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多大豆种衣剂田间应用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杜俊岭 赵晓丽 丛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0-33,共4页
甲多大豆种衣剂田间应用试验杜俊岭,赵晓丽,丛林(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种衣剂是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的良种包衣制剂,是种子处理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把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溶在成膜剂内,包裹在种子表面固化成膜,即为... 甲多大豆种衣剂田间应用试验杜俊岭,赵晓丽,丛林(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种衣剂是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的良种包衣制剂,是种子处理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把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溶在成膜剂内,包裹在种子表面固化成膜,即为“种衣”。种衣在土壤中遇水只能吸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多 大豆种衣剂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药爱福丁和甲多丹的介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云波 《植物医生》 1997年第4期48-48,共1页
新农药爱福丁和甲多丹的介绍王云波(四川蓬溪县农资集团公司629100)1.新型抗生素杀虫杀螨剂———爱福丁爱福丁(齐螨素)是由北京农业大学新技术开发总公司研制开发成功的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型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有效成... 新农药爱福丁和甲多丹的介绍王云波(四川蓬溪县农资集团公司629100)1.新型抗生素杀虫杀螨剂———爱福丁爱福丁(齐螨素)是由北京农业大学新技术开发总公司研制开发成功的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型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有效成份为阿维茵素,其制剂有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爱福丁 甲多 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双向调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珂 冷秋枫 +5 位作者 吕晶 苗国英 王新慧 谢辉 刘渠 姚春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2-750,共9页
背景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病因不明,许多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为其药物筛选提供新靶点。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 背景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病因不明,许多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为其药物筛选提供新靶点。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时间为2020—2023年。体外实验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对照组、脂多糖(LPS)组(5μg/mL)、二甲双胍组(Met组:10 mmol/L)、LPS与二甲双胍联合组(LPS+Met组:LPS 5μg/mL刺激2 h后,再给予二甲双胍10 mmol/L处理)。体内实验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利用咪喹莫特涂抹小鼠背部皮肤诱导了银屑病样皮炎模型,并制备了二甲双胍乳膏进行治疗,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咪喹莫特组(IMQ组)、咪喹莫特与二甲双胍联合组(IMQ+Met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于背部涂抹凡士林,IMQ组小鼠于背部涂抹咪喹莫特软膏,IMQ+Met组小鼠于背部涂抹IMQ软膏12 h后再涂抹二甲双胍乳膏;1次/d,连续7 d。采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性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处理HaCaT细胞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活性水平;最后采用皮肤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二甲双胍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皮炎的抗炎效果。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LPS组、Met组、LPS+Met组HaCaT细胞48 h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而LPS+Met组HaCaT细胞48 h存活率高于LPS组(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PS组、Met组HaCaT细胞48 h G2/M期细胞、细胞凋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LPS+Met组HaCaT细胞48 h G2/M期细胞、细胞凋亡比例低于LPS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S组、Met组HaCaT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Caspase-1 p40、Caspase-1 p20、白介素(IL)-1β、IL-18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而LPS+Met组HaCaT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Caspase-1 p40、Caspase-1 p20、IL-1β、IL-18蛋白表达低于LPS组(P<0.05)。ELISA实验结果显示:LPS组、Met组HaCaT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IL-1β、IL-18水平、Caspase-1相对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而LPS+Met组HaCaT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IL-1β、IL-18水平、Caspase-1相对活性低于LPS组(P<0.05)。皮肤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IMQ+Met组小鼠二甲双胍涂抹明显改善了咪喹莫特对皮肤的损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MQ+Met组小鼠则显著降低了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结论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双向调节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能够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的皮肤损害,有望为二甲双胍临床上用于治疗扁平苔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胍 NLRP3炎症小体 HACAT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扁平苔藓 银屑病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调节DNA甲基化酶影响SCH母鼠后代脑线粒体功能改善认知能力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巍 黄杨玲 +6 位作者 付强 李晓钰 武跃华 马贤德 高天舒 贾连群 王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2,I0025,I0026,共9页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母鼠后代脑神经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同时比较了不同中药剂量与西药的疗效作用。方法SD成年雌性大鼠,采用“甲状腺全切+术后左甲状腺激素(Leftoth...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母鼠后代脑神经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同时比较了不同中药剂量与西药的疗效作用。方法SD成年雌性大鼠,采用“甲状腺全切+术后左甲状腺激素(Leftothyroxine,L-T4)皮下注射”建立SCH模型。随机分为以下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低剂量组(4.1 g/kg·d)、补中益气汤中剂量组(8.19 g/kg·d)、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16.38 g/kg·d)、优甲乐组(4.5μg/kg·d),完成SCH大鼠模型后与正常的雄鼠合笼交配,交配前2周开始给药直至取材。取材为孕13 d(E13)胎盘组织、出生后7 d(P7)仔鼠脑组织,21 d(P21)仔鼠行水迷宫实验。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检测血清中T4(T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电镜观察脑组织线粒体形态学;采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比色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活性;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方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DNMT1、DNMT3a、DNMT3b,及DNA去甲基化酶10-11易位蛋白(ten-eleven-translocation protein,TET)TET1、TET2。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明显升高、P21 d仔鼠Morris水迷宫成绩显著下降、电镜下神经元线粒体形态破坏;E13 d胎盘组织和P7 d仔鼠脑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活性降低,P7 d脑组织促甲基化DNMT1、DNMT3a及DNMT3b蛋白灰度值下降、甲基化反向调节TET1、TET2蛋白水平上升。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可降低SCH大鼠升高的TSH水平、改善P21 d仔鼠Morris水迷宫成绩、降低脑组织中ROS水平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Ⅱ活性,改善仔鼠神经元线粒体的形态,升高甲基化DNMT1、DNMT3a及DNMT3b蛋白灰度值水平、降低甲基化反向调节TET1、TET2蛋白水平。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改善SCH母鼠后代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甲基化进而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恢复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亚临床 仔鼠脑发育 补中益气汤 线粒体能量代谢 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贝母苷甲通过促进GPX4泛素化降解诱导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萍 王长福 +2 位作者 韩士林 匡海学 王秋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10,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土贝母苷甲(tubeimoside I,TBMS 1)诱导的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铁死亡及分子机制。体外培养结直肠癌HCT116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BMS 1作用HCT116细胞的存活率,并根据此结果进行分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BMS 1对HCT116细... 本研究旨在探究土贝母苷甲(tubeimoside I,TBMS 1)诱导的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铁死亡及分子机制。体外培养结直肠癌HCT116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BMS 1作用HCT116细胞的存活率,并根据此结果进行分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BMS 1对HCT11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中脂质活性氧(lipi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Lipid ROS)水平的变化;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亚铁离子(Fe^(2+))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中MDA,GSH以及Fe^(2+)的相对水平;免疫共沉淀法检测GPX4蛋白的泛素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随TBMS 1药物浓度的增加,HCT116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克隆形成能力逐渐降低;细胞中加入TBMS 1后,GSH水平降低,而Fe^(2+)和MDA水平增加;HCT116细胞中加入TBMS 1作用后,细胞中氧化态的Lipid ROS绿色荧光明显增加且Lipid ROS水平明显增加;在细胞中同时加入TBMS 1和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能够逆转TBMS 1导致的细胞死亡,且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BMS 1能够抑制GPX4蛋白的表达,而对SLC7A11蛋白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加入TBMS 1对GPX4蛋白表达的抑制能够被Fer-1所逆转,且蛋白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TBMS 1促进了GPX4蛋白的泛素化和降解。本研究结果发现TBMS 1可能通过促进GPX4蛋白的泛素化和降解诱导结直肠癌HCT116细胞铁死亡并抑制其恶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贝母苷 结直肠癌 增殖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铁死亡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通过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莉 赵俊杰 +2 位作者 王鹏 钱建华 李良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1-508,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通过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抑制氧化应激及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通过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抑制氧化应激及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MCAO/R、AS-IV及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itochondrial division inhibitor-1,Mdivi-1)组。AS-IV及Mdivi-1组腹腔注射AS-IV(20 mg/kg,每天1次,连续7 d),Mdivi-1组同时给予Mdivi-1腹腔注射(1.2 mg·kg^(-1)·d^(-1)),sham和MCAO/R组则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Zea-Longa法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自噬,酶标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MCAO/R组大鼠经AS-IV治疗后,脑组织神经元及线粒体的损伤明显减轻,自噬小体增多(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亦明显减轻(P<0.05),PINK1、parkin及LC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ROS和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Mdivi-1干预后则完全逆转了ASIV的作用,阻抑了PINK1/parkin通路的激活,LC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下调,线粒体明显损伤,自噬小体减少,ROS和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脑梗死体积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加剧(P<0.05)。结论:AS-IV可能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线粒体自噬 氧化应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肺癌脊柱转移瘤后路减压固定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
作者 崔云鹏 李怀瑾 +5 位作者 米川 燕太强 王冰 潘元星 林云飞 施学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减少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后路减压手术的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减压手术的肺癌脊柱转移患者68例,年龄63.1±1.3岁,...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减少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后路减压手术的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减压手术的肺癌脊柱转移患者68例,年龄63.1±1.3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根据患者从开始麻醉到手术30min内是否接受TXA(1g,静脉注射)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46例)。收集患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classification system,ASA)分级、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肿瘤相关资料(包括病理类型和系统治疗)、实验室相关资料(包括术前HGB、Hct、PLT、PT、APTT和术后1d Hct)、手术相关资料(包括减压部位、显露节段、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当天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情况)和术后住院期间下肢静脉血栓相关资料。采用Gross公式计算总失血量。采用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病理类型、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等一般资料和肿瘤相关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HGB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35),术前Hct、PLT、PT、APTT以及术后1d Hct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减压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显露节段和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961.3.4(741.5,1810.4)mL vs 1593.5(1170.2,1936.1)mL,P=0.013],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400(0,800)mL vs 800(400,800)mL,P=0.024]。两组在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新发下肢静脉血栓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始麻醉到手术30min内静脉注射1g TXA能够减少肺癌脊柱转移患者后路减压手术的失血量和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肺癌 环酸 失血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在孔隙介质中的吸附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张威 张书缘 +5 位作者 孔祥科 许瑞峰 韩梅 刘圣华 曾少坚 吴林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5-657,共13页
磺胺甲恶唑(SMX)和卡马西平(CBZ)作为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的药用活性化合物,其进入水土环境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为探究SMX和CBZ进入不同类型土壤后的吸附行为,本文研究了SMX和CBZ在粉土及细砂两种典型孔隙介质中的吸附动... 磺胺甲恶唑(SMX)和卡马西平(CBZ)作为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的药用活性化合物,其进入水土环境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为探究SMX和CBZ进入不同类型土壤后的吸附行为,本文研究了SMX和CBZ在粉土及细砂两种典型孔隙介质中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特征及溶液pH值、可溶性腐植酸(DHA)和土壤矿物组分三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SMX和CBZ在孔隙介质上的吸附均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孔隙介质对SMX的吸附属于自发的放热反应,而对CBZ的吸附则是吸热反应。在实验条件下,粒径小、有机质含量高和比表面积较大的粉土对SMX和CBZ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是细砂的3.0倍和2.3倍。SMX的吸附主要受矿物表面静电引力和有机质分配作用影响,而CBZ更多受分配作用控制。随溶液pH值升高(pH=5.0~9.0),孔隙介质对主要以阴离子态存在的SMX的吸附量明显下降,而对分子态CBZ的吸附量变化不明显。溶液中DHA(8~50mg/L)的共存对孔隙介质吸附SMX和CBZ具有竞争抑制作用。孔隙介质中蒙脱石和铁氧化物的含量越高,其对SMX和CBZ的吸附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恶唑 卡马西平 孔隙介质 吸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叶复烤线片烟喷施S-烯虫酯对烟草甲的防治效果
9
作者 周汉平 王建伟 +7 位作者 许强 李玉娥 杨叡 郑俊祥 任建新 杨萌萌 奚家勤 王桂瑶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2,共7页
为明确打叶复烤线喷施S-烯虫酯对烟草甲的防治效果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在实验室内测试片烟喷施不同浓度的S-烯虫酯对烟草甲的生物活性,并采用专用喷雾器在打叶复烤过程在线喷施S-烯虫酯,分析其对烟草甲的防治效果及对烟叶化学成分、感... 为明确打叶复烤线喷施S-烯虫酯对烟草甲的防治效果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在实验室内测试片烟喷施不同浓度的S-烯虫酯对烟草甲的生物活性,并采用专用喷雾器在打叶复烤过程在线喷施S-烯虫酯,分析其对烟草甲的防治效果及对烟叶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片烟S-烯虫酯浓度为1.25 mg/kg时,烟草甲羽化率为7.78%;浓度大于5 mg/kg时,羽化率为0。(2)打叶复烤线片烟喷施15 mg/kg S-烯虫酯7 d后,接入烟草甲的平均羽化率仅为2.49%(对照为93.33%);片烟存放1年后,平均羽化率为3.07%。(3)打叶复烤线喷施S-烯虫酯对烟草甲成虫的抑虫效果在95%以上。(4)打叶复烤线喷施15 mg/kg S-烯虫酯对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无明显影响。通过打叶复烤线喷施S-烯虫酯,可有效防治烟草仓储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叶复烤线 S-烯虫酯 烟草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咪草烟对向日葵列当的防治效果研究
10
作者 张之为 伊海佼 +6 位作者 孙学桃 解国华 王斐羽 张宇宽 杜磊 赵君 张键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0-286,340,共8页
向日葵列当是一种寄生性杂草,严重影响向日葵的产量。为了有效防控田间向日葵列当的危害,本研究以抗除草剂向日葵品种为材料,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乌兰村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公合成村研究不同剂量甲氧咪草烟滴灌处理对向日葵列当的防... 向日葵列当是一种寄生性杂草,严重影响向日葵的产量。为了有效防控田间向日葵列当的危害,本研究以抗除草剂向日葵品种为材料,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乌兰村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公合成村研究不同剂量甲氧咪草烟滴灌处理对向日葵列当的防效。结果显示,甲氧咪草烟处理后,降低了向日葵列当的寄生率、寄生强度和寄生程度,增加了向日葵的产量。经过45.00、22.50 g/hm^(2)和11.25 g/hm^(2)甲氧咪草烟处理后,处理后20 d时上乌兰村向日葵列当的防效分别为100%、100%和93.32%,40 d时分别为100%、97.60%和82.35%,60 d时分别为71.50%、31.40%和14.76%;对公合成村向日葵列当的防效在20 d时分别为100%、100%和100%,40 d时分别为100%、99.31和96.29%,60 d时分别为78.81%、43.31%和11.47%。45.00、22.50和11.25 g/hm^(2)甲氧咪草烟处理后,上乌兰村向日葵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2.73%、61.26%和13.83%,公合成村的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70.68%、84.04%和61.89%。综上,45.00 g/hm^(2)甲氧咪草烟处理对向日葵列当的防效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增产效果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 防治效果 除草剂 氧咪草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M家族蛋白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爱军 张传亮 +2 位作者 安慧婷 章杭建 周彩琴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泛素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主要通过E1泛素激活酶、E2泛素结合酶和E3泛素连接酶三大关键酶类的精密协作完成。泛素化过程中,E3泛素连接酶负责识别特定底物,并将泛素转移到底物上。三方基序(Tripartite motif,TRIM)蛋白属于E3... 泛素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主要通过E1泛素激活酶、E2泛素结合酶和E3泛素连接酶三大关键酶类的精密协作完成。泛素化过程中,E3泛素连接酶负责识别特定底物,并将泛素转移到底物上。三方基序(Tripartite motif,TRIM)蛋白属于E3泛素连接酶家族,人类、小鼠、鸭、鸡中已经分别发现不少于80、64、57、54种TRIM基因[1]。TRIM家族蛋白广泛参与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细胞增殖与分化、免疫、自噬、程序性死亡等。大多数TRIM家族蛋白N端包含RING、B-box和coiled-coil(CC)3个保守的结构域。其中,RING结构域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B-box结构域能协调自身的寡聚化,具有弱E3泛素连接酶活性;CC结构域负责同源或异源二聚化以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化 TRIM家族蛋白 型流感病毒 E3泛素连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搜索距离、接种比例和种间干扰对花绒寄甲寄生作用的影响
12
作者 路纪芳 赵斌 +2 位作者 任雪敏 蔡静芸 王小艺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1,共4页
为完善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林间释放技术,提高其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在室内测定不同的寄主搜索距离、接种比例和种间干扰作用下花绒寄甲寄生率和对寄主麻痹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寄主搜索距离和接种比例对花绒寄甲寄生率无显... 为完善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林间释放技术,提高其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在室内测定不同的寄主搜索距离、接种比例和种间干扰作用下花绒寄甲寄生率和对寄主麻痹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寄主搜索距离和接种比例对花绒寄甲寄生率无显著影响,但在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干扰作用下的寄生率显著低于花绒寄甲独立作用寄生率,其中在干扰作用下花绒寄甲与寄主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接种比例分别为2:1和8:1时寄生率最低,仅为10%;花绒寄甲对寄主的麻痹时间随着接种比例的增大而缩短,其中寄主搜索距离为0时对寄主的麻痹时间相同,均为1 d;在松褐天牛肿腿蜂干扰作用下且接种比例为2:1时,花绒寄甲对寄主的麻痹时间最长,为2.5 d。寄主搜索距离和接种比例对花绒寄甲寄生作用影响不明显,而种间干扰可显著降低花绒寄甲寄生率。研究结果将为林间采用花绒寄甲防治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 生物防治 松褐天牛肿腿蜂 麻竖毛天牛 释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李玉 闫荣 +2 位作者 杨梦楠 周康熙 戴克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4-1112,共9页
目的:探究冬凌草甲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健康成年志愿者和小鼠洗涤血小板,将血小板与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2.5、5和10μmol/L)在体外进行共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和整合素αIIbβ3活化情况,... 目的:探究冬凌草甲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健康成年志愿者和小鼠洗涤血小板,将血小板与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2.5、5和10μmol/L)在体外进行共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和整合素αIIbβ3活化情况,通过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在不同刺激剂作用下的聚集功能,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AKT Ser473的磷酸化水平。三氯化铁损伤小鼠肠系膜建立动脉血栓模型,切断小鼠尾部建立尾出血模型。小鼠腹腔注射冬凌草甲素(10 mg/kg)检测其对血栓与止血的影响。结果:冬凌草甲素抑制了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和整合素αIIbβ3活化。在不同刺激剂的作用下,冬凌草甲素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处理组AKT Ser473的磷酸化水平均降低。冬凌草甲素能够显著延长小鼠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的时间,但不影响尾出血时间。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抑制AKT磷酸化,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聚集功能及体内血栓形成,有望作为潜在的抗血小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血小板 血栓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负载量Zn改性HZSM-5催化甲醇芳构化
14
作者 杨丽娜 项洋 +1 位作者 刘金宝 李剑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1-458,共8页
为了充分利用ZnOH^(+)物种并保证适宜酸性,用低浓度Zn(NO_(3))_(2)溶液对H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甲醇芳构化催化剂;利用XRD、FTIR、N2吸附-脱附、XPS、NH3-TPD、Py-FTIR、TG-DTG等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低负载量(0.1%~0.5%... 为了充分利用ZnOH^(+)物种并保证适宜酸性,用低浓度Zn(NO_(3))_(2)溶液对H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甲醇芳构化催化剂;利用XRD、FTIR、N2吸附-脱附、XPS、NH3-TPD、Py-FTIR、TG-DTG等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低负载量(0.1%~0.5%(w))Zn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催化剂的MFI结构保存完整,孔道类型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高负载量(大于0.5%(w))相比,低负载量时,Zn与骨架Al有较强相互作用,强酸和B酸减少幅度小,B酸和L酸量比值更高,催化剂平均积碳速率降低,寿命更长;低负载量中,Zn0.2-HZ5的Zn与骨架Al的相互作用更强,催化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分子筛 Zn改性 低负载量 醇芳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下丘脑MC4R缓解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
15
作者 李燕 张好好 +3 位作者 任艳琦 冯李慧 王有琴 郑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7-1476,共10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Met)缓解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中枢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chow,NC)组、HF组、HF+Met组和HF+Met+SHU9119[黑皮质素4受体(melanocortin 4 receptor...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Met)缓解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中枢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chow,NC)组、HF组、HF+Met组和HF+Met+SHU9119[黑皮质素4受体(melanocortin 4 receptor,MC4R)拮抗剂]组,每组10只,SHU9119连续注射10 d,Met连续干预12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表达和活性、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及数量,利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中第60~120 min平均葡萄糖输注率(average glucose infusion rate from 60 to 120 min,GIR60-120)和骨骼肌2-脱氧葡萄糖摄取(2-deoxyglucose uptake,DGU)评估系统及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骨骼肌AMPK/SIRT1表达及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骨骼肌线粒体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活性降低(P<0.05),线粒体氧化能力标志物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CS)活性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下降(P<0.05),且GIR60-120和DGU显著减低(P<0.05)。Met干预后,HF+Met组大鼠骨骼肌AMPK/SIRT1表达和活性较HF组显著增强(P<0.05),骨骼肌线粒体ROS和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GPX与MnSOD活性升高(P<0.05),线粒体CS活性和mtDNA拷贝数也显著增加(P<0.05),同时GIR60-120和DGU均显著提高(P<0.05)。侧脑室注射MC4R拮抗剂SHU9119后,Met对HF大鼠骨骼肌AMPK/SIRT1通路、线粒体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有益作用被阻断。结论:Met能够上调HF大鼠骨骼肌AMPK/SIRT1的表达和活性,逆转线粒体功能障碍,并改善骨骼肌及系统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下丘脑MC4R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胍 黑皮质素4受体 AMPK/SIRT1信号通路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甲酯-甲醇-三乙胺-水的分离工艺与经济评价
16
作者 杨德明 代志先 张宇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0-1925,共6页
针对乙酸甲酯-甲醇-三乙胺-水四元共沸物系的分离,鉴于乙酸甲酯-甲醇共沸组成随压力变化较为敏感及三乙胺与水的互溶度随温度变化也较为敏感这些特性,提出了变压热集成精馏耦合分相分离工艺及与带中间再沸器的完全MVR热泵精馏耦合液-液... 针对乙酸甲酯-甲醇-三乙胺-水四元共沸物系的分离,鉴于乙酸甲酯-甲醇共沸组成随压力变化较为敏感及三乙胺与水的互溶度随温度变化也较为敏感这些特性,提出了变压热集成精馏耦合分相分离工艺及与带中间再沸器的完全MVR热泵精馏耦合液-液分相工艺。选用NRTL热力学计算模型,以能耗、年总费用及热力学效率等作为工艺评价指标,利用ASPEN软件对以上提出的分离工艺进行了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能耗还是综合经济效益,带中间再沸器的分级MVR热泵精馏耦合分相工艺较变压热集成精馏耦合分相工艺,其能耗降低了31.7%,ATC节省了27.8%,热力学效率提高了4.91%;高温可明显降三乙胺和水的互溶度,于131.6℃时分相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三乙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酯-醇-三乙胺-水 变压精馏 MVR热泵精馏 液-液分相 年总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对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
17
作者 白智江 秦萌 +1 位作者 秦治勇 杨再学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目的】为进一步评估生物(植物源)灭鼠剂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对农田害鼠的防控效果,筛选适用于贵州省农田害鼠防治的新产品。【方法】设试验药剂区、对照药剂区和空白对照区3个处理区,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投药,投饵方式为毒饵... 【目的】为进一步评估生物(植物源)灭鼠剂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对农田害鼠的防控效果,筛选适用于贵州省农田害鼠防治的新产品。【方法】设试验药剂区、对照药剂区和空白对照区3个处理区,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投药,投饵方式为毒饵站投饵和裸露投饵相结合,采用夹夜法调查灭鼠前后鼠密度,统计害鼠怀孕率及胎仔数,调查饵料取食情况,观察鼠类适口性和安全性。【结果】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在投药后30 d、60 d、90 d的控制效果分别为64.34%、77.65%、68.91%,以投药后60 d控制效果为最好;对雌鼠怀孕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5 d平均盗食量率、盗食率分别为10.45%和50.00%,适口性较好,对非靶标生物及人、畜禽安全。【结论】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可作为贵州省农田灭鼠的替代杀鼠剂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农田害鼠 控制效果 适口性 安全性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间花绒寄甲种群快速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陈元生 黄建林 +1 位作者 罗致迪 范海元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7-315,共9页
【目的】探寻影响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积累、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长效控制措施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于2020—2023年在江西部分疫区开展“疫木不砍伐或不清除仅释放花绒寄甲”试验,通... 【目的】探寻影响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积累、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长效控制措施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于2020—2023年在江西部分疫区开展“疫木不砍伐或不清除仅释放花绒寄甲”试验,通过花绒寄甲亲本来源、体型大小、室内繁育世代数(活性)、释放比率、释放次数等对比试验,调查分析这些因子对林间花绒寄甲种群密度提升的影响。【结果】疫木不清理有利于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的迅速积累,而现砍现烧的疫木处理方式则不利于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积累;在疫木不清理的条件下,释放当地花绒寄甲种源、室内繁育世代数低(即活性强的F3代)亲本、体型更大的个体于林间,释放比率1∶1(松褐天牛侵入孔数∶花绒寄甲成虫数)、连续释放3次(即连续3年,每年3月释放1次),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显著、快速提升林间花绒寄甲种群密度,4年间可提升426.16%~706.23%,是释放前的5.26~8.06倍。这些因素综合分析表明,疫木处理方式是影响林间花绒寄甲快速提升的最重要因素。【结论】释放的花绒寄甲本身特性[包括其亲本来源、体型大小、室内繁育世代数(活性)]、人工释放技术(包括释放时间、释放比率、释放次数)及疫木处理方式等,是影响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积累、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可为林业生产上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 松褐天牛 种群密度 释放技术 疫木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三甲公立医院中层干部选育体系构建及实践
19
作者 陈柯羽 刘中勋 +2 位作者 戚淼杰 李明 王一战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51,共4页
中层干部的选拔和培育对于三甲公立医院来说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提炼当前三甲公立医院中层干部选育过程中的难点,基于目标管理理论核心要义,构建了三甲公立医院中层干部选育体系。该体系包括医院及个人发展目标的确定、科学的干部人才遴... 中层干部的选拔和培育对于三甲公立医院来说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提炼当前三甲公立医院中层干部选育过程中的难点,基于目标管理理论核心要义,构建了三甲公立医院中层干部选育体系。该体系包括医院及个人发展目标的确定、科学的干部人才遴选和储备机制的建立、郑重任用干部、培训和考核路径的设置、合理使用中层干部等,从“立、选、任、管、用”5个环节和方面提升三甲公立医院中层干部整体水平;并以北京中医医院为例通过体系的实践检测成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管理理论 公立医院 中层干部 干部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
20
作者 王静 张勇 +4 位作者 张超群 杨幸国 张连虎 崔汝强 石绪根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究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活性及最佳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设置多个氟茚唑菌胺和苯醚甲环唑混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目的】探究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活性及最佳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设置多个氟茚唑菌胺和苯醚甲环唑混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利用Wad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选取增效作用最显著的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调查田间发病情况。【结果】氟茚唑菌胺:苯醚甲环唑以质量比1:9至9:1的配比范围混配时SR值介于0.7180~3.2735,其中复配比例为1:9时SR值达3.2735,增效作用最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90 g a.i./hm2的桶混处理即可与各供试化学药剂在推荐剂量下的防治效果持平,且显著优于4%井冈霉素A水剂的防效。【结论】田间用量为90 g a.i./hm2的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有效成分比为1:9)桶混处理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使用在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氟茚唑菌胺 苯醚环唑 复配 室内活性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