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解析蛋白质-代谢物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组学技术
1
作者 刘畅 秦洪强 叶明亮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2-541,I0001,共11页
代谢物可通过共价或非共价方式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而调控蛋白质功能。然而,许多此类相互作用非常短暂且亲和力低,并且存在高度动态性,其相互作用网络的复杂性导致蛋白质-代谢物相互作用的系统性鉴定面临极大挑战。近年来,基于质谱... 代谢物可通过共价或非共价方式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而调控蛋白质功能。然而,许多此类相互作用非常短暂且亲和力低,并且存在高度动态性,其相互作用网络的复杂性导致蛋白质-代谢物相互作用的系统性鉴定面临极大挑战。近年来,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迅速,可无偏倚地系统描绘蛋白质-代谢物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近5年用于解析蛋白质-代谢物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组学技术进展,包括与目标代谢物“匹配”的竞争性活性探针、基于化学反应的直接捕获方法等,并深入讨论这些方法的优势、局限性及应用场景,以期为蛋白质-代谢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代谢物相互作用 翻译后修饰 非共价结合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系统生物学与宿主靶向抗病毒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伯晓晨 杨静 王升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以病毒蛋白为靶的抗病毒药物面临易产生耐药、抗病毒谱较窄等诸多问题,宿主分子靶向已经成目前抗病毒药物研究的重要策略,宿主靶标的辨识是宿主靶向药物设计的关键。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将成为抗病毒药物宿主靶标辨识和宿... 以病毒蛋白为靶的抗病毒药物面临易产生耐药、抗病毒谱较窄等诸多问题,宿主分子靶向已经成目前抗病毒药物研究的重要策略,宿主靶标的辨识是宿主靶向药物设计的关键。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将成为抗病毒药物宿主靶标辨识和宿主-病毒联合靶向治疗策略设计提供有力工具。近年来通过蛋白质组学、大规模基因沉默、基因芯片等实验得到了大量的病毒感染相关宿主分子和病毒-宿主分子相互作用关系,为在病毒-宿主分子网络水平揭示病毒生存策略奠定了基础。整合病毒感染基因表达谱和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可以构建病毒感染激活网络,进而通过网络分析获得关键的宿主因子。正在发展的动态蛋白质组学和动态网络分析技术将为建立更加真实的病毒-宿主分子网络模型,进而辨识有效的宿主靶标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药物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组学 宿主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C蛋白与宿主β-actin相互作用的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泓 李丹 +7 位作者 陈佳宁 李素 何文瑞 冯烁 贺番 廖亚金 孙元 胡永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95-1999,共5页
为了研究猪瘟病毒(CSFV)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采用Co-IP方法,利用CSFV C蛋白从PK-15细胞中钓取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质,经SDS-PAGE电泳,银染,选取差异条带,进行质谱分析,选取β-actin蛋白作为研究的对象。经内源性Co-IP试验和GST pulld... 为了研究猪瘟病毒(CSFV)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采用Co-IP方法,利用CSFV C蛋白从PK-15细胞中钓取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质,经SDS-PAGE电泳,银染,选取差异条带,进行质谱分析,选取β-actin蛋白作为研究的对象。经内源性Co-IP试验和GST pulldown试验进一步证实CSFV C蛋白和β-actin可以特异性结合,激光共聚焦试验表明两者共定位于细胞质。本研究表明CSFV C蛋白与宿主细胞β-actin蛋白存在相互作用,为深入研究CSFV蛋白质与宿主蛋白质间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C蛋白 Β-ACTIN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共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口腔微生物组及代谢产物变化相关
4
作者 张晶晶 冯松 +7 位作者 张达利 薛剑 周超 刘鹏程 付双楠 宫嫚 冯卉 张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34-2045,共1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口腔微生态及代谢物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纳入2023年11月~2024年1月本院就诊的单纯MAFLD患者(48例)和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AFLD+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组,4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口腔微生态及代谢物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纳入2023年11月~2024年1月本院就诊的单纯MAFLD患者(48例)和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AFLD+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组,47例],采集空腹舌苔样本,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比菌群结构及代谢物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功能注释探讨其与临床指标的关联及生物学通路。结果合并CHB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谷氨酰转移酶(GGT)及脂肪肝程度均低于单纯MAFLD组(P<0.05)。菌群分析显示,MAFLD+CHB组Patescibacteria(门水平)、Hydrogenophaga和Absconditabacteriales(属水平)丰度升高,Megasphaera丰度降低(P<0.05),且差异菌群与TC、GGT、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相关(r=-0.68~0.75,P<0.05)。代谢组学显示,合并CHB组469种代谢物上调(如脂质类、氨基酸类),2306种下调(如有机含氧化合物、苯丙素类),KEGG富集分析显示亚油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异常激活(P<0.01)。菌群-代谢物相关性分析显示,Patescibacteria与脂质代谢物正相关,Megasphaera与脂肪酸代谢物负相关(P<0.05),共同影响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通路。结论与单纯MAFLD患者相比,合并慢性HBV感染的MAFLD患者部分脂代谢指标及肝脏脂肪变程度较低,同时伴有口腔菌群结构及代谢谱的改变,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口腔微生态 代谢 脂代谢紊乱 口腔-肝脏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衣壳蛋白与宿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相互作用的鉴定
5
作者 何文瑞 廖亚金 +4 位作者 李素 冯烁 董泓 陈佳宁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5-498,共4页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衣壳(C)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SFV C蛋白为诱饵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 DNA表达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共筛选到6种蛋白,分别为ATP5B、SON3、PKN1、PCBP1、R...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衣壳(C)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SFV C蛋白为诱饵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 DNA表达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共筛选到6种蛋白,分别为ATP5B、SON3、PKN1、PCBP1、RPS20和IQGAP1,根据Gene Ontology分析结果,这些蛋白分别参与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等过程。本研究选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PKN1)进行进一步验证,经酵母共转化试验、免疫共沉淀试验和GST pull-down试验证实,宿主PKN1蛋白与CSFV C蛋白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本研究首次证明PKN1与CSFV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PKN1蛋白在CSFV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C蛋白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与昆虫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孟庆峰 刘晓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5-933,共9页
杆状病毒与昆虫宿主相互作用是一种基本的分子和生态问题,不仅在农业上,而且在真核表达系统、基因治疗、蛋白表面展示系统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杆状病毒还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病毒杀虫剂,而且对环境来说是安全的。... 杆状病毒与昆虫宿主相互作用是一种基本的分子和生态问题,不仅在农业上,而且在真核表达系统、基因治疗、蛋白表面展示系统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杆状病毒还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病毒杀虫剂,而且对环境来说是安全的。研究这些相互作用也产生了许多重要和有价值的发现。杆状病毒生命循环中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病毒,即包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 derived virus,ODV)和出芽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ODV包裹于多角体中,主要负责宿主的原发感染;而BV由感染的宿主细胞释放后引发继发感染。病毒侵染起始于敏感的昆虫宿主食用了污染包涵体病毒的植物。在宿主中肠的碱性环境中,多角体溶解释放ODV,ODV与宿主肠道柱状上皮细胞细胞膜融合,通过内吞体进入细胞。之后核衣壳从内吞体中逃脱并被转运到细胞核。病毒转录和复制在细胞核进行,新生的BV粒子从基底膜出芽引起全身感染。杆状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包括从病毒结合和进入时的相互作用,到宿主基因表达调节,以及修饰与调节细胞和机体所发生的生理和防御的相互作用的复杂和微妙的机制。本文主要以杆状病毒侵染昆虫宿主的过程为线索,总结和评述了杆状病毒与昆虫宿主相互作用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杆状病毒基因在病毒入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昆虫 宿主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侵染过程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脑心肌炎病毒VP1蛋白与宿主RPS20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元峰 张昆丽 +3 位作者 薛娟 黄丽 杨玉莹 翁长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5-719,共5页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 VP1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BHK-21细胞cDNA酵母表达文库。酵母共转化和免疫共沉淀试验表明VP1和RPS20蛋白之间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试验显示,过表达的VP1和...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 VP1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BHK-21细胞cDNA酵母表达文库。酵母共转化和免疫共沉淀试验表明VP1和RPS20蛋白之间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试验显示,过表达的VP1和RPS20共定位于细胞质中。本研究初步证实了RPS20与EMCV VP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RPS20蛋白在EMCV感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脑心肌炎病毒 VP1蛋白 核糖体蛋白S20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脑心肌炎病毒3AB蛋白与宿主蛋白RPL11相互作用的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薛娟 张昆丽 +3 位作者 张元峰 黄丽 杨玉莹 翁长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5-380,共6页
为了研究与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3AB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BHK-21细胞cDNA酵母表达文库,获得6个与EMCV 3AB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RFC5、LRWD1、PIH1D1、RPL11、RPS20和LGALS1),经分析显示这些蛋白分别参与DNA... 为了研究与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3AB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BHK-21细胞cDNA酵母表达文库,获得6个与EMCV 3AB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RFC5、LRWD1、PIH1D1、RPL11、RPS20和LGALS1),经分析显示这些蛋白分别参与DNA复制、有丝分裂和细胞凋亡等过程;酵母共转化试验与免疫共沉淀试验证实EMCV 3AB和RPL11两者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激光共聚焦试验显示EMCV 3AB与RPL11共同过度表达时,二者共定位在细胞核中,而在EMCV感染状态下,3AB与RPL11主要共定位在细胞质中。另外,EMCV感染HeLa细胞能降低细胞中p53的蛋白水平,但3AB并不直接促进p53蛋白降解,表明EMCV 3AB对RPL11-MDM2-p53通路无影响。本研究发现并证实了RPL11与EMCV 3AB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RPL11蛋白在EMCV复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脑心肌炎病毒 3AB蛋白 60S核糖体蛋白L11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中药定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7
9
作者 欧阳瑒 迟磊 +2 位作者 徐超 赵欣捷 崔振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容易引发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药定喘汤用于RSV感染的治疗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临床实践基础。由于中药体系的复杂性,其治疗机制和主要药效成分还不够明确。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中药药效,可以为传...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容易引发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药定喘汤用于RSV感染的治疗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临床实践基础。由于中药体系的复杂性,其治疗机制和主要药效成分还不够明确。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中药药效,可以为传统中药治疗提供现代科学论证。该研究对大鼠各干预组分别采用中药定喘汤全方,宣、降、清分解剂以及利巴韦林灌胃治疗,正常组大鼠和RSV模型组大鼠均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取大鼠在第0、3、7天的眼底血浆进行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以研究RSV感染引起的代谢组改变、定喘汤对RSV感染相关代谢物的调控及定喘汤的主要药效来源。对检测的代谢物离子进行多变量分析,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在RSV感染及治疗进程中,中药定喘汤组与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对RSV感染大鼠产生的总体代谢调控效果类似。在3种定喘汤分解剂中,组成成分为麻黄和白果的宣法分解剂对代谢组的调控作用与定喘汤更为接近,可能为定喘汤的主要药效来源。基于配对t检验发现大鼠在感染RSV后有83种代谢物发生了显著性改变,表明RSV感染可造成大鼠多条代谢通路紊乱。第3天时中药定喘汤对包括胆汁酸、氨基酸、有机酸、脂质等在内的代谢物有治疗效果。3种分解剂中,宣法分解剂对代谢物的调节作用与定喘汤类似,而降法分解剂和清法分解剂对大鼠因感染RSV引起的酰基肉碱的异常升高有明显下调作用。各组都有维持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稳定的药效。该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定喘汤的药效,发现了定喘汤治疗后改变的代谢物的种类及变化规律,为定喘汤的治疗机理和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呼吸道合胞病毒 代谢 中药 定喘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擎宇 张孝昌 王升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药物-靶标相互作用(DTI)鉴定是药物研发中的关键步骤,可有效缩小候选药物分子的搜索范围。同时,DTI鉴定也是多重药理和药物重定位等研究的基础。然而,通过生物实验研究DTI耗时长、成本高且伴有一定的盲目性。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进步,人... 药物-靶标相互作用(DTI)鉴定是药物研发中的关键步骤,可有效缩小候选药物分子的搜索范围。同时,DTI鉴定也是多重药理和药物重定位等研究的基础。然而,通过生物实验研究DTI耗时长、成本高且伴有一定的盲目性。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进步,人工智能(AI)在药物研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研究DTI的有效策略。根据算法设计原理的不同,用于DTI预测的AI方法可分为基于相似性、基于特征、基于网络和基于深度学习4类。本文重点介绍该4类方法的构建思路,并讨论模型评价问题和负样本问题。AI在DTI预测工作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为药物研发带来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靶标相互作用 药靶 药物开发 人工智能 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病毒-2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盼 程瑶 +4 位作者 王远迎 苟小琴 刘华 左丽 吴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目的对登革病毒-2(DENV-2)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差异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分析以及初步探究DENV-2感染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实验设置DENV-2感染HUVEC组和HUVEC空白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收集细胞沉淀后,利用SDT裂解法获取蛋白质,通... 目的对登革病毒-2(DENV-2)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差异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分析以及初步探究DENV-2感染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实验设置DENV-2感染HUVEC组和HUVEC空白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收集细胞沉淀后,利用SDT裂解法获取蛋白质,通过串联质谱标签(TMT)法对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对鉴定到的差异磷酸化蛋白质进行氨基酸保守基序分析、亚细胞定位分析、蛋白质结构域分析、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和蛋白质互作(PPI)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Western blot检测JUN、MAP2K2和AKT1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共检测到1385个差异蛋白质上的2918个修饰肽段,其中有1346个修饰肽段显著上调(FC>1.2,P<0.05),1572个修饰肽段显著下调(FC<0.83,P<0.05)。氨基酸保守基序分析共获得49个磷酸化保守基序。蛋白质结构域分析中富集到的差异磷酸化肽段最多是RNA识别基序、蛋白激酶结构域和PH结构域。通过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差异的修饰肽段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肽段主要在刺激反应的调节、含核碱基的小分子生物合成过程、吞噬体和白细胞跨内皮迁移处富集。对上调和下调的差异磷酸化蛋白分别进行蛋白质互作—KEGG联合分析,结果发现上调和下调的差异磷酸化蛋白质共富集到15条通路,且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与自噬途径相关的3个差异磷酸化蛋白质即JUN、MAP2K2和AKT1的表达,结果显示DENV-2组与空白组相比,p-JUN表达显著下调(1.48±0.01 vs 1.23±0.01,P<0.0001);p-AKT1表达显著上调(0.87±0.02 vs 1.01±0.01,P<0.001);p-MAP2K2表达显著上调(1.10±0.02 vs 1.29±0.05,P<0.01)。结论DENV-2感染HUVEC存在较多差异表达蛋白,p-JUN的下调、p-MAP2K2和pAKT1的上调提示3个能够调节自噬的磷酸化蛋白可能与DENV-2感染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登革病毒-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中药复方配伍和作用机理研究的整体方法论 被引量:78
12
作者 罗国安 梁琼麟 +8 位作者 刘清飞 张荣利 杨辉华 李雪 王义明 贾伟 张卫东 张川 李贻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1期10-15,24,共7页
本文以中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学为基础,探讨建立一个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体系,用于研究外部干预系统(中药复方)与生物应答系统(人体复杂系统)之间“系统-系统”的相互作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中医... 本文以中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学为基础,探讨建立一个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体系,用于研究外部干预系统(中药复方)与生物应答系统(人体复杂系统)之间“系统-系统”的相互作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交流融合的平台,有助于全面、系统、深刻的揭示中医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指导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化物质的整体系统生物 物质 中药复方 “系统-系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P32A物种特异性差异限制甲型禽流感病毒聚合酶在宿主中作用的研究
13
作者 Long J S 董晓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2-1392,共1页
当具有新抗原性的人畜共患流感病毒获得在人类中传播的能力时,流感大流行将随时可能发生。宿主范围变化受禽类病毒成分与人类宿主间兼容性的限制,包括受体偏好、病毒粒子稳定性及禽类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在人类细胞中的低活性。哺... 当具有新抗原性的人畜共患流感病毒获得在人类中传播的能力时,流感大流行将随时可能发生。宿主范围变化受禽类病毒成分与人类宿主间兼容性的限制,包括受体偏好、病毒粒子稳定性及禽类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在人类细胞中的低活性。哺乳动物在适应过程中,会自动选择异三聚体病毒聚合酶成分,尤其是PB2蛋白的突变体,但其作用方式尚不清楚。研究结果显示,宿主ANP32A蛋白的物种特异性差异是限制禽类病毒聚合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作用的因素。禽类ANP32A蛋白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与羧基端低复杂度酸性区结构域间还有33个氨基酸。禽类病毒侵染哺乳动物细胞后,禽类ANP32A蛋白促使禽类病毒聚合酶达到类似于哺乳动物适应聚合酶的水平。删除鸡ANP32A中禽类特异性序列可阻断该活性,但将其插入人体ANP32A或紧密相关的ANP32B,可强化禽类病毒聚合酶作用。H5N1或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迅速选择替换聚合酶蛋白,如PB2(E627K),从而将病毒聚合酶替换为较短的哺乳动物ANP32A。因此,ANP32A被认为是支持流感病毒复制的重要宿主合作伙伴,是新抗病毒药物的候选宿主靶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彩霞 李壮 +3 位作者 陈莹 田义 张利益 丛佩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632,共7页
深入认识植物与病原菌的识别方式、亲和性或非亲和性的互作模式,对于揭示植物-病原菌互作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分析相关的基因和蛋白,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探究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机制。本... 深入认识植物与病原菌的识别方式、亲和性或非亲和性的互作模式,对于揭示植物-病原菌互作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分析相关的基因和蛋白,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探究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机制。本文概述了植物-病原菌的互作机制,系统介绍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在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两类互作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差异表达功能蛋白,并对当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病原菌 植物宿主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立滨 赵东明 +4 位作者 李俊平 李雁冰 施建忠 姜永萍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1-264,共4页
为鉴定禽流感病毒(AIV)感染状态下的差异表达蛋白,本研究将H5N1亚型AIV感染组与对照组小鼠肺组织蛋白样品分别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并采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6.0软件进行分析。在AIV感染72h后,共有9个表达差异显著的蛋白点(ratio>... 为鉴定禽流感病毒(AIV)感染状态下的差异表达蛋白,本研究将H5N1亚型AIV感染组与对照组小鼠肺组织蛋白样品分别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并采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6.0软件进行分析。在AIV感染72h后,共有9个表达差异显著的蛋白点(ratio>2,p<0.05),而且该蛋白在感染组均呈上调表达。将差异蛋白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并对其中7个蛋白进行鉴定,包括: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3(IFIT-3)、ATP依赖的干扰素反应蛋白1(ADIR1)、γ干扰素诱导的p47鸟苷三磷酸酶(IRG)、T细胞受体a TA27、气味受体S86、胞苷单磷酸激酶2(Cmpk2)和肌球蛋白。将前3个蛋白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mRNA水平的验证,所获得的结果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本研究为在蛋白质组水平进一步分析H5N1亚型AIV与宿主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 病原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胰蛋白酶对火龙果中抗氧化酶和饱和脂肪酸的调控 被引量:1
16
作者 庞新跃 张茵茵 +3 位作者 李白茹 蔡鲁宁 赵守静 李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7,共11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胰蛋白酶的保鲜机制,探讨火龙果中胰蛋白酶和抗氧化酶的协同机制,根据胰蛋白酶调控火龙果的RNA-seq数据筛选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为了进一步研究胰蛋白酶的保鲜机制,探讨火龙果中胰蛋白酶和抗氧化酶的协同机制,根据胰蛋白酶调控火龙果的RNA-seq数据筛选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整个ROS网络是真正的生物无标度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中的MCODE插件分析,大多数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GPXs))都聚集在ROS网络的第2个簇中。通过进一步分析差异表达的抗氧化酶,过氧化物氧化酶(peroxidase,POD)和CAT应是胰蛋白酶调控机制中的核心蛋白。此外,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数据鉴定出的所有22种饱和脂肪酸均被下调。饱和的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ethanolamine,LysoPC)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hosphatidylcholine,LysoPE)中有7种是主要代谢产物。结论:胰蛋白酶可通过调控抗氧化系统,抑制饱和脂肪酸水平,实现火龙果的保鲜作用。胰蛋白酶的应用为水果的保鲜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抗氧化酶 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组学(infectomics)——对感染性疾病的总体性和综合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胜和 徐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4-309,共6页
在感染性疾病的范畴内,目前急需一个能有效地、精确地和综合性地研究微生物感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感染组学) 的全面方法. 新的方法(如DNA和蛋白质微阵列) 和传统方法(如分子克隆、PCR、基因敲除,加进(knockin) 和... 在感染性疾病的范畴内,目前急需一个能有效地、精确地和综合性地研究微生物感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感染组学) 的全面方法. 新的方法(如DNA和蛋白质微阵列) 和传统方法(如分子克隆、PCR、基因敲除,加进(knockin) 和反义术等) 的结合将有助于克服今天的困难. 在感染时,微生物及其宿主的全部表型改变(感染组) 均由微生物病原体及其宿主的基因组所编码,并在特异的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时的某些环境条件下表达. 微生物及其宿主的全部药物反应(药理组) 可用基因组或蛋白质组的方法检出. 分析基因型和表型或表达形式的全基因组方法将最终导致对微生物的发病机理、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控制感染的新策略的全面研究. 感染性疾病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全面地和综合性地应用感染组学,来了解微生物病原体及其宿主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综合性研究 总体 蛋白质微阵列 相互作用 蛋白质 微生物感染 分子克隆 传统方法 基因 基因敲除 发病机理 表达形式 药物反应 环境条件 快速诊断 病原体 宿主 DNA 功能性 结构性 PCR 全基因 基因型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影响肝癌HepG2细胞代谢的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静晨 万钱芬 +1 位作者 干渺妍 唐惠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22-1326,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肝癌HepG2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肝癌HepG2细胞和HepG2.2.15细胞(HepG2细胞的衍生细胞)的代谢物组成,分析其差异。结果·GC-MS分析发现HepG2及Hep...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肝癌HepG2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肝癌HepG2细胞和HepG2.2.15细胞(HepG2细胞的衍生细胞)的代谢物组成,分析其差异。结果·GC-MS分析发现HepG2及HepG2.2.15细胞的亲水性提取物中主要含有34种代谢物,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焦谷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次黄嘌呤、尿嘧啶、肌醇、乳酸、丁二酸、亚油酸、亚麻酸、软脂酸、硬脂酸、尿素和胆固醇等,覆盖糖酵解、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嘌呤与嘧啶代谢等多条途径。HepG2.2.15细胞中乳酸、亚麻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HepG2细胞,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肌醇、尿嘧啶等代谢物含量显著高于HepG2细胞。结论·HBV感染会导致HepG2细胞氨基酸代谢和脂类代谢改变,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能为HBV感染的代谢应答机制提供补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EPG2细胞 代谢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调控宿主细胞氨基酸和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XUE QIAO LIU HUI-SHENG ZHU ZI-XIANG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9-799,共1页
细胞代谢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代谢组学是鉴定宿主细胞代谢变化的重要手段。近几十年来,代谢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生物学研究,可用于鉴定疾病中... 细胞代谢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代谢组学是鉴定宿主细胞代谢变化的重要手段。近几十年来,代谢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生物学研究,可用于鉴定疾病中的代谢产物,为进一步筛选生物标记分子、开发靶向药物、靶向代谢途径设计新型疫苗等奠定基础。病毒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策略操控机体代谢网络,为自身复制提供资源,但不同病毒调控细胞代谢的途径也不相同。非洲猪瘟病毒(ASFV)可调控宿主细胞代谢,进而促进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宿主细胞 氨基酸代谢 代谢变化 细胞代谢 三羧酸循环 病毒复制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σNS蛋白与宿主TRAM1因子互作对鸭呼肠孤病毒复制的影响
20
作者 刘志艺 米晓云 +2 位作者 黄聪 李传峰 陈宗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96-1401,共6页
宿主因子TRAM1(translocation-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TRAM1)是一种参与I型膜蛋白质分解的蛋白,通过升高含量来缓解内质网(ER)在应激时的压力。前期研究发现,鸭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DRV)感染原代鸭成纤维细胞后,TRAM1宿主... 宿主因子TRAM1(translocation-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TRAM1)是一种参与I型膜蛋白质分解的蛋白,通过升高含量来缓解内质网(ER)在应激时的压力。前期研究发现,鸭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DRV)感染原代鸭成纤维细胞后,TRAM1宿主因子变化异常。为确定宿主细胞TRAM1因子与DRV非结构蛋白σNS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对DRV复制的影响,本实验首先表达σNS蛋白,通过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 pull-down)发现TRAM1蛋白与σNS蛋白在细胞外存在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试验证实二者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过表达TRAM1能够从转录水平抑制DRVσNS的表达,而抑制TRAM1提高σNS的转录水平。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σNS蛋白在DRV复制过程中的功能以及为σNS蛋白与宿主因子TRAM1互作对DRV复制的影响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呼肠孤病毒 σNS蛋白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TR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