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胶结剂和骨料类型混凝土受压疲劳性能试验及疲劳模型
1
作者 韦向高 苏珍 +1 位作者 周文 何新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为评价不同胶结剂和骨料类型对混凝土受压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3种胶凝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由30%OPC、20%粉煤灰(FA)和50%磨细矿渣(GGBS)组成的高掺量辅助胶凝材料(SCM);由50%FA和50%GGBS组成,并掺入Na_(2)SiO_(3)和Ca(OH)_(2... 为评价不同胶结剂和骨料类型对混凝土受压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3种胶凝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由30%OPC、20%粉煤灰(FA)和50%磨细矿渣(GGBS)组成的高掺量辅助胶凝材料(SCM);由50%FA和50%GGBS组成,并掺入Na_(2)SiO_(3)和Ca(OH)_(2)的碱激发剂胶凝材料(AA)。试验制作了天然骨料混凝土(NWC)和轻质骨料混凝土(LWC),开展恒应力循环压缩试验,最大应力水平设置3个等级,分别为混凝土静态单轴抗压强度的75%、80%和90%,而最小应力水平固定为静态抗压强度的10%。基于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建立了疲劳寿命和疲劳应力-应变曲线模型。结果表明:LWC的疲劳寿命略低于NWC,LWC的疲劳应变高于NWC,且与OPC混凝土相比,对于SCM或AA混凝土以上规律更加凸显;提出的不同胶结剂和骨料类型混凝土的疲劳应力-应变模型,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过程简单,不需要繁琐的迭代计算。研究成果可为预测轻骨料混凝土疲劳应力-应变曲线及疲劳寿命提供一套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应力循环压缩 轻骨料混凝土 胶凝材料 应力应变曲线 疲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运动性疲劳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5
2
作者 汶希 潘华山 冯毅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68-372,I0007,共6页
目的建立大鼠运动疲劳模型,观察运动疲劳对大鼠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疲劳模型组,运动疲劳模型组大鼠每日按照方案进行锻炼。实验结束后大鼠检测相关指标:血清MDA含量和红细胞SOD活性,肝脏与... 目的建立大鼠运动疲劳模型,观察运动疲劳对大鼠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疲劳模型组,运动疲劳模型组大鼠每日按照方案进行锻炼。实验结束后大鼠检测相关指标:血清MDA含量和红细胞SOD活性,肝脏与骨骼肌MDA含量、SOD活性,骨骼肌线粒体游离钙离子含量,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下丘脑神经递质。电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细微结构。结果运动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以后其血清、肝和骨骼肌MDA含量均有显著升高,红细胞和骨骼肌SOD活性均有显著降低,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性降低,骨骼肌线粒体游离Ca2+含量有显著性降低,下丘脑GABA、5-HT含量有显著升高,下丘脑DA、ACh含量有显著性下降,电镜观察显示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并以线粒体改变较为明显。结论大鼠跑台运动2周可造成运动疲劳模型,并造成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模型 骨骼肌线粒体 神经递质 自由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疲劳模型的建立及疲劳对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薇 王远金 殷劲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1-86,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酵解供能下运动疲劳模型的建立及运动疲劳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三组实验组大鼠负重游泳,当分别出现水淹过耳、水淹过眼、水淹过鼻尖,身体下沉不能浮起等体征时,捞起立即断头...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酵解供能下运动疲劳模型的建立及运动疲劳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三组实验组大鼠负重游泳,当分别出现水淹过耳、水淹过眼、水淹过鼻尖,身体下沉不能浮起等体征时,捞起立即断头处死,取混合血20μl,测定各组的血乳酸值及酶组化活性,切取肝脏在光、电镜下观察其结构改变。结果表明:该疲劳模型下血乳酸明显升高(P>0.01),肝细胞肿胀,肝窦变窄,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LDH活性升高,SDH、ICDH、CCO活性降低,并在不同运动疲劳阶段呈现不同变化。此外,肝细胞在运动疲劳初期出现脂滴贮留,导致脂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肝脏结构 疲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化学疲劳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志军 程光旭 段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3,共4页
在充分考虑疲劳过程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内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的基础上 ,引入周期力学活化能和剩余强度系数的概念 ,提出了一种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 化学疲劳模型 ,从力学化学效应的角度可以较好地解释间歇疲劳寿命大于连续疲劳... 在充分考虑疲劳过程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内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的基础上 ,引入周期力学活化能和剩余强度系数的概念 ,提出了一种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 化学疲劳模型 ,从力学化学效应的角度可以较好地解释间歇疲劳寿命大于连续疲劳寿命、含氢键介质可以延长材料的疲劳寿命等现象 ,而且采用这种力学 化学疲劳模型对复合材料疲劳过程的剩余强度进行预测 ,其结果与试验值吻合得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 力学化学疲劳模型 疲劳寿命 剩余强度 力学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五脏背俞穴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兴华 杨海涛 +2 位作者 唐纯志 戴奕爽 黎璐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2-824,共3页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即束缚大鼠的方法进行造模,观察艾灸五脏背俞穴对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0只,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艾灸组动物造模,艾灸组在造模同时进行艾灸五...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即束缚大鼠的方法进行造模,观察艾灸五脏背俞穴对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0只,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艾灸组动物造模,艾灸组在造模同时进行艾灸五脏背俞穴治疗,各组大鼠随机抽取5只,采用TUNEL(TdT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结果:各组的海马CA3区内均可见数目不等的TUNEL染色阳性细胞,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的TUNEL染色阳性细胞平均数显著减少(P<0.01),但仍显著多于空白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五脏背俞穴 慢性疲劳模型大鼠 海马神经元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体结构典型节点疲劳模型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竺一峰 胡嘉骏 +2 位作者 张凡 丁军 祁恩荣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30,共7页
船体结构建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可选择的S-N曲线是有限的,假设都采用规范推荐的S-N曲线计算疲劳寿命,其计算值必将与真实值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船体结构典型节点进行疲劳模型试验。本文采用模... 船体结构建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可选择的S-N曲线是有限的,假设都采用规范推荐的S-N曲线计算疲劳寿命,其计算值必将与真实值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船体结构典型节点进行疲劳模型试验。本文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船体结构2种典型节点形式的疲劳特性,以及试验模型的设计、试验数据的处理方式及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得出的方法和结论对船体结构典型节点的疲劳模型试验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结构 典型节点 疲劳模型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模型评价海底粉土不稳定性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少丽 叶银灿 冯秀丽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5-119,共5页
该文探讨疲劳模型在评价海底粉土不稳定性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以超孔压为疲劳参数 ,以 Ψ 作为孔压产生率的疲劳模型可用于预测海底粉土中超孔压的产生和累积。基于已有的疲劳模型 ,借鉴以孔压作为疲劳参数 ,运用包含有周期循环数的公式... 该文探讨疲劳模型在评价海底粉土不稳定性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以超孔压为疲劳参数 ,以 Ψ 作为孔压产生率的疲劳模型可用于预测海底粉土中超孔压的产生和累积。基于已有的疲劳模型 ,借鉴以孔压作为疲劳参数 ,运用包含有周期循环数的公式来预测超孔压的累积的思路 ,将粉土的动三轴孔压累积曲线用一条渐进线来代表 ,从而用一种新的且较简单的疲劳模型可预测超孔压的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 疲劳模型 超孔压 海底粉土 动三轴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微观结构变化及经验疲劳模型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强 王军保 +3 位作者 宋战平 冯世进 张玉伟 曾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5-1008,共14页
为研究盐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特性和微观结构变化,对盐岩试件展开了不同上限应力下的单轴疲劳试验;同时,利用SEM和NMR设备观测了盐岩试验前后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内部裂纹发育以晶间裂纹的生成为主,且裂纹数... 为研究盐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特性和微观结构变化,对盐岩试件展开了不同上限应力下的单轴疲劳试验;同时,利用SEM和NMR设备观测了盐岩试验前后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内部裂纹发育以晶间裂纹的生成为主,且裂纹数量随上限应力比(上限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增大而增加。循环荷载作用后(12000次循环),盐岩内部大孔隙和总孔隙数量增加,小孔隙数量减少,且大孔隙和总孔隙增加的数量及小孔隙减少的数量均随上限应力比增大而增加。上限应力比为0.40且荷载循环次数N≤2000次时,盐岩内部小孔隙、大孔隙和总孔隙数量均随荷载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加;但小孔隙数量的增长速率大于大孔隙,此时盐岩孔隙结构变化以小孔隙萌生为主。上限应力比为0.40且荷载循环次数N>2000次时,盐岩内部大孔隙和总孔隙数量仍随荷载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加,而小孔隙数量不断减少,此时盐岩孔隙结构变化以大孔隙生成为主。通过求解S形函数反函数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形式简单、参数少,且能够描述盐岩累计不可逆变形发展全过程的经验疲劳模型,并利用盐岩疲劳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循环荷载 微观结构 SEM NMR 经验疲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肌胶囊对大鼠疲劳模型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张喜芬 秦晓静 +2 位作者 林靓 梅晓云 吴颢昕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6期1023-1026,共4页
观察不同剂量振肌胶囊及爱维治对大鼠疲劳模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振肌胶囊组(大剂量)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降... 观察不同剂量振肌胶囊及爱维治对大鼠疲劳模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振肌胶囊组(大剂量)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表明振肌胶囊可能是通过降低NO含量及NOS活性发挥其抗疲劳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肌胶囊 大鼠疲劳模型 NO NOS INOS C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肌胶囊对大鼠疲劳模型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10
作者 吴颢昕 梅晓云 +3 位作者 张喜芬 秦晓静 缪爱琴 林靓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6期1005-1007,共3页
用游泳方法建立大鼠疲劳模型,观察爱维治与不同剂量振肌胶囊对大鼠疲劳模型血清乳酸含量及骨骼肌细胞调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血清乳酸含量明显增高(P<0.05)。中药常规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血... 用游泳方法建立大鼠疲劳模型,观察爱维治与不同剂量振肌胶囊对大鼠疲劳模型血清乳酸含量及骨骼肌细胞调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血清乳酸含量明显增高(P<0.05)。中药常规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组骨骼肌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中药大剂量组与中药常规剂量组相比骨骼肌细胞凋亡数目亦明显减少(P<0.05)。爱维治(Actovegin)组与中药大剂量组相比肌细胞凋亡数目统计学上无差异(P>0.01),推测中药振肌胶囊抗疲劳的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乳酸及防止骨骼肌细胞的凋亡有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肌胶囊 爱维治 大鼠疲劳模型 骨骼肌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子封装中焊点疲劳模型的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俊 郝伟娜 柴国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在电子元件的设计和电子封装的可靠性评估中焊点的热-机械可靠性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已经有许多疲劳模型提出和发展用于分析焊点在热-机械疲劳载荷下的可靠性问题。对这些模型进行了回顾,并对它们的应用和局限性作出了评价。
关键词 疲劳寿命模型 焊点 电子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家兔运动性疲劳模型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元武 俞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2-102,共1页
自1880年莫索(Mosso)开始研究疲劳起,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疲劳的机制进行广泛研究提出了各种疲劳理论与假说。但疲劳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讨。在对疲劳的研究中常采用动物实... 自1880年莫索(Mosso)开始研究疲劳起,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疲劳的机制进行广泛研究提出了各种疲劳理论与假说。但疲劳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讨。在对疲劳的研究中常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由于实验动物的种属、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不同,运动能力亦有很大差异。要建立一个较为客观的动物疲劳模型以及判断动物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出现疲劳是科研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模型 运动性疲劳 家兔 疲劳理论 运动能力 不同角度 鉴别 动物实验 运动过程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本构的齿轮疲劳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鹤鸣 黄再兴 +1 位作者 强磊 萧业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7-422,共6页
在损伤本构模型基础上,依据Lemaitre-Chaboche塑性损伤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齿轮材料疲劳损伤模型,导出了齿轮材料的疲劳寿命理论方程,结果表明基于损伤本构的疲劳损伤模型正确反映了材料属性、三轴应力比、应力幅值水平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在损伤本构模型基础上,依据Lemaitre-Chaboche塑性损伤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齿轮材料疲劳损伤模型,导出了齿轮材料的疲劳寿命理论方程,结果表明基于损伤本构的疲劳损伤模型正确反映了材料属性、三轴应力比、应力幅值水平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而且给出了这种新的理论疲劳理论模型算例验证,分析了该模型与传统名义应力S-N曲线形式的统一性,为预测齿轮材料的寿命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弯曲应力 有限元分析 Lemaitre-Chaboche塑性损伤理论 疲劳损伤模型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室动力学模型的髋、膝和踝关节等张肌耐力疲劳建模
14
作者 张陈 周子健 +4 位作者 冉令华 呼慧敏 张欣 徐红旗 史冀鹏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0,共8页
目的 建立50%等长峰值力矩(isometric peak torque, IPT)下髋、膝和踝关节等张肌耐力三室动力学疲劳模型,为生物力学和运动科学等领域的仿真负荷评价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分别测量40名男大学生髋、膝和踝关节的IPT后,再以50%IPT进行至力... 目的 建立50%等长峰值力矩(isometric peak torque, IPT)下髋、膝和踝关节等张肌耐力三室动力学疲劳模型,为生物力学和运动科学等领域的仿真负荷评价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分别测量40名男大学生髋、膝和踝关节的IPT后,再以50%IPT进行至力竭的下肢三关节等张肌耐力测试。同步采集下肢主要肌群的肌电和保持时间(endurance time, ET)。验证以往研究推荐的疲劳(fatigue,F)和恢复(recovery,R)参数所建立模型获得的ET和实验ET值的差异,再通过实验ET值和网格搜索的方法匹配合适的F和R参数,以建立正确的三室动力学模型。结果 髋、踝关节ET显著大于膝关节(P<0.001);以往研究推荐参数所建立模型获得的ET显著大于实验测得ET (P<0.001),对应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error, MRE)数值较大;网格搜索法匹配到下肢三关节等张肌耐力测试的三室模型F和R参数,新建立模型获得ET与实验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建立模型能够作为同类活动负荷评估的间接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室疲劳模型 负荷评价 等张测试 肌耐力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冲击下T300/69层合板压-压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15
作者 张鹏 刘俭辉 韦尧兵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2,共7页
边缘低速冲击后复合材料层合板内部产生分层、基体挤压等损伤,对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安全使用和寿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一种针对边缘低速冲击后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具有实际工程意义。通过低速冲击试验、压缩试验和压-压疲劳试验... 边缘低速冲击后复合材料层合板内部产生分层、基体挤压等损伤,对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安全使用和寿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一种针对边缘低速冲击后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具有实际工程意义。通过低速冲击试验、压缩试验和压-压疲劳试验获得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凹陷损伤尺寸、压缩剩余强度和疲劳寿命等数据。基于平均应力破坏准则,结合开口等效法,将层合板冲击损伤区域等效为相应孔径,提出不同冲击能量的等效损伤系数,建立了考虑冲击损伤层合板压缩剩余强度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精度较高,误差控制在10%以内,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开口等效法 边缘低速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疲劳本构模型初探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建强 黄质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98-1704,共7页
为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的疲劳本构模型,提出了3个疲劳基本元件:弹性疲劳元件(HF)、黏性疲劳元件(NF)和塑性疲劳元件(YF)。通过疲劳基本元件的组合建立了稳定疲劳模型(广义开尔文与伯格斯疲劳模型)与不稳定疲劳模型(非线性黏弹塑性疲... 为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的疲劳本构模型,提出了3个疲劳基本元件:弹性疲劳元件(HF)、黏性疲劳元件(NF)和塑性疲劳元件(YF)。通过疲劳基本元件的组合建立了稳定疲劳模型(广义开尔文与伯格斯疲劳模型)与不稳定疲劳模型(非线性黏弹塑性疲劳模型);当且仅当n>1时,非线性黏弹塑性疲劳模型才可完整模拟岩石的减速疲劳、等速疲劳和加速疲劳3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黏弹塑性疲劳模型可较好的模拟岩石的疲劳变形规律;若疲劳变形规律具有明显的减速、等速及加速阶段,则加速疲劳参数n将随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增大而减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用临界应力比而非临界应力设计疲劳试验的参数,可能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不)稳定疲劳 非线性黏弹塑性疲劳模型 临界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孔率泡沫金属材料疲劳表征模型及其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培生 马晓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3,58,共8页
通过基于高孔率开口泡沫金属材料结构特点的简化结构模型和受力状态分析,建立了此类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负载结构-疲劳模型,分析得出了对应疲劳性能的衡量指标。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由该模型得出的高孔率开口泡沫金属疲劳性能的... 通过基于高孔率开口泡沫金属材料结构特点的简化结构模型和受力状态分析,建立了此类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负载结构-疲劳模型,分析得出了对应疲劳性能的衡量指标。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由该模型得出的高孔率开口泡沫金属疲劳性能的衡量指标,以电沉积法所得泡沫镍为例,对此类材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通过压-压循环和弯曲循环两种载荷作用的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所得疲劳性能衡量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泡沫镍在压-压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类应力疲劳性能随孔率增大而降低,而在弯曲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类应变疲劳性能则随孔率增大和孔径减小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金属 泡沫金属 疲劳性能 疲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制动盘疲劳寿命模型研究及应用
18
作者 吕宝佳 张臣 +3 位作者 焦标强 蔡田 杨广楠 祝家祺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6,共6页
为掌握制动盘实际服役状态下的疲劳特性,从高速动车组铸钢制动盘材料本身的疲劳性能切入,对国内某厂家铸钢制动盘材料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力状态下进行了有限寿命疲劳试验研究,建立了制动盘材料温度—应力—疲劳寿命模型。基于研究建立... 为掌握制动盘实际服役状态下的疲劳特性,从高速动车组铸钢制动盘材料本身的疲劳性能切入,对国内某厂家铸钢制动盘材料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力状态下进行了有限寿命疲劳试验研究,建立了制动盘材料温度—应力—疲劳寿命模型。基于研究建立的制动盘疲劳寿命模型,为制动盘在不同服役工况提供可用次数参考。以坡道线路上进行一次紧急制动工况为算例,对铸钢轴装制动盘温度和热应力进行仿真分析,获得该工况下制动盘可用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盘 温度—应力—疲劳寿命模型 制动可用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障涂层热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姚玉东 艾延廷 +2 位作者 关鹏 田晶 包天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7-274,共8页
目的建立热障涂层寿命预测模型,并研究涂层寿命预测与各种应力应变信息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利用带热障涂层圆管试验结果,将涂层界面简化为余弦曲线,建立了相应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热障涂层疲劳试验结果,结合线性疲劳累积理论... 目的建立热障涂层寿命预测模型,并研究涂层寿命预测与各种应力应变信息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利用带热障涂层圆管试验结果,将涂层界面简化为余弦曲线,建立了相应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热障涂层疲劳试验结果,结合线性疲劳累积理论和Manson–Coffin低周疲劳模型,建立了热障涂层的寿命预测模型,并将拟合问题转化为寻优问题,使用遗传算法确定寿命预测模型中的系数;最后基于热障涂层试验的微观照片确定出危险点位置,选取正向、剪切、等效和通过二向应力应变分析方法提取垂直于余弦曲面形貌的11种应力应变信息进行寿命预测,并分析了寿命预测的最大误差和平均误差,对分析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采用等效应变范围进行涂层寿命预测的最大误差和平均误差最小,分别为50%和21%,涂层寿命与等效应力的相关性最大。采用等效应变进行寿命预测的结果与文献中的结果相比,最大误差降低了169.1%,整体的寿命预测值从±2倍分散带之内缩小到了±1.5倍分散带之内。采用等效应变范围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涂层寿命预测,预测结果为130次循环,试验结果为160次循环,寿命预测的结果较好。结论证明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为涂层寿命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Manson–Coffin低周疲劳模型 线性疲劳累积理论 遗传算法 寿命预测 二向应力应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桥腐蚀-疲劳耦合计算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余良 陈织文 +1 位作者 叶肖伟 张治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63-2470,共8页
为了研究钢桥在交通荷载和腐蚀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疲劳性能,考虑钢桥腐蚀-疲劳耦合效应,建立有2个阶段的腐蚀-疲劳耦合计算模型.在点蚀坑萌生阶段,考虑循环交通荷载对腐蚀过程的加速作用;在裂纹扩展阶段,引入裂纹扩展腐蚀加速因子,考虑腐... 为了研究钢桥在交通荷载和腐蚀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疲劳性能,考虑钢桥腐蚀-疲劳耦合效应,建立有2个阶段的腐蚀-疲劳耦合计算模型.在点蚀坑萌生阶段,考虑循环交通荷载对腐蚀过程的加速作用;在裂纹扩展阶段,引入裂纹扩展腐蚀加速因子,考虑腐蚀环境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对钢桥顶板和纵肋焊接节点的腐蚀疲劳寿命算例分析表明:考虑腐蚀-疲劳耦合作用的疲劳强度相对于疲劳试验、规范AASHTO、规范BS5400和不考虑腐蚀-疲劳耦合作用的情况,分别降低41.25%、28.80%、44.60%和10.90%.对所建模型开展加载频率、腐蚀环境、腐蚀坑形貌特征等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焊接节点的腐蚀疲劳强度递增,当加载频率大于0.6 Hz时,焊接节点的腐蚀疲劳强度相近;随着腐蚀环境变强,腐蚀电流和腐蚀速率逐渐增大;腐蚀疲劳强度随着腐蚀坑形貌特征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 腐蚀-疲劳模型 耦合效应 点蚀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