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湿效应下离子风臭氧排放及电极修饰后的特性
1
作者 屈靖国 何雨甜 +1 位作者 张剑飞 赵轩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2,共7页
离子风在送风、冷却等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然而其附加产物臭氧的排放受环境影响显著,目前温湿度影响下臭氧排放的机理和抑制特性仍不明确。文中构建单针-环离子风发生器,实验研究臭氧排放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分别采用石墨烯和碳纳米... 离子风在送风、冷却等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然而其附加产物臭氧的排放受环境影响显著,目前温湿度影响下臭氧排放的机理和抑制特性仍不明确。文中构建单针-环离子风发生器,实验研究臭氧排放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分别采用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对针电极表面进行修饰,分析不同修饰法所带来臭氧排放抑制效用的差异及受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湿度下发射极修饰均有效降低臭氧排放,且随着湿度增加,臭氧的抑制效果逐渐减弱。高湿度下发射极修饰未能有效降低臭氧排放。环境温度改变臭氧排放与湿度间的变化规律,但不影响中低湿度下发射极修饰降低臭氧的效果。发射极石墨烯修饰降低臭氧排放的效果整体上大于碳纳米管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风 电晕放电 温湿度 电极表面修饰 臭氧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电极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2
作者 刘彪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52-57,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描述表面修饰电极(SME)反应动力学行为的理论模型,并以普鲁士蓝修饰电极为例,通过实验对理论作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预期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由此推证,用电荷传输扩散系数Dct表征SME的电催化能力是合适的。Dct可由电位... 本文提出了一种描述表面修饰电极(SME)反应动力学行为的理论模型,并以普鲁士蓝修饰电极为例,通过实验对理论作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预期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由此推证,用电荷传输扩散系数Dct表征SME的电催化能力是合适的。Dct可由电位阶跃实验求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电极 动力学 普鲁士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4乙烯二氧噻吩修饰的新型碳纳米管纤维电极及其电化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宇熹 高中宝 +5 位作者 曹振 李斯伟 张笑 刘伟 朱颖 周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73,共9页
目的 植入式脑机接口在神经疾病的治疗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治疗的效果依赖于与神经组织接触的电极。与刚性材料制作的电极相比,碳基微纤维电极尺度小、生物兼容性好、组织炎症反应小,可以减少植入后的异物反应,改善神经记录信号的... 目的 植入式脑机接口在神经疾病的治疗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治疗的效果依赖于与神经组织接触的电极。与刚性材料制作的电极相比,碳基微纤维电极尺度小、生物兼容性好、组织炎症反应小,可以减少植入后的异物反应,改善神经记录信号的信噪比,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的电极特性。方法 本文设计了一种柔性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纤维电极的修饰方法,该方法采用电化学聚合的方式可以将聚3,4-乙烯二氧噻吩(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薄膜沉积到CNTs纤维电极上,作为微电极涂层。为了证明修饰涂层在电极表面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超声处理。此外,本文将PEDOT薄膜沉积到ITO玻璃上,评价了PEDOT薄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恒电流方式在CNTs纤维电极表面沉积的PEDOT涂层降低了电极的电化学阻抗,提高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且PEDOT沉积的时间越长阻抗减少的幅度越明显。对电极进行超声处理后,电极的电化学阻抗没有产生显著变化,说明超声处理后PEDOT涂层剥离较少,证明了修饰涂层在电极表面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最后,细胞实验表明,PEDOT薄膜具有与ITO导电玻璃相当的细胞相容性。结论 PEDOT薄膜可以提高CNTs纤维电极的稳定性,有望提高脑机接口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具有应用于长时间记录神经电信号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脑机接口 PEDOT涂层 电极表面修饰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沉积法制备双贵金属催化剂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晓猛 赵梦源 +4 位作者 华绍春 贾瑛 金国锋 沈可可 周婉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213,共8页
目的制备对偏二甲肼具有良好电催化活性响应的复合催化剂。方法运用脉冲电沉积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AuPd、AuPt、PdPt催化剂,研究了占空比、上下限电位、脉冲频率、沉积时间等条件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其表面形貌和... 目的制备对偏二甲肼具有良好电催化活性响应的复合催化剂。方法运用脉冲电沉积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AuPd、AuPt、PdPt催化剂,研究了占空比、上下限电位、脉冲频率、沉积时间等条件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其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催化剂氧还原反应(ORR)活性和对偏二甲肼(UDMH)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3种催化剂的双金属均已合金化,AuPd催化剂为纳米晶枝状结构,AuPt催化剂为纳米球状结构。当占空比为1∶10,上下限电位分别为0.7、0.3V,沉积频率为10Hz,沉积时间为20min时,AuPd催化剂的ORR活性达到最佳;当占空比为1∶30,上下限电位分别为1.1、‒0.1 V,沉积频率为0.05 Hz时,PdPt催化剂的ORR活性达到最佳;当占空比为1∶10,上下限电位分别为1.3、‒0.2 V,沉积频率为0.5 Hz,沉积时间为10 min时,AuPt催化剂的ORR活性达到最佳。AuPd、AuPt催化剂对UDMH具有明显的电催化响应,AuPd的氧化峰积分高达0.23 mAV/cm^(2),AuPt高达0.25mAV/cm^(2)。结论脉冲电沉积法制备的Au基AuPd、AuPt复合催化剂相较于PdPt催化剂和商业Pt/C催化剂对UDMH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双贵金属催化剂 玻碳电极表面修饰 UDM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