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辣椒疫霉菌侵染胡椒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1
作者 高圣风 王亚男 +3 位作者 付华菲 胡生燕 刘世超 孙世伟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胡椒瘟病是危害胡椒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侵染过程是认识病害和指导防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辣椒疫霉—胡椒”为互作对象,观察侵染过程中的病原菌和寄主细胞进行的细胞学变化。结果显示:(1)接种...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胡椒瘟病是危害胡椒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侵染过程是认识病害和指导防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辣椒疫霉—胡椒”为互作对象,观察侵染过程中的病原菌和寄主细胞进行的细胞学变化。结果显示:(1)接种前,游动孢子呈圆球形,作自由游动。(2)接种后3 h,游动孢子在胡椒下胚轴表皮休止呈扁球形,大部分休止孢继续变形呈洋梨形或椭球型,少部分保持原状并萌发出短芽管;休止孢附着的寄主细胞开始被诱导活性氧迸发和胼胝质积累。(3)接种6 h,短芽管发育成末端膨大的长芽管;已侵入的菌丝沿寄主细胞间隙延伸扩展,菌丝侧面形成指状吸器结构,吸器多聚集成簇;寄主细胞在入侵菌丝位置产生大量的胼胝质积累,被入侵细胞出现显著的活性氧迸发以及细胞死亡。(4)接种24 h,入侵菌丝扩展至胡椒下胚轴的木质部,填充满髓部细胞并沿之纵向迅速扩展;在其他部位主要通过细胞间隙向四周缓慢扩展。(5)接种48 h,入侵菌丝开始从寄主细胞间隙、气孔等位置突破至植株体外形成气生菌丝。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辣椒疫霉菌侵染胡椒的细胞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辣椒疫霉—胡椒”互作,揭示胡椒瘟病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辣椒疫霉菌 侵染过程 显微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和β-tubulin基因分析的居间疫霉菌系统发育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雯雯 赵文霞 +3 位作者 林若竹 姚艳霞 李娟 淮稳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82,共10页
【目的】对我国亚热带部分森林中的疫霉菌及其所致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研究疫霉菌的种类和遗传多样性,探讨疫霉菌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林木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健康叶片诱捕林间溪流里的疫霉菌,对有症状的叶片组织... 【目的】对我国亚热带部分森林中的疫霉菌及其所致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研究疫霉菌的种类和遗传多样性,探讨疫霉菌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林木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健康叶片诱捕林间溪流里的疫霉菌,对有症状的叶片组织进行分离纯化,显微镜下根据其菌丝分枝和结构特征,初步判定为疫霉菌。对菌株的ITS和β-tubulin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将序列拼接后,用MAFFT 7.0、PAUP 4.0 beta10、Mr Bayes 3.2.6及PhyML 3.0等软件进行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得到46株中国新记录种,通过进一步培养和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与居间疫霉菌Phytophthora intercalaris相吻合。拼接之后得到完整的ITS序列为847~849 bp,与参考菌株(KT163268)序列一致性为99.29%~99.53%;β-tubulin序列均为882 bp,与参考菌株(KT163336)序列一致性为99.43%~99.66%。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菌株与居间疫霉菌以100%的支持率聚为一支。本研究不仅增加了居间疫霉菌的菌株数量,也扩大了该菌的分布范围,同时也增加了中国疫霉菌的种类。【结论】居间疫霉菌种内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之间具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但是也存在一些碱基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疫霉菌 居间疫霉菌 ITS Β-TUBULIN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挥发物和浸提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廖静静 刘屹湘 +3 位作者 杨敏 张彧 何霞红 朱书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46,共10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测定了大蒜各部位挥发物和浸提液对辣椒疫霉菌各生育阶段的抑菌活性,并用GC-MS深入分析了大蒜浸提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以期为利用大蒜和辣椒轮作或间作控制辣椒疫病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大蒜各组织挥发...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测定了大蒜各部位挥发物和浸提液对辣椒疫霉菌各生育阶段的抑菌活性,并用GC-MS深入分析了大蒜浸提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以期为利用大蒜和辣椒轮作或间作控制辣椒疫病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大蒜各组织挥发物和浸提液对辣椒疫霉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蒜瓣抑菌活性最强,挥发物浓度0.3 g/皿即完全抑制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浸提液浓度16.7 mg/mL时的抑制率为67.09%。蒜瓣浸提液浓度2 mg/mL时对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18.44%,100%和100%。GC-MS分析表明,3种组织浸提液中均含有多种含硫化合物,包括二烯丙基一硫化物(DAS)、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和二甲基三硫化物(DMTS)等。化合物单体活性验证结果表明,DADS、DATS和DMTS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抑菌活性最强,浓度100 mg/L时抑制率为47.30%。综上所述,大蒜不同组织产生和释放的含硫化合物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杀菌活性,生产上可以利用大蒜和辣椒间作或轮作降低辣椒疫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浸提液 挥发物 辣椒疫霉菌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处理对土壤辣椒疫霉菌抑制效果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曹云 常志州 +2 位作者 马艳 李彩凤 黄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9-546,共8页
设施辣椒栽培土传病害严重,已成为制约辣椒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以江苏铜山、南京、宜兴3地不同pH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原始沼液及铵强化沼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效果,以期为探索新的克服土传病害方法提供理论... 设施辣椒栽培土传病害严重,已成为制约辣椒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以江苏铜山、南京、宜兴3地不同pH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原始沼液及铵强化沼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效果,以期为探索新的克服土传病害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淹水或沼液处理均导致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硝态氮含量降低。沼液处理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氮显著增加。淹水降低了土壤细菌、真菌的数量及土壤脲酶、脱氢酶活性,而对放线菌数量影响不明显。淹水期间,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真菌数量持续下降。铵强化沼液处理的土壤细菌数量最多,真菌、放线菌数量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各处理脱氢酶、脲酶活性于第2~4 d内达最大值,此后缓慢下降。试验结束时,铜山、南京、宜兴3种土壤脱氢酶活性较试验初始值分别降低15.2%~59.6%、7.9%~38.4%、2.8%~37.9%,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16.7%、17.3%、17.1%;疫霉菌的数量分别下降2~3、1~2、1个数量级。铵强化沼液处理的疫霉菌数量最低,较淹水对照分别降低54.7%、62.8%、51.9%,说明提高沼液氨浓度,可以增强对土壤疫霉菌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土壤处理 铵态氮 疫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羧酸酰胺类杀菌剂对黄瓜疫霉菌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及其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8
5
作者 朱书生 陈磊 +2 位作者 卢晓红 李健强 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离体条件下测定了3种羧酸酰胺类(Carboxylic acid amides,CAAs)杀菌剂氟吗啉、烯酰吗啉和异丙菌胺对黄瓜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抑制黄瓜疫霉菌休止孢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54,0.46和0.34μg/mL;抑制菌丝... 离体条件下测定了3种羧酸酰胺类(Carboxylic acid amides,CAAs)杀菌剂氟吗啉、烯酰吗啉和异丙菌胺对黄瓜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抑制黄瓜疫霉菌休止孢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54,0.46和0.34μg/mL;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92,0.70和0.67μg/mL;抑制孢子囊形成的EC50值分别为0.48,0.31和0.26μg/mL。但对游动孢子的释放、游动及休止孢的形成均没有抑制作用。氟吗啉、烯酰吗啉和异丙菌胺抑制田间采集的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09(±0.24),0.29(±0.04)和0.32(±0.07)μg/mL,供试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均呈正态分布,未检测到抗药性菌株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吗啉 烯酰吗啉 异丙菌胺 黄瓜疫霉菌 生物活性 敏感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曾令达 张荣 +1 位作者 蔡韫 柴素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9-92,共4页
为寻找果树病害防治的植物源抑菌物质,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获得17种植物的提取物,并用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丁香(Syringa aramaticum)、黄连(Coptischi... 为寻找果树病害防治的植物源抑菌物质,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获得17种植物的提取物,并用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丁香(Syringa aramaticum)、黄连(Coptischinensis Franch)、细辛(Asarum sieboldii)提取物5 mg/mL浓度处理药后7 d抑菌率均为100%,1 mg/mL浓度处理抑菌率则分别为60.68%、51.88%、15.64%,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花椒(Pricklyash Peel)提取物5 mg/mL浓度处理药后7 d抑菌率均达60%以上;5 mg/mL浓度处理花椒、黄连、黄柏、细辛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孢子囊萌发抑制率都在60%以上,而花椒的抑制率最高,达73.08%。不同植物提取物抑菌效果受温度和pH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物 荔枝霜疫霉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疫霉菌的培养及大量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建卿 江彤 陈学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4,共3页
烟草疫霉菌 (Phytophthoranicothianae)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菌丝在滴加了土壤浸出液的皮氏培养液中 ,可在 3d内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囊 ,游动孢子囊经低温处理后再培养 2
关键词 烟草 疫霉菌 人工培养 游动孢子囊 游动孢子 培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及其所致番茄猝倒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毕艳红 慕卫 +2 位作者 刘峰 杨连来 潘金菊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47,共5页
实验室接种条件下比较了6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引起的番茄猝倒病的控制作用,室内测定了其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释放游动孢子3种不同菌态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对番茄安全的剂量下进行土壤处理时,... 实验室接种条件下比较了6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引起的番茄猝倒病的控制作用,室内测定了其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释放游动孢子3种不同菌态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对番茄安全的剂量下进行土壤处理时,霉灵、稻瘟灵对番茄猝倒病的防效为80%~90%,霜霉威和代森锰锌的防效为60%~70%,甲霜灵和异菌脲的防效在50%左右;供试杀菌剂浸种处理对番茄猝倒病的防效都较低,均在60%以下。甲霜灵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释放游动孢子的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0.304、0.742和2.725mg/L;霉灵、稻瘟灵对致病菌孢子囊形成的毒力较高,EC50值分别为0.875和2.888mg/L,但对菌丝生长和释放游动孢子的EC50值均在20mg/L以上;代森锰锌的毒力中等,对3种菌态的EC50值分别为3.402、10.243和23.561mg/L;霜霉威和异菌脲对病原菌3种不同菌体形态的毒力都较低,EC50>1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辣椒疫霉菌 防效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菌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兰成忠 陈庆河 +3 位作者 赵健 邱荣洲 李本金 翁启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6,共5页
采用大豆疫霉菌在不同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法研究了大豆疫霉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并应用杀菌剂室内生测、盆栽药剂防效对药效作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6;光暗交替有利于该菌营养体的生... 采用大豆疫霉菌在不同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法研究了大豆疫霉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并应用杀菌剂室内生测、盆栽药剂防效对药效作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6;光暗交替有利于该菌营养体的生长,在Rye或C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烯酰吗啉EC50为O.1654μg/mL,抑菌效果最好,甲霜灵、甲霜灵·锰锌和氟吗啉·锰锌的EC50分别为0.2610、0.4510和0.9842μg/mL,效果次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在活体条件下对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并有较长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菌 生物学特性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向辉 高智谋 +2 位作者 陆保君 潘月敏 曹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6-327,共2页
对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的发生概况、抗性产生机理、抗甲霜灵特性的遗传控制 ,以及甲霜灵对疫霉菌抗药性的影响和甲霜灵抗性的治理对策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疫霉菌 甲霜灵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丘麒 罗建军 +2 位作者 曾勇 叶倩文 钟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588-3589,共2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巴核桃等21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10 mg(干粉)/ml溶剂处理后5 d对荔枝霜疫霉菌抑菌活性较高的是巴核桃、大杨柳和甘草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100%、87.72%、87.2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巴核桃等21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10 mg(干粉)/ml溶剂处理后5 d对荔枝霜疫霉菌抑菌活性较高的是巴核桃、大杨柳和甘草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100%、87.72%、87.20%;对芒果炭疽病菌抑菌活性较好的是水茄提取物,其抑菌率为6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霜疫霉菌 芒果炭疽病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亚铜对辣椒疫霉菌和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君丽 董汇泽 +2 位作者 李屹 田晓丽 侯全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3X期79-81,共3页
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生产纳米级杀菌剂是近年来农药研发的新领域。为了解纳米氧化亚铜(Cu2O)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配制了5个浓度的纳米Cu2O,分别为250、500、750、1000、1250mg·kg-1,采用含药培养基法进行了毒力... 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生产纳米级杀菌剂是近年来农药研发的新领域。为了解纳米氧化亚铜(Cu2O)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配制了5个浓度的纳米Cu2O,分别为250、500、750、1000、1250mg·kg-1,采用含药培养基法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的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对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质量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在0.97以上;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135.4mg·kg-1和706.2mg·kg-1。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2O 辣椒疫霉菌 辣椒根腐病菌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类似根缘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静静 张立猛 +5 位作者 张潇丹 郑祥 焦永鸽 何霞红 朱书生 杨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45,60,共8页
生产实践表明,利用大蒜与辣椒轮作能有效控制辣椒疫病的危害。大蒜根系分泌物的抑菌活性与病害的控制有关。本文分析了大蒜根冠细胞脱落物的种类以及不同温湿度和根长对大蒜根冠细胞脱落物产生的影响,并测定细胞脱落物水培液对辣椒疫霉... 生产实践表明,利用大蒜与辣椒轮作能有效控制辣椒疫病的危害。大蒜根系分泌物的抑菌活性与病害的控制有关。本文分析了大蒜根冠细胞脱落物的种类以及不同温湿度和根长对大蒜根冠细胞脱落物产生的影响,并测定细胞脱落物水培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蒜根冠细胞脱落物为椭圆、长椭圆形和长形类似根缘细胞。这些类似根缘细胞的产生受根长、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根系在2%水琼脂的平板内,20℃条件下培养至25mm以上产生的类似根缘细胞最多。大蒜类似根缘细胞水培液对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游动和孢子囊释放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该研究表明,大蒜根系产生的类似根缘细胞也是化感抑菌物质释放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BLCs 辣椒疫霉菌 水培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源超 郑小波 陆家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9-31,共3页
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的研究现状王源超,郑小波,陆家云(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甲霜灵(metalaxyl)属酰基丙氨酸类杀菌剂,1977年由瑞士汽巴一嘉基公司生产,用以防治包括疫霉菌在内的卵菌所致植物病害,具强... 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的研究现状王源超,郑小波,陆家云(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甲霜灵(metalaxyl)属酰基丙氨酸类杀菌剂,1977年由瑞士汽巴一嘉基公司生产,用以防治包括疫霉菌在内的卵菌所致植物病害,具强内吸性和治疗、保护作用。该药剂最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霉菌 甲霜灵 杀菌剂 抗性 群体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霉菌保存及游动孢子诱导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荣 辛光云 刘爱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679-8680,共2页
[目的]探索辣椒疫霉菌保存和游动孢子诱导技术。[方法]辣椒疫霉菌在5种不同培养基中,26℃暗培养3 d,再光照培养6 d后,将培养基平分6块,置于2个培养皿中,加入40 ml无菌水,一个计算孢子囊数,另一个于16℃光照0.5 h后,计算游动孢子数。[结... [目的]探索辣椒疫霉菌保存和游动孢子诱导技术。[方法]辣椒疫霉菌在5种不同培养基中,26℃暗培养3 d,再光照培养6 d后,将培养基平分6块,置于2个培养皿中,加入40 ml无菌水,一个计算孢子囊数,另一个于16℃光照0.5 h后,计算游动孢子数。[结果]辣椒疫霉菌在5种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生长速度关系是OMA>CMA>CA>PSA>BA,产生孢子囊数量最多的培养基是BA和PSA,最少的为OMA;释放游动孢子量在CMA上最多,BA、PSA、CA和OMA上无显著差异;该菌在试管斜面中,于16℃下可以保存9个月。[结论]诱导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的最佳方法是:将该菌在CMA培养基上,于26℃暗培养3 d,再持续光照培养6 d后,加无菌水置16℃光照0.5 h;最佳的保存温度是16℃;游动孢子的浓度与孢子囊的浓度没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菌 培养基 游动孢子 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疫霉菌引起的香蕉新病害的病原初步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振中 李学文 +2 位作者 孙正祥 姜彦全 廖林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0-52,共3页
近年来广东省部分地区香蕉植株出现黄化、萎焉和枯死等症状,对病变部分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接种试验,确定是由疫霉菌(Phytophthorasp.)所引起的一种香蕉新病害。病菌从香蕉根部侵染,进入植株后扩展到茎部,产生水渍状、褐色和黑色病变,引... 近年来广东省部分地区香蕉植株出现黄化、萎焉和枯死等症状,对病变部分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接种试验,确定是由疫霉菌(Phytophthorasp.)所引起的一种香蕉新病害。病菌从香蕉根部侵染,进入植株后扩展到茎部,产生水渍状、褐色和黑色病变,引起香蕉细胞和组织腐烂、坏死。病菌可以经母株与吸芽的连接部分,由母株扩展到吸芽。疫霉菌可以在病组织和土壤中存活,通过雨水、灌溉水和带菌土壤进行田间或远距离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疫霉菌 鉴定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霜疫霉菌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易赛 潘汝谦 +4 位作者 徐大高 凌金锋 彭埃天 习平根 姜子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1,共5页
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烯酰吗啉用于防治该病害.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对2009-2012年采自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区的115个荔枝霜疫霉菌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值(EC50值),结果表明:各菌株的EC50值介于0.0977... 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烯酰吗啉用于防治该病害.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对2009-2012年采自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区的115个荔枝霜疫霉菌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值(EC50值),结果表明:各菌株的EC50值介于0.0977~0.2226μg/mL之间,平均为0.1702 (±0.0026) μg/mL,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2.28倍;所有菌株的EC50值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表明无抗药性亚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霜疫霉菌 烯酰吗啉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孢炭疽菌及两种疫霉菌对苯酰菌胺的敏感性与β-微管蛋白氨基酸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维萍 梅馨月 +7 位作者 杨敏 陈磊 毕扬 蔡萌 王海燕 阿普前 何霞红 朱书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150,共8页
选择对多菌灵、乙霉威和苯酰菌胺具有不同敏感性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及恶疫霉菌P.cact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及氨基酸序列比对法分析了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突变与敏感性... 选择对多菌灵、乙霉威和苯酰菌胺具有不同敏感性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及恶疫霉菌P.cact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及氨基酸序列比对法分析了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突变与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对苯酰菌胺、多菌灵和乙霉威的敏感性与β-微管蛋白198位或200位氨基酸突变有关:对多菌灵敏感、对苯酰菌胺和乙霉威不敏感的胶孢炭疽菌β-微管蛋白氨基酸198位为谷氨酸(E),200位为苯丙氨酸(F);对多菌灵已产生抗性而对苯酰菌胺和乙霉威不敏感的菌株,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200位由苯丙氨酸(F)突变为了酪氨酸(Y);对多菌灵高抗、对苯酰菌胺和乙霉威敏感的菌株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198位由谷氨酸(E)突变为了丙氨酸(A)。辣椒疫霉菌和恶疫霉菌对苯酰菌胺敏感,对多菌灵和乙霉威均不敏感。检测疫霉菌菌株β-微管蛋白未发现氨基酸突变,但发现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在196~200位与胶孢炭疽菌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导致苯酰菌胺仅对疫霉菌有抑制效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酰菌胺 疫霉菌 胶孢炭疽菌 Β-微管蛋白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霉菌在土壤中消长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凤莲 罗赫荣 +1 位作者 朱宗源 谢丙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6-308,共3页
为有效防治辣椒疫霉病 ,对辣椒疫霉病田土壤进行了病菌分离、菌株配对培养、越冬存活形式等研究 .结果表明 :病田土壤中的疫霉菌数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以 5~ 8月最多 ,冬季和初春最少 ;湖南长沙地区疫霉菌的配对型有 A2 和 A1 A2 ... 为有效防治辣椒疫霉病 ,对辣椒疫霉病田土壤进行了病菌分离、菌株配对培养、越冬存活形式等研究 .结果表明 :病田土壤中的疫霉菌数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以 5~ 8月最多 ,冬季和初春最少 ;湖南长沙地区疫霉菌的配对型有 A2 和 A1 A2 两种类型 ,多以卵孢子形态在土壤中越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疫霉菌 土壤 消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卵孢子生活力和萌发的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文景芝 杨明秀 +1 位作者 郝中娜 刘春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2-327,共6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一种能够促使大豆疫霉菌卵孢子在短时间内大量萌发的方法。结果表明,卵孢子菌龄、预处理温度、化学物质及其浓度在某种程度上均影响大豆疫霉菌卵孢子的生活力。胡萝卜琼脂平板上24℃密封培养条件下,30d菌龄的卵孢子... 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一种能够促使大豆疫霉菌卵孢子在短时间内大量萌发的方法。结果表明,卵孢子菌龄、预处理温度、化学物质及其浓度在某种程度上均影响大豆疫霉菌卵孢子的生活力。胡萝卜琼脂平板上24℃密封培养条件下,30d菌龄的卵孢子中只有10.56%处于萌动状态,但经0.4%的KMnO4处理20min或35℃处理5d后,萌动率分别提高到58.49%和83.55%,但并不萌发。以3mL大豆感病品种Sloan的根系分泌物为培养液,26℃黑暗或光照培养7d即可获得80%以上的卵孢子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卵孢子 生活力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