研究血压平逆转二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建立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术后8周40只RHR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为:血压平大、中、小剂量组(73、36.5、18.25g·kg-1·d-1);依那普利组(10g&#... 目的:研究血压平逆转二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建立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术后8周40只RHR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为:血压平大、中、小剂量组(73、36.5、18.25g·kg-1·d-1);依那普利组(10g·kg-1·d-1);模型组,另取8只大鼠作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服等容量水,疗程8周。手术前及术后每周测血压1次,给药第8周末,各组测量大鼠体重(BW),眼眶放血2ml,断头处死大鼠,迅速取出心脏,去除心房、右室游离壁,左室及室间隔称重(LVW),计算LVW/BW之比。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PCⅢ,心肌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及SP免疫组化染色高清晰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细胞形态参数及原癌基因cmyc和cfos表达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血压平降低血压,降低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W/BW)、心肌细胞体积及血清PCⅢ含量,抑制原癌基因cmyc和cfos的表达,血压平大、中剂量组LVW、LVW/BW及血清PCⅢ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图像分析心肌细胞形态参数(面积、周长、平均直径、长径及短径)及cmyc、cfos表达阳性的心肌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接近(P>0.05)。结论:复方中药血压平具有逆转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其降低血压和血清PCⅢ含量、抑制Ⅲ型胶原合成、防治心肌纤维化及降低原癌基因cmyc和cfos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减轻左心室肥厚是其逆转二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平 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 左室重构 血清Ⅲ型前胶原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结肠腺癌预后相关的免疫标志物
12
作者 何翔 万首伟 +1 位作者 贺强 侯吉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9-515,共7页
目的寻找结肠腺癌(COAD)免疫相关预后标志物,以期能够准确预测COAD患者预后。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COAD患者免疫相关差异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与COX回归分析得到风险模型,根据风险值的中位值将患... 目的寻找结肠腺癌(COAD)免疫相关预后标志物,以期能够准确预测COAD患者预后。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COAD患者免疫相关差异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与COX回归分析得到风险模型,根据风险值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比较两者预后,在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中验证模型。结果通过分析共得到1015个免疫相关差异基因。COX回归分析得到由维甲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C(RORC)、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Fli-I相互作用蛋白2(LRRFIP2)、半乳糖凝集素4(LGALS4)构成的风险模型,高风险组较低风险组预后较差并在GEO中得到验证,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分析发现模型可作为COAD患者独立预后风险模型。结论通过免疫相关预后差异基因建立模型,可以预测COAD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 免疫相关基因 维甲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c(RORc)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Fli-I相互作用蛋白2(LRRFIP2) 半乳糖凝集素4(LGALS4/galectin-4) 基因组图谱(TcG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植入5-Fu缓释剂对大肠癌的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弋 万圣云 +2 位作者 郭爱军 王光升 王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直肠黏膜植入5-Fu缓释剂(5-FuSR)后,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其调控基因的变化。方法将25例大肠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两组均在手术前后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观察癌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直肠黏膜植入5-Fu缓释剂(5-FuSR)后,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其调控基因的变化。方法将25例大肠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两组均在手术前后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观察癌组织病理形态和识别凋亡癌细胞,SP免疫组化法检查给药前、手术后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p53及Bcl-2基因表达状况。结果Ⅰ组用药后24、48、72h外周5-Fu血药浓度维持较稳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72h时门静脉血浓度显著大于外周血(P=0·013);癌组织浓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Ⅰ组术后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术前(P<0·001);术后癌细胞的增殖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术后较术前显著下调(P=0·03);p53基因突变与非突变者,二者术后Bcl-2表达均较术前下调。结论直肠黏膜下植入抗肿瘤药是术前区域性化疗的最佳途径;5-FuSR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满意,大肠癌细胞凋亡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明显下调,并且对p53基因突变者亦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投药和剂量 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 蛋白质P53 基因蛋白质c—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致毒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傅文宇 徐立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42-346,共5页
微囊藻毒素是一种单环七肽毒素,主要由微囊藻产生。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能诱导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并发现凋亡相关蛋白Bcl-2蛋白家族和P53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肽类 环/毒性 细胞凋亡 蛋白质P53 基因蛋白质c—bcl-2 微囊藻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