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粒电穿孔转染条件的选择 被引量:9
1
作者 杨薇 王迪 +4 位作者 陈克清 于敏 王桂华 胡俊波 王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8-860,共3页
关键词 电穿孔转染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转染悬浮细胞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蔡磊 李艳 +3 位作者 窦科峰 张巍 丁睿 赵青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9-461,共3页
目的以RNA依赖性腺嘌呤脱氨酶(ADAR1)为靶基因优化悬浮培养的小鼠原代淋巴细胞的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通过控制电压、温度、细胞状态等转染条件,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将靶向ADAR1的siRNA导入悬浮培养的小鼠原代淋巴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 目的以RNA依赖性腺嘌呤脱氨酶(ADAR1)为靶基因优化悬浮培养的小鼠原代淋巴细胞的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通过控制电压、温度、细胞状态等转染条件,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将靶向ADAR1的siRNA导入悬浮培养的小鼠原代淋巴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计数、台盼蓝拒染试验来计算siRNA序列转染率和细胞存活率。结果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在400V,40μs条件下可获得最大转染率,约为30.6%;良好的细胞状态以及低温条件可获得更好的转染效果。结论电穿孔转染法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转染方法,通过优化其转染条件,可以提高其对悬浮细胞的转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转染 悬浮细胞 基因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转染制备绵羊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聪慧 赵帅 +6 位作者 张译元 王立民 李炜杰 赵兴旺 丁新平 张银国 周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5,共7页
为优化获得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的诱导条件,通过4-D电转染仪,将含有人Oct4、Sox2及Klf4、c-Myc及lin28基因的3个质粒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从EH-100、EN-150、CZ-167、CA-137电转程序筛选出适合绵羊成纤维细胞的电转染程序... 为优化获得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的诱导条件,通过4-D电转染仪,将含有人Oct4、Sox2及Klf4、c-Myc及lin28基因的3个质粒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从EH-100、EN-150、CZ-167、CA-137电转程序筛选出适合绵羊成纤维细胞的电转染程序;探讨不同细胞密度、质粒质量浓度、质粒质量浓度比及维生素C对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H-100电转程序,在细胞密度为5×106 mL-1、质粒质量浓度比为1∶1∶1、质粒总质量浓度为0.1mg·L-1、培养液中添加维生素C的质量浓度为0.05mg·L-1时,AP染色阳性(AP+)克隆形成的效率可达到14.0%。说明,优化后的电转染方法和培养方案可有效提高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制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转染 绵羊成纤维细胞 诱导性多潜能性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对电穿孔转染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柏松 黄培堂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6-260,共5页
以外源红细胞生成素cDNA的表达产物为指标,研究了运载DNA和重组表达质粒的构象对电穿孔转染CHO细胞的效率的影响.结果250mg/L的运载DNA可使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提高3倍;线性化质粒DNA比超螺旋DNA更适合于用... 以外源红细胞生成素cDNA的表达产物为指标,研究了运载DNA和重组表达质粒的构象对电穿孔转染CHO细胞的效率的影响.结果250mg/L的运载DNA可使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提高3倍;线性化质粒DNA比超螺旋DNA更适合于用电穿孔方法获得永久表达.这一结果提示,运载DNA的存在和质粒DNA的线性化对提高电穿孔转染CHO细胞的效率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转染 运载DNA DNA 构象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电穿孔转染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詹从清 黄静 +3 位作者 魏燕燕 陈晶 李云庆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以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为研究工具,优化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电压和脉冲时间组合等电转染条件,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shNC质粒导入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24 h后观察并比较神经元的转染效率,确定最佳电... 目的:以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为研究工具,优化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电压和脉冲时间组合等电转染条件,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shNC质粒导入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24 h后观察并比较神经元的转染效率,确定最佳电转染条件。结果:200 v电压,25 ms脉冲时间或250 v电压,15 ms脉冲时间的转染条件下,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可获得较好的转染效率,分别为(31.15±1.89)%和(29.10±1.93)%。结论:电穿孔转染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转染方法,通过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电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神经元 电穿孔转染 优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鹿鹿茸原代前软骨与软骨细胞电穿孔法转染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金庆梅 索婧媛 +4 位作者 韩青 高仰 杨帆 吴玄烨 郑冬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电穿孔转染(电转染)是一种高效、低毒、操作方便的细胞转染技术,但在鹿茸原代细胞中还没有应用的先例。为探索电转染过程中影响鹿茸原代细胞电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的关键参数,以293T细胞系为平行实验组,将pCMV-C-EGFP质粒电转入马鹿(Ce... 电穿孔转染(电转染)是一种高效、低毒、操作方便的细胞转染技术,但在鹿茸原代细胞中还没有应用的先例。为探索电转染过程中影响鹿茸原代细胞电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的关键参数,以293T细胞系为平行实验组,将pCMV-C-EGFP质粒电转入马鹿(Cervus elaphus)鹿茸前软骨和软骨原代细胞中。结果显示:(1)在方波条件下,鹿茸前软骨细胞电转染电压500~700 V,脉冲长度0.4~1.4 ms,脉冲次数优选1或2次;而软骨细胞电转染电压500 V,脉冲长度0.2~1.3 ms,脉冲次数1或2次,可以在上述参数基础上进行各原代细胞后续试验优化。(2)物种(鹿、人)、细胞类型(原代细胞、细胞系)以及细胞组织来源(软骨、肾)等要素对电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结果具有较大影响。(3)电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通常存在反比关系。(4)原代细胞电转染效率均低于细胞系。研究结果可为电转染技术在鹿茸再生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转染 鹿茸原代细胞 质粒 效率 细胞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介导猪NR2F2基因转染PK15细胞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万锋 黑伟 +8 位作者 何志强 刘敏 孟珊 高鹏飞 蔡春波 杨阳 郭晓红 曹果清 李步高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2-1359,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3种转染方法对猪肾上皮细胞(PK15)的转染效率,为以PK15细胞为模型研究外源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本研究以PK15细胞为研究对象,用脂质体、电穿孔、慢病毒3种转染方法转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 试验旨在研究3种转染方法对猪肾上皮细胞(PK15)的转染效率,为以PK15细胞为模型研究外源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本研究以PK15细胞为研究对象,用脂质体、电穿孔、慢病毒3种转染方法转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GFP和NR2F2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进而比较3种方法的转染效果。结果显示,转染PK15细胞后,电穿孔和慢病毒方法转染效率极显著高于脂质体(P<0.01),但电穿孔方法和慢病毒方法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EGFP和NR2F2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慢病毒方法效果最好,脂质体方法较差,与细胞转染效率基本一致;CCK-8结果显示,电穿孔转染后细胞存活率最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脂质体方法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慢病毒方法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转染效率及细胞活性,本研究认为慢病毒转染方法最适合转染PK15细胞,为今后高效转染PK15细胞提供了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15细胞 NR2F2基因 脂质体 电穿孔转染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穿孔法对狂犬病病毒SRV9 Ψ区缺失株病毒的拯救及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毛丽萍 魏玉圆 +4 位作者 王伟 翟少华 程瑶 文兆海 简子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27,共6页
探讨电穿孔转染法对SRV9Ψ区缺失株重组病毒的拯救及鉴定。利用电穿孔细胞转染法,将纯化的Ψ区缺失株pcDNA-NPMG-L全长质粒和pcDNA-N、pcDNA-P、pcDNA-M、pcDNA-G和pcDNA-L辅助表达质粒共转染至BHK-21细胞中,并进行盲传,借助RT-PCR、间... 探讨电穿孔转染法对SRV9Ψ区缺失株重组病毒的拯救及鉴定。利用电穿孔细胞转染法,将纯化的Ψ区缺失株pcDNA-NPMG-L全长质粒和pcDNA-N、pcDNA-P、pcDNA-M、pcDNA-G和pcDNA-L辅助表达质粒共转染至BHK-21细胞中,并进行盲传,借助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blot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重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能够产生绿色荧光,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典型的弹状病毒,对重组毒株与亲本毒株G蛋白进行Western-blot验证,可获得相应目的条带。结果表明,通过电穿孔细胞转染法,能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SRV9Ψ区缺失株,为病毒的拯救提供新的转染方法,并能有效提高转染效率,为研发新型狂犬病疫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电穿孔转染 SRV9Ψ区缺失株 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BPε增强U937细胞中PI3Kγ基因的表达
9
作者 蔡蓉 戴冰冰 +2 位作者 梅文瀚 李珂 卢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2-564,571,共4页
目的研究过量表达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ε(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s,C/EBPε)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C/EBPε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EBPε电穿孔转染U937细胞,G41... 目的研究过量表达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ε(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s,C/EBPε)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C/EBPε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EBPε电穿孔转染U937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混合细胞克隆后,用RTPCR与Western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与对照细胞中C/EBPε与PI3K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过量表达转录因子C/EBPε后,可以显著提高U937细胞中PI3K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核内转录因子C/EBPε可能参与了PI3Kγ基因的转录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Pε U937细胞 PI3K Γ基因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增强子结合蛋白 Western PCDNA3 真核表达载体 RT-PCR 核内录因子 过量表达 电穿孔转染 细胞克隆 稳定 blot 细胞 录调控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