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及小鼠钠通道SCN3A基因的启动子及其上游调控区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龙跃生 赵绮华 +3 位作者 曾涛 曾杨 孙卫文 廖卫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9-345,共7页
为了比较研究人与小鼠SCN3A基因的启动子及其上游调控区的特征,采用5′-FullRACE方法对人及小鼠SCN3A基因的转录起始点进行了准确定位,通过序列测定及对比分析证明:确定人和小鼠SCN3A基因的转录起始点均为"A",人SCN3A基因转... 为了比较研究人与小鼠SCN3A基因的启动子及其上游调控区的特征,采用5′-FullRACE方法对人及小鼠SCN3A基因的转录起始点进行了准确定位,通过序列测定及对比分析证明:确定人和小鼠SCN3A基因的转录起始点均为"A",人SCN3A基因转录起始点位于翻译起始点上游约27kb处,而小鼠位于翻译起始点上游约31kb处.人SCN3A基因5′非翻译区存在两个5′非翻译外显子,而小鼠只有一个5′非翻译外显子.人和小鼠SCN3A基因核心启动子区(-80~+70)的同源率高达96.0%,存在相同的启动子核心元件,BRE/和TATA;在-400至+200区段内预测到人存在而小鼠不存在的转录因子有PHR1、GATA-1、FOXN2、NF-1及AP-4,小鼠存在而人不存在的转录因子Sp、Sp3及GBF.人和小鼠SCN3A启动子区特征的异同将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人和小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起始点 电压门控型钠通道 SCN3A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Na_(v)亚基表达与电生理特性的发育成熟具有相关性
2
作者 傅鸣宇 纪晓宏 +3 位作者 钟磊 吴琼 李海福 王宁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2-1109,共8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和电生理记录来探讨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基的表达差异特性及其与电生理特性发育成熟的相关关系。方法将大鼠根据发育阶段分为4组:出生后5~7 d(婴幼儿组)、12~14 d(幼年组)、21~24 d(青少年...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和电生理记录来探讨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基的表达差异特性及其与电生理特性发育成熟的相关关系。方法将大鼠根据发育阶段分为4组:出生后5~7 d(婴幼儿组)、12~14 d(幼年组)、21~24 d(青少年组)、42~60 d(成年组)。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Na_(v)1.1、1.2、1.3、1.6在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光密度值量化发育过程中各亚基的差异变化特性。同时,运用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自发性电活动研究发育过程中浦肯野神经元电生理基本特性变化。结果Na_(v)各亚基在大鼠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表达差异明显。Na_(v)1.1亚基在整个发育阶段呈高表达,且随发育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Na_(v)1.2在整个发育阶段无表达(P>0.05)。Na_(v)1.3随发育表达量降低(P<0.05),青少年期后无表达。Na_(v)1.6婴幼年期无表达,随发育时间增加,表达量增多(P<0.05)。神经元发育早期主要表达Na_(v)1.1和Na_(v)1.3,而随发育增加,Na_(v)1.3消失,Na_(v)1.6增加。青少年期后主要表达Na_(v)1.1和Na_(v)1.6。Na_(v)蛋白总量随发育逐渐增加(P<0.05),青少年期后趋于成熟。浦肯野神经元自发放频率和兴奋性随发育逐渐增强,到青少年期达到成熟水平。Na_(v)亚基的发育表达变化与放电频率呈正相关(r=0.9942,P<0.05),与阈值变化呈负相关(r=-0.9891,P<0.05)。结论Na_(v)亚基在浦肯野神经元表达发育变化与神经元高频电生理特性的发育成熟具有相关性,提示Na_(v)亚基的表达成熟是电生理特性不断成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型钠通道 浦肯野神经元发育 免疫组化 自发电活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v1.6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向娟 蔡伯慧 +1 位作者 王润 蒋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讨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荧光定量PCR法,对50例口腔鳞癌组织及16例非癌症组织中Nav1.6表达进行检测,利用仪器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 目的探讨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荧光定量PCR法,对50例口腔鳞癌组织及16例非癌症组织中Nav1.6表达进行检测,利用仪器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Nav1.6的表达量高于非癌症组织。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Nav1.6的表达量逐渐减少。其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Nav1.6的上调可能与口腔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 Nav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