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电视文本的美、善、真 |
阎立峰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
2
|
电视文本解读中“未读”现象分析 |
王长潇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
3
|
话语诸因素的体现——历史文化类电视文本构成分析 |
徐小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4
|
文本意义的生产与重组——约翰·菲斯克后现代主义电视理论解读 |
冯清贵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
5
|
电视剧文本中的困境架构 |
李冬茵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6
|
符号与权力:电视文化的“隐秘之脸”——电视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
谢明香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8
|
|
|
7
|
论双向交流与电视传受双方的角色定位 |
陆晔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
1995 |
7
|
|
|
8
|
开创电视艺术的美丽天空——电视类课程教学法的创新运用 |
陈持
|
《电影评介》
|
2011 |
0 |
|
|
9
|
电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符号表征、文化共振与认同建构 |
周爱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