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5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设备ChatGPT类模式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7
1
作者 江秀臣 臧奕茗 +3 位作者 刘亚东 盛戈皞 许永鹏 钱庆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33-4045,共13页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近些年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新技术方向,其涵盖了设备数字孪生、设备管理、平台运行等数字化功能,更具备通用性、生成式人机对话的特点。文章首先介绍了ChatGPT的发展现状,以及电力设...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近些年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新技术方向,其涵盖了设备数字孪生、设备管理、平台运行等数字化功能,更具备通用性、生成式人机对话的特点。文章首先介绍了ChatGPT的发展现状,以及电力设备ChatGPT类模式和核心技术架构,说明大模型具有优异的泛化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多模态数据分析生成能力等突出特点。然后,从高算力人工智能芯片、语料样本体系构建、基于Transformer的生成式预训练模型、嵌入大语言模型的多模态算法、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技术这五个方面分析了电力设备ChatGPT类模式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电力设备ChatGPT在电力行业开展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案,总结出未来电力设备ChatGPT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chatgpt Transformer模型 人类反馈强化学习 通用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局部纹理特征和全局温度分布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洪山 王惠东 +5 位作者 刘婧萱 杨伟新 李忠航 林诗雨 余洋 吕廷彦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9,共11页
针对传统电力设备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缺乏对设备局部纹理特征和全局温度分布的考虑导致重建后图像分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GAN聚合网络的电力设备超分辨率重建方法。首先,基于移位卷积设计电力设备局部特征提... 针对传统电力设备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缺乏对设备局部纹理特征和全局温度分布的考虑导致重建后图像分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GAN聚合网络的电力设备超分辨率重建方法。首先,基于移位卷积设计电力设备局部特征提取模块,在不增加参数情况下扩展卷积的感受野,提取电力设备局部纹理及其周围不同空间维度特征的信息。然后,引入全局特征提取模块,通过深度卷积和空间注意力机制捕捉图像不同区域间温度分布的关联性。最后,采用UNet编解码器网络融合各层局部特征和全局表示,生成清晰自然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和视觉信息保真度(visual information fidelity,VIF)三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他方法。同时它具有良好的主观视觉效果,泛化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红外图像 超分辨率重建 局部纹理特征 全局温度分布 Transformer-G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与对比学习的电力设备缺陷图文融合分类方法
3
作者 宋立业 孙梦宇 +1 位作者 闫云凤 陈祺浩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10-4619,I0016,共11页
电力设备运维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缺陷图像与文本数据,这些数据对指导电力设备故障诊断及维护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电力设备缺陷分类任务中数据形式单一、融合层次浅、数据质量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和对比学习... 电力设备运维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缺陷图像与文本数据,这些数据对指导电力设备故障诊断及维护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电力设备缺陷分类任务中数据形式单一、融合层次浅、数据质量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和对比学习的图文融合分类方法(image-text fus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attention mechanism and contrastive learning,IAC-ITFusion)。首先,该方法设计了一种双循环跨模态注意力机制(dual-cycle cross-modal attention,DCCA),用于捕捉图文数据映射关系的同时整合特征信息。其次,基于对比学习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注意力引导损失函数,用于调控DCCA机制的学习方向,使其聚焦于正确的特征信息,实现图文数据特征的有效融合。最后,针对电力线、变电站设备缺陷图文融合分类任务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准确率分别达到98.48%和98.57%,证明了该方法在电力设备缺陷图文融合分类任务上的有效性,对于推动电力设备运维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对比学习 电力设备 图文数据融合 缺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备数智化发展历程与大语言模型智能体应用展望
4
作者 周远翔 陈健宁 +3 位作者 赵亮 程佳玉 姜贵敏 骆柏锋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89-4109,共21页
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回顾了电力设备数智化的发展历程,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电网与电力设备建设目标及数智化技术进行分析,并总结了电力设备数智化的技术需求及发展现状。结合现阶段大语言模型智能... 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回顾了电力设备数智化的发展历程,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电网与电力设备建设目标及数智化技术进行分析,并总结了电力设备数智化的技术需求及发展现状。结合现阶段大语言模型智能体的技术特点,提出了该技术在电力设备运维智能化的五层应用框架设想,并展望了其在自然语言交互系统、数字孪生系统、智能机器人的场景应用。最后提出了大语言模型智能体在电力设备的运维智能化应用可能存在的经济性、可靠性、可行性、高效性等问题,为推进电力设备数智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智能体 电力设备 数智化 人工智能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和全局特征的电力设备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匹配方法
5
作者 冯旭刚 阮善会 +2 位作者 王正兵 安硕 张科琪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6-2246,2305,共12页
针对电力设备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匹配过程受图像局部灰度差异影响大,以及特征点描述和匹配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局部和全局特征的电力设备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匹配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角检测算法分别检测红外和可见光图像中的特征点,... 针对电力设备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匹配过程受图像局部灰度差异影响大,以及特征点描述和匹配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局部和全局特征的电力设备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匹配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角检测算法分别检测红外和可见光图像中的特征点,再使用不同尺度的曲率信息为每个特征点分配特征主方向(CAO);其次,分别构建每个特征点的部分灰度不变特征描述符(PIIFD)和全局上下文特征描述符;然后,将两种特征描述符的相似度进行加权融合,并利用双向匹配方法和随机抽样一致(RANSAC)方法筛选出正确的匹配点对;最后,得到图像间的仿射变换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文匹配方法与PIIFD、Log-Gabor直方图描述符(LGHD)和CAO匹配算法相比,正确匹配数显著增加,平均准确率较其他三种算法分别提高了50.71、27.62、11.11个百分点,平均重复度分别提高了27.69、28.81、19.1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图像匹配 红外和可见光图像 全局上下文描述符 特征相似度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电力设备运维场景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晓红 傅文润 +4 位作者 刘朝明 刘泽洪 李俊朋 胡志亮 胡东滨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92,共13页
电力设备运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以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变革为传统电力设备运维的数智化提供了新机遇。本文探讨了多模态AI大模型对电力设备健康状态评估、电力设备运行状态预测、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电力... 电力设备运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以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变革为传统电力设备运维的数智化提供了新机遇。本文探讨了多模态AI大模型对电力设备健康状态评估、电力设备运行状态预测、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电力设备寿命预测、电力设备故障检修策略推荐等电力运维具体场景的赋能作用,辨识了数据问题制约电力AI大模型的应用成效、“算法黑箱”影响智能运维辅助决策的透明度与可靠性、环境变化导致电力AI大模型性能衰退等多模态AI大模型赋能电力设备运维的技术难点。着眼攻克相关技术难点,结合知识图谱检索增强生成、多模态对齐、微调和持续学习等大模型应用优化技术,构建了基于多模态AI大模型的电力设备运维系统架构,梳理了多模态AI大模型在电力设备运维场景应用时涉及的需求分析、模型训练、应用部署、运营管理等主要阶段的实现过程,进而提出了持续监控并优化数据质量、采用持续学习算法、建立模型性能反馈循环机制等大模型性能持续优化策略。进一步探讨了多模态AI大模型赋能电力设备运维的应用趋势和发展保障举措,以深化对电力设备智能运维领域的前沿技术认知,推动构建智能化、智慧化的新型电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设备运维 多模态AI大模型 检索增强生成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嗅觉传感技术及在电力设备状态检测中的应用前景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大鹏 盛戈皞 +3 位作者 任志刚 刘若溪 桂媛 王羽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近年来,仿生嗅觉传感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仿生嗅觉传感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食品检验、检疫、搜救等领域。该技术也可以用于检测电气设备的缺陷或故障,通过检测电气设备金属导体及气... 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近年来,仿生嗅觉传感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仿生嗅觉传感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食品检验、检疫、搜救等领域。该技术也可以用于检测电气设备的缺陷或故障,通过检测电气设备金属导体及气、液或固态绝缘介质散发出的特有气味分子,进而识别设备的缺陷或故障,并可以同时联合视觉与听觉进行诊断分析。文中首先概述了仿生嗅觉传感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三代仿生嗅觉传感技术的原理、技术特征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场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其次,从气、液、固3种状态绝缘介质的故障识别角度,对当前电力设备中的气体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了仿生嗅觉传感技术的适用场景和优势。最后,结合仿生嗅觉传感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对仿生嗅觉传感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仿生嗅觉传感技术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嗅觉 电力设备状态检测 气体识别 应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堆叠降噪自编码器的电力设备状态数据质量提升 被引量:1
8
作者 计蓉 侯慧娟 +3 位作者 盛戈皞 张立静 舒博 江秀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0-788,I0007,共10页
当下电力设备状态大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设备故障、数据传输以及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都会导致问题数据的出现,影响数据质量以及后续分析结果,因此数据清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研究着力于识别异常数据并直接剔除,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 当下电力设备状态大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设备故障、数据传输以及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都会导致问题数据的出现,影响数据质量以及后续分析结果,因此数据清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研究着力于识别异常数据并直接剔除,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堆叠降噪自编码器的数据清洗方法.首先,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堆叠降噪自编码器中的超参数;然后,利用堆叠降噪自编码器提取、还原数据特征的特点来进行数据清洗,实现对孤立点的修复和对空缺数据的填补,以有效提升电力设备状态数据的质量.所提方法简单高效,可以同时提高数据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电力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为例进行测试,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于其他经典方法,数据清洗效果更好,且针对不同异常程度和运行状态的数据集都有良好的清洗效果,能够提高电力设备状态数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状态数据 堆叠降噪自编码器 数据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图像的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传洋 吴一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71-2195,I0011,共26页
在电力大数据背景下,依托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从海量的红外图像数据中实现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已经成为该领域运维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红外图像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基于传统图像处理和基于深度学习两类方法的红外图像... 在电力大数据背景下,依托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从海量的红外图像数据中实现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已经成为该领域运维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红外图像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基于传统图像处理和基于深度学习两类方法的红外图像中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研究进展。首先,概述电力设备红外图像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的发展历程及技术流程;然后,阐明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方法,从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与分类、发热故障诊断5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基于深度学习的变电站设备和输电线路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方法,与传统图像处理方法相比,深度学习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电力设备发热故障;最后,指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技术在电力设备识别及发热故障诊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现有的深度学习技术和最近的研究思路,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识别 发热故障诊断 红外图像 传统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视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网络的电力设备图像识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伍颖欣 刘磊 +1 位作者 肖轶婷 关远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0-883,I0006,共15页
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电力设备的有效图像识别和状态分析可提升其运行维护能力,降低潜在停电风险。然而,传统的电力设备图像识别方法存在目标与背景特征信息难以分辨和特征信息提取能力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注意力机制网络的电力... 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电力设备的有效图像识别和状态分析可提升其运行维护能力,降低潜在停电风险。然而,传统的电力设备图像识别方法存在目标与背景特征信息难以分辨和特征信息提取能力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注意力机制网络的电力设备图像检测识别方法。该方法提出面向电力设备目标特征信息的预测策略:引入深度值的变化过程学习机制,提取图像深层语义信息;通过叠加卷积核和剔除前置网络池化层,以改进全局结构信息学习网络模块,获得富含细节特征且关联图像特征的电力设备图像先验信息,进一步采用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门控机制在不同层级图像特征信息上预测其电力设备目标特征信息,构建LSTM门控机制的注意力机制网络。此外,该方法提出深浅层特征信息交互策略:采用矩阵外积方式整合浅层特征信息与深层特征信息,使模型充分学习电力设备的多层次特征信息。相比于传统的电力设备图像识别方法,所提的改进方案可加强目标的细节特征识别和提取,精确区分背景与目标模糊界限信息,提升深浅层特征信息的交互能力,有效提高在复杂背景环境下目标识别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针对绝缘子、变压器、断路器、输电线电杆以及输电线铁塔5种电力设备图像数据集,该文所提出的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2%,比CvT模型高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注意力机制 智能检测 智能识别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pur熵与改进蝴蝶优化算法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茹传红 樊建惠 +1 位作者 赵洲 申兴发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是电力故障诊断的主要手段。针对传统电力设备图像分割方法计算代价高、分割精度差、速度慢的不足,提出改进蝴蝶优化Kapur熵算法对红外图像进行多阈值分割。引入Levy飞行策略改进蝴蝶优化算法IBOA(Improved Butterf... 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是电力故障诊断的主要手段。针对传统电力设备图像分割方法计算代价高、分割精度差、速度慢的不足,提出改进蝴蝶优化Kapur熵算法对红外图像进行多阈值分割。引入Levy飞行策略改进蝴蝶优化算法IBOA(Improved Butter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的位置更新方式,提升算法全局寻优能力;设计高斯混沌变异机制对精英个体进行扰动,提升种群多样性,使算法避免收敛于局部最优。利用基准函数测试IBOA的寻优性能。以Kapur熵作为IBOA的适应度函数,设计基于IBOA和Kapur熵最大化的图像分割方法,并利用三幅经典伯克利图像和一幅核磁共振图像验证了图像分割性能。将改进算法应用于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证实算法在非均匀背景和噪声干扰下依然能够有效提高红外图像分割的精度和效率,从而保障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ur熵 红外图像分割 电力设备 蝴蝶优化算法 故障诊断 高斯混沌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备工作状态下HEMP干扰加载方法与平台设计
12
作者 秦锋 崔志同 +4 位作者 毛从光 吴伟 陈伟 王旭桐 董亚运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4-181,共8页
电力设备端口特性差异大,注入波形畸变严重,耦合效率低,且其工作电压高,加电状态下开展试验,易引发试验系统故障。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电力设备HEMP效应试验方法和试验平台。研究了电力系统与HEMP电流注入试验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 电力设备端口特性差异大,注入波形畸变严重,耦合效率低,且其工作电压高,加电状态下开展试验,易引发试验系统故障。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电力设备HEMP效应试验方法和试验平台。研究了电力系统与HEMP电流注入试验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提出了基于等效“零电位”的脉冲干扰加载方法,解决了脉冲源内部电路绝缘耐压与功率容量无法承受工频高电压的问题,同时实现了纳秒脉冲在毫秒级工频信号上的相位可控加载与脉冲源输出与电力设备的高效耦合。该方法便于更贴近真实工况下获取待测电力设备的强电磁脉冲效应现象与阈值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电磁脉冲 电力设备 工作状态 干扰加载 电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提示学习的电力设备故障多谱段融合识别方法
13
作者 姚一杨 杜泽星 +1 位作者 周果清 王庆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417,共8页
针对单谱段图像在电力设备故障识别中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提示学习(prompt learning)的多谱段融合识别方法。为提升大模型对电力设备故障的识别精度,设计了基于红外图像和紫外图像的可训练提示(prompts),这些提示作为可训练部分用... 针对单谱段图像在电力设备故障识别中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提示学习(prompt learning)的多谱段融合识别方法。为提升大模型对电力设备故障的识别精度,设计了基于红外图像和紫外图像的可训练提示(prompts),这些提示作为可训练部分用于模型的参数更新。这种策略很大程度地减少了训练所需的参数量,且降低了大模型对下游数据量的依赖。利用集成可见光、红外和紫外等谱段的混合成像系统,对正常和故障电力设备进行了拍摄,并构建了相应的多谱段数据集,该数据集经过文本标注后,可用于大模型的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显著提升电力设备故障识别的精度,平均识别精度达到90.14%。消融实验和可视化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此外,由于所设计的方法只优化了极少数可训练参数,确保了方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示学习 多模态融合 电力设备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7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多目标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达伟 杨明圣 付博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6-334,共9页
针对变电站红外图像中目标数量多、外观相似、背景与目标颜色相近时容易出现漏检误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7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多目标检测方法。首先,为了更好地保留红外图像中的浅层信息,在SPPCSPC模块中引入空洞卷积与均值池化... 针对变电站红外图像中目标数量多、外观相似、背景与目标颜色相近时容易出现漏检误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7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多目标检测方法。首先,为了更好地保留红外图像中的浅层信息,在SPPCSPC模块中引入空洞卷积与均值池化以扩大感受野的同时防止红外小目标淹没在背景中;其次,针对多目标检测中的误检漏检等问题,在头部网络中引入了轻量型SimAM注意力机制以重点关注感兴趣区域。最后,选择一个更适用于小目标检测的NWDloss损失与CIOU损失相结合的混合边框回归损失函数,它可以有效提高红外图像中不同尺度目标检测的准确性。我们在自建电力设备红外图像数据集上与其他7种具有代表性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 v7网络模型漏检误检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m AP达到88.9%,相比其他有代表性的目标检测算法在电力设备红外多目标检测上的效果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检测 YOLOv7 红外图像 空洞卷积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AM改进YOLOv7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类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佳 余成波 +3 位作者 王士彬 蒋启超 何鑫 张未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针对复杂环境下电力设备红外图像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数据繁杂、检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块注意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改进YOLOv7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类算法。首先将已有数据集进行标注,并... 针对复杂环境下电力设备红外图像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数据繁杂、检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块注意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改进YOLOv7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类算法。首先将已有数据集进行标注,并按一定比例划分成训练集、验证集以及测试集,然后在YOLOv7的主干网络中引入CBAM,使模型能对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强调并抑制无用信息,其次将划分好的数据集放入改进后的YOLOv7进行模型训练,同时对比了6种改进的YOLOv5s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改进YOLOv7模型优于YOLOv7模型、YOLOv5s模型和基于YOLOv5s的6种注意力模型。改进YOLOv7性能有明显提升,可实现快速、精准的红外图像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YOLOv7 红外图像 CB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吸收电力设备有调噪声的声学超构材料设计与实验研究
16
作者 马建刚 耿明昕 +3 位作者 吴健 王逸航 申晨 翟国庆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2-579,共8页
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工作频率为50 Hz,其通过铁心振动辐射的噪声声能以100 Hz及其谐波频率为主。在厚度受限的情况下,传统吸声材料在上述低频处难以达到理想的吸声效果。为高效吸收电力设备辐射的噪声,该文提出了一种空间卷曲型声学超构材... 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工作频率为50 Hz,其通过铁心振动辐射的噪声声能以100 Hz及其谐波频率为主。在厚度受限的情况下,传统吸声材料在上述低频处难以达到理想的吸声效果。为高效吸收电力设备辐射的噪声,该文提出了一种空间卷曲型声学超构材料,通过引入通道长度分别为680 mm和320 mm、厚度分别为30 mm和20 mm、宽度分别为13.2 mm和13 mm的2个直角回旋式迷宫通道,实现对100 Hz和200 Hz噪声的准完美吸声,仿真结果表明其吸声系数分别可达0.91和0.99。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和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将两种吸声单元两两组合,在平面上拓扑排列,可同时高效吸收100 Hz和200 Hz噪声。该超构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变电站或变配电间吸声等场合,有效降低室内低频噪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变配电 有调噪声 超构材料 吸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分水岭算法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振 刘磊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4-492,共9页
分水岭算法应用在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上时,由于该类图像中含有噪声以及设备表面复杂的纹理细节引起的灰度突变,导致存有过度分割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K均值聚类算法的改进标记分水岭算法。该方法首先预处理红外图像来抑... 分水岭算法应用在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上时,由于该类图像中含有噪声以及设备表面复杂的纹理细节引起的灰度突变,导致存有过度分割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K均值聚类算法的改进标记分水岭算法。该方法首先预处理红外图像来抑制图中噪声;然后结合红外图像中的灰度信息,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图像的预分割,并以基于Otsu算法的扩展极值变换对预分割图像进行形态学标记;最后结合标记结果修正预分割图像的梯度图,获取分水岭算法的输入图像,完成最终的图像分割。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解决传统分水岭因图中噪声及灰度突变而引起的过分割问题;相对于Otsu算法、区域生长法等经典算法,该算法只分割出设备的外部轮廓形状,而忽略表面的纹理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分水岭算法 电力设备红外图像 K-MEANS聚类算法 扩展极值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模态多层次特征融合的电力设备检测算法
18
作者 刘善峰 毛万登 +3 位作者 李苗苗 周千凯 邹文杰 鲍华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4-894,共11页
针对复杂环境下电力设备检测算法鲁棒性较低和小目标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融合和自注意力增强的跨模态多层次特征融合算法。首先构建双流特征提取网络,提取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的多层级目标表征。通过引入自适应融... 针对复杂环境下电力设备检测算法鲁棒性较低和小目标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融合和自注意力增强的跨模态多层次特征融合算法。首先构建双流特征提取网络,提取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的多层级目标表征。通过引入自适应融合模块,捕捉可见光分支和红外分支两种模态下的互补特征,并进一步利用基于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机制来增强互补特征的语义空间信息。最后通过不同尺度下的深层特征来实现目标的精确定位。本文在自建电力设备数据集上进行充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平均精确率均值(mAP50)可以达到91.7%,相较于单一可见光支路和单一红外支路,分别提升了3.5%和3.9%,有效地实现了跨模态信息的融合。与当前主流目标检测算法相比,展现出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跨模态 电力设备 自适应融合 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实例分割与深度神经网络温度拟合的电力设备热故障诊断研究
19
作者 郑含博 胡钧浩 +2 位作者 李金恒 梁炎燊 黄俊杰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故障设备在故障位置存在温度异常,带来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对电力设备的热状态做出评估,提出一种基于实例分割与温度拟合的电力设备热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基于变电站现场采集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构建数据集,... 故障设备在故障位置存在温度异常,带来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对电力设备的热状态做出评估,提出一种基于实例分割与温度拟合的电力设备热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基于变电站现场采集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构建数据集,提出一种改进的实例分割模型。经优化后,模型的掩码和检测框的平均精度分别提高了3.6%和2.5%,模型仅需12.1 GFLOPs的浮点运算量。其次,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设备温度值拟合方法。该方法拟合精度优于传统方法,R-square达到0.999 7,拟合温度误差约为3%。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的设备温度参量提取方法,并依据行业应用规范制定一套热故障自动诊断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准确识别和预警电力设备热状态,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红外成像 实例分割 深度神经网络 核密度估计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设备红外-可见光图像配准的自适应监督重训算法
20
作者 范澜珊 刘云鹏 +3 位作者 刘一瑾 赵涛 裴少通 闫泽玉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5-1800,共16页
为实现不同光学模态信息优势互补,以助力电力设备故障检测与定位任务,该文采用可见光图像增强红外图像的纹理信息。针对现有红外-可见光图像配准技术难以精确对齐电力设备局部精细化结构的问题,首次提出自适应监督重训配准算法(adaptive... 为实现不同光学模态信息优势互补,以助力电力设备故障检测与定位任务,该文采用可见光图像增强红外图像的纹理信息。针对现有红外-可见光图像配准技术难以精确对齐电力设备局部精细化结构的问题,首次提出自适应监督重训配准算法(adaptive registration algorithm with supervision and retraining,ARSR),主要包括双阶各向异性高斯方向导数机制(dual order anisotropic Gaussian directional derivative,Dual-AGDD)以及双视图匹配参数重训框架(double-view matching parameter retraining,DVMPR)。首先,提出Dual-AGDD完成特征点筛选与定向。1阶AGDD进行自适应电力设备局部细化角点检测,2阶AGDD构建高斯特征三角形确定特征点主方向,采用局部强度不变性方法构建特征描述子。接着,提出DVMPR框架对图像透视尺度与视野旋转进行制约校正。最后,基于3σ原则改进支持向量回归,对误匹配点进行剔除,完成异源数据配准。试验结果显示,对不同旋转和尺度差异、不同环境的电力设备异源图像进行配准时,该文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2.65,平均配准精确率为98.57%,具有较强的图像旋转、尺度不变性和环境鲁棒性,显著优于现有CAO-C2F、SuperPoint-SuperGlue等配准算法,可提高电力设备精细化结构异源图像配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红外-可见光图像配准 各向异性高斯方向导数 自适应监督重训 角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