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磁场电磁净化模拟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庆涛 金俊泽 李廷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12-1117,共6页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高频交变电磁场对金属熔体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效果,分别利用硅含量为18%、12.6%和10%3种铝硅合金所生成的尺寸为100、50和10μm的硅块来模拟非金属夹杂物以进行电磁净化实验研究。实验证明:生成的硅块可以更好地模...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高频交变电磁场对金属熔体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效果,分别利用硅含量为18%、12.6%和10%3种铝硅合金所生成的尺寸为100、50和10μm的硅块来模拟非金属夹杂物以进行电磁净化实验研究。实验证明:生成的硅块可以更好地模拟金属液中单个的非金属夹杂物;施加电磁场后发现,电磁挤压力对单个尺寸在100和50μm的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同时也可以去除10μm左右的非金属夹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 电磁净化 非金属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417高温合金母合金锭真空电磁净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金文中 张伟 +1 位作者 李廷举 殷国茂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3,共5页
为了提高高温合金母合金锭的纯净度,本文提出了在高温合金真空熔铸的凝固过程施加旋转磁场的真空电磁净化技术。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图像分析仪研究了K417高温合金母合金锭真空电磁净化技术的非金属夹杂物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K417高... 为了提高高温合金母合金锭的纯净度,本文提出了在高温合金真空熔铸的凝固过程施加旋转磁场的真空电磁净化技术。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图像分析仪研究了K417高温合金母合金锭真空电磁净化技术的非金属夹杂物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K417高温合金母合金锭真空熔铸的凝固过程中施加旋转磁场能够促使非金属夹杂物向母合金锭中心部位快速聚集、变大并上浮到冒口处,最终在切除冒口的同时也将夹杂物从合金中除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母合金锭 旋转磁场 真空电磁净化 非金属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液态金属电磁净化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国志 辛启斌 +2 位作者 张辉 贾光霖 高允彦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详细论述了目前广泛研究的液态金属电磁净化技术 ,对各种分离方法的电磁力作用原理、影响因素、应用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关键词 电磁净化 液态金属 非金属夹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铁相形态对电磁净化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东风 曹志强 +1 位作者 杨淼 张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5期341-343,348,共4页
 研究了Al-2%Fe初生富铁相形貌的改变对电磁分离效率的影响。以Mn作为变质剂来改变富铁相形态,当摩尔比Mn/Fe=1.3~1.5时,富铁相由针状转变为规则的块状或球状。分别在变质前后进行电磁分离试验,并且分析了试样不同部位的微观...  研究了Al-2%Fe初生富铁相形貌的改变对电磁分离效率的影响。以Mn作为变质剂来改变富铁相形态,当摩尔比Mn/Fe=1.3~1.5时,富铁相由针状转变为规则的块状或球状。分别在变质前后进行电磁分离试验,并且分析了试样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试验表明:变质后,富铁相的形貌有利于在熔体中迁移,并且电磁净化的效率比变质前提高了20%,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净化 富铁相 微观组织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铝合金电磁净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晓敏 刘俊峰 +1 位作者 陶应龙 李启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60,共2页
建立了感应线圈电流与磁通密度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下铝合金熔体电磁净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稳恒磁场中,直流电流越大,杂质颗粒所受挤压力越大,较易从铝熔体中分离出去;保温时间对杂质颗粒分离净化的效果也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电磁净化 铝合金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熔体电磁净化装置的净化效果及磁场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管学峰 疏达 +2 位作者 丁三才 顾孙望 尤伟任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8-6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带C型铁芯线圈的铝合金电磁净化装置,通过定量金相分析了其净化效果,并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其电磁场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在气隙内产生0.01~0.03T的磁场,可满足电磁净化设备的磁场要求;铁芯使一部分磁力线沿着... 提出了一种带C型铁芯线圈的铝合金电磁净化装置,通过定量金相分析了其净化效果,并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其电磁场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在气隙内产生0.01~0.03T的磁场,可满足电磁净化设备的磁场要求;铁芯使一部分磁力线沿着它形成了回路,增强了气隙中的磁场强度,而气隙的存在削弱了磁场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电磁净化 磁场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净化蜂蜜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志强 宋学明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2年第4期16-20,共5页
文中介绍了电磁净化蜂蜜的初步实验 ,佐证了该技术对食品保鲜和稳定的有效性。
关键词 蜂蜜 电磁净化 保鲜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熔体中非金属夹杂物电磁分离效率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曹志强 张秋明 +1 位作者 贾非 金俊泽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1-445,455,共6页
分析比较了电磁分离非金属夹杂物的几种不同方法 .推导了不同类型电磁场 ,如直流电场与稳恒磁场正交、交变磁场、交变电场等作用下夹杂物的去除速度和去除效率计算公式 ,并同重力沉积速度进行了对比 .对圆管半径、电磁场频率等参数对去... 分析比较了电磁分离非金属夹杂物的几种不同方法 .推导了不同类型电磁场 ,如直流电场与稳恒磁场正交、交变磁场、交变电场等作用下夹杂物的去除速度和去除效率计算公式 ,并同重力沉积速度进行了对比 .对圆管半径、电磁场频率等参数对去除效率的影响作了分析阐述 .发现夹杂物的去除效率随着电流及其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但随管径增加而显著降低 .就小尺寸夹杂物的分离而言 ,交变磁场法相对较好 ,因为其去除效率对颗粒尺寸的依赖性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熔体 非金属夹杂物 电磁分离 电磁过滤 电磁 去除效率 电磁净化工艺 铝冶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变磁场净化金属液时金属液紊流的形成及其控制 被引量:7
9
作者 钟云波 任忠鸣 +2 位作者 邓康 蒋国昌 徐匡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1-546,共6页
使用金属镓液对交变磁场作用下的金属液紊流现象进行了直接观察 ,并对相应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发现交变磁场中磁场分布不均匀是引起紊流的根本原因。提出采用磁场分布不均度参数来衡量磁场不均匀性 ,该参数的提出为电磁净化器的设计... 使用金属镓液对交变磁场作用下的金属液紊流现象进行了直接观察 ,并对相应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发现交变磁场中磁场分布不均匀是引起紊流的根本原因。提出采用磁场分布不均度参数来衡量磁场不均匀性 ,该参数的提出为电磁净化器的设计和提高净化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探讨控制紊流的方案 ,还采用了模拟体系 ,研究了不同截面形状的管型及不同磁感应分布不均度下颗粒的迁移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变磁场 紊流 磁感应强度分布不均匀 净化 金属液 电磁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温超导电磁铁超高速净化水
10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高温超导电磁铁超高速净化 开发 日本日立制造所 超导电工程研究所 高分子凝聚剂 四氧化三铁 磁性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磁场净化液态金属时磁场分布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钟云波 任忠鸣 +3 位作者 邓康 俞迅捷 杨森龙 蒋国昌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4,37,共4页
对产生行波磁场的线性电机的气隙中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进行了测定,分别用液态镓和AI-Si合金液进行了流动和除杂模拟试验,找出了磁场分布影响电磁净化效果的一般规律,确定了适合于金属电磁净化的磁场均布区域。
关键词 磁场分布 金属电磁净化 行波磁场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磁场净化液态金属时金属液流动控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云波 任忠鸣 +3 位作者 邓康 杨森龙 蒋国昌 徐匡迪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文对行波磁场净化液态金属技术中金属液流动现象的产生进行了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紊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金属液受力不均匀.对影响电磁力均匀化的几个参数进行了测定或讨论。
关键词 行波磁场 净化 流动控制 液态金属 电磁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电磁环境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斗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第4期172-176,共5页
轨道交通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当前其电磁环境十分恶劣,亟需开展攻关,以保证其安全稳定高质高效运行。该文从电磁环境在线治理和智能管理角度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创新型解决方案,并在石家庄地铁1号线二期得以应用。自采用电磁环境智能管... 轨道交通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当前其电磁环境十分恶劣,亟需开展攻关,以保证其安全稳定高质高效运行。该文从电磁环境在线治理和智能管理角度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创新型解决方案,并在石家庄地铁1号线二期得以应用。自采用电磁环境智能管理系统以来,其电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各项指标均回落到标准范围内,再未发生因电磁环境恶劣导致的设备损毁问题,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电磁环境智能管理系统 电磁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magnetic anti-fouling technology for prevention of scale 被引量:2
14
作者 邢晓凯 马重芳 +2 位作者 陈永昌 吴智慧 王秀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1期68-74,共7页
An electromagnetic anti-fouling technology(EAFT) was developed further.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the EAFT was presented using fundamental physics laws. To validate the effect of EAFT and identify the mechanism, a ci... An electromagnetic anti-fouling technology(EAFT) was developed further.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the EAFT was presented using fundamental physics laws. To validate the effect of EAFT and identify the mechanism, a circulating flow setup was built. A series of foul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nd without EAFT, measuring fouling thermal resistance as function of time, mak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s and analyzing the particles size distribution in solution by dynamics light scattering technology.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All the precipitated crystals in solution were calcite and there were little differences between with EAFT and without EAFT in the experimental range. 2) The number of precipitate nucleation in solution was small and the particle growth was slow without EAFT. In opposition to the case untreated, a rapid particle growth was observed and the number of nucleation was expected to be larg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EAFT effectively increases the ions and crystals collision frequency and effectiveness by utilizing the induced electric field.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particle growth is promoted mainly by coagulation process but not nucleation growth. 3) The EAFT could prolong the delay time of fouling greatly, and after the delay time, the thermal resistance quickly increased. Therefore, in order to mitigate scale significantly, the floccules in solution should be deposited beforehand in a low-lying area of the exchangers and let off i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anti-fouling calcium carbonate delay tim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of molten aluminum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宝德 丁文江 +1 位作者 疏达 周尧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4年第2期134-141,共8页
Various purification methods were explored to eliminate the dissolved hydrogen and nonmetallic inclusions from molten aluminum alloys. A novel rotating impeller head with self-oscillation nozzles or an electromagnetic... Various purification methods were explored to eliminate the dissolved hydrogen and nonmetallic inclusions from molten aluminum alloys. A novel rotating impeller head with self-oscillation nozzles or an electromagnetic valve in the gas circuit was used to produce pulse gas currents for the rotary impeller degassing method. Wa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ze of gas bubbles can be decreased by 10%20%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stant gas current mode. By coating ceramic filters or particles with active flux or enamels, composite filters were used to filter the scrap A356 alloy and pure aluminum.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etter filtration efficiency and operation performance can be obtained. Based on numerical calculations,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inclusions by high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using a hollow cylinder-like separator or utilizing the effects of secondary flow of the melt in a square separator. A multi-stage and multi-media purific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se methods was designed and applied in on-line processing of molten aluminum alloys.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ocessed scrap A356 alloy are greatly improved by the composite pur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PURIFICATION HYDROGEN INCLUSION electromagnetic separation FILT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