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明昊 李利 +3 位作者 高梦祥 刘华 王金斌 曾海娟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近年来,多种新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凭借其简单、快捷、检出限低、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应用于检测转基因作物蛋白、抗生素、违规添加剂、生物毒素等多个领域。本文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发光体系... 近年来,多种新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凭借其简单、快捷、检出限低、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应用于检测转基因作物蛋白、抗生素、违规添加剂、生物毒素等多个领域。本文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发光体系、构建模式及其近几年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食品安全 检测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大小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红 王冉冉 +3 位作者 赵得发 单忠艳 滕卫平 滕晓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3966-3970,共5页
目的探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大、小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比较不同品系大、小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3月,选取7~8周龄昆明小鼠60只和SD大鼠30只;7~8周龄昆明小... 目的探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大、小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比较不同品系大、小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3月,选取7~8周龄昆明小鼠60只和SD大鼠30只;7~8周龄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性甲状腺激素增多组、实验性甲状腺激素减少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各10只),7~8周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性甲状腺激素增多组、实验性甲状腺激素减少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各10只);10周龄远交系SD大鼠、近交系BN大鼠、远交系昆明小鼠、近交系C57BL/B6N小鼠各20只。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总甲状腺素(T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结果昆明小鼠、SD大鼠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697%~1.853%、0.946%~1.253%,昆明小鼠、SD大鼠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389%~2.670%、1.150%~2.834%。昆明小鼠、SD大鼠实验性甲状腺激素增多组TT_3、TT_4、FT_3、FT_4水平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实验性甲状腺激素减少组TT_3、TT_4、FT_3、FT_4水平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各品系实验动物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异系数均>5.000%,近交系实验动物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集中趋势优于远交系。结论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大、小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结果稳定性较好,能够较好地区分实验性甲状腺激素增多组、实验性甲状腺激素减少组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状腺功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类 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鼠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胰岛素的结果比对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华翠 陈华根 +2 位作者 陈宇宁 谢光素 钟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299-1299,共1页
目的对比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与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PWETIA)检测血清中胰岛素的差异性及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随机抽取门诊体检标本150例,用电化学发光法与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同时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浓度,比较两者间差异及... 目的对比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与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PWETIA)检测血清中胰岛素的差异性及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随机抽取门诊体检标本150例,用电化学发光法与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同时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浓度,比较两者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rean相关性检验,两者的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983,回归方程Y=1.573+0.951x。结论:EcLIA和PETIA两个检测系统间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但相关性良好。PETIA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实验室推广,且建议各临床实验室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电化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覃晓丽 詹子颖 +3 位作者 Sara Jahanghiri Kenneth Chu 张丛洋 丁志峰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8,共15页
设计和研制具有超灵敏、高精度、选择性好的免疫传感器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以及疾病治疗过程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电化学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ECL)免疫分析法,由于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可控性好等... 设计和研制具有超灵敏、高精度、选择性好的免疫传感器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以及疾病治疗过程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电化学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ECL)免疫分析法,由于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可控性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类新型的多孔晶体材料,由于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孔径和纳米级骨架结构可调节等优点,在电化学和ECL免疫传感器的制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OFs不仅可以作为固定生物识别分子的敏感平台,还可以用于富集痕量分析物和信号分子来放大分析信号,提高电化学或ECL免疫分析的灵敏度。目前,科研人员已合成各种各样具有不同性能和形貌的MOFs纳米材料,并用于开发高性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ECL免疫传感器。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的基于MOFs纳米材料的电化学/ECL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免疫分析中的检测应用。研究表明,MOFs不仅可以作为电极表面修饰的基底、信号探针(包括电活性标记分子和电化学发光发光标记探针)、催化活性标记物,还可以作为负载各种生物分子、纳米材料的载体,最终可用于灵敏的电化学和ECL检测。此外,本综述还讨论了未来发展功能化MOFs纳米材料的挑战和机遇,并为未来设计和制造基于MOFs的高性能免疫传感器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检测甲磺隆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邢婉丽 晁福寰 +1 位作者 蒋中华 马立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73-875,共3页
A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biosensor based on solid phase antigen competitive immunoreactions was constructed to determine methsulfuron methyl using Ru(bpy) 2+ 3 as labeling reagent. The coating hapten was bound... A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biosensor based on solid phase antigen competitive immunoreactions was constructed to determine methsulfuron methyl using Ru(bpy) 2+ 3 as labeling reagent. The coating hapten was bound to the surface of microparticles through avitin biotin reaction. An electrochemical flow cell containing working electrodes and counter electrodes for initiation of the ECL reaction was constru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limit for methsulfuron methyl was 0.1 ng/mL.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免疫传感器 甲磺隆 除草剂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金磁微粒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冰 童朝阳 +3 位作者 郝兰群 刘威 穆晞惠 黄启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98-1002,共5页
基于金磁微粒(GoldMag particles)的磁性分离富集性能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直接在金磁微粒表面吸附固定相思子毒素多抗制备捕获探针,以三联吡啶钌标记相思子毒素单抗作为电化学发光探针,两者与相思子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 基于金磁微粒(GoldMag particles)的磁性分离富集性能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直接在金磁微粒表面吸附固定相思子毒素多抗制备捕获探针,以三联吡啶钌标记相思子毒素单抗作为电化学发光探针,两者与相思子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相思子毒素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检测相思子毒素,其浓度在0.2~1 500μg/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成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μg/L。与生物素-亲和素固定法相比,该法的检出限相当,其线性范围更宽、操作更简化,具有通用性,可以此为基础发展生物毒素及其它蛋白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诊断、环境监测及生物防护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磁微粒 电化学发光 免疫检测 相思子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TAU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性能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强 张文 +5 位作者 黄宪章 丁海明 徐宁 庄俊华 张秀明 梁伟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69-1470,共2页
目的:评价CENTAU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性能。方法:通过对不同浓度样品甲状腺激素(T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含量的测定,对仪器进行精密度、灵敏度、干扰、回收试验。结果:批内CV均小于4%,批间CV均小于5%;T4、HC... 目的:评价CENTAU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性能。方法:通过对不同浓度样品甲状腺激素(T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含量的测定,对仪器进行精密度、灵敏度、干扰、回收试验。结果:批内CV均小于4%,批间CV均小于5%;T4、HCG、AFP回收率分别为98.7%~103.5%、100.5%~103.4%、97.8%~104.1%,灵敏度分别为3.4nmol/L、2.7mIU/mL、1.4ng/mL;无样品间的交叉污染。结论:该仪器主要指标结果准确,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干扰小,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AU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性能 评价 甲状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甲胎蚕白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检测相思子毒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冰 童朝阳 +3 位作者 郝兰群 穆晞惠 刘威 黄启斌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0,34,共4页
以磁性微球固定相思子毒素多抗制备捕获探针,以三联吡啶钌标记相思子毒素单抗作为发光探针,两者与相思子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成功建立了相思子毒素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检测相思子毒素,浓度在0.1... 以磁性微球固定相思子毒素多抗制备捕获探针,以三联吡啶钌标记相思子毒素单抗作为发光探针,两者与相思子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成功建立了相思子毒素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检测相思子毒素,浓度在0.1~1000μg/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拟合方程为lg Y=0.763 lg X+0.562(R=0.9903,N=7,P<0.0001),检出限为0.1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免疫传感器 检测 相思子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与放射免疫检测甲胎蛋白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肖小慧 彭献香 +1 位作者 龚启斌 李清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345-1345,共1页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放射免疫检测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免疫电化学发光检测肺癌血清p53抗体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贵虹 邢达谭 石慈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0-955,共6页
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产生p53抗体 .p53抗体在肿瘤的诊断、预后及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前检测 p53抗体的方法 ,如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需要多个步骤 ,比较费时 ,且大部分检测指标只能是半定量 ,具有一定的局限... 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产生p53抗体 .p53抗体在肿瘤的诊断、预后及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前检测 p53抗体的方法 ,如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需要多个步骤 ,比较费时 ,且大部分检测指标只能是半定量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提出了一种磁免疫电化学发光 (IM ECL)分析方法定量检测人血清p53抗体 .这种新的分析方法检测人血清 p53抗体的最低检测极限可达到 10ng/L ,标准曲线的动力学范围和线性范围达到 5个数量级 (0 0 1~ 10 0 0 μg/L) .我们应用IM ECL分析法检测肺癌病人血清 ,只需要 50 μl的样品量 ,3 0min的孵育时间和少于 50s的采集时间 ,得出肺癌血清中p53抗体的阳性率为 2 8 6% ,然后通过标准曲线定量阳性血清中 p53抗体的浓度 .从肺癌血清的结果中发现 ,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 ,p53抗体浓度增加 .IM ECL分析方法在检测限、线性范围、分析时间等方面都优于酶联免疫分析 ,是一种可行的快速、灵敏、定量检测人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电化学发光 P53 肺癌 血清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SiO_2的微囊藻毒素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玲 康天放 +2 位作者 张晶晶 鲁理平 程水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2-557,共6页
本研究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沉积金纳米粒子(Au NPs),通过化学吸附将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的单克隆抗体(anti-MC-LR)固定在电沉积了Au NPs的玻碳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制得免疫... 本研究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沉积金纳米粒子(Au NPs),通过化学吸附将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的单克隆抗体(anti-MC-LR)固定在电沉积了Au NPs的玻碳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制得免疫电极anti-MC-LR/Au NPs/GCE。采用微乳化法制备了掺杂三(2,2'-联二吡啶)钌(Ⅱ)配合物离子(Ru(bpy)2+3)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Ru@SiO2),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纳米粒子进行表征。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进一步与Ru@SiO2反应,制得氨基功能化的Ru@SiO2,通过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化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MC-LR(HRP-MC-LR),并使其与氨基功能化的Ru@SiO2偶联,制得MC-LR-Ru@SiO2。采用直接竞争模式,在标记物MC-LR-Ru@SiO2存在下,以三丙胺作为共反应物,利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测定溶液中的微囊藻毒素,免疫反应完成后,电化学发光强度(I)随着MC-LR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在0.100~100μg/L范围内,电化学发光强度差值(ΔI)与游离的MC-LR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7μg/L。对实际水样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5.5%~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iO2 纳米粒子 微囊藻毒素 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标记自增强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超灵敏检测河豚毒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媛 王邃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6-681,共6页
以Nafion固定钌联吡啶Au纳米颗粒(Ru(bpy)2+3-Au NPs)于玻碳电极(GCE),借助Au—N共价键固定河豚毒素抗体(anti-TTX),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构建了超灵敏检测河豚毒素(TTX)的免标记自增强电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当目标物TTX被特... 以Nafion固定钌联吡啶Au纳米颗粒(Ru(bpy)2+3-Au NPs)于玻碳电极(GCE),借助Au—N共价键固定河豚毒素抗体(anti-TTX),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构建了超灵敏检测河豚毒素(TTX)的免标记自增强电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当目标物TTX被特异性捕获到修饰电极表面后,可以作为Ru(bpy)2+3的共反应物增强ECL信号。与共反应物存在于溶液中或标记于二抗上相比,其优点在于发光体和共反应物之间的电子转移距离更短,可有效改善电化学发光效率,降低实验成本。最佳条件下,TTX质量浓度在0.01~1 000μg·L-1范围内与ECL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0.01μg·L-1。此免标记自增强型ECL免疫传感器显示出优异的稳定性、重现性和灵敏度,对实际样品中TTX的回收率为98.0%~104.0%,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免疫传感器 河豚毒素 Nafion-Ru(bpy)32+-AuNPs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维生素B_(12)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安崇文 李海霞 +2 位作者 孟群 胡建平 徐向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评估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 目的:评估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C28-A3c方法评价CMIA检测VitB12的精密度、正确度、抗干扰性、分析测量范围(AMR)、临床可报告范围(CRR)、生物参考区间。采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有证参考物质SRM 1955、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发放的室间质评物(K-C)、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5-B)评估CMIA系统检测VitB12正确度。结果:VitB12在108.84~874.43 pmol/L时,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厂家声明的标准。正确度验证显示测定有证参考物质NIST SRM1955,结果符合验证要求;检测CAP室间质评物(K-C)、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5-B)显示,结果均符合CAP校准验证/线性评价误差界限所规定的标准,VitB12浓度在89~1 057 pmol/L范围内通过线性验证,95%验证区间也包含其指定均值,相对偏差均小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TEa:靶值±25%)。抗干扰性评估显示在TG≤20 mmol/L、Bil≤300μmol/L、Vit C≤1.5 g/L时对VitB12检测系统(CMIA)无显著干扰。AMR验证判断最佳拟合方程为二元一次多项式,VitB12浓度在0~1 107 pmol/L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CRR上限为110 700 pmol/L,最大稀释倍数为100倍。生物参考区间验证显示本研究选择的参考个体VitB12水平符合厂家试剂说明书给定参考区间,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无显著差异。结论:CMIA检测血清VitB12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满足实验室要求,其可为实验室提供可靠的VitB12结果,为实验室评价人群VitB12营养状况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化学发光分析仪器中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验
14
作者 王勇 徐大雄 +6 位作者 朱一川 许士坤 邹俊伟 齐莉 周蓉 李海珠 和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2期147-147,共1页
增强化学发光分析仪器中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王勇徐大雄(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系100088)朱一川许士坤邹俊伟齐莉周蓉李海珠(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100035)和平(陕西省华阴市场88#西安714200)增强化学发光... 增强化学发光分析仪器中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王勇徐大雄(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系100088)朱一川许士坤邹俊伟齐莉周蓉李海珠(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100035)和平(陕西省华阴市场88#西安714200)增强化学发光(EnhancedChemil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化学发光 光电检测系统 分析仪 应用研究 设计与实验 基因分析 实验研究设计 单光子计数 化学发光免疫 光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电化学发光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芷源 孙慧 苏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45-1955,共11页
电化学发光因具有低背景、高灵敏度的优势已成为当前最先进的体外诊断技术之一.以三联吡啶钌为代表的分子型电化学发光体系虽然实现了商业化应用,但其光学性质已无法满足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发展需求.量子点作为新一代的理想发光材料在电... 电化学发光因具有低背景、高灵敏度的优势已成为当前最先进的体外诊断技术之一.以三联吡啶钌为代表的分子型电化学发光体系虽然实现了商业化应用,但其光学性质已无法满足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发展需求.量子点作为新一代的理想发光材料在电化学发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对量子点电化学发光的过程和机理研究尚不充分,目前量子点电化学发光的各项性能均有待提升.本文聚焦于量子点电化学发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总结该领域重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光谱学、合成化学及电分析化学等多领域学科交叉是未来量子点电化学发光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电化学发光 机理 表面缺陷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性能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军 代蕾颖 +3 位作者 杨忠 赵丙锋 李正 王会如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9,共8页
目的:建立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关键模块的性能评价方法。方法:对市面上主流的15家企业生产的30个不同型号的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原理、结构、操作进行了调研,建立了仪器加样系统、孵育系统、清洗系统和检测系统各模块的性能评价方法... 目的:建立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关键模块的性能评价方法。方法:对市面上主流的15家企业生产的30个不同型号的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原理、结构、操作进行了调研,建立了仪器加样系统、孵育系统、清洗系统和检测系统各模块的性能评价方法,按该方法对各仪器进行了测试。结果:孵育系统:所有仪器温度控制正确度在(37±0. 5)℃,波动度不超过0. 5℃;加样系统:各型号仪器的样品针和试剂针量程差异大,样品针最小加注量从5μL到40μL,最大加注量从20μL到300μL,试剂针最小加注量从5μL到50μL,最大加注量从47μL到450μL。无论是样品针还是试剂针,当加注量> 10μL时,大部分仪器能满足偏倚不超过10%,CV不超过3%;当加注量> 50μL时,大部分仪器能满足偏倚不超过5%,CV不超过2%。加注量越小,对仪器要求越高,技术实现难度越大,少数仪器不能达到其声称的最小加注量(<10μL);检测系统:所有仪器均能满足声称的噪声要求,仪器的线性范围满足临床需要,均不小于3个发光值数量级,有的甚至达到6个数量级,少数仪器精密度(CV)超过3%、稳定性(偏倚)超过5%,需进一步改进;清洗系统:某些仪器的携带污染率超过10×10^(-6)。结论:建立了发光免疫分析仪关键模块的性能评价方法,通过测试证明了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 关键模块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电倍增管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福佳 陈烁烁 +1 位作者 蔡锦达 尤黔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9-865,共7页
基于光电倍增管(PMT)设计了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总体方案,以泌乳素(PRL)作为检测对象,标记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发光体为Pierce的鲁米诺(激发底物),对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PMT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检测5种不同浓度的HRP稀释液的... 基于光电倍增管(PMT)设计了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总体方案,以泌乳素(PRL)作为检测对象,标记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发光体为Pierce的鲁米诺(激发底物),对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PMT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检测5种不同浓度的HRP稀释液的发光数进行标定,后对数据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PRL浓度与发光数的关系。两检测样本PRL分别取阳性范围浓度值(样本A)和阴性范围浓度值(样本B),同时将检测结果与LUMO与Liaison两种化学发光仪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于样本A,本系统、LUMO和Liaison的检测结果分别为51.724、46.198、43.792 ng/mL;对于样本B,本系统、LUMO和Liaison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1.702、15.133、8.069 ng/mL。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可以确定被测样本的阴阳性,能够满足免疫分析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光电倍增管(PMT) 信号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甲胎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晶 滕霞 刘传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7,共8页
人体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含量已作为肝癌检测的重要指标,快速而准确地检测血清中的AFP含量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酶联免疫法存在分析时间长、前处理繁琐等不利因素。利用免疫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技术结合起来... 人体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含量已作为肝癌检测的重要指标,快速而准确地检测血清中的AFP含量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酶联免疫法存在分析时间长、前处理繁琐等不利因素。利用免疫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技术结合起来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由于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成本低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根据所采用的不同检测方式及修饰材料等方面对近年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AFP的研究与应用进行评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AFP) 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电容型免疫传感器 阻抗型免疫传感器 电位型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性高碘地区健康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筛查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侯振江 张靖宇 +2 位作者 牟兆新 范洪 王华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沧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沧州市3 218名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 目的:探讨沧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沧州市3 218名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分别以TPOAb>34 U/ml和Tg Ab>115 U/ml为阳性,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总阳性率为16.19%,且随年份增加呈明显的增高趋势,不同性别之间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TPOAb、Tg Ab、TPOAb和Tg Ab同时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14.57%、12.74%和11.12%,1 686名女性的阳性检出率(21.53%、19.16%、16.67%)显著高于男性(6.92%、5.68%、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随年龄增加阳性检出率逐渐升高,女性阳性率高峰在≥70岁年龄组,男性阳性率高峰在50~59岁年龄组。甲亢和亚甲亢、甲减和亚甲减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和O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沧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对甲状腺功能正常而自身抗体阳性者进行动态监测、随访或早期干预,有利于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群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丝素纤维表面2种固载抗体的总量
20
作者 翟书瑶 卢吟秋 +2 位作者 周晨霞 解迎革 谢洪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在制备癌症早期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1])捕获器的过程中,需要对固载于载体丝素纤维(SF)表面2种相同宿主的捕获抗体的总量进行测定。反应液中2种抗体加入的比例和总量分别决定了固载于载体SF表面的比例和总量,其中,固载抗体的比例与游... 在制备癌症早期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1])捕获器的过程中,需要对固载于载体丝素纤维(SF)表面2种相同宿主的捕获抗体的总量进行测定。反应液中2种抗体加入的比例和总量分别决定了固载于载体SF表面的比例和总量,其中,固载抗体的比例与游离的一致,因此抗体的固载总量是捕获器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免疫检测通常是基于免疫反应特异性,即与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反应,实现对特定的一种抗原或者一种抗体的检测,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电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以及荧光标记法,检测对象包括游离的^([2-3])和固载的^([4-7])抗原或者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电化学发光 循环肿瘤细胞 免疫反应 免疫检测 抗原决定簇 荧光标记法 反应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