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招教你识别病鸭
1
作者 刘开武 张东升 《湖北畜牧兽医》 2006年第1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病鸭 识别 生活力 健康 无力 眼睑 根部 眼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流行特点与防治方案
2
作者 韩丽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1期109-110,共2页
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经历了较大的改变,家禽疾病的发生概率随之上升,特别是鸭病的发生概率也显著增加。随着病原体变异速度的加快以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疾病治疗的难度也显著增加,这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分析鸭病的流行... 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经历了较大的改变,家禽疾病的发生概率随之上升,特别是鸭病的发生概率也显著增加。随着病原体变异速度的加快以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疾病治疗的难度也显著增加,这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分析鸭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方法,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特点 防治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及其防控措施
3
作者 吴忆春 于新友 苗立中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4期53-54,58,共3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各日龄阶段鸭均能感染,2~3周龄鸭感染后死亡率最高。鸭场一旦发病,细菌可长期存在,很难根除,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鸭疫...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各日龄阶段鸭均能感染,2~3周龄鸭感染后死亡率最高。鸭场一旦发病,细菌可长期存在,很难根除,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以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里默氏杆菌 疫里默氏杆菌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防治鸭病毒性肠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动物试验验证
4
作者 文安林 杨芸芸 +4 位作者 罗永荣 杨颖 程振涛 欧德渊 文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25-3233,共9页
旨在探讨黄连防治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首先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黄连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 旨在探讨黄连防治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首先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黄连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分析DVE相关靶点,Venny和Cytoscape3.7.2软件绘制黄连与DVE交集靶点及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分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和黄连防治组进行动物干预试验,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相关细胞因子测定,结果表明:筛选出黄连14个活性成分和212个作用靶点,其中,与DVE交集的靶点25个,涉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富集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信号通路,核心靶点是IL-6、IL-10和STAT1;病毒感染组鸭肝、脾和十二指肠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且这些组织中IL-6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鸭显著提升(P≤0.05),IL-10和STAT1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黄连防治组鸭肝、脾和十二指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IL-6、IL-10和SYAT1含量趋于正常水平。由此可见,黄连能有效缓解鸭病毒性肠炎所致的鸭机体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涉及到多种炎症反应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网络药理学 毒性肠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3年贵州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欧芳杏 张霞 +1 位作者 陈佳琪 文明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6期110-119,共10页
该试验采用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贵州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采集的1328份疑似病例样本中分离到11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率为8.43%,其中以血清2型为主要优势血清型(76.92... 该试验采用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贵州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采集的1328份疑似病例样本中分离到11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率为8.43%,其中以血清2型为主要优势血清型(76.92%);在春夏秋冬四季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率分别为14.80%、 6.05%、4.94%和14.27%;在规模养鸭场、养殖小区和散养户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率分别为8.77%、 10.50%和15.32%;在雏鸭、育成鸭和成年鸭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率分别为23.15%、 8.53%和0.08%。可见,贵州省养鸭场存在不同程度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主要以血清2型为主,在临床上以侵害雏鸭为主,冬春两季发病较为严重,且散养户多发,因此应加强养鸭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里默氏杆菌 流行学调查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安市部分乡(镇)蛋鸭和种番鸭三种病毒病免疫状况监测与分析
6
作者 郑雪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4年第6期89-92,共4页
为评估福建省福安市蛋鸭和种番鸭的鸭坦布苏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瘟免疫状况,本研究分别于2023年7月和12月从福安市6个乡(镇)的72家养殖场(户)共采集蛋鸭血清样本1048份,种番鸭血清样本689份,应用ELISA测定鸭坦布苏病毒病、鸭病毒... 为评估福建省福安市蛋鸭和种番鸭的鸭坦布苏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瘟免疫状况,本研究分别于2023年7月和12月从福安市6个乡(镇)的72家养殖场(户)共采集蛋鸭血清样本1048份,种番鸭血清样本689份,应用ELISA测定鸭坦布苏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瘟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蛋鸭和种番鸭的鸭坦布苏病毒病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78.7%和71.8%,鸭病毒性肝炎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4.0%和80.3%,鸭瘟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5.4%和63.0%。蛋鸭3种病的抗体阳性率均高于种番鸭的。不同季节检测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种番鸭的鸭瘟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国家合格率标准(70%),两个季节中蛋鸭3种病的抗体阳性率均高于种番鸭的。本研究发现福安市蛋鸭和种番鸭场3种病的免疫水平均参差不齐,特别是种番鸭的鸭瘟免疫抗体有5个乡(镇)均低于70%,需加强免疫以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布苏 毒性肝炎 免疫水平 种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治与体会
7
作者 张琼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7期128-129,共2页
鸭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鸭霍乱,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致病性的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者慢性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在青年鸭和成年鸭群体当中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养殖场中一旦发生该种疾病,... 鸭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鸭霍乱,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致病性的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者慢性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在青年鸭和成年鸭群体当中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养殖场中一旦发生该种疾病,就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向外传播蔓延,对一个地区的鸭养殖业构成毁灭性的打击。为有效降低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流行率,减少经济损失,需要加强该种疾病的流行特点调查,明确发病症状,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病例,分析了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希望对更好地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率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杆菌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8
作者 周凡 陈泓宇 +2 位作者 黄丽娟 潘延乐 金贵兵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7期75-76,共2页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危害养鸭业的高致死性的传染性疫病,尤其雏鸭易感染,导致暴发流行,引起大批量死亡。本文根据宜宾市养鸭生产中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流行情况,详细阐述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给基层养鸭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毒性肝炎 肝炎 诊断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
9
作者 高原 姚伟 +1 位作者 吴浩 刘雪威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5期101-103,共3页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影响鸭健康的疾病,当前该疾病在鸭养殖过程中呈现高发趋势,给养殖工作造成诸多困扰。该疾病容易在雏鸭中传播,一旦出现,还容易引起较高的病死率,因此需要通过加强饲养环境管理、饲喂管理、科学免疫以及疫病的早...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影响鸭健康的疾病,当前该疾病在鸭养殖过程中呈现高发趋势,给养殖工作造成诸多困扰。该疾病容易在雏鸭中传播,一旦出现,还容易引起较高的病死率,因此需要通过加强饲养环境管理、饲喂管理、科学免疫以及疫病的早期监控和发病后的及时有效处置等方式,来加强防控,降低疫病高发可能对雏鸭健康造成的威胁。该文对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进行分析和探究,详细阐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旨在通过探究,能为鸭养殖工作的进行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肝炎 流行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10
作者 温新瑞 苏文广 +3 位作者 孙晓琳 卢丽枝 陆春礼 黄张玲 《广西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00-101,共2页
1发病情况北海市某海鸭养殖户2022年12月1日自孵化一批鸭苗,存栏12000只,采取平地圈养和海边滩涂放养相结合的方式饲养,4日龄时,雏鸭开始发病,每天死亡数量达100只~200只,至10日龄时发现近60%的雏鸭发病,2周内死亡数约7500只。据述,鸭... 1发病情况北海市某海鸭养殖户2022年12月1日自孵化一批鸭苗,存栏12000只,采取平地圈养和海边滩涂放养相结合的方式饲养,4日龄时,雏鸭开始发病,每天死亡数量达100只~200只,至10日龄时发现近60%的雏鸭发病,2周内死亡数约7500只。据述,鸭群从发病到死亡未接种过任何疫苗,曾使用小柴胡散、感冒灵及恩诺沙星类药物进行治疗,均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肝炎 死亡数量 恩诺沙星 小柴胡散 圈养 北海市 感冒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H9亚型禽流感和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综合防控技术
11
作者 王涛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2期84-85,共2页
禽流感和坦布苏病毒病是两类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在养殖场中一旦出现,将会造成大批量的鸭发病死亡,对一个地区的鸭养殖业安全构成危害,因此需要明确上述两种疾病感染的综合防控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确保养殖安全,更好地推动... 禽流感和坦布苏病毒病是两类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在养殖场中一旦出现,将会造成大批量的鸭发病死亡,对一个地区的鸭养殖业安全构成危害,因此需要明确上述两种疾病感染的综合防控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确保养殖安全,更好地推动鸭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鸭H9亚型禽流感和坦布苏病毒病感染的综合防控技术,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 坦布苏 综合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
12
作者 王海刚 《北方牧业》 2024年第1期29-29,共1页
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鸭场饲养数量越来越多,在管理不善、营养不良、养殖密度大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下,鸭群时常感染大肠杆菌病。鸭群发病后自身消化能力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大大增加饲养成本,并且体质和抗病力变差,容易继发感染鸭疫... 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鸭场饲养数量越来越多,在管理不善、营养不良、养殖密度大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下,鸭群时常感染大肠杆菌病。鸭群发病后自身消化能力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大大增加饲养成本,并且体质和抗病力变差,容易继发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瘟、鸭流感和鸭巴氏杆菌病等,造成大批量死亡,如果防控措施不当,病情快速传播和流行,给整个养鸭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因此做好鸭大肠杆菌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饲料转化率 饲养成本 继发感染 防控工作 养殖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巴氏杆菌病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
13
作者 康毅龙 《北方牧业》 2024年第20期28-28,共1页
鸭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一种传染病,鸭子感染巴氏杆菌病后,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制,极易造成该疾病在养殖场中大面积的传播和扩散,死亡率极高。因此,养殖人员应掌握鸭巴氏杆菌病流行特点,采取切... 鸭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一种传染病,鸭子感染巴氏杆菌病后,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制,极易造成该疾病在养殖场中大面积的传播和扩散,死亡率极高。因此,养殖人员应掌握鸭巴氏杆菌病流行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降低鸭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概率,促进鸭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流行特点鸭巴氏杆菌病是养鸭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任何品种的鸭都可能会感染此病。其中2月龄以内的雏鸭感染鸭巴氏杆菌病的概率更高,如果雏鸭不满30 d,感染鸭巴氏杆菌病后,2 d左右就会死亡,如果鸭子的年龄较大,可能会存活下来,但会对鸭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生长过程中会直接被养殖户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防制措施 禽霍乱 养殖人员 流行特点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控
14
作者 许英民 《中国动物保健》 2012年第5期39-41,共3页
1鸭球虫病 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发病率为30%~90%,死亡率为20%~70%,耐过的病鸭一般生长受阻,增重缓慢,耗费饲料与人工,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毁灭泰泽球虫卵在外界发育为孢子化卵囊的适宜温度为20℃... 1鸭球虫病 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发病率为30%~90%,死亡率为20%~70%,耐过的病鸭一般生长受阻,增重缓慢,耗费饲料与人工,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毁灭泰泽球虫卵在外界发育为孢子化卵囊的适宜温度为20℃~28℃;菲莱氏温扬球虫卵囊发育为孢子化卵囊的适宜温度为20℃~30℃。所以,本病的发病季节与气温和雨量的关系密切,北方地区在6~9月是发病高峰。一般以雏鸭最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病鸭 孢子化卵囊 防控 适宜温度 球虫卵囊 经济损失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肝炎鸭胚灭活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文明 张菊英 +2 位作者 罗函禄 石爱华 刘建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4-358,共5页
以鸭病毒性肝炎病毒Ⅰ型ATCC毒株接种健康鸭胚,收集致死的全胚组织作制苗材料,用福尔马林灭活,以麸氨酸钠终止其作用。先后试制疫苗11批,在试验室免疫雏鸭71只,经强毒攻击后,总的保护率为90.4%。本疫苗免疫雏鸭3天后可产生较坚强的免疫... 以鸭病毒性肝炎病毒Ⅰ型ATCC毒株接种健康鸭胚,收集致死的全胚组织作制苗材料,用福尔马林灭活,以麸氨酸钠终止其作用。先后试制疫苗11批,在试验室免疫雏鸭71只,经强毒攻击后,总的保护率为90.4%。本疫苗免疫雏鸭3天后可产生较坚强的免疫力,在室温至少可保存11天,在4℃可保存254天。经在江苏、安徽、广东等省推广应用200000头剂,均安全有效,颇受用户欢迎,对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活 疫苗 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艳芳 罗薇 +1 位作者 刘内生 刘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1-175,共5页
鸭肝炎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高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临床主要引起急性肝炎,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1周龄内的雏鸭为甚,病死率高达100%。20世纪以来,鸭肝炎已成为危害中国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鸭肝炎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高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临床主要引起急性肝炎,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1周龄内的雏鸭为甚,病死率高达100%。20世纪以来,鸭肝炎已成为危害中国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对鸭肝炎病毒的发生与分布、病原学、基因组学、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毒性肝炎 基因组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基因文库的构建及其核衣壳蛋白基因的发现、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22
17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6 位作者 文明 周伟光 郭宇飞 贾仁勇 徐超 袁桂萍 刘一尘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48-953,共6页
提取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基因组DNA,超声波处理使其片段化,经补平末端后,分级分离并收集各部分DNA片段,与质粒pBluescript Ⅱ SK(+)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成功构建了DEV基因文库.随机选取文库中的重组质粒测序分析,DNA序列拼... 提取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基因组DNA,超声波处理使其片段化,经补平末端后,分级分离并收集各部分DNA片段,与质粒pBluescript Ⅱ SK(+)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成功构建了DEV基因文库.随机选取文库中的重组质粒测序分析,DNA序列拼接后获得大于100bp以上ORF共187个,将其中一个含完整ORF的DNA片段,以BLASTX软件与Genbank上相应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初步确定为一种核衣壳蛋白基因.根据该基因片段序列,设计引物对DEV DNA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上,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阳性重组质粒,经PCR检测、酶切鉴定、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该基因片段为DEV核衣壳蛋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肠炎 基因文库 核衣壳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在人工感染鸭体内的侵染过程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9
18
作者 程安春 韩晓英 +3 位作者 汪铭书 袁桂萍 徐超 廖永洪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2-946,共5页
用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v强毒株感染成年鸭复制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心、肝、脾、肺、肾、胸腺、食道、十二指肠、胰腺、法氏囊和脑组织,制作切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DEV在鸭体内的侵染过程和... 用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v强毒株感染成年鸭复制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心、肝、脾、肺、肾、胸腺、食道、十二指肠、胰腺、法氏囊和脑组织,制作切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DEV在鸭体内的侵染过程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感染后4 h可在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检测到DEV抗原;感染后6 h可在肝脏、食道、十二指肠、直肠及肺脏检测到DEV抗原;IFA对各组织器官中DEV的平均检出率为肝脏46/50、脾脏48/50、肺脏46/50、肾脏0/50、肠道46/50、法氏囊46/50、胸腺47/50、胰腺0/50、大脑0/50、食道44/50、心脏0/50。研究表明:在急性病例中,脾脏、法氏囊、胸腺、食道、肠道、肝脏和肺脏为DEV的主要靶器官;接种后,病毒首先在脾脏、胸腺、法氏囊中出现,然后病毒迅速传播到肝脏、消化道和肺脏中;IFA检测石蜡切片中DEV的方法具有直观、特异性强的优点,是对DEV进行检测和抗原定位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毒性肠炎 检测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鸭钙磷缺乏症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崔恒敏 王德俊 +1 位作者 钟妮娜 罗玲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4-159,共6页
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80只,分四组,分别喂给钙-磷缺乏(Ca0.13%,P0.37%)、缺钙(Ca0.129%,P0.65%)、缺磷(Ca0.80%,P0.366%),和正常对照(Ca0.80%,P0.65%)日粮3周... 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80只,分四组,分别喂给钙-磷缺乏(Ca0.13%,P0.37%)、缺钙(Ca0.129%,P0.65%)、缺磷(Ca0.80%,P0.366%),和正常对照(Ca0.80%,P0.65%)日粮3周(缺磷组)或4周(缺钙组和钙-磷缺乏组)。缺钙组和钙-磷缺乏组病变表现为肋骨质软易弯,骨干内表面出现佝偻病串珠;长骨骺生长板之增生带轻度增宽,类骨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多;血清钙含量(和磷含量,钙-磷缺乏组)下降。缺磷组病变表现为上颌骨柔软,肋骨质软弯曲突入胸腔;长骨骺生长板之肥大带轻度增宽,类骨组织轻度增生;血清磷含量明显降低。发病各组雏鸭生长发育受阻,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异常升高和胫骨灰分、灰分钙磷含量明显降低。结果表明,缺钙和缺磷所致病变与血清钙磷含量变化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缺乏 磷缺乏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赵瑞宏 张小飞 +1 位作者 魏建忠 潘孝成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4期42-45,共4页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雏鸭一旦感染,可在鸭群中迅速传播,且病死率高,使养殖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对于控制和预防鸭病毒性肝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包括常规...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雏鸭一旦感染,可在鸭群中迅速传播,且病死率高,使养殖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对于控制和预防鸭病毒性肝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包括常规的病毒分离技术,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着重对目前广泛应用的血清学诊断技术如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凝集试验、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体金技术等进行了介绍,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肝炎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