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接电氧化法生产苯甲醛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彰 朱宪 +1 位作者 何翔 武光亮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3-76,共4页
主要提出以廉价、易得的铅合金材料代替传统的贵稀金属电极 ,并采用无隔膜式电解槽进行电解 ,对电解氧化生产苯甲醛的工艺作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其电流效率可达 70 % ,苯甲醛的氧化收率为 90 % ,显示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关键词 间接电氧化法 苯甲醛 流效率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电氧化法合成氯代苯甲醛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瑞芝 张宏坤 +2 位作者 张雪英 顾登平 刘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8-50,共3页
以Mn2+为电解媒质,采用无隔膜电解槽,间接电氧化法合成苯甲醛及四种氯代芳烃醛。电流效率大于50%,电解收率大于60%,母液经处理后可循环电解。
关键词 有机合成 间接电氧化法 氯代芳烃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电氧化法合成对甲基苯甲醛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光信 张积树 +1 位作者 佟敏增 尚大庆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文提出了以Mn(Ⅲ)为媒质,用间接电氧化法生产对甲基苯甲醛的新工艺。对间接电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及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甲基苯甲醛 电氧化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酚钠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峰 吕锡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85-88,共4页
研究了电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酚钠废水的可行性及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电氧化法对废水的色度和S(重铬酸钾化学耗氧量 )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电解过程中余氯的产生对色度和S的去除有决定性作用 ,实验确定的高浓度酚钠废水电氧化处理条件是 ... 研究了电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酚钠废水的可行性及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电氧化法对废水的色度和S(重铬酸钾化学耗氧量 )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电解过程中余氯的产生对色度和S的去除有决定性作用 ,实验确定的高浓度酚钠废水电氧化处理条件是 :电流密度为 714A/m2 ,电压为 10V ,电解时间为 30min ,色度和S的去除率分别为 74 5%和 60 8% .另外 ,电氧化法还能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试验表明该酚钠废水采用中和→电氧化→生化工艺进行处理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钠废水 电氧化法 中和 生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氧化法回收褐煤蜡精制废液中铬的电流效率优化研究
5
作者 孙跃 张福水 +4 位作者 角仕云 秦谊 覃豪 李宝才 张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78-1682,共5页
铬酸-硫酸氧化脱色精制褐煤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会产生大量含铬酸性废液,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运用间接电化学氧化方法经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含铬废液回收铬与氢氧化钠联产过程中的电流效率。根据褐煤蜡氧化精制工艺实际情况确定... 铬酸-硫酸氧化脱色精制褐煤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会产生大量含铬酸性废液,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运用间接电化学氧化方法经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含铬废液回收铬与氢氧化钠联产过程中的电流效率。根据褐煤蜡氧化精制工艺实际情况确定最优电解条件为:阳极硫酸铬浓度0.6 mol/L,阳极硫酸浓度0.5 mol/L,阴极氢氧化钠浓度0.8 mol/L,电流8.2 A和电解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阳极电流效率84.91%,阴极电流效率82.01%,总电流效率16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蜡精制 含铬废液 间接电氧化法 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氧化法处理水性油墨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忠强 芦小山 左卫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75,共4页
氧化锡(Sn O2)电极在电解处理水性油墨废水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通过酸析降低水性油墨废水的固体悬浮物(SS)、化学耗氧量(COD)和色度,并在使用自制氧化锡电极和添加电解助剂条件下,进行了电流密度、极距以及p H等条件的优化。... 氧化锡(Sn O2)电极在电解处理水性油墨废水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通过酸析降低水性油墨废水的固体悬浮物(SS)、化学耗氧量(COD)和色度,并在使用自制氧化锡电极和添加电解助剂条件下,进行了电流密度、极距以及p H等条件的优化。实验还对比了自制氧化锡电极与常用电极对水性油墨废水电解处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氧化法 水性油墨废水 化学耗氧量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氧化法制备黑镍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詹惠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16,共3页
用电氧化法制备黑镍,电氧化槽结构合理,黑镍转化率70%,电流效率66%。制得的黑镍活性强,用于除主硫酸镍溶液中Co、Fe、Mn、As、Cu等杂质,可达到净化目的。
关键词 电氧化法 黑镍 镍钴分离 熔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化肥厂外排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林海波 费建民 +2 位作者 徐红 吴岩 张恒彬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6-38,共3页
以降低化肥厂外排废水氨氮(NH3-N)为目的,利用电催化氧化法,研究开发适合该废水处理的工艺方法,并进行了实验室试验,讨论了电催化氧化法降低废水氨氮浓度的可能性,研究了采用该工艺去除氨氮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催化氧化 化肥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催化氧化法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杰 李茁 +4 位作者 李鹏 韩梅 牛青山 赵瑞玉 刘晨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21-3225,共5页
主要论述了三维电催化氧化法的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三维电催化在处理工业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三维电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报告了三维电催化反应装置研究现状;分析了电极材料,粒子电极的填充方式,反应装置类型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主... 主要论述了三维电催化氧化法的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三维电催化在处理工业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三维电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报告了三维电催化反应装置研究现状;分析了电极材料,粒子电极的填充方式,反应装置类型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主要介绍了活性炭(GAC)材料作为粒子电极的应用研究,并探讨了三维电催化技术与其它技术联用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的研究,最后对三维电催化氧化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催化氧化 粒子 废水处理 反应装置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志美 李霞 李风亭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42-45,共4页
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对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pH值、温度、电压、NaCl的投加量等因素对酚去除率、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酚和COD,特别是电压、Na Cl的投加量这两个因素对酚和COD的去除率影响较大.... 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对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pH值、温度、电压、NaCl的投加量等因素对酚去除率、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酚和COD,特别是电压、Na Cl的投加量这两个因素对酚和COD的去除率影响较大.采用了两种复合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含酚废水,一种是直接投加H2O2,结果表明酚去除率可达95%以上;另一种是加浓H2SO4,在适宜条件下,酚去除率可达90%以上.由此得出,对含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电催化氧化法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有机废水 含酚废水 FENTON试剂 废水处理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阳离子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苏 颜幼平 +1 位作者 邹勇斌 梁睿荣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50,共5页
以结晶紫作为阳离子染料,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对阳离子染料溶液进行了电解脱色处理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质种类、电解质浓度、pH值等对该溶液脱色率的影响,测定了电解时溶液中生成的余氯浓度和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并对不同... 以结晶紫作为阳离子染料,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对阳离子染料溶液进行了电解脱色处理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质种类、电解质浓度、pH值等对该溶液脱色率的影响,测定了电解时溶液中生成的余氯浓度和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并对不同电解时间的溶液的吸光度进行了归一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水溶液中活性氯浓度不断上升,经一定时间后达到最大值;在电催化和活性氯的协同作用下,阳离子染料结晶紫分子中的大π共轭体系被破坏、苯环结构基本瓦解,溶液快速脱色;在电流密度为5.1mA/cm2、NaCl浓度为4g/L、pH值为9.41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100mg/L的结晶紫溶液经过20min的电解,其脱色率可高达9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阳离子染料废水 结晶紫 金刚石膜 脱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景长勇 冯辉 +1 位作者 崔建升 王翠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应用自制电化学反应器对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电催化氧化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了阳极材料、电解电压、电解时间、电极间距离、废水pH值、废水电导率等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电解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处理条件:在电解电压为8V电... 应用自制电化学反应器对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电催化氧化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了阳极材料、电解电压、电解时间、电极间距离、废水pH值、废水电导率等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电解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处理条件:在电解电压为8V电解时间为30-40min,电极间距离为2cm,废水pH值在8-10之间,废水电导率为0.062S/m的处理条件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电解处理去除率可达96%以上。利用TOC测定仪和紫外光谱等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废水 催化氧化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实验研究 催化氧化处理 化学反应器 解时间 极间距离 导率 处理条件 阳极材料 去除效果 解处理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 紫外光谱 中间产物 降解过程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极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显峰 王德军 +2 位作者 赵朝成 张勇 郭锐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在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电源的输出形式、阴阳极板的布置方式、粒子电极的填充方式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碳纳米材料等新材料在粒子电极载体上的应用,最后介绍了三维电极法与...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在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电源的输出形式、阴阳极板的布置方式、粒子电极的填充方式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碳纳米材料等新材料在粒子电极载体上的应用,最后介绍了三维电极法与其他技术联用的最新研究,并指出了三维电极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催化氧化 反应器 粒子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电氧化分解辉钼矿电解槽体系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符剑刚 贾丽娟 钟宏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9,13,共6页
进行了辉钼矿超声电氧化新工艺电解槽体系的研究与设计。简单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搅拌箱式电化学反应器(超声波以探头形式实现外场强化、使用高性能电极材料、槽体内置机械搅拌等)能很好地实现超声场+电场作用下辉钼矿的高效氧化分解... 进行了辉钼矿超声电氧化新工艺电解槽体系的研究与设计。简单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搅拌箱式电化学反应器(超声波以探头形式实现外场强化、使用高性能电极材料、槽体内置机械搅拌等)能很好地实现超声场+电场作用下辉钼矿的高效氧化分解,可获得99%以上的钼浸出率和99%的电解电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电氧化法 超声波 解槽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态光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高盐采油废水
15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4-314,共1页
该发明提供了悬浮态光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高盐采油废水的方法:将采油废水自然沉淀,去除沉淀物后调节初始pH为3.3—8.5,加入纳米光催化剂(加入量0.5~2.5g/L)后进入流动床,同时在流动床两侧施加2—30V的槽电压,并用紫外光照射... 该发明提供了悬浮态光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高盐采油废水的方法:将采油废水自然沉淀,去除沉淀物后调节初始pH为3.3—8.5,加入纳米光催化剂(加入量0.5~2.5g/L)后进入流动床,同时在流动床两侧施加2—30V的槽电压,并用紫外光照射,在流动床底通入0.01—0.10MPa的空气,使纳米光催化剂在采油废水中呈悬浮态,反应1—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采油废水 悬浮态 高盐 纳米光催化剂 紫外光照射 流动床 自然沉淀 沉淀物 加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催化氧化法
16
作者 叶早萍 《印染》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催化氧化 物质转化 化学反应 催化作用 加速反应 荷转移 催化 多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溴甲苯电合成制备p-溴苯甲醛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前前 牛淑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72-772,775,共2页
关键词 溴甲苯 苯甲醛 气相色谱分析 合成制备 有机合成中间体 化学滴定 间接电氧化法 分离测定 二硝基苯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for molybdenum concentrates 被引量:5
18
作者 符剑刚 钟宏 +1 位作者 卜向明 王弗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Sodium hypochlorite was used to treat the standard molybdenum concentrates; the oxidization conditions for sodium hypochlorit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 Sodium hypochlorite was used to treat the standard molybdenum concentrates; the oxidization conditions for sodium hypochlorit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suitable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around 25℃, NaCl concentration 4.0mol/L, mass ratio of ore slurry liquid to solid (mL/mS) 20, electric charge per gram Mo 0.522C, pH value of original slurry 8, anodic current density 700A·m-2 (cell potential 2.72.9V), the Mo leaching rate and the current efficiency reach 98% and 36%,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overcome some shortages of the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such as low current efficiency, low Mo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ultrasonic was adopted to intensify the leach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 leaching rate exceeds 98%, current efficiency increases from 36% to 50% and the Mo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reaches about 60g/L at low mL/mS of 8 and low electric charge of 0.373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YBDENITE sodium hypochlorite electro-oxidation hydrometallurgical process ultrasonic (intens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erovskite-type oxides for electrocatalysis in oxygen/air electrodes 被引量:2
19
作者 ZHUANG Shu-xin HE Jia-yi +4 位作者 ZHANG Wei-peng ZHOU Nan LU Mi LIAN Ji-qiong SUN Jing-j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387-1401,共15页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erovskite-type oxides as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action 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rechargeable metal-air batteri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erovskite-type oxides as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action 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rechargeable metal-air batteri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review.Various fabrication methods of these oxide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analyzed.Different preparation methods adopted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rphologie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erovskite-type oxides.As a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perovskite-type oxides are widely used in rechargeable metal-air batteri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the performances of oxygen/air electrodes are summarized.This work is concentrated on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the phase compositions,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perovskite-type oxides in oxygen/air electrodes.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erovskite-type oxides as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are pointed out and possibl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are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type oxides ELECTROCATALYSTS PREPARATION oxygen/air electro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atalytic behaviour of Ni and NiCu alloy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in electro-oxidation of contraflam 被引量:1
20
作者 Naeemy Ali Mohammadi Ali +1 位作者 Ehsani Ali Aghassi A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703-1712,共10页
The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contraflam was investigated in alkaline solution on nickel and nickel–copper alloy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s(GC/Ni and GC/NiCu). We prepared these electrodes by galvanostatic... The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contraflam was investigated in alkaline solution on nickel and nickel–copper alloy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s(GC/Ni and GC/NiCu). We prepared these electrodes by galvanostatic deposition and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compositions of electrodes were determined by energy-dispersive X-ray(EDX)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ronoamperometric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oxidation process and its kinetics. Voltammetric studies exhibit one pair of well-defined redox peaks, which is ascribed to the redox process of the nickel and followed by the greatly enhanced current response of the anodic peak in the presence of contraflam and a decrease in the corresponding cathodic current peak.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immobilized redox mediator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was oxidized contraflam via an electrocatalytic mechanism. The catalytic currents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ontraflam in the range of 0.25– 1.5 mmol/L. The anodic peak currents were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root of scan rate. This behaviour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diffusion-controlled process.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traflam in capsules is applied satisfactorily by modified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vanostatic deposition nickel nickel-copper alloy contraflam modified electrodes cyclic voltammetry oxi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