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4篇文章
< 1 2 2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阻率比检测碱矿渣混凝土收缩性能可行性探讨
1
作者 杨长辉 朱效宏 +2 位作者 郑雨佳 李青 杨凯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7-1081,共5页
使用简易电阻测试法测试并计算碱矿渣混凝土不同深度的电阻率比,然后使用千分表法测试不同水胶比碱矿渣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并使用质量法测试同条件下碱矿渣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建立了碱矿渣混凝土质量损失与干燥收缩之间的线性关系,探寻了... 使用简易电阻测试法测试并计算碱矿渣混凝土不同深度的电阻率比,然后使用千分表法测试不同水胶比碱矿渣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并使用质量法测试同条件下碱矿渣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建立了碱矿渣混凝土质量损失与干燥收缩之间的线性关系,探寻了碱矿渣混凝土电阻率比与质量损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碱矿渣混凝土质量损失与干燥收缩之间的相关系数R2大于0.890 9,且拟合曲线的斜率与碱矿渣混凝土水胶比相关性较大;碱矿渣混凝土的电阻率比对其质量损失十分敏感,且呈正相关,因此可通过监测碱矿渣混凝土的电阻率比来评价其干燥收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矿渣混凝土 电阻率比 干燥收缩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电阻率控制因素及含气分布规律
2
作者 闫建平 黄莉莎 +7 位作者 郭伟 唐洪明 胡钦红 廖茂杰 邱小雪 聂彧晗 郑马嘉 黄毅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5,共14页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存在测井低电阻率(<10Ω·m)、超低电阻率(<5Ω·m)异常现象,不同区域低电阻率含气层的产气量差异较大。为深入认识该区页岩低电阻率成因及对含气性的影响,基...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存在测井低电阻率(<10Ω·m)、超低电阻率(<5Ω·m)异常现象,不同区域低电阻率含气层的产气量差异较大。为深入认识该区页岩低电阻率成因及对含气性的影响,基于该区页岩X射线衍射、物性、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地球化学特征测试分析结果和测井解释成果等的系统分析,明确了低电阻率成因以及电阻率与含气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在不同构造单元的测井电阻率差异明显,低、超低电阻率井主要分布在双龙—罗场向斜、建武向斜西侧及叙永向斜,正常电阻率井集中分布于建武向斜;(2)双龙—罗场向斜、叙永向斜页岩低、超低电阻率主要成因受有机质石墨化和高含水饱和度的双重控制,而建武向斜以西页岩低电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机质弱石墨化及部分层段黏土矿物含量高;(3)超低电阻率页岩普遍存在于大型断裂体系较发育、深埋藏(大于3 000 m)、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的地质背景下,含气性较差、勘探风险大;(4)低电阻率出现在断裂弱发育、有机质演化程度适中—略高的地质条件下,含气性相对较好;正常电阻率页岩保存条件受破坏程度弱、含气性良好。结论认为:(1)低电阻率并不意味着页岩气储层具有差含气性,保存条件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对低电阻及含气性有重要影响;(2)双龙—罗场向斜东南、东、东北边缘,即向建武向斜过渡的低电阻率区域,以及叙永向斜NX33井区以西的低电阻率区域,含气量通常大于1.0 m^(3)/t,含气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电阻率页岩 超低电阻率页岩 电阻率差异 含气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T的地电阻率观测场地优化选择研究——以辽宁新城子深井地电阻场地为例
3
作者 张志宏 侯作亮 +2 位作者 杨士超 李梦莹 黄明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40,共5页
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与高密度电阻率相结合的方法,在辽宁新城子深井进行地电阻率观测,探测地下电性结构分布情况。通过精细探测,圈定了含水区的空间位置、范围和形态等关键参数,为多极距多层地震地电阻率场地选择和设计提供了重... 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与高密度电阻率相结合的方法,在辽宁新城子深井进行地电阻率观测,探测地下电性结构分布情况。通过精细探测,圈定了含水区的空间位置、范围和形态等关键参数,为多极距多层地震地电阻率场地选择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深井地电阻率 场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Green函数实现电阻率法总电位高精度三维正演
4
作者 熊彬 熊心如 +2 位作者 徐志锋 陆裕国 张健辉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86-2791,共6页
在电阻率法正演中,采用有限单元法数值求解总电位V时,关于总电位V的泛函中含有点电流源项,而位函数V在源点处具有奇异性.为了有效模拟点电流源邻近总电位V的变化情况,人们采用线性插值、二次插值甚至更高次插值,也难以完全消除其影响,... 在电阻率法正演中,采用有限单元法数值求解总电位V时,关于总电位V的泛函中含有点电流源项,而位函数V在源点处具有奇异性.为了有效模拟点电流源邻近总电位V的变化情况,人们采用线性插值、二次插值甚至更高次插值,也难以完全消除其影响,均不能收获令人满意的精度.本文将满足Possion方程的Green函数引入稳定电流场所满足的边值问题,借助Galerkin加权余量法构建有限单元法控制方程,进而实现基于总电位的高精度电阻率法三维正演.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算法的稳定性颇佳,对网格的依赖性低,且计算精度与基于异常电位正演的计算精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正演 有限单元法 GREEN函数 总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柯坪地电阻率异常变化
5
作者 解滔 韩盈 +1 位作者 于晨 范晔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5,共14页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M_(S)7.1地震,震中400km范围内仅有柯坪一个地电阻率观测站,该站距离此次地震的震中约90km。2023年4月开始,柯坪站EW和NS两个测道相较于2021—2022年同期,开始出现年变化幅度减小。截至乌什M_(S)7.1地震发生,E...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M_(S)7.1地震,震中400km范围内仅有柯坪一个地电阻率观测站,该站距离此次地震的震中约90km。2023年4月开始,柯坪站EW和NS两个测道相较于2021—2022年同期,开始出现年变化幅度减小。截至乌什M_(S)7.1地震发生,EW和NS测道观测数据去年变化后,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0.6%和0.5%。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式分析了地震前震中周围的应力和变形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显示柯坪站位于地震前挤压变形增强的区域,与地电阻率的下降型异常变化相符。此次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变化与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震例总结给出的特征一致。根据异常的各向异性变化,推测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320°,与震源机制解给出的P轴方位330°较为相近。因此,柯坪站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与乌什M_(S)7.1地震的晚期孕育过程之间可能存在“介质变形-电阻率变化”机制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电阻率 异常变化 各向异性变化 断层虚位错模式 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电阻率观测对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的预测
6
作者 解滔 于晨 +2 位作者 韩盈 张丽琼 高曙德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积石山M_(S)6.2地震前,震中300km范围内运行有9个视电阻率观测站,其中5个观测站数据质量较好,其余4个观测站因测区内环境因素影响而难以为日常跟踪提供稳定的动态背景。定西站自2021年7月开始出现下降异常,2022年...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积石山M_(S)6.2地震前,震中300km范围内运行有9个视电阻率观测站,其中5个观测站数据质量较好,其余4个观测站因测区内环境因素影响而难以为日常跟踪提供稳定的动态背景。定西站自2021年7月开始出现下降异常,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发生之后,该异常一直未恢复。2023年6月以来,武胜驿和武威站出现下降异常变化。此外,自2023年6月开始,距离震中335km的武都站也出现上升异常变化。依据这4个观测站的异常,分析认为祁连山地震带东段至甘东南地区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性,且地震类型最可能为逆冲型。2023年10月通渭站出现“快速下降—转折回升”形态的短期异常变化,随后在10月27日的周震情例会上对该预测区域给出了短期预测意见,12月18日M_(S)6.2地震发生在预测区内,且震源机制解类型也为预测的逆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电阻率 地震预测 异常变化 虚位错模式 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多深度电阻率天线系研究与设计
7
作者 李丰波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针对油气勘探开发对随钻电阻率探测的实际需求和国产随钻电阻率仪器装备自主研发的迫切需要,本文对随钻电阻率多深度天线系结构开展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补偿式的多深度多频率的随钻电阻率天线系结构设计方案。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仪器探测... 针对油气勘探开发对随钻电阻率探测的实际需求和国产随钻电阻率仪器装备自主研发的迫切需要,本文对随钻电阻率多深度天线系结构开展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补偿式的多深度多频率的随钻电阻率天线系结构设计方案。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仪器探测特性进行了考察及参数优化,该设计可实现多种深度的井下地层电阻率测量,同时能进行对称性电阻率补偿测量,消除井眼和工况影响。基于不同源距和不同频率测量组合,可提供更为丰富、准确的地层电阻率信息;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地层纵向分辨率,对薄互层具有较高的探测能力。本研究对我国随钻电阻率仪器的自主研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我国复杂地层尤其是薄互层的油气资源开发也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电阻率 天线结构 随钻测井 地质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多深度多频率电阻率测井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8
作者 李丰波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针对当前随钻地质导向对丰富地层信息的迫切需求,以及多深度多频率随钻电磁波电阻率仪器自主研发的关键难题,本文对一种随钻多深度多频率电磁波仪器研制的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介绍了多深度天线系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多频天线调谐网络进... 针对当前随钻地质导向对丰富地层信息的迫切需求,以及多深度多频率随钻电磁波电阻率仪器自主研发的关键难题,本文对一种随钻多深度多频率电磁波仪器研制的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介绍了多深度天线系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多频天线调谐网络进行了理论分析,设计了一种双频调谐网络及驱动电路模块,实现了多深度天线系在特定工作频率下的最佳发射效率及发射能量。仪器实际测试表明,多深度天线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实际天线发射调谐响应及功率达到了设计要求。本研究为多深度多频率随钻电磁波电阻率仪器的自主研制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电阻率 双频调谐 天线系结构 随钻测井 地质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域电磁法电场梯度视电阻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志亮 汤井田 +1 位作者 周聪 肖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CSEM)相比大地电磁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观测场值强度大等优势,在矿产资源、工程勘查等领域应用广泛。定义适当的视电阻率公式能更直观地反映地下介质的综合电性变化,视... 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CSEM)相比大地电磁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观测场值强度大等优势,在矿产资源、工程勘查等领域应用广泛。定义适当的视电阻率公式能更直观地反映地下介质的综合电性变化,视电阻率定义的研究一直是电磁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中基于水平电偶极子在均匀大地表面产生的电场的解析式,推导了水平电场分量Ex的频率梯度和空间梯度解析式,用其计算均匀大地地表场值梯度响应;同时,基于加权外推法计算一维电磁响应,并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计算场值的差分。将电场梯度解析值与电场差分值进行对比,验证了频率梯度和空间梯度解析式的正确性。基于均匀半空间场值梯度等效层状介质场值梯度,采用数值迭代的二分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得到电场梯度视电阻率。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所定义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可以反映地电结构变化,用差分值代替场值梯度进行视电阻率计算能够达到精度要求;水平电场的空间梯度视电阻率可以像广域视电阻率一样在近区和远区分别收敛于一个接近模型底层和顶层电阻率的值,符合理论预期,但是频率梯度视电阻率测深曲线不收敛,无法正确反映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不具备测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电磁法 场值梯度 广域视电阻率 频率梯度视电阻率 空间梯度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的黄土湿陷性评价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超哲 刘松玉 +3 位作者 王厚宇 鲁泰山 孙彦晓 刘宜昭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29,共8页
针对湿陷性黄土存在的现场取土成本高、扰动大等问题,结合黄土的湿陷特性与电学特性,提出了基于电阻率的黄土湿陷系数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室内湿陷试验,系统研究了含水量、密度和上覆荷载对黄土压缩量和湿陷系数的影响规律,阐明了黄土湿... 针对湿陷性黄土存在的现场取土成本高、扰动大等问题,结合黄土的湿陷特性与电学特性,提出了基于电阻率的黄土湿陷系数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室内湿陷试验,系统研究了含水量、密度和上覆荷载对黄土压缩量和湿陷系数的影响规律,阐明了黄土湿陷系数、电阻率与物理特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的湿陷系数随含水量和密度的增大呈幂函数形式减小,随压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采用室内电阻率测试验证了Keller电阻率模型对湿陷性黄土同样具有适用性,且电阻率与含水量、密度呈幂函数关系。通过消去含水量参数,可直接建立黄土湿陷系数与电阻率的关系,实现了基于电学指标的黄土湿陷系数现场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湿陷性 电阻率 湿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异常特征研究
11
作者 廖晓峰 祁玉萍 +3 位作者 杨星 王玮铭 任越霞 何畅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对泸定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的地电阻率异常演化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不同时间阶段出现了不同的异常形态,主要有:①甘孜站、江油站、红格站3个台站在强震发生前的1~4.2年出现了长趋势变化的转折,目前多数测项已显示为持续性的趋势上升;... 对泸定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的地电阻率异常演化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不同时间阶段出现了不同的异常形态,主要有:①甘孜站、江油站、红格站3个台站在强震发生前的1~4.2年出现了长趋势变化的转折,目前多数测项已显示为持续性的趋势上升;②出现长趋势转折变化后,红格站、江油站分别在2020年11月、2021年4月出现了年变幅减小的现象;③甘孜站、江油站、冕宁站3个台站在泸定6.8级地震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变化,震后3个台站的异常恢复,且再未出现此类异常变化。综上,长趋势变化的转折可能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区域内强震风险升高,而加速上升/下降、反向变化等异常特征可能更具有中短期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四川地区 电阻率 趋势转折 短期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电阻率模型研究综述
12
作者 陈松林 汪魁 赵明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5,共11页
电阻率法能通过表面电导率对岩土体等多孔介质内部结构及特性进行探测与表征,被广泛应用于原位测试中。土石混合料是由多相介质组成的极端不均匀松散岩土介质系统,其整体导电性受各相介质的空间分布、导电能力及组合方式的影响。众多学... 电阻率法能通过表面电导率对岩土体等多孔介质内部结构及特性进行探测与表征,被广泛应用于原位测试中。土石混合料是由多相介质组成的极端不均匀松散岩土介质系统,其整体导电性受各相介质的空间分布、导电能力及组合方式的影响。众多学者对土体电阻率进行了试验与理论研究,总结得到了多种土体电阻率理论模型。由于土石混合料的电阻率特性及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笔者在土体电阻率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土石混合料的导电机理,对已有的土石混合料电阻率模型及其局限性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混合介质的导电原理,为土石混合料电学传导模型的研究奠定基础;基于电化学理论,单相介质的电导性已有成熟的理论,而多相介质体的导电模型还处于不断完善与改进中;已有土石混合料电阻率模型可分为串-并联模型与区域统计模型,区域统计模型多为经验公式,应用方便,但模型的普适性仍需提高,串-并联模型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但将导电介质简化为串并联排列仍有别于土石混合料复杂的内部结构组成,模型仍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土石混合料 电阻率模型 串-并联模型 区域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在西藏沃达滑坡区的组合应用
13
作者 李于波 仇根根 +4 位作者 王大勇 李明威 佘一民 王蒙蒙 张格格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6,共9页
金沙江上游西藏沃达古滑坡目前处于复活蠕滑阶段。为查明该滑坡区的滑动范围、趋势与滑动面深度,本文沿坡体蠕滑方向布设了3条高密度电阻率法(ERT)测线和3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测线。3条ERT和AMT剖面的反演结果均表明研究区浅层存... 金沙江上游西藏沃达古滑坡目前处于复活蠕滑阶段。为查明该滑坡区的滑动范围、趋势与滑动面深度,本文沿坡体蠕滑方向布设了3条高密度电阻率法(ERT)测线和3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测线。3条ERT和AMT剖面的反演结果均表明研究区浅层存在低阻易滑区,L1、L2线低阻介质连续分布,L3线低阻介质零星散布,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测蠕滑体空间分布特征上更为精准,AMT方法在基岩形态、岩性组成推测、断裂探测等方面具有优势。结合AMT和ERT两种方法反演剖面的优势特点,大致推测了蠕滑体的滑动面与展布形态,滑动面的深度范围可能浅至十余米,深至五十余米,测线布置区岩性主要为板岩和碳质页岩,发育有逆断层,与前人已发表的地质资料、遥感结果相契合。这说明ERT和AMT的组合电法勘探可准确识别滑坡区地下电性结构,并服务于滑坡体范围和趋势预测,最后阐明了电法与InSAR在探测认识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ERT)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 岩性组成 滑动面 沃达滑坡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含水率对振动压实的影响及电阻率演化特征研究
14
作者 李佳文 陈高明 +3 位作者 田世龙 韩博文 冯怀平 杨志浩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5,共10页
土体含水率对路基振动压实的影响不可忽略,电阻率法被认为是实现含水率连续测试的有效手段。为研究不同含水率的土体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电阻率演化规律,基于非饱和土的巴塞罗那基本模型,结合非饱和渗流的Richards方程和表征... 土体含水率对路基振动压实的影响不可忽略,电阻率法被认为是实现含水率连续测试的有效手段。为研究不同含水率的土体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电阻率演化规律,基于非饱和土的巴塞罗那基本模型,结合非饱和渗流的Richards方程和表征土体电阻率的Archie推广公式,建立了考虑土体振动压实的水-力-电多场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数值模型分别对四组不同含水率的土体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回弹模量和电阻率演化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压实过程中,土体含水率对于土体的变形影响显著,土体沉降最终会趋于平衡状态,含水率越低,土体达到平衡状态越快;大于最佳含水率的土体,其最终的沉降和塑性变形幅值趋于一致;土体回弹模量在振动压实过程中随着逐渐压密而相应增大,强振作用下回弹模量的增长尤为突出;振动荷载作用下电阻率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虽然振动荷载会造成土体电阻率的周期性波动,但最终达到稳定后这种波动很小,并不会影响土体电阻率反映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状态。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土体电阻率法测含水率进行了深入研究,验证了电阻率实时反映土体压实状态的理论与应用的合理性,可为考虑含水率的土体连续振动压实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土 振动压实 含水率 电阻率演化规律 水-力-电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壤电阻率小型变电站降阻策略研究
15
作者 翟宇婧 王桂斌 +4 位作者 赵光辉 王福达 董恒 李亚莎 刘任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6,共8页
为应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小型变电站接地电阻过高带来的设备运行和人员安全隐患问题,以某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小型220 kV变电站为例,设计并优化其接地系统模型。使用仿真软件及模型等效法构建深井接地模型,选取不同的井深、井的等效直径... 为应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小型变电站接地电阻过高带来的设备运行和人员安全隐患问题,以某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小型220 kV变电站为例,设计并优化其接地系统模型。使用仿真软件及模型等效法构建深井接地模型,选取不同的井深、井的等效直径及不同电阻率降阻剂作为关键变量,系统分析深井接地策略对接地电阻、地电位升高及接触电压等参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接地电阻降低策略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壤电阻率 小型变电站 220 kV变电站 深井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限观测场地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
16
作者 柳杰 刘海飞 +4 位作者 李星 赵莹杰 张宇豪 李小强 柳建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9-1320,共12页
由于观测场地障碍物的影响或探测对象的特殊性,当电阻率层析成像法无法按直线布设测线,甚至电极阵列也不能布设于目标体上方时,这种场地条件导致方法应用受限。本文研究了受限观测场地的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首先设计了三种受限观... 由于观测场地障碍物的影响或探测对象的特殊性,当电阻率层析成像法无法按直线布设测线,甚至电极阵列也不能布设于目标体上方时,这种场地条件导致方法应用受限。本文研究了受限观测场地的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首先设计了三种受限观测场地的电极阵列观测系统:“囗”形观测系统、“U”形观测系统和“L”形观测系统;然后研究了任意类型观测系统的电阻率三维反演成像方法;最后通过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观测系统的探测效果,并将“囗”形观测系统应用于探测浙江某古塔的塔基结构。从地电模型和实际场地的探测效果来看,这三种特殊观测系统的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均能获得受限观测场地下方的三维电性特征,为目标异常分析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其中,“囗”形观测系统的探测效果最优,“U”形观测系统次之,“L”形观测系统较弱。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场地条件和勘探目标,合理选择电极阵列布设形态和电极数目,以优化探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限观测场地 非常规观测系统 电阻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非饱和压实黄土变形和电阻率特征的室内试验
17
作者 秦鹏举 轩龙龙 +1 位作者 王建美 邢鲜丽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5-573,共9页
开展了干湿循环作用下非饱和压实黄土变形和电阻率特征的室内试验。首先,获取经历5次干湿循环过程的试样体积变形和电阻率特征以及干燥后表面裂隙;其次,采用恒应变速率法研究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压缩性质,同时获取电阻率特征;最后,开展了... 开展了干湿循环作用下非饱和压实黄土变形和电阻率特征的室内试验。首先,获取经历5次干湿循环过程的试样体积变形和电阻率特征以及干燥后表面裂隙;其次,采用恒应变速率法研究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压缩性质,同时获取电阻率特征;最后,开展了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测试以探究试样微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膨胀应变和裂隙比增大,而电阻率减小,并均趋于稳定;3次干湿循环后试样的屈服应力明显减小,弹、塑性压缩指数增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内部小孔隙数量明显增加,中、大孔隙数量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压实黄土 干湿循环 电阻率 含水率 微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直流电阻率反演在某废弃物填埋场渗漏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汤洪志 乔鑫磊 +4 位作者 张志勇 王辉 邓洪泽 王秋娟 李富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1-261,共11页
当前填埋场渗漏探测中常采用二维直流电阻率反演方法,但该方法难以全面捕捉三维结构明显的异常体的三维空间信息,从而影响对渗漏区域的精细识别。为提升渗漏区域的精细化探测能力,开展了直流电阻率法填埋场渗漏探测数据的三维反演研究。... 当前填埋场渗漏探测中常采用二维直流电阻率反演方法,但该方法难以全面捕捉三维结构明显的异常体的三维空间信息,从而影响对渗漏区域的精细识别。为提升渗漏区域的精细化探测能力,开展了直流电阻率法填埋场渗漏探测数据的三维反演研究。将11条不规则布置的直流电阻率剖面数据合成为三维数据,采用最小结构模型约束正则化反演目标函数,通过高斯-牛顿法迭代求解,同时采用基于模型梯度的变网格反演策略,从粗到细逐步加密反演网格。结果表明,三维反演识别出三个独立的渗漏区域,与二维反演相比,有效避免了由二维反演局限性导致的多处假异常,精确定位了异常边界,变网格策略在提高了反演速度的同时保证了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探测 直流电阻率 三维反演 自适应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法的砂土介质中DNAPL修复过程监测
19
作者 汤紫荆 刘汉乐 +2 位作者 王奥博 王祖伟 韦江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0,共8页
为探究电阻率法动态监测砂土介质中重非水相液体(DNAPL)修复过程的可行性,以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注入速率对DNAPL修复效果的影响,选择三氯乙烯(TCE)作为典型DNAPL污染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利用电法仪开展一维砂柱中阴... 为探究电阻率法动态监测砂土介质中重非水相液体(DNAPL)修复过程的可行性,以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注入速率对DNAPL修复效果的影响,选择三氯乙烯(TCE)作为典型DNAPL污染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利用电法仪开展一维砂柱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冲洗三氯乙烯的修复实验。根据视电阻率值计算出TCE饱和度变化和累计修复效率,并与实际排出体积进行对比。通过电阻率数据分析了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冲洗速率对砂土介质的电阻率和TCE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表面活性剂浓度或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注入速率时,砂柱内视电阻率及TCE饱和度值会随着冲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将TCE实际排出体积与估算体积对比发现,不同流速时相对误差在-24.509%~7.337%,不同含量时相对误差在-27.146%~0.785%;表面活性剂含量为1.0%,注入速率为1 mL/min时修复效果最好,此时累计修复效率达到89.48%,说明利用电阻率法监测DNAPL修复过程是可行的,为地下水有机污染场地修复过程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介质 重非水相液体 电阻率 TCE饱和度 地下水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电阻率与固体潮周期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郭建芳 刘哲 +2 位作者 郭骄 王枭一 阴佳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9-417,共9页
运用小波分析对昌黎台1981—2020年地电阻率和面应变固体潮理论值进行相干谱计算。结果显示,整点值计算结果12 h、24 h周期谱相关性较显著,频次约在1~4次/月,每次持续2~3 d左右,但出现时间不规律;各周期成分在时域变化中正负相关性比较... 运用小波分析对昌黎台1981—2020年地电阻率和面应变固体潮理论值进行相干谱计算。结果显示,整点值计算结果12 h、24 h周期谱相关性较显著,频次约在1~4次/月,每次持续2~3 d左右,但出现时间不规律;各周期成分在时域变化中正负相关性比较杂乱,无稳定性。日值计算结果主要存在两类周期成分,一是8~30 d内的8 d、10 d、15 d、30 d短周期,二是较长的半年、年周期。其中,短周期成分连续性差,频次约3~5次/a,在时域变化中正负相关性较杂乱;半年和年尺度的长周期相关性相对显著,持续时间多连续且变化相对稳定,年周期成分出现时间多于半年周期。年周期相关性最稳定,呈负相关,半年周期相关性稍差,正、负相关均有。日值小波相干谱还显示了长、短周期空区的存在,与震情有关,主要反映了本辖区应力场变化和远场大震的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相干谱 电阻率 面应变固体潮 周期相关性 周期异常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