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文本的美、善、真 被引量:4
1
作者 阎立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电视文本 柏拉图主义 古典主义精神 物质世界 自然人性 理念世界 对立关系 经验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文本解读中“未读”现象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长潇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1,共3页
电视所提供给受众的是视觉符号和声音符号有机结合而成的声画复合体,也就是电视节目,学理上称电视文本。电视文本是指由视觉语言、文字语言、有声语言等符号,根据一定的排列和组合原则而构成的一种具有丰富意义内容的符号系统。受众... 电视所提供给受众的是视觉符号和声音符号有机结合而成的声画复合体,也就是电视节目,学理上称电视文本。电视文本是指由视觉语言、文字语言、有声语言等符号,根据一定的排列和组合原则而构成的一种具有丰富意义内容的符号系统。受众对这些符号关注、理解、记忆的过程就是电视文本的解读过程。然而,由于电视文本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个体特征的多样性,使受众在解读电视文本时会产生一些意义上的“流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受众对文本解读后的信息意义与传者表达意义之间往往产生重合、增加、减少、错位、空白、矛盾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电视节目 现象分析 电视文本 声音符号 视觉符号 视觉语言 文字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诸因素的体现——历史文化类电视文本构成分析
3
作者 徐小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话语” 电视文本 文化类 《现代汉语词典》 成分 历史 时间序列 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意义的生产与重组——约翰·菲斯克后现代主义电视理论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清贵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美国传播学者约翰.菲斯克认为,电视文本具有开放性,是充满了多义性的生产式文本。这种文本在符号中留出大量裂隙,电视受众与之进行对话,从而产生各自不同的意义。菲斯克在德塞图抵制理论以及霍尔编码与解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电视受众具... 美国传播学者约翰.菲斯克认为,电视文本具有开放性,是充满了多义性的生产式文本。这种文本在符号中留出大量裂隙,电视受众与之进行对话,从而产生各自不同的意义。菲斯克在德塞图抵制理论以及霍尔编码与解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电视受众具有积极主动性,电视的受众是生产式受众。菲斯克的电视观是在后现代语境下对电视传媒的独特认知,他融合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福柯的权力话语、后结构主义等多种后现代哲学思潮,对当前中国的电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本 电视受众 相关性 生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剧文本中的困境架构
5
作者 李冬茵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57,共2页
电视剧文本中的困境架构是为了展现主题和刻画人物。因为描述的人物形象要达到一种崇高,必须处在一种人生的低谷中,通过向命运和自身心理心灵的挑战和超越,通过自身对前途的选择,以达到人生美好的境地。
关键词 电视文本 困境 突围 蓄势 生命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与权力:电视文化的“隐秘之脸”——电视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8
6
作者 谢明香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6期198-200,共3页
关键词 电视文化 符号学 解读 权力 电视文本 意识形态 符号系统 社会成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双向交流与电视传受双方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7
7
作者 陆晔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1期65-68,共4页
论双向交流与电视传受双方的角色定位陆晔我们正处于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我们将目睹一个转变,即媒介的内容主权将由作者转到接受者。A·史密斯①近年来,大众传播对媒介效果的研究取向,已从直接、短期、强大、表面的效果,逐渐演... 论双向交流与电视传受双方的角色定位陆晔我们正处于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我们将目睹一个转变,即媒介的内容主权将由作者转到接受者。A·史密斯①近年来,大众传播对媒介效果的研究取向,已从直接、短期、强大、表面的效果,逐渐演变为长期、间接、中度、不一致的效果;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播室受众 双向交流 内容主权 电视新闻传播 角色定位 新闻传播活动 电视节目 电视文本 传播者 传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创电视艺术的美丽天空——电视类课程教学法的创新运用
8
作者 陈持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7期75-76,共2页
电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各种教学法中,实践教学法对电视课程尤其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应怀着对电视艺术的满腔激情和无限热爱,带着对编导专业学生的责任和信心,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给编导专业学生更多更实用的电视创作技巧... 电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各种教学法中,实践教学法对电视课程尤其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应怀着对电视艺术的满腔激情和无限热爱,带着对编导专业学生的责任和信心,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给编导专业学生更多更实用的电视创作技巧,让他们能不断创作出好的作品,获得更优异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教学 电视文本写作 电视导演艺术 实践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符号表征、文化共振与认同建构 被引量:5
9
作者 周爱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9-92,共4页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自开播以来,在《国宝档案》《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同类型节目中成功博得一席之地,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均获得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9.9分的高评分。本文试图解读《如...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自开播以来,在《国宝档案》《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同类型节目中成功博得一席之地,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均获得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9.9分的高评分。本文试图解读《如果国宝会说话》前三季的电视文本,分析该节目表层的符号表征、内在的文化互动和深层的认同建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文化共振 符号表征 认同建构 电视文本 文化互动 纪录频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