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与权力:电视文化的“隐秘之脸”——电视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8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6期198-200,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参考文献11
-
1[美]艾伦·塞特.《符号学、结构主义和电视》,引自[美]罗伯特·C·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
2[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论符号的权力》,吴飞译,载贺照田编.《学术思想评论》第五辑,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3[法]布尔迪厄.《论符号的权力》[J].学术思想评论,.
-
4[法]葛兰西.《狱中杂记》,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5田杰.传媒、权力与权利——现代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媒介背景及防护策略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1999(5):1-7. 被引量:16
-
6[美]罗伯特·C·艾伦.《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3页.
-
7[美]约翰·费斯克等编撰.《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李彬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122页.
-
8肖小穗.意识形态:权力关系的再现系统[J].文化研究,2002,(3):193-193.
-
9吴卫华.《话语权:电视媒体的力量》,《传播学论坛》2004年6月19日.
-
10[英]汤林森著 冯建三译.《文化帝国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20页.
共引文献74
-
1吴军民.澳门边缘青少年偏差行为及其教育干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5):19-25. 被引量:8
-
2张卫良.20世纪西方社会关于“消费社会”的讨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4(5):34-40. 被引量:24
-
3杨海涛.发展传播学的困境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思路[J].新闻界,2004(5):59-60. 被引量:5
-
4曾超群,刘颖.论历史发展的媒介动力[J].求索,2004(12):155-156.
-
5吴军民.台湾“网络e世代”价值取向探要[J].青年探索,2000(6):42-45. 被引量:1
-
6黄顺铭.是谁在转动“法兰多拉舞圈”?——对于一则体育新闻的互文性阅读[J].新闻知识,2005(6):19-22.
-
7王艳.广告中性别关系的差异及趋势[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6):13-15. 被引量:1
-
8孟祥翎.论现代媒介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及社会干预机制[J].中国校外教育,2008(5).
-
9曾庆香,黄春平,肖赞军.谁在新闻中说话——论新闻的话语主体[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3):2-7. 被引量:37
-
10顾亚奇.电视“秀”:是博弈,是媚俗?[J].中国电视,2005(11):18-1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22
-
1刘之杰.网络的文化意义[J].职业圈,2007(19):53-54. 被引量:1
-
2张健.话语权的解释框架及公民社会中的话语表达[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5):85-87. 被引量:36
-
3尚玉峰,夏梦远.《紫色》:从小说到电影[J].电影评介,2007(2):48-49. 被引量:6
-
4李烨辉.解读法国电影第二种生存方式——关于如何提升电影媒介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竞争力思考[J].电影评介,2007(9):11-12. 被引量:3
-
5李刚.论“超级女声”现象[J].艺海,2007(2):82-83. 被引量:1
-
6张琳.当代文化传播与媒介文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69-72. 被引量:7
-
7欧阳菁,蔡骐.正说“粉丝文化”[J].学习月刊,2007(5):42-43. 被引量:1
-
8林姗.中国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探析[J].东南传播,2007(1):45-46. 被引量:5
-
9姚鹭鹭.电视文化对女性的解读[J].东南传播,2007(1):47-49. 被引量:2
-
10赵勇.为“恶搞”加冕——《大电影之数百亿》看电影媒介内部的“自我纷争”[J].电影文学,2007(8):6-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8
-
1尹凯民,梁懿.算法新闻的伦理争议及审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9):64-68. 被引量:12
-
2曹海平.话语的建构与解构:基于一档电视节目受众的田野调查[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0(2):353-369.
-
3朱红霞.2007年媒介文化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9(1):122-126. 被引量:2
-
4刘川郁.电视文化特征的符号学审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3):159-162. 被引量:4
-
5王越.电视文化的负功能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8):126-131. 被引量:7
-
6侯波.浅析学术期刊话语权的提升[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4):20-21. 被引量:2
-
7桂昕翔.《爸爸去哪儿》:文化的权力隐喻及其传播[J].创作与评论,2013(24):100-103. 被引量:3
-
8郭慧.美食纪录片《澳门之味》的符号表意与形象建构[J].视听,2022(12):142-1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1
-
1尹凯民,梁懿.算法新闻的伦理争议及审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9):64-68. 被引量:12
-
2游敏惠,谢风华.影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3):6-9. 被引量:7
-
3戴巍.论我国《广播电视法》的价值取向[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6):99-105.
-
4刘丽娟,贾梅.电视文化的健康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4,35(9):35-35. 被引量:1
-
5李莹.《爸爸去哪儿》对历史现实的映射及影响[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2):15-16.
-
6侯波.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术期刊的经营与发展[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2(2):63-66. 被引量:5
-
7朱玥,崔立莉.媒介对价值取向培育的功能分析[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32(5):76-78.
-
8伍婵提,童莹.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J].中国出版,2017(15):45-48. 被引量:10
-
9邹霞,谢金文.互联网使用对在校大学生麻醉功能的影响研究——基于对上海4所高校学生的调查分析[J].新闻界,2017(8):67-74. 被引量:2
-
10沈欣.《天天向上》节目中传统文化传播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7,0(7):72-72.
-
1宫慧娟.我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符号学解读[J].青年记者,2009(14):52-53. 被引量:1
-
2张社宁.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符号学解读[J].新闻窗,2010(6):59-60. 被引量:1
-
3吴博.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J].记者摇篮,2006(11):54-55.
-
4柳庆勇.广告跨文化传播效果的符号学解读[J].新闻界,2010(5):137-138. 被引量:4
-
5张若曦.从视觉符号学解读编排设计[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3):80-81.
-
6张墨玉.额f新闻图片的符号学解读——以《武汉晨报》头版新闻图片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7):156-158. 被引量:3
-
7李洁.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符号学解读[J].现代视听,2011,0(7):42-44. 被引量:1
-
8刘佳.品牌形象宣传片的符号学解读——以中央电视台“相信品牌的力量”为例[J].新闻知识,2012(5):72-74. 被引量:2
-
9郑祖武.谈谈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1):1-4.
-
10吴佩.电视台形象宣传片的符号学解读——以《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为例[J].现代视听,2009,0(8):30-3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