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犬在快速识别细菌和病毒生物威胁中的应用探讨
1
作者 贺星亮 《中国工作犬业》 2024年第6期12-14,共3页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人类生物安全问题受到空前关注,我国《生物安全法》的出台正当其时、恰逢其势,成为应对潜在的“生物安全”威胁的一把利刃。然而,在“生物安全”与“生物威胁”概念层面,当前理论与实践中均存在混淆,亟须科学...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人类生物安全问题受到空前关注,我国《生物安全法》的出台正当其时、恰逢其势,成为应对潜在的“生物安全”威胁的一把利刃。然而,在“生物安全”与“生物威胁”概念层面,当前理论与实践中均存在混淆,亟须科学区分与准确认识。“生物安全”是以基因、物种和生态等方面安全为主要内容,构成国家安全的次级要素,维持与保障是重要的应对方法;“生物威胁”是以“虫”“疫”等为主要威胁来源,是威胁危害国家安全的自然因素,防控与消除是重要的应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国家安全 应对方法 理论与实践 快速识别 生物威胁 细菌病毒 生物安全问题 应用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分子激光照射霉菌细菌病毒的实验观察
2
作者 陈南琴 秦修均 +5 位作者 王岱芳 熊见芳 陈兴林 王德江 罗庆华 田金一 《四川激光》 1981年第A02期44-44,共1页
本组实验系对氯分子激光照射某些霉菌、细菌、病毒的观察。氨分子激光器件由重庆光机所提供,波长3371A^°、功率0.5兆瓦,重复频率6次/秒,能量密度1.33毫焦耳/厘米^2、照射距离25厘米。
关键词 细菌病毒 激光照射 氮分子 实验观察 霉菌 激光器件 重复频率 能量密度 实验系 氨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温带草原上土壤病毒和细菌多度对若干环境变化因子的响应
3
作者 张粉果 朱璧如 +1 位作者 张全国 张大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5-601,共7页
依托内蒙古多伦全球变化多因子实验,调查了温带草原土壤病毒和细菌的多度对长期割草、氮磷营养添加、水分增加、增温处理这几个环境变化因子的响应.发现多伦草地土壤的干土样本中病毒和细菌多度分别为2×108和2×107·g-1.... 依托内蒙古多伦全球变化多因子实验,调查了温带草原土壤病毒和细菌的多度对长期割草、氮磷营养添加、水分增加、增温处理这几个环境变化因子的响应.发现多伦草地土壤的干土样本中病毒和细菌多度分别为2×108和2×107·g-1.割草以及氮或磷资源添加对病毒和细菌多度没有显著影响.相当于年均降水量1/3的水分增加导致细菌多度增加近58%,1.6℃左右的增温处理导致细菌多度上升31%;这二者对病毒多度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包括湿度和温度在内的环境因子,而非资源水平,更可能是该区域土壤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水分增加和升温应该可以通过增加细菌数量而对病毒产生间接的正面作用,但它们很可能同时对病毒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比如更高的死亡率),这些影响相互抵消.这些结果暗示病毒对气候变暖与土壤微生物响应之间的反馈关系可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多度 细菌多度 病毒-细菌多度比 割草 添加氮 添加磷 添加水分 增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促进肠道病毒感染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徐超 杨晓炼 +1 位作者 乐敏 朱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8,共9页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肠道菌群在人类及动物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代谢性疾病、慢性病、自身免疫病等方面,对肠道菌群在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病中的作用关注甚少。直...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肠道菌群在人类及动物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代谢性疾病、慢性病、自身免疫病等方面,对肠道菌群在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病中的作用关注甚少。直到最近,学术界才开始对菌群与肠道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系统性研究。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肠道细菌在病毒入侵、病毒致病性及机体抗病毒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初现端倪,但其机制并未得到全面揭示。本文对近年来在细菌和肠道病毒互作方面具有高影响力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肠道病毒利用细菌促进其体内入侵的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细菌促进病毒体内感染的机制分为2类:一类是提高病毒粒子稳定性及促进病毒在宿主靶细胞上的黏附作用,即通过提高病毒感染效率促进感染的直接机制;另一类是改变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倾向性,即通过抑制宿主免疫反应促进感染的间接机制。对病毒利用肠道细菌促进体内感染的相关机制进行讨论,有助于深入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揭示病毒与肠道细菌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解析肠道病毒逃逸宿主黏膜免疫的分子机制,为新型肠道病毒疫苗及相关疫苗佐剂的研发和抗病毒治疗新方法的提出提供全新的视角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病毒 病毒-细菌互作 体内感染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含水量驱动土壤病毒和细菌多度及其与土壤异养呼吸关系的变化
5
作者 黄文文 张全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453-8460,共8页
土壤微生物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实体,也是若干类型生境中微生物数量的重要调节者。因此,了解病毒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深入认识包括碳循环在内的生态系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 土壤微生物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实体,也是若干类型生境中微生物数量的重要调节者。因此,了解病毒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深入认识包括碳循环在内的生态系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室建立土壤微宇宙实验系统,跟踪调查恒定低含水量、恒定高含水量和波动含水量3种水分处理下土壤病毒和细菌多度的变化,以及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对土壤病毒-细菌相互作用的响应。相较于低水分处理,高水分处理显著增加了病毒多度(P<0.001)和病毒-细菌多度比(P=0.0026),波动水分处理显著增加了病毒多度(P<0.001)。在高水分处理的土壤微宇宙中,细菌和病毒多度呈现出随时间动荡的信号,即细菌多度表现出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而病毒多度则表现出增加-降低的趋势,且其变化滞后于细菌。土壤异养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P<0.001)、细菌多度(P=0.0045)和病毒多度(P<0.001)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病毒导致的下行控制可能是细菌多度的重要影响因子,在水分增加情形下,病毒有可能通过加速细菌的更新速率进而加速土壤呼吸。因此,病毒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碳循环的重要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细菌 土壤异养呼吸 土壤病毒 下行控制 病毒-细菌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病毒在海洋微生物群落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升康 李传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7-121,共5页
海洋病毒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丰度最高的一类生物体,其总数高达4×10^30个,是细菌丰度的5~20倍,其中绝大部分病毒为细菌病毒(噬菌体)。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细菌病毒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微生物群落 细菌丰度 生物体 噬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超微型蓝细菌聚球藻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强 贺博闻 +3 位作者 史文卿 陈奇 林大晖 王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1-313,共13页
海洋超微型蓝细菌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自养原核类群,主要由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两个属组成,贡献了约25%的海洋净初级生产力.聚球藻是一个古老且多样性非常高的类群,从赤道到极地都有分布.聚球藻与异养... 海洋超微型蓝细菌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自养原核类群,主要由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两个属组成,贡献了约25%的海洋净初级生产力.聚球藻是一个古老且多样性非常高的类群,从赤道到极地都有分布.聚球藻与异养细菌及蓝细菌病毒的相互作用维系了微食物环的结构和复杂性,对于海洋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至关重要.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基于模式预测,聚球藻将会在生态系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海洋聚球藻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异养细菌、蓝细菌病毒的互作机制4个方面综述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球藻 碳循环 多样性 异养细菌 细菌病毒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细菌性病害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开辉 陈体强 黄志龙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3期15-18,共4页
本文概述了主要栽培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的症状。
关键词 食用菌 细菌病毒 症状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水禽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9
作者 段伦涛 冯敬敬 +2 位作者 段宝敏 朱德军 王友 《家禽科学》 2025年第5期8-21,I0006-I0013,共22页
为了解2021—2023年前三季度水禽疾病主要流行情况,天津瑞普动物疫病诊断研究服务中心对来自全国范围内病料样品进行PCR检测、细菌培养鉴定并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水禽主要流行病毒为圆环病毒、呼肠孤病毒、流感病毒、细小病毒、鸭病毒... 为了解2021—2023年前三季度水禽疾病主要流行情况,天津瑞普动物疫病诊断研究服务中心对来自全国范围内病料样品进行PCR检测、细菌培养鉴定并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水禽主要流行病毒为圆环病毒、呼肠孤病毒、流感病毒、细小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主要流行细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鸭疫里默氏杆菌。通过研究,丰富了水禽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疫病的预警提供数据支撑,为防控与净化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禽 病毒细菌性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岸海域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翠兰 李洪波 +2 位作者 邹勇 邹宏海 张永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1-977,共7页
在2006.7—2007.12期间,采用SYBR Green I染色-荧光显微直接计数法,对江苏沿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四个季度的调查,同时调查还包括细菌丰度、叶绿素a浓度。浮游病毒水平分布呈现中间高,两侧低。苏北浅滩海域病毒含量最高,最高值为47.... 在2006.7—2007.12期间,采用SYBR Green I染色-荧光显微直接计数法,对江苏沿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四个季度的调查,同时调查还包括细菌丰度、叶绿素a浓度。浮游病毒水平分布呈现中间高,两侧低。苏北浅滩海域病毒含量最高,最高值为47.90×106个/mL;吕泗海域最低,最低值为0.03×106个/mL。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秋季相当。垂直分布也变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除秋季外,表层浮游病毒丰度高于底层水体。浮游病毒与细菌丰度比(VBR)为0.30—180.08,平均为18.35。春季浮游病毒与叶绿素a、细菌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74(P<0.01);而在秋季,浮游病毒只与细菌有较强的相关性(r=0.79,P<0.01),这说明不同季节,浮游病毒的主要宿主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 浮游病毒 荧光显微镜 病毒-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中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段翠兰 胡志新 +4 位作者 邹勇 陈光芸 陈静 王一鸣 张永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7-941,共5页
为揭示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分布规律,了解其在微食物环中的生态功能,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间,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显微计数法,研究了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中病毒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太湖... 为揭示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分布规律,了解其在微食物环中的生态功能,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间,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显微计数法,研究了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中病毒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丰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网围养殖区的病毒丰度较高,为(3.52±0.28)×107 ind./m L,敞水区的病毒丰度较低,为(4.06±0.90)×106 ind./m L;(2)浮游病毒的丰度也具有显著的时间差异,秋季浮游病毒的丰度为(2.83±0.74)×107ind./m L,显著大于春季(3.11±0.67)×106ind./m L;(3)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与异养细菌丰度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太湖水体浮游病毒以浮游藻类病毒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浮游病毒 荧光显微镜 叶绿素A 病毒-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病毒装配锂离子电池阴极
12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95,共1页
在一种不同寻常的生产者一感染细菌病毒的帮助下,新一代电池能够被制备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韩国先进科学与技术研究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Technology)的科学家们采... 在一种不同寻常的生产者一感染细菌病毒的帮助下,新一代电池能够被制备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韩国先进科学与技术研究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Technology)的科学家们采用一种环境友好的过程,诱导一种基因工程病毒,构建并装配了锂离子电池阴极。这种磷酸铁涂覆的病毒锁存到碳纳米管上,从而形成了线状的电池阴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细菌病毒 基因工程 阴极 装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科学与技术 环境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食道阻塞的病因与治疗策略
13
作者 苏军鸿 《北方牧业》 2024年第8期40-40,共1页
在养牛过程中,牛消化系统疾病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重要问题。牛消化系统疾病的诱发原因非常繁杂,饲养环境差、草料质量低、病毒细菌感染等等,都可能造成牛消化系统出现各种问题。本文将就其中牛只的食道阻塞问题做详细叙述,以期为牛的消... 在养牛过程中,牛消化系统疾病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重要问题。牛消化系统疾病的诱发原因非常繁杂,饲养环境差、草料质量低、病毒细菌感染等等,都可能造成牛消化系统出现各种问题。本文将就其中牛只的食道阻塞问题做详细叙述,以期为牛的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食道阻塞 饲养环境 诱发原因 病毒细菌感染 养殖户 养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猪屠宰检疫中淋巴结检验实操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绍红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3期121-122,共2页
淋巴结主要由淋巴组织、淋巴器官、淋巴管三部分构成,是机体过滤细菌病毒、防御疾病的重要器官,其病理变化能够直接反映机体健康状况。根据《肉品卫生检验施行规程》的相关规定,生猪在入池褪毛前、放血开膛后必须对骼内淋巴结、颌下淋... 淋巴结主要由淋巴组织、淋巴器官、淋巴管三部分构成,是机体过滤细菌病毒、防御疾病的重要器官,其病理变化能够直接反映机体健康状况。根据《肉品卫生检验施行规程》的相关规定,生猪在入池褪毛前、放血开膛后必须对骼内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颈浅背倾淋巴结进行检验。做好淋巴结检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淋巴结 肉品卫生检验 颌下淋巴结 生猪屠宰检疫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细菌病毒 淋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共生体碳代谢特征研究进展
15
作者 秦雨珂 程珂珂 +4 位作者 杨波 郑惠娜 蔡中华 肖宝华 周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61-3574,共14页
珊瑚礁作为一种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固碳和储碳潜力。然而,目前对于珊瑚礁的净碳能力(碳释放与碳吸收)仍存在争议,主要归因于珊瑚共生体碳代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珊瑚礁在生物钙化、呼吸过程中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CO_(2));但... 珊瑚礁作为一种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固碳和储碳潜力。然而,目前对于珊瑚礁的净碳能力(碳释放与碳吸收)仍存在争议,主要归因于珊瑚共生体碳代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珊瑚礁在生物钙化、呼吸过程中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CO_(2));但在生物合成和沉积过程中却可以将碳进行固定与埋藏;为此,珊瑚礁的碳源碳汇身份还有待明确。现有部分研究表明,共生体通过碳代谢可以促进珊瑚礁吸收大气中的CO_(2)。此外,珊瑚礁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通常表现出很强的连通性,珊瑚共生体碳代谢能有效提高海岸带盐沼植被、海草床、海洋浮游植物等生物的碳汇功能。为了加深对珊瑚礁碳源-碳汇功能的理解,综述了珊瑚共生体的碳代谢特征,梳理了共生体中碳的关键生态过程(有机碳的迁移、无机碳的转化、两者的赋存状态),总结了细菌-虫黄藻-病毒在共生体碳代谢中的作用,评述了珊瑚礁碳源-碳汇特征及影响因子。旨在阐明珊瑚共生体碳代谢的关键过程,并基于此寻求有效的珊瑚礁碳增汇技术,形成以碳增量为主的珊瑚保护与修复技术,提升珊瑚礁在蓝碳生态系统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碳代谢 细菌-虫黄藻-病毒 珊瑚礁碳增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用抗球虫药物的应用原则
16
作者 张嗣林 刁有祥 《农业知识》 2001年第10期31-31,共1页
目前,对球虫病的防治,除少数鸡群应用球虫疫苗外,多数还是应用药物进行防治。因球虫产生抗药性的世代期很短,对药品的抗逆能力强。因此,抗球虫药的换代产品最多。
关键词 抗球虫药物 球虫疫苗 换代产品 应用率 用药常识 球虫卵囊 感染鸡 抗逆能力 病毒细菌 盐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氏“神膜”助力工业化水产养殖
17
作者 吕华当 方琼玟 李易珊 《海洋与渔业》 2017年第4期32-33,共2页
99%隔离病毒细菌,投资费用节省30%水泵提升、化学药剂杀菌、沉淀、砂滤、暗池、紫外线灭杀……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业中,一般都要进行这样一系列复杂的水处理过程,所需时间超过一周,既繁复又耗费时间,而且在进行杀菌中,难免会有化学剂残留... 99%隔离病毒细菌,投资费用节省30%水泵提升、化学药剂杀菌、沉淀、砂滤、暗池、紫外线灭杀……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业中,一般都要进行这样一系列复杂的水处理过程,所需时间超过一周,既繁复又耗费时间,而且在进行杀菌中,难免会有化学剂残留,破坏水质影响养殖。对于工业化水产养殖中面临的水质处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处理过程 病毒细菌 砂滤 超滤系统 超滤膜 水质处理 水产行业 养殖用水 养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花粉中活性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晓丽 孙丽萍 +2 位作者 闫继红 田文礼 董捷 《中国蜂业》 2006年第9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生物活性肽 蜂花粉 蛋白质降解 氮素吸收 清除自由基 营养物质 生理功能 免疫调节 细菌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击诱发隐性灾难的“黑洞”——我国目前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耿春银 杨连玉 《中国动物保健》 2007年第10期74-76,共3页
自1984年英国"疯牛病"事件发生以后,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禁止此类产品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我国在2001年颁布了法令,禁止在牛饲料中使用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国内虽然没有发现"疯牛病"的疫情,但因使用同源性动物饲料而... 自1984年英国"疯牛病"事件发生以后,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禁止此类产品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我国在2001年颁布了法令,禁止在牛饲料中使用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国内虽然没有发现"疯牛病"的疫情,但因使用同源性动物饲料而潜在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2006年我国暴发的猪的高热病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在调查病因时发现发病猪场大多都使用过同源性动物饲料,无论这是巧合还是必然都值得我们对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的使用进行深入的思考。专家指出,对于正规的企业来说,如果按国家标准操作,大部分细菌病毒都能被杀死,但其产品对动物健康仍具有潜在的威胁,因为还有一部分顽固的病毒没有被灭活,并且即使灭活对动物也会有潜在的危害,因为病毒虽然死亡,但只要其DNA不被完全损坏,病毒就能利用动物体内潜在的细菌或是病毒的复制系统而"死灰复燃"。而且这些病毒为了生存会不断的与动物的防御系统做斗争,其自身基因会不断的突变,直到适应新的环境为止,在同样的选择压力下,一些来源相同的病毒可能会产生相似的突变,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006年分离鉴定的几十个毒株在基因变异上有相似性,提示可能有同一来源。而且病毒在突变中可能产生对动物毒性更强的毒株,这些毒株可能很快使动物致病,也可能使动物处在亚临床健康状态,直到动物生命终结,而动物的尸体(组织、血液等)可能又成为新的病原的携带者,对动物尤其是同种动物会造成更大的威胁。对2006年暴发的猪的"高热病"调查的结果表明,多数发生疫情的猪场都使用过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说明同源性动物饲料很可能是疫病发生的罪魁祸首,近来又在猪用血浆粉中鉴定出PRRSV、PCV的存在,所以对此类动物性饲料原料有必要列入检测范围,并禁止此类产品在同种动物中使用,以避免像"疯牛病"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专家在文阐述了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的含义,并对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对动物的潜在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猪血浆粉等产品列入检测范围的建议,并对我国目前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饲料 饲料产品 同源性 灾难 细菌病毒 黑洞 诱发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年大连市夏季成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研究
20
作者 张卓然 黄敏 +5 位作者 郑丛龙 王世仪 宁安红 黄力军 穆燕 郑景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53-57,共5页
本文对1988年7~10月大连市210例成人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了病原学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有138例患者的病原鉴定为阳性,病原检出率为65.7%(138/210)。在病原阳性的病例中有117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因此,我们认为夏季成人腹泻的主要病原是细... 本文对1988年7~10月大连市210例成人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了病原学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有138例患者的病原鉴定为阳性,病原检出率为65.7%(138/210)。在病原阳性的病例中有117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因此,我们认为夏季成人腹泻的主要病原是细菌(84.8%、117/138)。在致病菌中,副溶血弧菌最为多见,检出率最高(38.5%、45/117)。本研究表明,病毒感染虽不是夏季成人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但在混合感染中,“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占多数(66.7%、1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成人腹泻的病原 副溶血弧菌 病毒——细菌”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