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谷子种子及幼苗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闫锋 董扬 +7 位作者 赵富阳 侯晓敏 李清泉 王冰雪 周超 杨慧莹 范国权 刘凯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为了探明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嫩选18种子构建突变体库的最适条件,加快品种选育进程,本研究对嫩选18种子进行了3种处理时间、3种EMS处理浓度的化学诱导,并对M1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EMS处理在浓... 为了探明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嫩选18种子构建突变体库的最适条件,加快品种选育进程,本研究对嫩选18种子进行了3种处理时间、3种EMS处理浓度的化学诱导,并对M1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EMS处理在浓度0.4%下浸种6 h对嫩选18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EMS浸种浓度、时间增加,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逐渐受到抑制,在1.2%浓度下浸种14 h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极大降低了嫩选18的发芽势、发芽率、成苗率,并且导致幼苗生长缓慢。以存活率达到50%为标准,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在6 h、10 h、14 h浸种时间下,EMS浓度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0.99%、0.72%、0.38%,可作为嫩选18 EMS诱变建立突变体库的适合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甲基磺酸乙酯(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黄蜀葵植株表型性状和花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及优株筛选 被引量:1
2
作者 廖恩慧 郑玉红 +3 位作者 葛海涛 汪琼 王殿广 徐增莱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1,共8页
以甲基磺酸乙酯(EMS)为化学诱变剂,对体积分数1.0%(T1)、1.2%(T2)、1.4%(T3)、1.6%(T4)EMS诱变处理后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inn.)Medik.〕植株表型性状和花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对单株花产量和花黄酮类成分含量与植株表... 以甲基磺酸乙酯(EMS)为化学诱变剂,对体积分数1.0%(T1)、1.2%(T2)、1.4%(T3)、1.6%(T4)EMS诱变处理后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inn.)Medik.〕植株表型性状和花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对单株花产量和花黄酮类成分含量与植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基于单株花总黄酮产量进行优株筛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体积分数0.0%EMS)相比,EMS处理组黄蜀葵株型变为接近丛生或丛生,叶裂片细长,花冠较小。4个EMS处理组黄蜀葵的株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降低,茎粗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随着EMS体积分数增加,叶片长、叶片宽、叶裂片长、叶裂片宽总体上先降低后升高,其中,体积分数1.4%和1.6%EMS处理组的叶片长、叶片宽、叶裂片长、叶裂片宽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4个EMS处理组的花直径和花瓣宽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花瓣长和始花节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体积分数1.4%和1.6%EMS处理组的单株开花数和单株花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4个EMS处理组花中6个黄酮类成分及总黄酮含量多无显著变化,仅体积分数1.0%和1.4%EMS处理组的棉皮素-8-O-β-D-葡萄糖醛酸苷含量以及体积分数1.0%EMS处理组的槲皮素-3′-O-葡萄糖苷含量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株花产量与茎粗、叶片长、叶裂片长、始花节数和蒴果长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开花数极显著(P<0.01)正相关,而花中6个黄酮类成分和总黄酮含量与植株表型性状多无显著相关性。优株筛选结果显示:编号T3-3、T4-5、T3-1和T1-3植株的单株花总黄酮产量均在65 g以上,排名前4。总体来看,体积分数1.4%EMS的诱变效果最佳;并且,编号T3-3、T4-5、T3-1和T1-3单株可作为黄蜀葵高花总黄酮产量的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 甲基磺酸乙酯(ems) 表型性状 黄酮类成分 优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对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萌发种子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刚 尹春英 牟东岭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9-53,共5页
分析了不同甲基磺酸乙酯(EMS)浓度(0、0.1%、0.5%、1.0%、1.5%和2.0%)和在浓度为1.2%时不同处理时间(0、8、12、16h和20h)对麻疯树萌发种子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EMS对麻疯树种子的半致死浓度为1.2%,当浓度达到2.0%时,种子受到严重伤害... 分析了不同甲基磺酸乙酯(EMS)浓度(0、0.1%、0.5%、1.0%、1.5%和2.0%)和在浓度为1.2%时不同处理时间(0、8、12、16h和20h)对麻疯树萌发种子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EMS对麻疯树种子的半致死浓度为1.2%,当浓度达到2.0%时,种子受到严重伤害,成苗率为1.67%。用1.2%浓度诱变麻疯树种子,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受到的伤害也随之加重,并且产生的矮化植株率也随之大幅度升高,在处理时间大于12h时,得到的植株都是矮化植株,但当处理时间达到20h时种子成苗率为0。由此看来,用EMS诱变麻疯树种子的合适浓度为1.2%,处理时间应选在8~12h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种子 甲基磺酸乙酯(ems) 萌发和生长 生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及表型变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慧 阮明菊 +3 位作者 王韦 王睿 杜建武 曾千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2-310,共9页
【目的】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筛选获得性状优良的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PKM-1品种基础材料,为后续育种提供有利种质资源。【方法】设置5个EMS质量分数(0、0.7%、0.9%、1.1%和1.3%)及2个处理时间(10和12 h)诱变处理多油... 【目的】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筛选获得性状优良的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PKM-1品种基础材料,为后续育种提供有利种质资源。【方法】设置5个EMS质量分数(0、0.7%、0.9%、1.1%和1.3%)及2个处理时间(10和12 h)诱变处理多油辣木PKM-1种子,分析出苗情况及M;代幼苗相对成苗率,得到适宜的处理参数;分析诱变后代M;和M;代的表型变异特征。【结果】EMS处理可极显著降低辣木种子出苗率和相对出苗率(P<0.01),EMS质量分数越高,起始出苗时间越长;EMS抑制辣木幼根的生长,随着EMS质量分数的增加,根长逐渐变短,苗高也受到不同程度抑制。1.1%EMS处理10 h,辣木种子的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分别为58.60%和57.07%,诱变效果最佳。进一步EMS诱变处理辣木种子700粒,共筛选获得M;代变异材料88株,变异频率为33.33%;M;代变异材料132株,变异频率为43.14%;M;-M;代变异性状遗传频率为10.26%,M;代新出现变异株68株,变异频率为35.98%。【结论】本研究确定了辣木种子EMS诱变的最佳参数为1.1%EMS处理10 h,M;和M;代分别筛选出9种和11种表型变异材料,为M;代获得稳定遗传可供育种利用的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表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醉鱼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秦思思 颜玉娟 曾倩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76,81,共5页
以醉鱼草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0.4%、0.8%、1.2%、1.6%、2.0%、3.0%等6个浓度梯度的EMS溶液处理12 h、24 h、48 h,旨在探究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对醉鱼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筛选最适诱变浓度和时间组合,为后期构建醉鱼草EMS... 以醉鱼草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0.4%、0.8%、1.2%、1.6%、2.0%、3.0%等6个浓度梯度的EMS溶液处理12 h、24 h、48 h,旨在探究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对醉鱼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筛选最适诱变浓度和时间组合,为后期构建醉鱼草EMS突变群体提供指导。结果表明:高浓度的EMS对醉鱼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长度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发芽率越低,幼苗越矮;EMS浓度为3.0%、处理时间为48 h时,其相对发芽率最接近半致死浓度,为醉鱼草EMS诱变体库建立的适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鱼草 甲基磺酸乙酯(ems)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对阳春砂仁出苗的影响
6
作者 施云凤 李文秀 +3 位作者 贺军军 罗萍 张华林 张凤英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47-51,共5页
阳春砂仁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我国春砂仁种质资源单一,遗传基础狭窄,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以期筛选出诱变阳春砂仁种子最合适的EMS浓度和诱变时间,从而为EMS诱变新种质奠定基础。以阳春砂仁种子为试材,采用EMS进行诱变处... 阳春砂仁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我国春砂仁种质资源单一,遗传基础狭窄,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以期筛选出诱变阳春砂仁种子最合适的EMS浓度和诱变时间,从而为EMS诱变新种质奠定基础。以阳春砂仁种子为试材,采用EMS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了不同EMS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阳春砂仁种子萌发出苗率和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EMS处理体积比浓度为0.2%~0.4%,不同处理时长对出苗数影响较小,但EMS处理浓度为0.8%以上时,随着处理时长的增加,其出苗数大幅度降低,甚至不出苗。因此,EMS对砂仁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经过研究得出,EMS诱变砂仁的适宜浓度为0.2%~0.4%,适宜时间为4~12 h,EMS处理后55~67 d生长势最快。研究结果可为阳春砂仁化学诱变及新种质资源创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仁 甲基磺酸乙酯(ems) 出苗率 生长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EMS突变体库构建及优异突变体筛选
7
作者 王东霞 刘明霞 +5 位作者 姚彦林 胡静蕾 魏玉龙 张怀刚 刘宝龙 曹东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7-1204,共8页
为创制更丰富的豌豆变异材料,获取优异突变体豌豆种质,该研究以‘青建1号’豌豆为试验材料,以甲基磺酸乙酯(EMS)作为诱变剂,以EMS浓度1%、诱变时间8 h为半致死诱变条件,分析该诱变条件下豌豆植株突变类型,获得突变体重要表型性状数据,... 为创制更丰富的豌豆变异材料,获取优异突变体豌豆种质,该研究以‘青建1号’豌豆为试验材料,以甲基磺酸乙酯(EMS)作为诱变剂,以EMS浓度1%、诱变时间8 h为半致死诱变条件,分析该诱变条件下豌豆植株突变类型,获得突变体重要表型性状数据,建立豌豆表型突变体库,并结合田间表型数据,筛选优异突变体材料。结果表明:(1)通过1%、8 h EMS诱变10000粒豌豆种子,M_(1)群体有4682株成苗,M_(2)群体筛选到342份豌豆突变体。(2)突变体豌豆表型性状突变类型比较丰富,其中单株籽粒干重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965。(3)通过对田间表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到10份优异的豌豆突变体种质。该研究结果丰富了豌豆种质资源,可为豌豆相关功能基因挖掘和研究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甲基磺酸乙酯(ems) 突变体库 种质资源 优异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筛选强耐盐旱柳愈伤组织变异体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莹 郭聪 +1 位作者 谈峰 李玉娟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9期57-61,共5页
为获得强耐盐旱柳愈伤组织突变体,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旱柳愈伤组织,对得到的旱柳愈伤组织变异体进行耐盐性检验。结果表明,0.4%EMS处理3 h为旱柳愈伤组织的半致死处理方式;愈伤组织存活率和生长率会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NaC... 为获得强耐盐旱柳愈伤组织突变体,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旱柳愈伤组织,对得到的旱柳愈伤组织变异体进行耐盐性检验。结果表明,0.4%EMS处理3 h为旱柳愈伤组织的半致死处理方式;愈伤组织存活率和生长率会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NaCl为0.4%时,愈伤组织的死亡率为93.6%;对筛选出的愈伤组织突变体进行盐胁迫形态与生理指标检验,诱变组SOD活性、POD活性、积累可溶性蛋白的能力比对照组高,而MDA含量始终低于对照组。旱柳愈伤组织突变体在0.4%NaCl胁迫下可正常生长,而原亲本只能耐受0.2%盐浓度,诱变体比原亲本耐盐性提高了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磺酸乙酯(ems) 旱柳 强耐盐性 愈伤组织 变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诱变对小麦西农979种子活力的探索
9
作者 闫占峰 任众 +2 位作者 郑新 杨蕊交 杨明明 《种子科技》 2025年第2期6-8,18,共4页
为了探明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小麦西农979种子诱变的影响并构建突变体库,加快小麦新品种选育进程。选用西农979种子为材料,设置了5个EMS处理体积分数和3个处理时间进行化学诱导,并对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探明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小麦西农979种子诱变的影响并构建突变体库,加快小麦新品种选育进程。选用西农979种子为材料,设置了5个EMS处理体积分数和3个处理时间进行化学诱导,并对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MS浸种体积分数和时间的增加,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逐渐受到抑制,在体积分数1.2%、1.5%下浸种12 h和18 h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极大地降低了西农979的出苗率、株高和根长,导致幼苗生长缓慢。以存活率达到50%为标准,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在6、12、18 h浸种时间下,EMS体积分数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0.90%、0.65%、0.38%,可作为西农979 EMS诱变建立突变体库的适合条件。为小麦EMS诱变西农979突变体奠定了研究基础,为小麦诱变育种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磺酸乙酯(ems) 小麦西农979 种子出苗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杜梨种子突变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慎家辉 秦安 +2 位作者 李甲明 刘伦 吴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2-897,共6页
为了获得杜梨Pyrus betulifolia突变体,以杜梨种子为试材,分别使用不同体积分数甲基磺酸乙酯(EMS)[0(ck),0.1%,0.2%,0.3%,0.4%,0.5%,0.6%,0.7%,0.8%,0.9%]对层积后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然后,统计了种子发芽率,使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 为了获得杜梨Pyrus betulifolia突变体,以杜梨种子为试材,分别使用不同体积分数甲基磺酸乙酯(EMS)[0(ck),0.1%,0.2%,0.3%,0.4%,0.5%,0.6%,0.7%,0.8%,0.9%]对层积后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然后,统计了种子发芽率,使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鉴定遗传变异位点,测量幼苗田间株高和节间长度。试验结果表明:杜梨种子发芽的半致死剂量为0.3%EMS处理。结合SRAP标记鉴定和表型数据分析,筛选出最适宜的EMS处理体积分数为0.4%,变异率为37.3%;同时,使用SPSS软件对表型数据分析显示,处理组的杜梨苗株高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果为快速获得杜梨突变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学 杜梨 甲基磺酸乙酯(ems) 种子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营 闫强 +2 位作者 袁星星 薛晨晨 陈新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6期104-108,共5页
通过对绿豆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试验,为构建绿豆EMS诱变突变体群体提供参考,在拓宽绿豆的遗传基础、创造和利用新种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用苏绿1号绿豆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0、0.4%、0.8%、1.2%、1.6%不同浓度的EMS对绿豆种子进行1... 通过对绿豆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试验,为构建绿豆EMS诱变突变体群体提供参考,在拓宽绿豆的遗传基础、创造和利用新种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用苏绿1号绿豆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0、0.4%、0.8%、1.2%、1.6%不同浓度的EMS对绿豆种子进行12 h的诱变,研究不同浓度处理条件下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EMS浓度为0.4%处理12 h绿豆种子基本都具有萌发力,而EMS浓度为0.8%处理12 h已经使绝大多数绿豆种子丧失了萌发力;当浓度为0.6%的EMS溶液处理10 h,其萌发率为47.32%,符合半致死剂量,此时绿豆幼苗的株高、根长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42.3%、44.8%。诱变处理后移栽20 d,出现叶片缺失、增加、卷曲皱缩、掌状、叶缘不规则状等表型。由此可见,绿豆的最佳诱变条件为:EMS浓度0.6%,处理时间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绿豆 种子萌发 半致死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萝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其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条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玉建 张永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5-60,共6页
为了探究绿萝离体再生的最适条件和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phonate,简称EMS)诱变绿萝的合适剂量,首先以绿萝叶柄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用叶柄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噻苯隆(TDZ)+0.3 mg/L萘乙酸(NAA),... 为了探究绿萝离体再生的最适条件和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phonate,简称EMS)诱变绿萝的合适剂量,首先以绿萝叶柄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用叶柄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噻苯隆(TDZ)+0.3 mg/L萘乙酸(NAA),不定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3.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5 mg/L NAA,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0.05 mg/L NAA。然后设置不同剂量的EMS诱变绿萝叶柄愈伤组织,并对其存活率、致死率进行统计,初步获得EMS诱变绿萝愈伤组织的半致死条件:0.6%EMS诱变处理4 h或0.8%EMS诱变处理2 h。研究结果对于今后利用EMS诱变绿萝愈伤组织、筛选性状优良的突变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萝 叶柄 愈伤组织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EMS处理时间对大豆诱变后代主要品质含量变化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新风 汪辉 +1 位作者 侯云龙 王跃强 《大豆科技》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为探究不同EMS处理时间对大豆诱变后代主要品质含量变化的影响,文章利用0.5%EMS溶液处理大豆高蛋白品系公交1057-1,分别浸泡4、7和10 h(清水冲洗处理为对照),对播种后获得的连续4代诱变后代主要品质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 为探究不同EMS处理时间对大豆诱变后代主要品质含量变化的影响,文章利用0.5%EMS溶液处理大豆高蛋白品系公交1057-1,分别浸泡4、7和10 h(清水冲洗处理为对照),对播种后获得的连续4代诱变后代主要品质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较,经EMS处理后的植株成活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中,经EMS-4处理后的植株成活率最高,为43.5%;经EMS-10处理后的植株成活率最低,仅为16.0%。不同EMS处理时间对大豆诱变后代的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对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其中经EMS-4处理的诱变后代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3组处理;经EMS-4处理后的M2代蛋白质含量发生显著分离,并出现超亲个体,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磺酸乙酯(ems) 大豆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诱变菠萝愈伤组织选择抗性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俊生 孔德春 黄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S1期1-6,共6页
菠萝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间30d,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剂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存活率有影响,而对继代5d到15d的愈伤组织类型,三种EMS浓度(0.25%~0.75%)影响不显著。EMS诱变处理时间对存活力影响很大,而... 菠萝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间30d,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剂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存活率有影响,而对继代5d到15d的愈伤组织类型,三种EMS浓度(0.25%~0.75%)影响不显著。EMS诱变处理时间对存活力影响很大,而且愈伤组织类型即继代培养天数也与EMS诱变处理有关。继代15d的愈伤组织可选择0.25%~0.75%kEMS浓度和10h诱变处理时间;而继代30d的愈伤组织可选择0.75%EMS浓度和10h诱变处理时间。愈伤组织切割为几小块后,如果不经过一定时间(15-30d)的预培养,如Y1经EMS诱变后将大多数死亡,达不到最后选择的目的。未经EMS诱变剂处理的继代愈伤组织,在羟脯氨酸浓度为1.00%的选择培养基培养20d再在基本培养基中继代培养时,愈伤组织的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最后死亡;而经EMS诱变处理的菠萝愈伤组织,在羟脯氨酸浓度为1.0%的选择培养基培养20d后还有28.6%的存活率。这说明经EMS诱变剂处理的愈伤组织出现大量的变异,其中有部分变异细胞可以在羟脯氨酸存在下的选择培养基生长。经EMS诱变处理并经羟脯氨酸选择继代后存活下来的愈伤组织,其体内游离的脯氨酸含量是对照组的1.6-2.8倍,这说明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磺酸乙酯(ems)菠萝 愈伤组织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对新春11小麦抗性淀粉和农艺性状的诱变效果 被引量:25
15
作者 薛芳 褚洪雷 +2 位作者 胡志伟 王雪梅 李卫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1-434,共4页
为给甲基磺酸乙酯(EMS)在高抗性淀粉小麦诱变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以春小麦新春11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EMS诱变小麦种子的M2代成熟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变化,同时结合株高等农艺性状对优异材料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MS(0.3%、0... 为给甲基磺酸乙酯(EMS)在高抗性淀粉小麦诱变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以春小麦新春11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EMS诱变小麦种子的M2代成熟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变化,同时结合株高等农艺性状对优异材料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MS(0.3%、0.5%和0.7%)处理后,M2代籽粒平均抗性淀粉含量分别为2.76%、3.22%和4.31%,高于未处理的籽粒抗性淀粉含量(2.57%),并发现了抗性淀粉含量较高和较低的突变体。其中,0.3%浓度EMS最适宜新春11农艺性状的诱变,突变类型最多;0.7%的EMS处理获得的高抗性淀粉含量的突变体更为丰富。综合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的表现,筛选出7个抗性淀粉含量高且综合性状优良的M2突变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抗性淀粉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MS诱变和小孢子培养快速获得甘蓝型油菜高油酸种质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0
16
作者 和江明 王敬乔 +3 位作者 陈薇 李根泽 董云松 寸守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用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诱变甘蓝型油菜的小孢子,离心去除EMS,用秋水仙碱溶液对诱变后的小孢子进行染色体加倍,再离心去除秋水仙碱,用NLN 13培养基进行小孢子培养。当小孢子发育成完整的试管植株后,用幼叶氧化法定性、快速地筛选高油... 用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诱变甘蓝型油菜的小孢子,离心去除EMS,用秋水仙碱溶液对诱变后的小孢子进行染色体加倍,再离心去除秋水仙碱,用NLN 13培养基进行小孢子培养。当小孢子发育成完整的试管植株后,用幼叶氧化法定性、快速地筛选高油酸突变材料。筛选获得的材料经移栽定植,用气相色谱法精确地分析其种子的脂肪酸组成,得到了一份油酸含量为80 3396%的高油酸突变材料。本研究提高了油酸改良工作中诱变频率,降低测试分析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油酸种质 ems诱变 甲基磺酸乙酯 小孢子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EMS诱变及突变体筛选、鉴定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春语 朱振兴 +2 位作者 李丹 丛玲 张丽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8-83,共6页
突变率和突变类型是突变体表型筛选和构建饱和突变体库的重要依据。采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高粱品种BTx623的种子,突变率和突变类型差异较大。突变类型可分为叶色、叶形、穗型、育性及生育期等,变异类型较丰富。... 突变率和突变类型是突变体表型筛选和构建饱和突变体库的重要依据。采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高粱品种BTx623的种子,突变率和突变类型差异较大。突变类型可分为叶色、叶形、穗型、育性及生育期等,变异类型较丰富。根据处理后种子出苗率、结实率和突变率的情况,最终确定20 h+EMS 0.2%为最佳的诱变处理时间和浓度。但构建饱和突变体库,建议采用多浓度多时间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甲基磺酸乙酯(ems) 突变体 突变率 突变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诱变甘蓝型油菜M_2代群体的表型突变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凤启 黄永娟 +3 位作者 杨甜甜 陈健美 管荣展 张红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0-765,共6页
利用4种浓度EMS处理甘蓝型油菜NJ7982种子,选取其中诱变效果好的处理(0.4%EMS),研究其后代突变型和突变频率。对4.8万株的M2代群体鉴定结果表明,6种器官性状在群体中均出现了突变。子叶突变性状包括3子叶、子叶黄化等,占群体的0.22%;叶... 利用4种浓度EMS处理甘蓝型油菜NJ7982种子,选取其中诱变效果好的处理(0.4%EMS),研究其后代突变型和突变频率。对4.8万株的M2代群体鉴定结果表明,6种器官性状在群体中均出现了突变。子叶突变性状包括3子叶、子叶黄化等,占群体的0.22%;叶片突变性状包括黄化叶、白化叶、紫色叶、上卷叶、下卷叶等,占0.74%;花器突变性状包括紫色花蕾、死蕾、3花瓣、6花瓣、白色瓣、花瓣黄白镶嵌、花瓣皱缩、完全不育、部分可育等,占9.38%;株型突变性状包括矮秆、紫茎等,占4.98%;角果突变性状包括粗角、长角、紫角等,占2.79%;种皮黄色,占0.40%;总的表型突变频率为18.51%。这些遗传多样性的突变材料,为甘蓝型油菜种质创新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诱变筛选马铃薯茎段离体耐盐变异体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杨乾 张峰 +3 位作者 王蒂 张俊莲 杨宏羽 刘玉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3-678,共6页
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甘农薯2号和青薯2号试管苗茎段,进行耐盐性研究。结果表明,甘农薯2号和青薯2号试管苗离体茎段诱变处理的适宜浓度和时间组合为0.9%~1.0%+4.0h。再通过1.0%NaCl选择压进行耐盐性变异体筛选,获得了耐1.0%NaC... 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甘农薯2号和青薯2号试管苗茎段,进行耐盐性研究。结果表明,甘农薯2号和青薯2号试管苗离体茎段诱变处理的适宜浓度和时间组合为0.9%~1.0%+4.0h。再通过1.0%NaCl选择压进行耐盐性变异体筛选,获得了耐1.0%NaCl诱变植株。在盐胁迫条件下诱变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细胞膜透性减小,表明所筛选的甘农薯2号和青薯2号诱变株比对照具有较强的耐盐性。经0.9%~1.0%浓度的EMS溶液处理4.0h可以筛选出甘农薯2号和青薯2号的耐盐变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甲基磺酸乙酯(ems) 离体筛选 耐盐性 变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对玉米花粉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祝丽英 池书敏 +4 位作者 刘志增 孟义江 陈景堂 宋占权 王静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0,28,共5页
本试验用含有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 10个玉米材料的成熟花粉 ,研究了EMS对花粉离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以及M2代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花粉离体萌发率随EMS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 ,并与M1结实率呈高度正相关 ;M1受到严重的生理损伤 ,表... 本试验用含有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 10个玉米材料的成熟花粉 ,研究了EMS对花粉离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以及M2代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花粉离体萌发率随EMS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 ,并与M1结实率呈高度正相关 ;M1受到严重的生理损伤 ,表现为出苗率低 ,出苗时间长 ,成株率下降 ;M2代中 ,子粒突变性状以粒色突变为主 ,苗期突变性状主要是叶片颜色突变 ,成株期突变性状有株高、株型等多方面 ;同一处理浓度下 ,花粉离体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 玉米 花粉 甲基磺酸乙酯 诱变效应 化学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