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动车组制动盘疲劳寿命模型研究及应用
1
作者 吕宝佳 张臣 +3 位作者 焦标强 蔡田 杨广楠 祝家祺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6,共6页
为掌握制动盘实际服役状态下的疲劳特性,从高速动车组铸钢制动盘材料本身的疲劳性能切入,对国内某厂家铸钢制动盘材料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力状态下进行了有限寿命疲劳试验研究,建立了制动盘材料温度—应力—疲劳寿命模型。基于研究建立... 为掌握制动盘实际服役状态下的疲劳特性,从高速动车组铸钢制动盘材料本身的疲劳性能切入,对国内某厂家铸钢制动盘材料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力状态下进行了有限寿命疲劳试验研究,建立了制动盘材料温度—应力—疲劳寿命模型。基于研究建立的制动盘疲劳寿命模型,为制动盘在不同服役工况提供可用次数参考。以坡道线路上进行一次紧急制动工况为算例,对铸钢轴装制动盘温度和热应力进行仿真分析,获得该工况下制动盘可用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盘 温度—应力—疲劳寿命模型 制动可用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缺陷三维成像的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钛合金疲劳寿命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方燕玲 谢成 +4 位作者 吴圣川 张杰 杨光 齐世文 李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80,共9页
应用高分辨率同步辐射三维X射线成像技术获取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Ti-6Al-4V合金的特征参数,结合高周疲劳试验分析缺陷对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考虑缺陷特征参数对已有Z参数疲劳寿命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X参数疲劳寿命模型。结果表明:所制造T... 应用高分辨率同步辐射三维X射线成像技术获取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Ti-6Al-4V合金的特征参数,结合高周疲劳试验分析缺陷对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考虑缺陷特征参数对已有Z参数疲劳寿命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X参数疲劳寿命模型。结果表明:所制造Ti-6Al-4V合金存在气孔及未熔合缺陷;不同应力水平下合金的疲劳寿命均存在较大的离散性,50%存活率下合金的疲劳极限为679MPa,多数疲劳裂纹萌生于气孔、未熔合缺陷处;由X参数疲劳寿命模型得到的X参数-疲劳寿命曲线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8.785,比由Z参数疲劳寿命模型得到的提高了近20%,疲劳寿命离散性显著降低,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 三维X射线成像 缺陷 疲劳寿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夹芯结构疲劳寿命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许笛枫 姚卫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411,共8页
蜂窝夹芯结构疲劳寿命模型中研究最多的是S-N曲线模型,对常用的蜂窝夹芯结构S-N曲线的形式作了分类与综述。同时搜集整理蜂窝夹芯结构疲劳寿命S-N曲线试验数据,并按照相关力学原理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了一些较具普适性的结果。从蜂窝芯... 蜂窝夹芯结构疲劳寿命模型中研究最多的是S-N曲线模型,对常用的蜂窝夹芯结构S-N曲线的形式作了分类与综述。同时搜集整理蜂窝夹芯结构疲劳寿命S-N曲线试验数据,并按照相关力学原理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了一些较具普适性的结果。从蜂窝芯子自身材料属性出发,讨论了多个因素对蜂窝夹芯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芯结构 疲劳寿命模型 S-N曲线 疲劳寿命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冲击下T300/69层合板压-压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4
作者 张鹏 刘俭辉 韦尧兵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2,共7页
边缘低速冲击后复合材料层合板内部产生分层、基体挤压等损伤,对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安全使用和寿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一种针对边缘低速冲击后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具有实际工程意义。通过低速冲击试验、压缩试验和压-压疲劳试验... 边缘低速冲击后复合材料层合板内部产生分层、基体挤压等损伤,对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安全使用和寿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一种针对边缘低速冲击后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具有实际工程意义。通过低速冲击试验、压缩试验和压-压疲劳试验获得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凹陷损伤尺寸、压缩剩余强度和疲劳寿命等数据。基于平均应力破坏准则,结合开口等效法,将层合板冲击损伤区域等效为相应孔径,提出不同冲击能量的等效损伤系数,建立了考虑冲击损伤层合板压缩剩余强度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精度较高,误差控制在10%以内,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开口等效法 边缘低速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参数寿命模型的抗疲劳制造结果参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冉刚 乙晓伟 +1 位作者 张仕朝 王泓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74,共7页
为评估抗疲劳主要参量对S-N曲线的作用规律,采用双参数疲劳寿命模型作为分析基础,引入材料本征S-N曲线概念,将制造参量转化为制造结果参量系数,在从理论模型角度系统分析各个参量对寿命曲线的作用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验获得的高温合... 为评估抗疲劳主要参量对S-N曲线的作用规律,采用双参数疲劳寿命模型作为分析基础,引入材料本征S-N曲线概念,将制造参量转化为制造结果参量系数,在从理论模型角度系统分析各个参量对寿命曲线的作用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验获得的高温合金GH4169在成型机加工、表面完整性机加工和表面高能强化三种制造工艺下的疲劳S-N数据进行疲劳抗力系数M_f和理论疲劳极限S_c对应力集中系数K_t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能强化可显著提高光滑试样和缺口试样的疲劳性能;对于光滑构件或低应力集中系数的构件,高能强化对疲劳性能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提高了疲劳抗力系数;而对于高应力集中系数的构件,高能强化对疲劳性能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提高了理论疲劳极限;此外,利用结果参量系数分析S-N曲线的方法,对于理解抗疲劳制造机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寿命模型 S-N曲线 应力集中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端部件低温热腐蚀疲劳损伤机理、寿命模型和抗腐蚀设计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高乐 齐红宇 +4 位作者 李少林 刘扬 杨晓光 石多奇 孙燕涛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9-851,共43页
对于沿海地区或海洋环境中使用的航空发动机来说,由于高温、机械载荷和盐雾环境的共同作用,热腐蚀疲劳破坏是影响其热端部件服役寿命的主要因素.本文对热端部件低温热腐蚀疲劳损伤机理、寿命模型和防腐蚀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及评述... 对于沿海地区或海洋环境中使用的航空发动机来说,由于高温、机械载荷和盐雾环境的共同作用,热腐蚀疲劳破坏是影响其热端部件服役寿命的主要因素.本文对热端部件低温热腐蚀疲劳损伤机理、寿命模型和防腐蚀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及评述,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与发展方向.首先介绍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热腐蚀疲劳故障案例、损伤演化机理;其次,重点分析了低温腐蚀疲劳寿命的唯象模型、损伤力学模型、断裂力学模型以及机器学习模型;再次,对几种代表性的考虑腐蚀演化不同阶段的分段式腐蚀疲劳全寿命模型进行综述,还分析指出了腐蚀疲劳全寿命模型的发展趋势;从次,对航空发动机材料选择、零件制造、结构强度设计和外场运行维护不同阶段的抗腐蚀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增材制造零部件的热腐蚀疲劳问题以及无损检测技术、人工智能等与热腐蚀疲劳研究的结合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热腐蚀 腐蚀疲劳 疲劳寿命模型 强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徐庆元 张泽 +3 位作者 陈效平 娄平 魏琪 段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65-1570,共6页
为研究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对5块轨道板单元进行静载试验,分析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开裂弯矩和破坏弯矩等力学参数。并在静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为研究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对5块轨道板单元进行静载试验,分析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开裂弯矩和破坏弯矩等力学参数。并在静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国内外混凝土结构疲劳特性的研究成果,确定适用于服役期间组合荷载下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混凝土S-N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可取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值;可采用修正宋玉普混凝土S-N曲线或Goodman平均应力修正的Tepfers混凝土S-N曲线作为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S-N曲线。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服役期间组合荷载下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静载试验 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55钢疲劳寿命预测的新应力函数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思聪 刘光连 刘曦程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217,共6页
室温下,对Q355钢进行应力控制下的单轴拉压疲劳实验,讨论了应力比和峰值应力对应力疲劳寿命的影响。应力比的增大和峰值应力的减小都会导致疲劳寿命的增大,发现同一应力比下,峰值应力和对数疲劳寿命呈良好线性关系,该线性关系可以用于Q... 室温下,对Q355钢进行应力控制下的单轴拉压疲劳实验,讨论了应力比和峰值应力对应力疲劳寿命的影响。应力比的增大和峰值应力的减小都会导致疲劳寿命的增大,发现同一应力比下,峰值应力和对数疲劳寿命呈良好线性关系,该线性关系可以用于Q355钢疲劳寿命的预测。探究发现应力比对线性关系中斜率和截距的影响显著,提出了一个关于应力比的新的应力函数预测模型,将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传统的Morrow、SWT和Paul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应力函数模型的预测结果比Morrow、SWT和Paul模型更精确且更稳定,新的应力函数模型更适合于Q355钢的多应力比多峰值应力下的疲劳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55钢 应力比 峰值应力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等寿命疲劳极限模型的风力机叶片寿命预测 被引量:8
9
作者 马航 毕俊喜 +3 位作者 葛新宇 周大川 焦佳明 王国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2-369,共8页
针对风力机叶片在随机载荷作用下有效评估疲劳寿命问题,提出一种描述典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RP)等寿命疲劳极限模型,与3种经典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出GRP在拉伸和压缩阶段损伤累积方式存在差异,反映出等寿命疲劳极限曲线并不对称... 针对风力机叶片在随机载荷作用下有效评估疲劳寿命问题,提出一种描述典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RP)等寿命疲劳极限模型,与3种经典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出GRP在拉伸和压缩阶段损伤累积方式存在差异,反映出等寿命疲劳极限曲线并不对称且呈钟形形状,对比分析该模型在应力-寿命数据中的预测效果。通过ANSYS软件建立风力机叶片数值仿真模型,分析随机载荷平均应力和应力幅值双参数随机变量特征,采用试验数据拟合风力机叶片复合材料应力-寿命曲线量化损伤,最终应用Miner线性疲劳损伤累积法则对各循环损伤进行累积计算总疲劳寿命,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在利用仿真数据预测风力机叶片疲劳寿命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复合材料 有限元分析 寿命疲劳极限模型 随机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不同缺陷形式的FV520B-Ⅰ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元良 李瑞品 +1 位作者 王金龙 勾万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共4页
表面粗糙度和内部非金属夹杂物这两种缺陷形式都会明显影响高强度钢FV520B-Ⅰ的疲劳寿命。以FV520B-Ⅰ的超声疲劳实验数据为基础,结合根据经典的断裂力学,将表面粗糙度以及内部非金属夹杂物与FV520B-Ⅰ疲劳寿命联系起来得到疲劳寿命预... 表面粗糙度和内部非金属夹杂物这两种缺陷形式都会明显影响高强度钢FV520B-Ⅰ的疲劳寿命。以FV520B-Ⅰ的超声疲劳实验数据为基础,结合根据经典的断裂力学,将表面粗糙度以及内部非金属夹杂物与FV520B-Ⅰ疲劳寿命联系起来得到疲劳寿命预测基础模型。从实验数据中选取合适的疲劳数据对基础模型进行拟合,确定与FV520B-Ⅰ相关参数,从而分别建立了针对两种不同缺陷情况下FV520B-Ⅰ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建立为FV520B-Ⅰ的疲劳寿命研究作出了贡献,准确并有针对性的预测疲劳寿命对保障设备的正常生产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V520B—I 内部缺陷 表面缺陷 寿命预测 疲劳寿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子封装中焊点疲劳模型的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俊 郝伟娜 柴国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在电子元件的设计和电子封装的可靠性评估中焊点的热-机械可靠性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已经有许多疲劳模型提出和发展用于分析焊点在热-机械疲劳载荷下的可靠性问题。对这些模型进行了回顾,并对它们的应用和局限性作出了评价。
关键词 疲劳寿命模型 焊点 电子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工况连续油管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银萍 方凤英 +2 位作者 潘莹 魏文澜 窦益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86,共7页
连续油管作业过程中经历复杂工况,现有研究方法大多仅考虑了单一工况,使得连续油管的疲劳寿命难以准确预测。为提高连续油管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通过考虑连续油管作业在多工况条件下的特点,依据Manson-Coffin模型、Miner法则及中性层... 连续油管作业过程中经历复杂工况,现有研究方法大多仅考虑了单一工况,使得连续油管的疲劳寿命难以准确预测。为提高连续油管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通过考虑连续油管作业在多工况条件下的特点,依据Manson-Coffin模型、Miner法则及中性层假设,建立含磨损、冲砂、疲劳损伤的连续油管疲劳寿命判断依据;开展连续油管疲劳性能试验,获得CT110连续油管的疲劳寿命模型关键参数;基于连续油管的使用档案,进行了某使用日历下连续油管疲劳寿命算例分析,形成多工况连续油管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在给定使用日历下,Ø50.8 mm×4.4 mm CT110连续油管的理论起下作业次数为11次,进行10次作业后连续油管极限载荷为645 MPa,与未使用时相比损失了17%;随着作业次数增多,连续油管寿命明显降低,其截面极限载荷呈下降趋势。本文所研究的多工况连续油管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为连续油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疲劳寿命预测及降级使用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疲劳寿命 多工况 疲劳试验 疲劳寿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及压载的裂纹扩展寿命模型
13
作者 陈瑞峰 陈浩然 +2 位作者 任明法 何宇廷 傅祥炯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0-484,共5页
在随机载荷谱中,往往存在压缩载荷的作用,而现有的模型对压载问题的考虑较少;基于闭合理论,建立了一种计及压载的裂纹扩展寿命模型,并对短裂纹问题以及三维裂纹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处理.计算结果表明,此模型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关键词 载荷谱 裂纹扩展 压缩载荷 疲劳寿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充氢金属疲劳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鹏飞 赵晟炜 李文晓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8-1125,共8页
在高压氢环境和疲劳荷载作用下,金属承载件会出现材料疲劳性能减损,甚至失效。对临氢构件开展原位氢疲劳损伤研究存在氢安全方面的困难,因此近年来多采用对预充氢金属进行疲劳性能研究的替代方式。简要概述了氢损伤机理,介绍了金属预充... 在高压氢环境和疲劳荷载作用下,金属承载件会出现材料疲劳性能减损,甚至失效。对临氢构件开展原位氢疲劳损伤研究存在氢安全方面的困难,因此近年来多采用对预充氢金属进行疲劳性能研究的替代方式。简要概述了氢损伤机理,介绍了金属预充氢试验方法,总结了预充氢情况下氢对金属高、低周疲劳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归纳了建立预充氢金属的疲劳寿命模型,对金属氢损伤开展定量分析的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通过改变临氢材料内氢的渗入量和存在形式来抑制氢对金属的影响来提高临氢材料疲劳寿命的几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疲劳 预充氢 氢损伤 疲劳寿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钢筋考虑屈曲的低周疲劳损伤模型
15
作者 杨红 彭荣盛 赵银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7-160,共14页
钢筋混凝土柱受力后期的重要非弹性特征之一是纵向钢筋受压屈曲,以及反复拉压之后断裂,但可考虑钢筋屈曲的低周疲劳损伤模型很少,且少数考虑屈曲的疲劳损伤模型无法直接用于不同强度钢筋的疲劳损伤计算和断裂分析。对长径比为6.25、9.37... 钢筋混凝土柱受力后期的重要非弹性特征之一是纵向钢筋受压屈曲,以及反复拉压之后断裂,但可考虑钢筋屈曲的低周疲劳损伤模型很少,且少数考虑屈曲的疲劳损伤模型无法直接用于不同强度钢筋的疲劳损伤计算和断裂分析。对长径比为6.25、9.375、12.0、15.0的HRB400钢筋、HRB500钢筋试件分别进行考虑屈曲的拉压相等循环加载、拉压不等循环加载试验,测量平均应力-平均应变(σˉs-εˉs)曲线和跨中横向屈曲位移。与HRB600钢筋的相应试验结果结合,形成系统性试验数据。基于试验数据分析屈服强度、长径比对屈曲钢筋极限变形能力的影响,考察传统C-M疲劳寿命模型、基于总平均应变幅εˉsa的修正C-M模型对屈曲钢筋的适用性,并分析误差原因;提出适用性较好的基于循环总平均应变幅εˉsa-cyc的修正C-M疲劳模型。结果表明:由于钢筋的εsu、εsult和fu等力学性能参数不同,不同强度钢筋试件屈曲后的低周疲劳受力性能存在差异;屈曲钢筋循环受力时的极限变形能力与低周疲劳损伤有关,仅根据单调受拉的极限拉应变εsu不能正确判断钢筋的断裂状态;基于总平均应变幅εˉsa的修正C-M模型无法合理考虑不同加载方式对屈曲钢筋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存在系统误差;基于εˉsa-cyc的修正C-M模型可合理考虑不同加载方式的影响,能直接用于不同强度、不同长径比钢筋,且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屈曲 低周疲劳 疲劳寿命模型 加载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检测数据优化连续油管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万夫 周兆明 +2 位作者 张健 周咏琳 王哲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2,I0001,共5页
目前连续油管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不能准确预测连续油管剩余寿命,造成连续油管的浪费和意外断裂事故,提高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是连续油管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文章分析连续油管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及计算过程所采用参数存在理想化,利用连... 目前连续油管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不能准确预测连续油管剩余寿命,造成连续油管的浪费和意外断裂事故,提高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是连续油管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文章分析连续油管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及计算过程所采用参数存在理想化,利用连续油管在线实时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壁厚值、直径和缺陷尺寸等参数作为疲劳寿命模型计算输入参数。分析利用直径、壁厚的测量值提高对疲劳寿命计算准确性案例,在线检测技术和疲劳寿命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可更加准确预测剩余寿命。进一步将实际缺陷尺寸纳入疲劳寿命评估计算中,消除现有计算模型未考虑缺陷影响因子的不可靠性。连续油管现场实时检测将会更加标准化和普遍化,同样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与现场测量值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是提高评价使用次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疲劳寿命模型 在线检测 直径增长 壁厚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拉伸状态下橡胶隔振器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文涛 肖苏华 +1 位作者 黄健龙 谢新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30,75,共8页
针对橡胶隔振器疲劳寿命预测问题,基于哑铃型橡胶材料试片的疲劳寿命试验数据,建立橡胶隔振器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而提出橡胶隔振器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方案。设计了一哑铃型橡胶试片进行拉伸疲劳试验,实测其疲劳寿命数据并以最小二乘... 针对橡胶隔振器疲劳寿命预测问题,基于哑铃型橡胶材料试片的疲劳寿命试验数据,建立橡胶隔振器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而提出橡胶隔振器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方案。设计了一哑铃型橡胶试片进行拉伸疲劳试验,实测其疲劳寿命数据并以最小二乘法拟合了该试片疲劳寿命的幂函数预测模型。再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橡胶隔振器的三种常见的疲劳寿命评价参数:对数主应变、柯西主应力和应变能密度,最后将橡胶隔振器的疲劳寿命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当疲劳失效标准静为刚度降级25%时,三种疲劳寿命评价参数均能较好地拟合成幂函数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对数主应变的预测值较为接近实测值、应变能密度参数的预测值约为实测值2倍左右、柯西主应力预测寿命的可靠性验证系数均接近5,且三种疲劳损伤评价参数的疲劳寿命拟合曲线形状均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隔振器 单轴拉伸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可靠性验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疲劳寿命预测曲轴再制造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效玲 顾林宾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18,共3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构造曲轴的疲劳寿命模型。考虑到零部件疲劳失效对再制造能力评估的影响,分析疲劳寿命与再制造要求之间的定性关系,提出再制造临界阈值的定义和定量模型。借助已有再制造评价体系,来建立再制造评价函数。同时,将疲...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构造曲轴的疲劳寿命模型。考虑到零部件疲劳失效对再制造能力评估的影响,分析疲劳寿命与再制造要求之间的定性关系,提出再制造临界阈值的定义和定量模型。借助已有再制造评价体系,来建立再制造评价函数。同时,将疲劳寿命预测与再制造性评价相结合,提出基于疲劳寿命预测的再制造性评价方法,通过实例证实曲轴可满足再制造要求,证实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曲轴的再制造可行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轴 再制造性评价 疲劳寿命模型 临界阈值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平行钢丝拉索疲劳寿命评估
19
作者 晏铖 韩晓强 +3 位作者 徐伟杰 杨彦海 魏强 柳成荫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93,共6页
为研究列车荷载下平行钢丝拉索疲劳寿命,利用斜拉索内平行钢丝的疲劳寿命模型,基于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推导了平行钢丝拉索任意一根钢丝疲劳破坏所经历的循环次数,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斜拉桥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以一座现役... 为研究列车荷载下平行钢丝拉索疲劳寿命,利用斜拉索内平行钢丝的疲劳寿命模型,基于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推导了平行钢丝拉索任意一根钢丝疲劳破坏所经历的循环次数,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斜拉桥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以一座现役大跨径斜拉桥为背景工程,分别建立了有91根钢丝的普通拉索疲劳寿命模型和有109根钢丝的加强拉索疲劳寿命模型,研究了钢丝根数对拉索疲劳寿命的影响,计算了铁路荷载作用下该斜拉桥拉索寿命。结果表明:在10%的断丝率下,普通斜拉索和加强斜拉索疲劳寿命均服从正态分布且均值基本相同,普通斜拉索方差要大于加强斜拉索。两种斜拉索在仅考虑列车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均远大于其设计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斜拉索疲劳寿命模型 MONTE-CARLO模拟 平行钢丝拉索 铁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度协调的路桥过渡段路面疲劳寿命预估 被引量:8
20
作者 栾利强 文双寿 +2 位作者 张婧怡 肖桂元 赵瑞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27-5035,共9页
为了克服路与桥显著的沉降差异,从本质上解决桥头跳车问题,通过刚度协调分析方法,采用ABAQUS建立五层体系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断裂力学为基础,分析了单因素和多因素作用下路桥过渡段面层路面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而建立了结构组合和力学控制... 为了克服路与桥显著的沉降差异,从本质上解决桥头跳车问题,通过刚度协调分析方法,采用ABAQUS建立五层体系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断裂力学为基础,分析了单因素和多因素作用下路桥过渡段面层路面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而建立了结构组合和力学控制指标多因素疲劳寿命预估模型。结果表明:应力强度因子KⅡ随着面层与基层、面层与搭板层、面层与土基刚度差的减小而递减。面层疲劳寿命随着面层模量、轴载增长而减小,随着面层厚度、基层厚度、基层模量、搭板层厚度、搭板层模量、土基模量、车速增长而增大;对路面疲劳寿命敏感性次序为:面层厚度>车速>土基模量>轴载>搭板层厚度>基层厚度>面层模量>基层模量>搭板模量。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桥头搭板处沥青路面合理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同时为我国疲劳寿命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疲劳寿命预估模型 路桥过渡段 应力强度因子 桥头跳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