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燃油量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利军 邹洪波 +1 位作者 宋睿智 刘圣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7-520,542,共5页
在一台TY1100单缸柴油机的进气管上安装了一套电控甲醇喷射装置,采用柴油引燃甲醇方式,开展了引燃油量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平均有效压力和转速下,随着引燃油量的减少,双燃料燃烧的滞燃期延长,... 在一台TY1100单缸柴油机的进气管上安装了一套电控甲醇喷射装置,采用柴油引燃甲醇方式,开展了引燃油量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平均有效压力和转速下,随着引燃油量的减少,双燃料燃烧的滞燃期延长,主燃期缩短,缸内气体最高爆发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在高负荷时增加,放热率曲线第1峰值增大,第2峰值减小,表明预混燃烧量增加而扩散燃烧量减少;高负荷时放热率曲线型心向上止点靠近,燃烧等容度提高,燃油经济性改善;提高转速和增大供油提前角,最大放热率和最大压力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燃油量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2
作者 崔健 聂学选 +4 位作者 毕玉华 申立忠 雷基林 万明定 张凯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共8页
以一台排量为3.0 L的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进气道喷氨系统,并利用自主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ngine control unit,ECU)来控制进气歧管中的4个氨气喷嘴的喷射。通过调节喷射脉宽来改变氨气喷嘴的开启时刻与氨的... 以一台排量为3.0 L的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进气道喷氨系统,并利用自主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ngine control unit,ECU)来控制进气歧管中的4个氨气喷嘴的喷射。通过调节喷射脉宽来改变氨气喷嘴的开启时刻与氨的喷射量,在模拟平原环境下进行了不同替代率下的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氨替代率对缸压、燃烧放热率、燃烧温度、滞燃期、燃烧重心和燃烧持续期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氨替代率对HC、CO、NO_(x)、NH_(3)、CO_(2)及PN等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氨替代率由0增加到30%时,缸压、燃烧放热率与燃烧温度分别下降了0.42 MPa、9 J/(°)与34.9 K,且滞燃期与燃烧持续期分别延长了0.9°与4.5°,燃烧重心推迟了1.5°。随着氨替代率增加,HC与CO排放小幅度增加,CO_(2)和NO_(x)排放显著减少,未燃NH_(3)排放显著增加。替代率每增加10%,CO_(2)与NO_(x)排放分别降低3343×10^(-6)与65×10^(-6);HC与CO分别增加6×10^(-6)与8×10^(-6),未燃NH_(3)排放增加87.3×10^(-6)。尽管氨替代燃料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但同时也导致燃油经济性下降。在30%的氨替代率下,当量燃油消耗率上升至37.9 g/(k W·h),热效率降低至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柴油 发动机 双燃料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正时对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放热规律和部分排放的影响
3
作者 桑浩 梁俊杰 +1 位作者 吕林 祝能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以船用单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氨气预混、柴油直喷的燃烧模式,通过试验方式探讨喷油正时对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柴油模式相比,喷入氨气后,发动机缸压峰值P_(max)降低,着火时刻推迟,燃烧持续期增加... 以船用单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氨气预混、柴油直喷的燃烧模式,通过试验方式探讨喷油正时对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柴油模式相比,喷入氨气后,发动机缸压峰值P_(max)降低,着火时刻推迟,燃烧持续期增加,最大压力升高率R_(max)减少,CO_(2)和NO_(x)的排放下降,未燃氨和N_(2)O的排放显著增加。在双燃料模式下,随着柴油喷射时刻的提前,缸内燃烧情况改善,P_(max)和R_(max)增大,未燃氨和N_(2)O排放下降,NO_(x)排放上升,碳烟排放先减后增,CO_(2)排放无显著变化;随着负荷的增加,P_(max)和R_(max)增大,但氨气喷射量的增加降低了缸内空气充量,使得着火时刻推迟,燃烧持续期增加,CO_(2)、碳烟和NOx的排放增加,未燃氨和N_(2)O的排放降低。如果优先考虑燃烧平稳性,25%和75%负荷率下的喷油正时最佳值为-5°CA;若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首要目标,25%负荷率下的喷油正时最佳值为-15°CA,75%负荷率下的喷油正时最佳值为-10°CA;若以降低NOx排放为首要目标,25%和75%负荷率下的喷油正时均为-5°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 喷油正时 放热规律 燃烧特征参数 尾气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掺水量对船用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真余 卢莉莉 +4 位作者 郭宗伟 姚崇 宋恩哲 辛强之 贾宝富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2-77,共6页
甲醇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排放特性被应用于船用发动机,而甲醇掺水可以进一步降低排放。对1台8缸船用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进行了推进特性试验研究,并建立了一维整机模型,通过对比试验和仿真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模型研究了不... 甲醇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排放特性被应用于船用发动机,而甲醇掺水可以进一步降低排放。对1台8缸船用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进行了推进特性试验研究,并建立了一维整机模型,通过对比试验和仿真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模型研究了不同甲醇掺水量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下,随着甲醇掺水量的增加,缸压和放热率降低,点火延迟滞后,燃烧持续期缩短,CA50在高负荷下提前,在低中负荷下滞后;等效油耗率增加,输出功率和热效率降低;NO_(x)、HC和Soot排放减少,CO排放在低负荷下增加,在中高负荷下减少。该仿真结果为掺水甲醇在甲醇动力船舶上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 甲醇掺水量 发动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缸内热负荷试验
5
作者 刘利军 钱跃华 +1 位作者 任雪美 刘博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4,共6页
基于船用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开展甲醇进气道喷射缸内引燃技术的试验研究,重点对甲醇和柴油模式下的燃烧和缸内热负荷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试验结果发现,发动机75%负荷及以下甲醇模式的滞燃期变长,燃烧持续期变短,同时其涡轮前排气... 基于船用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开展甲醇进气道喷射缸内引燃技术的试验研究,重点对甲醇和柴油模式下的燃烧和缸内热负荷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试验结果发现,发动机75%负荷及以下甲醇模式的滞燃期变长,燃烧持续期变短,同时其涡轮前排气温度明显降低。同时通过缸盖和缸套温度场的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甲醇模式的缸盖和缸套温度总体上明显降低,但在局部位置由于燃烧不均匀产生较大温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发动机 甲醇 柴油 双燃料 燃烧 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光学发动机PPC低温燃烧模式碳烟生成特性试验研究
6
作者 邵壮 李卫民 +3 位作者 陈及 赵新强 周秀成 马晓涵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23,共9页
采用光学发动机和双色法测试技术开展了甲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hydrogenated catalytic biodiesel,HCB)在部分预混压燃(partially premixed combustion,PPC)低温燃烧模式下的燃烧特性和碳烟瞬态生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直喷时刻... 采用光学发动机和双色法测试技术开展了甲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hydrogenated catalytic biodiesel,HCB)在部分预混压燃(partially premixed combustion,PPC)低温燃烧模式下的燃烧特性和碳烟瞬态生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直喷时刻的提前,燃用M0(100%HCB)与M15(15%甲醇,25%正辛醇和60%HCB)的峰值缸压先增大后减小,甲醇的掺混降低了混合燃油的活性,导致在相同直喷时刻下M15燃烧相位滞后于M0。在PPC燃烧模式燃烧初期,甲醇蒸发吸热导致M15燃油火焰温度小于M0燃油,但随着燃烧的发展,由于M15有更高的氧含量以及更均匀的燃油分布,燃烧后期M15的充分燃烧不仅使其火焰温度逐渐大于M0,还显著降低了燃烧过程中碳烟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发动机 双色法 加氢催化生物柴油 甲醇 火焰温度 碳烟 低温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替代率对两段喷射F-T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的影响
7
作者 陈尧 王铁 +2 位作者 陈东东 乔天佑 杨甜甜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以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为基础,在进气歧管处加装甲醇喷射系统,同时缸内两段直喷(预喷+主喷)煤制费托合成柴油(F-T柴油),搭建F-T柴油/甲醇(F/M)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台架,在转速为2 000 r/min,负荷为25%,50%,75%和100%的工况下分别探究甲醇替... 以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为基础,在进气歧管处加装甲醇喷射系统,同时缸内两段直喷(预喷+主喷)煤制费托合成柴油(F-T柴油),搭建F-T柴油/甲醇(F/M)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台架,在转速为2 000 r/min,负荷为25%,50%,75%和100%的工况下分别探究甲醇替代率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同时为实现F-T柴油/甲醇反应活性控制压燃模式探寻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高负荷下,F/M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较好;与单燃料压燃模式相比,F/M双燃料燃烧模式的HC,CO,Soot,甲醇和甲醛排放量均有所增加,且随着甲醇替代率的增大而增加,随着负荷的升高而下降;CO_(2),NO_(x)和NO的排放量随着甲醇替代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负荷的升高而增加;NO_(2)的排放量随着甲醇替代率和负荷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柴油 甲醇 两段喷射 双燃料 替代率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氢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8
作者 刘少华 何瑞 +3 位作者 毕玉华 申立中 闫壮壮 彭益源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7,46,共10页
基于大气模拟综合测试系统,模拟0 m、1 000 m和2 000 m海拔的大气压,对不同海拔下氢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随着氢气替代率增加,预混合燃烧增强,缸内燃烧速度加快,缸压峰值升高,其对应相... 基于大气模拟综合测试系统,模拟0 m、1 000 m和2 000 m海拔的大气压,对不同海拔下氢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随着氢气替代率增加,预混合燃烧增强,缸内燃烧速度加快,缸压峰值升高,其对应相位提前;碳烟和CO排放先下降后上升,NO_(x)排放增加,CO_(2)排放减少。随着海拔上升,过量空气系数减小,有效热效率降低。转速为1 600 r/min时,随着海拔高度升高,预混合燃烧减弱,发动机缸压峰值下降,其对应相位推迟;CO排放最低时,与0 m海拔比较,海拔上升至1 000 m、2 000 m,碳烟排放分别增加44.44%和127.78%,CO排放增加8.95%和16.86%,CO_(2)排放增加4.34%和16.86%,碳烟和CO_(2)排放增幅随海拔增加而上升。转速为3 000 r/min时,随着海拔高度上升,缸压峰值略有升高,缸压峰值对应相位提前,预混合燃烧增强;碳烟、NO_(x)、CO和CO_(2)排放升高,排放增幅随海拔升高而增大。与海拔0 m比较,当碳烟排放最低时,海拔上升至1 000 m、2 000 m,碳烟排放分别升高18.67%和56.04%,NO_(x)排放分别上升14.78%和38.40%,CO_(2)排放分别升高7.29%和15.80%;CO排放最低时,海拔上升至1 000 m、2 000 m,CO排放分别上升24.53%和6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氢气 柴油 双燃料发动机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工作区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宋睿智 王利军 +1 位作者 张志进 刘圣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0,共4页
在TY1100单缸柴油机的进气管上安装了电控甲醇喷射装置,采用柴油引燃甲醇双燃料工作模式,开展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工作区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燃料发动机存在由熄火界限、工作粗暴界限和碳烟排放界限三者组成的工作区域。在此... 在TY1100单缸柴油机的进气管上安装了电控甲醇喷射装置,采用柴油引燃甲醇双燃料工作模式,开展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工作区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燃料发动机存在由熄火界限、工作粗暴界限和碳烟排放界限三者组成的工作区域。在此区域内,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万有特性曲线中最经济区域位于发动机中高转速和中高负荷区,且随着引燃柴油量的增加向发动机高转速区域移动。随着甲醇质量分数的增加,发动机NOx和碳烟排放可以同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 甲醇 工作区域 双燃料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 被引量:16
10
作者 汪洋 蒋宁涛 +3 位作者 郑尊清 尧命发 董明哲 张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51-454,共4页
在一台柴油机基础上,采用气道口电控喷射甲醇,缸内柴油引燃甲醇的方式,开发了电控甲醇/柴油双燃料样机,并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研究了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模式在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方面的特点.与原发动机相比,双燃料模式的... 在一台柴油机基础上,采用气道口电控喷射甲醇,缸内柴油引燃甲醇的方式,开发了电控甲醇/柴油双燃料样机,并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研究了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模式在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方面的特点.与原发动机相比,双燃料模式的最高爆发压力下降,压力升高率上升,排烟和NOx大幅度下降,但THC和CO排放均升高.该方法能使甲醇喷射量得到精确控制以便燃烧达到最佳状态,是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可行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双燃料发动机 燃烧特性 燃油经济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进气均匀性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德文 徐加恒 +2 位作者 雷基林 邓晰文 邓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9-935,共7页
针对某四缸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进气均匀性较差的问题,采用GT-power软件构建了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仿真模型,分析进气总管、进气歧管的结构参数以及进气正时对进气均匀性的影响程度。以进气总管直径、进气歧管长度、2、3缸的进气歧管... 针对某四缸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进气均匀性较差的问题,采用GT-power软件构建了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仿真模型,分析进气总管、进气歧管的结构参数以及进气正时对进气均匀性的影响程度。以进气总管直径、进气歧管长度、2、3缸的进气歧管直径以及进气正时为优化变量,以降低进气不均匀度为设计目标建立响应面模型,并结合多岛遗传算法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减小进气总管直径和进气歧管长度以及进气正时,增加2、3缸的进气歧管直径几何参数,改善了进气歧管内空气和甲醇的流动质量,使发动机的进气不均匀度由原机的10.35%降低到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 进气均匀性 响应面模型 多岛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燃柴油量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邹洪波 王利军 刘圣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2-427,共6页
在一台TY1100型直喷柴油机上,开展了引燃柴油量对柴油引燃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和排放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引燃柴油比例为28.9%~48.2%时,发动机可获得较好的动力性,甲醇质量掺比可达73.3%~83.2%。与原柴油机相比,双燃料发动机的... 在一台TY1100型直喷柴油机上,开展了引燃柴油量对柴油引燃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和排放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引燃柴油比例为28.9%~48.2%时,发动机可获得较好的动力性,甲醇质量掺比可达73.3%~83.2%。与原柴油机相比,双燃料发动机的碳烟排放大幅度下降,NOx排放降低,而HC和CO排放增加。高负荷时发动机有效热效率增加而CO排放基本相当。在同一引燃柴油量下,HC排放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增加引燃柴油量,可以提高发动机低负荷时的有效热效率和降低HC排放,但在全负荷时,会导致NOx排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燃柴油 甲醇 有效热效率 排放 双燃料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引燃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滞燃期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洪波 王利军 +1 位作者 刘圣华 李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84-787,796,共5页
在一台TY1100直喷柴油机进气管上安装一套电控甲醇低压喷射装置,进行了柴油引燃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着火滞燃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醇质量分数的增加,双燃料发动机压缩过程多变指数呈线性减小,着火滞燃期延长;与原柴油机相比,发动... 在一台TY1100直喷柴油机进气管上安装一套电控甲醇低压喷射装置,进行了柴油引燃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着火滞燃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醇质量分数的增加,双燃料发动机压缩过程多变指数呈线性减小,着火滞燃期延长;与原柴油机相比,发动机燃用双燃料后,在转速为1600 r/min、全负荷、甲醇质量分数为62%时,着火滞燃期最大延长约1.5°;提高进气温度,着火滞燃期缩短,进气温度从20℃增加到40℃再到60℃时,对着火滞燃期的影响逐渐增强;发动机的转速升高,在所有试验工况下,以时间计的着火滞燃期缩短;引燃柴油供油定时提前,着火滞燃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火滞燃期 压缩过程 甲醇 柴油引燃 双燃料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能量平衡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国鹏 姚安仁 +5 位作者 姚春德 王全刚 王斌 危红媛 吴涛阳 刘美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91,共9页
以加装了甲醇喷射系统的玉柴YC4D120-30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柴油/甲醇双燃料(DMDF)燃烧模式的能量平衡模型;在1,660,r/min、420,N·m和1,660,r/min、105,N·m两个工况点进行了纯柴油(D)模式和DMDF模式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 以加装了甲醇喷射系统的玉柴YC4D120-30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柴油/甲醇双燃料(DMDF)燃烧模式的能量平衡模型;在1,660,r/min、420,N·m和1,660,r/min、105,N·m两个工况点进行了纯柴油(D)模式和DMDF模式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大负荷时甲醇对柴油的替换比低于理论值,主要原因是双燃料燃烧模式的冷却损失比相应的纯柴油模式低;在小负荷时甲醇对柴油的替换比高于理论值,主要原因是双燃料燃烧的不完全燃烧损失随负荷降低而大幅增加.在1,660,r/min各个负荷下进行了甲醇替代率试验,结果表明:双燃料燃烧模式的冷却损失均低于纯柴油模式,且随着替代率增加冷却损失进一步降低.在1,660,r/min、420,N·m工况点进行了不同甲醇温度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替代率下,替换比随着甲醇温度的提高而降低.这些现象都与双燃料燃烧模式下发动机的能流分布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能量平衡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各缸燃烧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志方 姚春德 +6 位作者 王全刚 韩国鹏 窦站成 危红媛 王斌 刘美娟 吴涛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6,共6页
在一台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各缸差异性和峰值压力循环变动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替代率的升高使发动机不均匀度增加.小负荷时,各缸峰值压力循环变动趋势不一致;大负荷时,各缸峰值压力循环变动升高.以甲醇替... 在一台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各缸差异性和峰值压力循环变动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替代率的升高使发动机不均匀度增加.小负荷时,各缸峰值压力循环变动趋势不一致;大负荷时,各缸峰值压力循环变动升高.以甲醇替代率控制在40%,以内为宜;进气温度的升高造成发动机峰值压力增大,同时各缸甲醇的分配差异增加,发动机各缸燃烧不均匀度增大,考虑各项因素的影响,进气温度控制在35~80,℃为宜;增大转速有助于减小发动机不均匀度,且各缸峰值压力循环变动基本保持不变,可以在高转速下适当提高甲醇的替代率,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组合燃烧 发动机各缸燃烧不均匀度 循环变动 甲醇替代率 进气温度 发动机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爆震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掺烧比边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鑫 张春化 陈朝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30,共8页
【目的】以一台电控共轨六缸柴油机改造的发动机为试验对象,以发生爆震为限制条件,研究甲醇-柴油双燃料燃烧下的掺烧比边界.【方法】通过对滞燃期变化的分析,发现甲醇-空气预混气发生均质压燃是甲醇-柴油双燃料燃烧爆震的重要诱因;利用... 【目的】以一台电控共轨六缸柴油机改造的发动机为试验对象,以发生爆震为限制条件,研究甲醇-柴油双燃料燃烧下的掺烧比边界.【方法】通过对滞燃期变化的分析,发现甲醇-空气预混气发生均质压燃是甲醇-柴油双燃料燃烧爆震的重要诱因;利用回归分析,发现进气压力、排气温度及甲醇-空气预混气浓度对掺烧比边界有显著性影响.【结果】以边界掺烧比为因变量,得到排气温度及甲醇-空气预混气过量空气系数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边界掺烧比=-0.1×排气温度-4.48×空气与甲醇预混气过量空气系数+101.897.【结论】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可利用排气温度、空气与甲醇预混气过量空气系数两个参数预测最大掺烧比,以实现掺烧比随工况的实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双燃料 掺烧比 爆震 滞燃期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喷油量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鑫 何泽 +4 位作者 郑子康 朱蕙 陈昊 李阳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17-227,共11页
【目的】通过一台高压共轨直列四缸柴油发动机改造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试验,研究预喷油量对甲醇-柴油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800r/min,30%和70%负荷,20%~40%掺烧比工况,调节不同预喷油量,采集各个仪器的实时数据,... 【目的】通过一台高压共轨直列四缸柴油发动机改造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试验,研究预喷油量对甲醇-柴油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800r/min,30%和70%负荷,20%~40%掺烧比工况,调节不同预喷油量,采集各个仪器的实时数据,分析缸内平均压力、压力升高率、瞬时放热率、滞燃期和平均温度随预喷油量的变化。【结果】30%负荷,CCR超过30%,预喷量增大,主喷滞燃期延长,主喷燃烧阶段前期受柴油雾场燃烧主导,此负荷下引入预喷能有效改善发动机工作噪声,但预喷量的影响不高;70%负荷,CCR超过30%,预喷量的增大,主喷滞燃期明显缩短,主喷燃烧阶段前期受甲醇-空气均质压燃主导。【结论】30%和70%负荷,大掺烧比的工况尽量不采用预喷或采用较小的预喷柴油量来降低NOx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双燃料 预喷油量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喷正时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超细颗粒物和NO_(x)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阳阳 陈欢 程志腾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09-2318,共10页
为探究预喷正时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超细颗粒物和NOx排放的影响,通过优化甲醇-柴油双燃料技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将一台电控共轨柴油机改造的双燃料发动机作为试验对象,在1800 r/min,30%、70%负荷,10%~40%掺烧比下,调整预喷正时,... 为探究预喷正时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超细颗粒物和NOx排放的影响,通过优化甲醇-柴油双燃料技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将一台电控共轨柴油机改造的双燃料发动机作为试验对象,在1800 r/min,30%、70%负荷,10%~40%掺烧比下,调整预喷正时,以对放热率、缸内平均温度、数浓度、平均粒径等指标进行计算和归纳。结果表明:相比单次喷射,预喷射可明显改变燃烧过程,放热过程更平缓;大负荷掺烧比30%~40%时,预喷引起放热双峰更明显;随预喷正时提前,预喷引发的第一阶段放热越来越少;预喷柴油策略可提高缸内温度。除小负荷掺烧比30%~40%工况,预喷射可使超细颗粒物数量增多、平均粒径增大,且提前预喷正时可降低50%颗粒物数量。预喷射会提高NOx排放,但提前预喷正时可降低NOx排放,除小负荷10%~30%掺烧比,NOx排放均高于单次喷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甲醇-柴油双燃料 预喷正时 超细颗粒物 NO_(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柴油反应活性控制压燃发动机排放特性与经济性预测及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粉莲 门炳翰 +3 位作者 佘超杰 万明定 彭益源 申立忠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基于甲醇-柴油双燃料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建立了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甲醇-柴油RCCI发动机排放特性、经济性预测智能模... 基于甲醇-柴油双燃料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建立了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甲醇-柴油RCCI发动机排放特性、经济性预测智能模型,以发动机负荷、甲醇替代率、EGR率为输入参数,NO_(x)、烟度、CO、THC排放和当量有效燃油消耗率为输出,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97,0.99,0.98和0.96,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为6.46%,0.56%,3.12%,1.21%和0.3%,表明构建的PSO-BPNN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甲醇-柴油RCCI发动机的NO_(x)、烟度、CO、THC排放和经济性。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了不同控制参数对发动机污染物排放和经济性的相关性,将PSO-BPNN预测模型与NSGA-Ⅱ算法相结合,以NO_(x)、烟度和当量有效燃油消耗率为目标对负荷、甲醇替代率和EGR率进行协同优化,将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标定至双燃料发动机的控制系统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烟度变化不明显,NO_(x)排放平均降低39.6%,当量有效燃油消耗率平均降低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双燃料发动机 排放特性 燃油经济性 预测模型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燃油量对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碳烟排放的影响
20
作者 王洪夫 姜水生 熊军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在柴油引燃甲醇双燃料发动机上,通过模拟探讨了引燃柴油量对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碳烟排放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保持甲醇浓度不变,当引燃油量从每循环0.020 7g开始逐渐减小时,碳烟排放随之减少;当引燃油量减至每循环0.008 4g时,碳烟... 在柴油引燃甲醇双燃料发动机上,通过模拟探讨了引燃柴油量对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碳烟排放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保持甲醇浓度不变,当引燃油量从每循环0.020 7g开始逐渐减小时,碳烟排放随之减少;当引燃油量减至每循环0.008 4g时,碳烟排放几乎不再减少。引燃油量小于每循环0.008 4g时,发动机缸内高浓度碳烟分布区域较大;引燃油量大于每循环0.008 4g时,高浓度碳烟生成区域相对集中。引燃油量减小的过程中,碳烟排放峰值出现的时间略有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引燃甲醇双燃料发动机 引燃油量 碳烟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