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HIV-1感染者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春惠 徐克沂 +8 位作者 陈新月 吴昊 闫惠平 张永宏 伦文辉 徐小宁 ndrew Mc Michael Sarah Rowland-Jones 董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对8例HIV长期感染不进展(LTNP)及病程进展缓慢(SP)患者的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特征进行研究。方法设立队列研究,从中随机选出8例患者(4例LTNPs,4例SP)。通过采用重叠肽技术组建HIV-1B亚型全序列肽段,组建成三维肽库进行ELIS... 目的对8例HIV长期感染不进展(LTNP)及病程进展缓慢(SP)患者的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特征进行研究。方法设立队列研究,从中随机选出8例患者(4例LTNPs,4例SP)。通过采用重叠肽技术组建HIV-1B亚型全序列肽段,组建成三维肽库进行ELISPOT分析8例患者的HIV-1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结果在大多数患者中存在较强的T细胞反应,特别对HIV-1病毒的pol、gag、nef蛋白的免疫反应比其他蛋白强。结论病毒特异性CTL免疫反应在HIV-1 LTNPs有较强并且很广泛的反应,这对于有效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生存有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可能是这些LTNPs及SP病程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HIV-1长期感染不进展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曾明哲 杜嘉辉 +4 位作者 胡嘉豪 贺子芊 乐泽铭 黄静怡 李志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0-1496,共7页
T细胞应答在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T细胞应答的研究离不开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本文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经体外抗原刺激再活化后,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 T细胞应答在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T细胞应答的研究离不开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本文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经体外抗原刺激再活化后,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活化分子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技术和活化诱导标记(AIM)技术,以及基于已知表位——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限制性的多聚体检测技术和最新发展的单细胞转录组和T细胞抗原受体(TCR)联合测序技术。利用上述方法,研究者能够全面和深入研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包括:应答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亚群信息、识别的表位及其HLA-限制性、TCR克隆信息及转录组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活化诱导标志物 四聚体技术 t细胞抗原受体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酵母β-葡聚糖载体的口服OVA疫苗(WGP-OV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白煜 戚春建 +2 位作者 夏蕾 何树燕 何流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9-1583,1589,共6页
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 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量;HE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脾脏淋巴小结的大小。取小鼠腹股沟淋巴结(ILNs)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淋巴结内F4/80+巨噬细胞及F4/80+SIINFEKL+巨噬细胞比例,分析WGP-OVA对巨噬细胞在ILNs内的浸润及抗原提呈情况;同时通过MHC Tetramer染色检测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明确WGP-OVA疫苗对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结果:与PBS组相比,WGP-OVA能显著诱导IgG1、IgG2a、IgG3及IgM的分泌,增大脾脏内淋巴小结。此外,口服WGPOVA疫苗能促进F4/80+巨噬细胞向淋巴结浸润,诱导巨噬细胞对OVA的抗原提呈,同时增加淋巴结内OVA特异性CD8+CTLs的数量。结论:口服WGP-OVA疫苗能诱导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β-葡聚糖颗粒 鸡卵清蛋白 口服疫苗 免疫球蛋白 抗原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血抗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戴丽君 李树浓 +3 位作者 罗绍凯 彭爱华 许多荣 洪文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9-323,I001,共5页
目的:探讨用人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同时扩增对抗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人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通过EBV感染转化成B成淋巴细胞细胞株(BICL... 目的:探讨用人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同时扩增对抗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人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通过EBV感染转化成B成淋巴细胞细胞株(BICL),再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CMV蛋白基因pp65导入BLCL,用这种细胞体外刺激同一供者脐带血的CBMC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CTL),经[51Cr]释放实验(CRA)检测产生的CTL的杀伤功能。结果:经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我们获得了同时表达 EBV和CWV特异性抗原的抗原递呈细胞 BLCLpp6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lclpp65细胞表达CMVpp65抗原的阳性率高达95%。CRA结果证实,用BLCLpp65刺激产生的CTL同时对EBV和CMV都有细胞毒作用。用免疫磁珠法将CD4+和CD8+T细胞分离后再进行CRA,表明特异性的细胞毒性作用主要是CC8+CTL介导的。结论:BLCLpp65是很好的抗原递呈细胞,在体外能同时表达EBV和CMV蛋白抗原,用其刺激血清病毒抗体阴性的CBMC,能够扩增出同时针对EBV和CMV的特异性CTL,其中CD8+CTL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细胞病毒 B细胞 t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调控微小RNA-498/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立恒 王蕊 +5 位作者 王晓明 张智轶 张璇 安峰 王芹 张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微小RNA-498(miR-498)以及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微小RNA-498(miR-498)以及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的表达水平。使用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qRT-PCR、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SCC-15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以及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与BMI-1表达上调,miR-498表达下调(P<0.05)。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或过表达miR-498后SCC-15细胞的增殖活性、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下调,miR-498和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抑制miR-498表达可减弱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上调BMI-1表达可减弱过表达miR-498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可通过激活miR-498/BMI-1轴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 微小RNA-498 B细胞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 口腔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泼斯坦-巴尔病毒潜伏膜蛋白2A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体外诱导研究
6
作者 谢芳艺 姚堃 +1 位作者 许继军 彭光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利用含埃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膜蛋白2A重组痘苗病毒(rVV-LMP2A)感染的人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EBV-LMP2A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rVV-LMP2A感染的DC分别在培养第1、8天刺激相同MHC背景的人... 目的:利用含埃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膜蛋白2A重组痘苗病毒(rVV-LMP2A)感染的人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EBV-LMP2A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rVV-LMP2A感染的DC分别在培养第1、8天刺激相同MHC背景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IL-2作用下体外诱导EBV特异性CTL。培养第15天乳酸脱氢酶法检测CTL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诱导的CTL对rVV-LMP2A感染的靶细胞在效靶比为5:1、10:1和15:1时,特异性杀伤率分别为63.5%、65.5%和67.9%。结论:rVV-LMP2A感染的DC刺激相同MHC背景的PBMC可诱导出较高杀伤活性的EBV特异性C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诱导的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 被引量:8
7
作者 彭建平 孙克伟 +1 位作者 伍玉南 张茜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集30例CHB患者和10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集30例CHB患者和10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白细胞介素(IL)-4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作用下培养使DC增殖、成熟,培养第4 d加入纯化的HBsAg进行冲击。采同一患者外周血,分离出自体T淋巴细胞,用含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2的培养基维持T细胞的生长,培养第5 d与HBsAg冲击的DC共培养。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TL的PD-1表达,并分析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B组DC诱导的HBV特异CTL的PD-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0)。且HBeAg阳性组PD-1的表达率较HBeAg阴性组明显升高(P=0.000)。CHB患者DC诱导的HBV特异性CTL的PD-1表达率与血清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呈正相关(r=0.53,P=0.008)。结论 CHB患者DC诱导的HBV特异性CTL高表达PD-1分子,为HBV慢性感染过程中CTL功能低下,病毒难以清除提供了另一条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 树突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研究进展
8
作者 鲜钰涵 冯宏盛 +7 位作者 高永宇 李海洋 杨思宇 桑辰君 曹玉蝶 唐越 李子彬 高凤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86-3099,共1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也称为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Ⅰ类分子,在机体抗原递呈、器官移植、细胞免疫应答和调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也称为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Ⅰ类分子,在机体抗原递呈、器官移植、细胞免疫应答和调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是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后,与SLA-Ⅰ类分子结合并递呈的线性肽段,具有高度特异性,在机体抗原识别递呈和细胞免疫抵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CTL表位能够刺激CTLs发挥细胞杀伤作用,主要表现为杀伤病毒。作者将对口蹄疫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几种重要的猪源病毒的CTL表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SLA-Ⅰ与CTL表位结合基序特征,以期为今后相关猪源病毒CTL表位的研究和多表位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 猪口蹄疫病毒 非洲猪瘟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特异性beta1糖蛋白9 HLA-A3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的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璐 高艳锋 祁元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鉴定来自食管癌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的妊娠期特异性beta1糖蛋白9(PSG9)的HLA-A3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方法:首先运用RT-PCR方法检测PSG9mRNA在食管癌细胞EC9706、EC-1及EC-109中的表达情况。然后通过Bimas和Syfpeithi... 目的:鉴定来自食管癌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的妊娠期特异性beta1糖蛋白9(PSG9)的HLA-A3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方法:首先运用RT-PCR方法检测PSG9mRNA在食管癌细胞EC9706、EC-1及EC-109中的表达情况。然后通过Bimas和Syfpeithi预测,再结合NetCTL1.2选取4条来源于PSG9的HLA-A3限制性的表位。候选表位P336的2位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替换为亮氨酸,9位的氨基酸由酪氨酸替换为赖氨酸。候选表位P378的9位氨基酸由精氨酸替换为赖氨酸。候选表位通过标准的Fmoc化学法合成,通过结合力实验检测表位与T2A3细胞表面HLA-A3分子的结合力水平,通过细胞毒实验检测对EC-1细胞毒活性。结果:PSG9在肿瘤细胞EC9706、EC-1以及EC-109中都有表达。候选表位P107、P201和P336-2L9K与HLA-A3分子有弱结合力,P336、P378和P378-9K与HLA-A3分子有中等结合力。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P336-2L9K、P378和P378-9K对EC-1细胞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结论:多肽P336-2L9K、P378和P378-9K能诱导体外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可能成为PSG9阳性肿瘤细胞的共同CTL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异性betal糖蛋白9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HLA-A3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HPV16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荣英 徐云升 +2 位作者 吴玉章 林治华 郑飞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状况,了解其外周血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水平。方法:采取免疫荧光标染重组MHCⅠ类分子-肽五聚体技术,运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CD8+细胞毒性T细... 目的:初步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状况,了解其外周血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水平。方法:采取免疫荧光标染重组MHCⅠ类分子-肽五聚体技术,运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CD8+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性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及HPV16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宫颈癌患者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记忆性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体内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322),体外经抗原肽刺激后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068)。结论: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数目减少,表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抗原表位有效的诱导是提高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途径,运用五聚体技术检测宫颈癌患者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可初步反映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并有利于进行复发和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CD8+细胞毒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及杀伤效果鉴定
11
作者 陈广华 顾斌 +7 位作者 陈峰 王荧 乔曼 刘慧文 冯宇锋 戴丽君 朱子玲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7-1601,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EBV-CTL)体外诱导和扩增培养的方法,并检测其特异性杀伤的效果。采集EBV血清抗体阳性的6例正常供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BLCL)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刺激剂... 本研究旨在探讨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EBV-CTL)体外诱导和扩增培养的方法,并检测其特异性杀伤的效果。采集EBV血清抗体阳性的6例正常供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BLCL)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刺激剂,经辐照灭活后不断刺激培养自体PBMNC,诱导产生EBV-CTL,并将其扩增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免疫表型,然后检测不同效靶细胞比例条件下EBV-CTL对自体BLCL(autoBLCL)、自体植物血凝素培养的B淋巴母细胞(PHA-blast)、HLA不合供体的BLCL(alloBLCL)、K562细胞株的杀伤效果。结果表明,6例EBV血清抗体阳性正常供体来源的PBMNC在体外成功筛选并扩增培养了EBV-CTL,扩增效率为PBMNC数的18.6-55.0倍。刺激10次培养后的EBV-CTL对autoBLCL在20∶1、10∶1、5∶1三种效靶细胞比例条件下特异性杀伤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9.4%、43.2%、29.0%;对PHA-blast、alloBLCL、K562的非特异性杀伤率在上述三种效靶细胞比例下平均值依次为7.1%、9.4%、10.3%(P<0.05),6.6%、8.3%、8.1%(P<0.05),5.4%、7.3%、6.3%(P<0.05)。结论:EBV-CTL能有效在体外筛选培养并扩增,并能有效杀伤HLA相合的BLCL,可望成为EBV相关性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过继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LMP2A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树突状细胞激发特异性CTL的研究
12
作者 姚堃 彭光勇 +2 位作者 丁传林 周锋 谢芳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16-820,共5页
目的 :用EBV潜伏膜蛋白 2A(EBV LMP2A)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 (DC)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 ,分析CTL的特性。方法 :用Ad5 LMP2A重组腺病毒转染EBV健康携带者及鼻咽癌患者的DC ,与自体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混合培养 ... 目的 :用EBV潜伏膜蛋白 2A(EBV LMP2A)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 (DC)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 ,分析CTL的特性。方法 :用Ad5 LMP2A重组腺病毒转染EBV健康携带者及鼻咽癌患者的DC ,与自体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混合培养 ,激发LMP2A特异性CTL。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 ;流式细胞术 (FACS)检测培养细胞群体中CD3+ 、CD4 + 、CD8+ 、CD5 6 + 细胞的组成 ;生物活性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 γ含量 ;RT PCR分析CTL的FasLmRNA表达。结果 :EBV健康携带者及鼻咽癌患者的PBMC ,经Ad5 LMP2A转染的自体DC两次刺激后 ,都能诱导出显著的EBV LMP2A特异的CTL。EBV健康携带者CTL的杀伤活性 ,随DC刺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诱导的CTL细胞群体以CD4 +和CD8+ 细胞组成为主 ,且CD4 + 细胞比例高于CD8+ 细胞 ,另含少量CD5 6 + 细胞 ;在不同时段所诱导的CTL上清中 ,均含一定量的IFN γ ,并随刺激次数和诱导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 ;RT PCR研究表明 ,所诱导的CTL有FasLmRNA的表达。结论 :以腺病毒载体介导EBV LMP2A基因转染的成熟DC ,在体外能激发较强的LMP2A特异的功能性CTL ,可用于EBV相关NPC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载体 树突状细胞 EB病毒 潜伏期膜蛋白2A 细胞毒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病毒特异性T细胞在DHF/DSS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13
作者 万颖杰 张俊磊 +1 位作者 王嘉丽 安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940-1943,共4页
目的 研究登革病毒特异性T细胞在登革病毒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把培养的HepG2移植到严重联合免疫功能不全 (SCID)小鼠体内 ,建立HepG2 graftedSCID (HepG2 SCID) ,然后将该小鼠分为 3组 :①A组 :登革病毒特异性T细胞 ( 2D42 )接... 目的 研究登革病毒特异性T细胞在登革病毒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把培养的HepG2移植到严重联合免疫功能不全 (SCID)小鼠体内 ,建立HepG2 graftedSCID (HepG2 SCID) ,然后将该小鼠分为 3组 :①A组 :登革病毒特异性T细胞 ( 2D42 )接种后次日 ,腹腔内接种 10 6pfu的Ⅱ型登革病毒 (DEN2 ) ;②B组 :正常小鼠胸腺细胞 (NMT)接种后次日 ,腹腔内接种DEN2 ;③C组 :腹腔内接种DEN2。观察感染后各组动物的死亡率、病毒血症及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 接种 2D42细胞 +感染的小鼠 ,80 %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 ,并在感染后 12 8d死亡 ,剩余的 2 0 %小鼠有一过性的临床表现 ,然后从疾病中恢复 ,并存活在 3个月以上。而接种NMT +感染或单纯感染的小鼠 ,死亡率均为 10 0 %。A组和B组小鼠血清中的病毒滴度和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结论 DEN T细胞有保护机体免受病毒侵害和加重病情进展的双重作用 ,而NMT细胞只有加重病情的单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登革病毒异性t细胞 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DRE/MUC4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体外杀伤作用研究
14
作者 吴峻立 卫积书 +5 位作者 孟凯 高文涛 陈建敏 张静静 朱毅 苗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49-1352,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PADRE/MUC4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及体外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pAd-CMV-PADRE/MUC4转染HLA-A2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未成熟DC,TNF-α诱导成熟后与自体PBMC混合培养刺激3... 目的:观察PADRE/MUC4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及体外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pAd-CMV-PADRE/MUC4转染HLA-A2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未成熟DC,TNF-α诱导成熟后与自体PBMC混合培养刺激3周,Cr51和Elispot实验检测CTL体外杀伤活性。结果:Cr51和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PADRE/MUC4转染DC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CTL,而pAd-CMV-GFP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能产生有效特异性CTL。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多表位嵌合基因(PADRE/MUC4)转染未成熟DC,在体外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对表达MUC4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RE/MUC4 病毒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年轻和老年C57BL/6小鼠 诱导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刘洋 王超 +4 位作者 任晓楠 李顺 秦波音 杨华 周晓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1-466,共6页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毒株感染老年和年轻C57BL/6小鼠诱导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使用490 PFU的PR8病毒分别滴鼻感染年轻(3月龄)和老年(24月龄)C57BL/6小鼠,连续14 d每日记录其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在感...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毒株感染老年和年轻C57BL/6小鼠诱导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使用490 PFU的PR8病毒分别滴鼻感染年轻(3月龄)和老年(24月龄)C57BL/6小鼠,连续14 d每日记录其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在感染后第8天分离小鼠肺组织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技术检测病毒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MHC-I表位肽四聚体法(tetramer staining)染色流感特异性CD8^(+)T细胞,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ICS)检测CD8^(+)T细胞经流感病毒特异性肽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包括TNF-α、IFN-γ、IL-2以及与CD8^(+)T细胞杀伤功能有关的颗粒酶B(Granzyme B)的水平。结果相同量的PR8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老年小鼠体重下降更多,死亡率显著高于年轻小鼠(P<0.01)。另一方面,老年组小鼠诱生的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年轻组;同时,老年组CD8^(+)T细胞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的水平显著低于年轻组;此外,老年组CD8^(+)T细胞表达granzyme B的水平同样显著低于年轻组。结论PR8流感病毒感染老年和年轻C57BL/6小鼠后,老年小鼠肺组织诱导产生的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减少且功能降低。结果表明:与年轻小鼠相比,老年小鼠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病毒异性CD8^(+)t细胞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表达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受体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静 王琳 +4 位作者 刘妍 叶海燕 丁宁 刘永明 徐东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T细胞受体(TCR)转基因表达,初步观察其结合活性。方法从HLA-A2阳性急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诱导、分选、克隆和扩增HBV抗原特异性CTL;提取细胞RNA,用RT-PCR、5'-RACE和OVER-LA... 目的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T细胞受体(TCR)转基因表达,初步观察其结合活性。方法从HLA-A2阳性急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诱导、分选、克隆和扩增HBV抗原特异性CTL;提取细胞RNA,用RT-PCR、5'-RACE和OVER-LAP PCR等方法获取TCR的α和β链编码基因;构建TCR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特异性TCR分别在人Jurkat T细胞和HLA-A2阳性健康人CD8 T淋巴细胞上表达。结果从1例HLA-A2阳性急性乙肝患者样本中分别获得了2组TCR Vα、Vβ配对,分别命名为α21β13、α15β13,包装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为(1.5~5.0)×105IU/mL,用针对目标TCR的特异性Vβ链抗体(抗Vβ13 TCR-PE)和HLA-A2限制性表位特异性五聚体(pentamer)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重组TCR在T细胞表面获得表达:其中在Jurkat细胞上转入的Vβ13链表达细胞占1.06%~2.25%,在HLA-A2阳性健康人T细胞上Vβ13阳性细胞和pentamer阳性细胞分别占到1.03%~2.06%和1.05%~1.12%,在HLA-A2阴性健康人T细胞上Vβ13阳性细胞和pentamer阳性细胞均低于0.05%。结论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可以使HBV特异性CTL TCR获得转基因表达,具有结合HLA-A2限制性表位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t细胞受体 表位异性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来源的巨细胞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瑜 张在利 +5 位作者 李莎 詹茜 肖青 王利 刘林 罗小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3,共11页
目的建立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MV CTL)体外扩增的方法。方法用1μg/mL全长巨细胞病毒pp65(CMV pp65)多肽体外多轮刺激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加入白细胞介... 目的建立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MV CTL)体外扩增的方法。方法用1μg/mL全长巨细胞病毒pp65(CMV pp65)多肽体外多轮刺激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 IL-15、 IL-21扩增20 d。在培养第7天,加入丝裂霉素处理的负载CMV pp65抗原肽的自体PBMC,第10天补充经γ射线辐照处理并负载CMV pp65抗原肽的PBMC和CD3(OKT3);对照组为未加入抗原肽进行扩增的PBMC组。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别对扩增前、扩增后的T淋巴细胞表型及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水平进行分析, ELISA检测供者血清中CMV IgM/IgG抗体滴度水平。结果培养后可以收集得到(165.26±6.14)×10~6个细胞,其中CD3^+ T细胞占89.21%, CD8^+ T细胞占CD3^+ T细胞的(43.54±28.03)%, CD4^+ T细胞占CD3^+ T细胞(34.23±26.18)%。获得的CD3^+ T细胞以效应记忆性T细胞(T_(EM))为主,且扩增培养后的CD8^+和CD4^+ T_(EM)比例较培养前显著增高。另外,培养后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_(SCM))和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T_(RM))的比例均较培养前显著增加。在功能实验中,培养后得到的IFN-γ^+的分泌型CMV特异性CD8^+ T细胞群比例较扩增前明显增加, TNF-α^+ CM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呈增长趋势;能够分别分泌IFN-γ和TNF-α的CMV特异性CD4^+ T细胞群比例与培养前无明显变化。此外,供者体内CMV IgG水平与供者年龄呈现正相关,且在该培养体系下, IFN-γ^+和TNF-α^+ CMV特异性T细胞扩增比例与供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在体外有效的培养和扩增CMV CTL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毒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 体外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伟教授团队与尹巍巍副教授团队合作成果揭示T细胞受体抗原识别的力学柔性调控机制
18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03,共1页
2025年2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陈伟教授团队和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尹巍巍副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娄继忠教授团队合作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论文“TCR catch bonds nonlinearly control CD8 ... 2025年2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陈伟教授团队和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尹巍巍副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娄继忠教授团队合作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论文“TCR catch bonds nonlinearly control CD8 cooperation to shape T cell specificity”(DOI:10.1038/s41422-025-01077-9)。该研究揭示T细胞受体(TCR)抗原特异性识别的力学柔性调控机制以及高亲和力工程化TCR脱靶毒性的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 t细胞 调控机制 合作 力学柔性 异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流感病毒H1N1 pdm09与PR8感染C57BL/6小鼠诱生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超 刘洋 +5 位作者 秦波音 任晓楠 谭丹 杨华 李顺 周晓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1-570,共10页
目的比较甲型流感病毒H1N1两亚型毒株A/Shanghai/37T/2009(H1N1)(pdm09)临床分离株和A/Puerto Rico/8/34(H1N1)(PR8)标准株感染C57BL/6小鼠后,其病理状态的改变及诱生特异性CD8+T细胞的免疫反应。方法①用9.85×10 6半数组织细胞感... 目的比较甲型流感病毒H1N1两亚型毒株A/Shanghai/37T/2009(H1N1)(pdm09)临床分离株和A/Puerto Rico/8/34(H1N1)(PR8)标准株感染C57BL/6小鼠后,其病理状态的改变及诱生特异性CD8+T细胞的免疫反应。方法①用9.85×10 6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 50 )的PR8和pdm09病毒分别滴鼻感染野生型C57BL/6小鼠,每日(连续14 d)观察其状态并记录死亡情况。于感染后第1、3天处死小鼠,取其肺称重计算肺指数;左叶肺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观察感染后肺的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病毒载量。②用0.25倍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LD50)的PR8和pdm09分别滴鼻感染小鼠,每日称重连续观察。于感染后第8天解剖取肺和脾,通过H&E染色比较肺部病理改变;通过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脾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比例,以及IFN-γ、TNF-α、IL-2、granzyme B等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检查点分子PD-1、LAG-3、Tim-3、CTLA-4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以相同TCID 50 流感病毒感染后,两组小鼠均出现疾病状态。PR8组小鼠感染第5天全部死亡,死亡率显著高于pdm09组( P<0.01);第1、3天肺指数和病毒载量的结果PR8组均显著高于pdm09组;H&E染色结果显示PR8组病理损伤严重,肺泡壁增厚,出现肺实质化,血细胞渗出增多,而pdm09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较轻,炎症浸润少;②以相同LD50流感病毒感染后,PR8组小鼠的体重损失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均比pdm09组严重;流式结果显示PR8组诱生的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高于pdm09组,但是PR8组中活化的CD8+T细胞(CD8+CD44 High )表达的IFN-γ、IL-2和TNF-α显著低于pdm09组;检测该群细胞免疫功能耗竭分子,发现其表达了更多的免疫抑制分子PD-1和LAG-3。结论 PR8相对于pdm09能够对小鼠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可能是因为其活化的特异性的CD8+T细胞出现功能耗竭导致特异的免疫保护力受损,抵抗和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故而造成更严重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异性CD8+t细胞 免疫应答 功能耗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参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C57BL/6小鼠诱导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波音 王超 +4 位作者 刘洋 谭丹 方钟 李顺 周晓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在C57BL/6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1N1 PR8后,在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用剂量为0.7×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在C57BL/6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1N1 PR8后,在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用剂量为0.7×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 50 )的甲型流感H1N1 PR8病毒株,通过滴鼻方式分别感染RIP3敲除(RIP3 -/-)和野生型(WT)的C57BL/6小鼠。在感染后第8天(day post infection, d.p.i)分离小鼠脾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检测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MHC I表位肽四聚体法(tetramer staining)染色流感特异性CD8+T细胞,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 ICS)检测CD8 +T细胞产生IFN-γ、TNF-α、IL-2等效应性细胞因子水平和与CD8+T细胞杀伤功能有关的颗粒酶(granzyme B)的表达情况。结果 0.7×10^3 TCID 50 流感病毒感染后,WT小鼠中流感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为RIP3 -/-小鼠的2.71倍;WT小鼠中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的能力均显著高于RIP3 -/-小鼠( P<0.01);且WT小鼠CD8+T表达granzyme B水平显著高于RIP3 -/-小鼠( P<0.01)。结论本研究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体内发现敲除RIP3分子可导致流感感染诱导的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降低,表明RIP3是参与流感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诱生及功能发挥的关键分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P3 流感病毒 异性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