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烯酸甲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钱军民 金志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2-165,共4页
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APTEOS)为交联剂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顺丁烯二酸酐(MAH)和四乙氧基硅 (TEOS)为原料 ,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和溶胶 -凝胶过程制得了两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透明 MMA- MAH共聚物 / Si O2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 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APTEOS)为交联剂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顺丁烯二酸酐(MAH)和四乙氧基硅 (TEOS)为原料 ,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和溶胶 -凝胶过程制得了两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透明 MMA- MAH共聚物 / Si O2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通过 FT- IR分析证实了材料有机相与无机相之间是以共价键结合的。随着无机相含量的增加 ,材料热性能呈明显上升趋势。复合材料可见光透过率在 75 %左右 ,当 Si O2 含量超过一定值后 ,可见光透过率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 SIO2 杂化材料 制备 性能 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十八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降凝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聚源 戚朝荣 +2 位作者 张耀君 刘春地 梁利平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5期65-67,共3页
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 ,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优酯化条件 .用合成的丙烯酸十八酯与顺丁烯二酸酐共聚 ,得到二元共聚物型原油降凝剂 .实验表明 ,在中原油田生产的高含蜡原油中加入 0 .1 %的该共聚物可使其凝固点下降... 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 ,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优酯化条件 .用合成的丙烯酸十八酯与顺丁烯二酸酐共聚 ,得到二元共聚物型原油降凝剂 .实验表明 ,在中原油田生产的高含蜡原油中加入 0 .1 %的该共聚物可使其凝固点下降 1 3℃ ;当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 4∶ 1 ,BPO的用量为 0 .9% ,在 85℃反应 1 0 h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十八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 合成 降凝性能 降凝剂 二元共聚物 含蜡原油 油田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分布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雅琼 许文林 鲁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7-529,共3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 ,研究了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极性溶剂中分散聚合的工艺条件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 ,通过控制工艺条件 ,可以制得粒径均匀的共聚物微球。
关键词 窄分布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微球 制备 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常怀春 吕通建 郭文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43-646,共4页
利用 4 ,4 -偶氮二 [4 -氰基戊酰 (对 -二甲基氨基 )苯胺 ]( ACPDA)多官能团引发剂中的偶氮基团 ,先在 70℃分解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得到含有 N ,N -二甲苯胺端基的预聚物 ,它与过氧化苯甲酰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另一单体丙烯酰... 利用 4 ,4 -偶氮二 [4 -氰基戊酰 (对 -二甲基氨基 )苯胺 ]( ACPDA)多官能团引发剂中的偶氮基团 ,先在 70℃分解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得到含有 N ,N -二甲苯胺端基的预聚物 ,它与过氧化苯甲酰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另一单体丙烯酰胺聚合 ,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 .产物用 IR、PGC、TG、DTA、SEM等技术作了表征 .所得产物具有嵌段共聚物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 嵌段共聚物 多官能团 引发剂 偶氮二氰基戊酰(对-甲基氨基)苯胺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晓峰 张德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18,共3页
先制备出粒径均匀、形态一致的乳胶粒 ,采用后处理过程得到大量带有微孔的颗粒 ,并对共聚物进行测试分析。
关键词 乳液聚合法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 微孔粒子 纳米材料 增韧剂 填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结构的1H NMR和13C NMR表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丹枫 喻国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4-738,共5页
采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技术对由双[N-(2,6-二异丙基苯基)-3-异丙基水杨醛亚胺]镍(Ⅱ)配合物/甲基铝氧烷(Methylaluminoxane,MAO)催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EMMA-a)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表征,同时... 采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技术对由双[N-(2,6-二异丙基苯基)-3-异丙基水杨醛亚胺]镍(Ⅱ)配合物/甲基铝氧烷(Methylaluminoxane,MAO)催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EMMA-a)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表征,同时对自由基聚合制得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b)作了相应的分析与表征。通过1H NMR数据,计算得到两种共聚物样品中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插入率分别为14.10%和10.26%(摩尔百分数)。基于13C NMR数据,分析比较了由配位共聚与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在微观结构上的区别,结果发现,在共聚物的乙烯链段部分,由配位共聚得到的共聚物样品EMMA-a主要含有甲基型支链,而由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EMMA-b具有长链型支链。另外,在共聚物的MMA链节部分,EMMA-a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7.27,而EMMA-b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5.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 微观结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模铸模材料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制备、表征及铸模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简丽 索全伶 +2 位作者 贺文智 赫文秀 乌仁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26,共4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气化模铸造专用的可发性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t MMA)]珠粒,用 元素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凝胶色谱等方法对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引发剂用 量和单体的初始投料比对共聚物...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气化模铸造专用的可发性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t MMA)]珠粒,用 元素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凝胶色谱等方法对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引发剂用 量和单体的初始投料比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平均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随引发剂 用量增大而减小,特别是当引发剂在单体中的摩尔分数小于0.5%时影响最为明显;共聚物的平均组成与初 始投料组成接近,通过调节初始投料比可以控制共聚物的组成;合成的P(St MMA)非支链无规线型结构。 铸模性能测试表明,经可发性处理后的共聚物试样发气量为1016.6mL/g、灼烧残留量为0.012%,可作为市 售气化铸模材料的优良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铸模性能 制备 材料 表征 苯乙烯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乙烯-甲基丙烯酸 相对分子质量 气化模铸造 悬浮聚合法 引发剂 元素分析 凝胶色谱 核磁共振 摩尔分数 线型结构 性能测试 可发性 投料比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共混一步法制备具有优异水氧阻隔性能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量子点扩散板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博文 段宇豪 +3 位作者 葛伟新 朱家铭 熊英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为了同时增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SMMA)的光扩散性能和水氧阻隔性能,首次将阻隔性能优异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作为光扩散粒子,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EVOH含量的SMMA/EVOH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光率... 为了同时增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SMMA)的光扩散性能和水氧阻隔性能,首次将阻隔性能优异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作为光扩散粒子,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EVOH含量的SMMA/EVOH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光率雾度仪、气体渗透仪、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等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光扩散性能、水氧阻隔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VOH与SMMA不完全相容,质量分数40%以下的EVOH在SMMA体系中以球形分散相形式存在,可将雾度从纯SMMA的0.3%提高至80%以上,起到光散射粒子的作用,透光率依然保持在60%以上;随着EVOH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水氧阻隔性能逐渐提高。将量子点加入阻隔扩散板中,能够有效延长量子点的荧光寿命,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荧光寿命 水氧阻隔性能 量子点扩散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己二酸二甘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生物降解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吉丽 张会良 +1 位作者 高歌 董丽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8,共7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对聚乳酸(PLA)进行增韧改性,增韧后的PLA再与增塑剂聚己二酸二甘醇酯(PDEGA)熔融共混挤出并吹膜。将PDEGA的质量分数固定为8%,改变PLA和MBS的比例,探讨了不同含量的MBS对PLA/PDEGA/MBS薄膜...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对聚乳酸(PLA)进行增韧改性,增韧后的PLA再与增塑剂聚己二酸二甘醇酯(PDEGA)熔融共混挤出并吹膜。将PDEGA的质量分数固定为8%,改变PLA和MBS的比例,探讨了不同含量的MBS对PLA/PDEGA/MBS薄膜力学性能、光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薄膜撕裂断面形态,用偏光显微镜观察PLA的结晶形貌。结果表明,加入PDEGA后,薄膜的Tg下降了近8℃,Tcc下降了约17℃;随着MBS的不断加入,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分别在25MPa和120kN/m以上,PLA薄膜的断裂伸长率由PLA的3.5%提高到薄膜的40%以上,薄膜的模量、黏度都有所增加;随着MBS含量的增加,PLA球晶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球晶数量增加,球晶尺寸明显变小,但PLA的结晶类型没有改变;薄膜保持了良好的透明性和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聚己二酸二甘醇酯 吹塑薄膜 增韧 生物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ATRP的腐植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10
作者 时春辉 薛守喜 甄卫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共7页
采用新疆奇台风化煤为原料,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方法制备腐植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HA-Na-PMMA),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SI-ATRP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时间8 h,溴化亚铜∶溴化铜∶2,2-联吡啶质量比为20∶4∶... 采用新疆奇台风化煤为原料,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方法制备腐植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HA-Na-PMMA),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SI-ATRP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时间8 h,溴化亚铜∶溴化铜∶2,2-联吡啶质量比为20∶4∶20,物料质量比∶体积比为1 g∶10 m L,反应温度80℃。通过SI-ATRP制备的HA-Na-PMMA的接触角为84°,比HA-Na的接触角增大了54°,表明HA-Na的SI-ATRP接枝共聚效果显著。以HA-Na-PMMA为吸附剂,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同时建立了HA-Na-PMMA对Cr(Ⅵ)的等温吸附模型,研究了其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HA-Na-PMMA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等温吸附模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焓变为-0.2849 k J/mol,ΔGθ<0,所以吸附是自发的放热反应。常温下吸附速率常数KL为0.9113 mg/(g·min),表明其吸附动力学模型遵循Langmuir模型和Bingham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钠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Cr(Ⅵ) 腐植酸钠-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正十八烷微胶囊的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军 张兴祥 +2 位作者 王学晨 韩娜 牛建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7-40,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合成了含有正十八烷微胶囊的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测试表明,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发生了共聚,共聚物中丙烯腈成分的实测含量略低于理论含量;试样中的微胶囊的吸热和放热温度与纯微胶囊的吸热放热温度...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合成了含有正十八烷微胶囊的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测试表明,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发生了共聚,共聚物中丙烯腈成分的实测含量略低于理论含量;试样中的微胶囊的吸热和放热温度与纯微胶囊的吸热放热温度接近,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共聚物中微胶囊的热效率逐渐增大;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试样中共聚物的结晶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相变材料 微胶囊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PbS纳米棒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琳钧 马海红 +2 位作者 任凤梅 周正发 徐卫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33-136,共4页
以硝酸铅、硫脲为主要原料,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MA)为模板,利用水热/溶剂热法,在120℃下反应24h制备了SMA/PbS复合材料。并利用XRD、SEM、FTIR、UV-Vis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所得纳米晶体进行表征,证实所得晶体为立方结构的PbS纳米... 以硝酸铅、硫脲为主要原料,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MA)为模板,利用水热/溶剂热法,在120℃下反应24h制备了SMA/PbS复合材料。并利用XRD、SEM、FTIR、UV-Vis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所得纳米晶体进行表征,证实所得晶体为立方结构的PbS纳米棒。考察了溶剂、pH值和硫源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发现当使用N,N-二甲基乙酰胺作为溶剂、pH约11、硫脲作为硫源时,SMA可很好的修饰PbS并形成棒状结构,并初步探讨其成形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 硫化铅 纳米棒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的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7
13
作者 雷洪 官文超 廖道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0-182,共3页
A fullerene styrene maleic anhydride ternary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It is soluble in water and of spherical shape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about 83 nm. As an additive for a base stock (a triethanolamine solutio... A fullerene styrene maleic anhydride ternary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It is soluble in water and of spherical shape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about 83 nm. As an additive for a base stock (a triethanolamine solution of mass fraction 2%), the fullerene copolymer was able to rais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and reduce the friction coeffient consider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 水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宝山 白福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92,共4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PC/MBS),研究了温度和MBS含量对PC/MBS共混物主要流变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BS能有效改善PC的加工性能。共混物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MBS质量分数低于...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PC/MBS),研究了温度和MBS含量对PC/MBS共混物主要流变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BS能有效改善PC的加工性能。共混物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MBS质量分数低于15%时,随着MB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表观黏度和粘流活化能降低,同时非牛顿指数增加。MBS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流变性能最好。继续增加MBS含量,流变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三元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纪晓丽 余樟清 +1 位作者 倪沛红 邵亚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90-894,共5页
由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丙烯酸丁酯 (BA)和含氟丙烯酸酯合成了含氟三元共聚乳液。FT IR、1HNMR、13 CNMR和19FNMR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含氟单体用量、增溶剂 β 环糊精(β CD)用量和聚合条件对乳液聚合动力学、粒径... 由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丙烯酸丁酯 (BA)和含氟丙烯酸酯合成了含氟三元共聚乳液。FT IR、1HNMR、13 CNMR和19FNMR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含氟单体用量、增溶剂 β 环糊精(β CD)用量和聚合条件对乳液聚合动力学、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 ,以及这些因素对三元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合反应温度在 5 5~ 6 5℃范围 ,升高温度 ,使聚合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热分析表明 ,聚合温度对共聚物的组成几乎没有影响。增加含氟单体用量 (摩尔分数 0~ 3 0 % ) ,使聚合反应速率略有降低。加入少量增溶剂 β CD使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 (Tg)升高。与不含氟的共聚物P(MMA co BA)膜性能比较 ,三元含氟共聚物乳液涂膜的表面接触角明显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含氟甲基丙烯酸 Β-环糊精 乳液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聚合法合成PMMA-b-PMTFPS嵌段共聚物 被引量:7
16
作者 易玲敏 詹晓力 +2 位作者 陈丰秋 蒋波 陈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93-2397,共5页
以含缩醛官能团的有机锂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含氟硅氧烷单体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F3)阴离子嵌段共聚,获得了窄分子量分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PMMA-b-... 以含缩醛官能团的有机锂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含氟硅氧烷单体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F3)阴离子嵌段共聚,获得了窄分子量分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PMMA-b-PMTFPS)嵌段共聚物,并用GPC,1H NMR,FTIR和DSC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THF中利用PMMA-OLi对F3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时,单体F3浓度的选择对提高嵌段共聚物产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甲基(3 3 3-三氟丙基)硅氧烷]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嵌段共聚物PMMA-b-PHEMA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永锋 易国斌 +2 位作者 林文静 胡伟涛 陈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6,共4页
采用分步法合成了两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首先以AIBN为引发剂,FeCl3/PPh3为催化体系,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端基含Cl的聚合物PMMA-Cl,其分子量分布为1.36;然后以此为... 采用分步法合成了两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首先以AIBN为引发剂,FeCl3/PPh3为催化体系,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端基含Cl的聚合物PMMA-Cl,其分子量分布为1.36;然后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FeCl2/PPh3为催化体系,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引发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聚合,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产物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可低至1.33,所得产物为嵌段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温度及pH敏感性嵌段共聚物PMMA-b-(PAA-co-PNIPAM)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莉 景欢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18,137,共5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两亲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co-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MMA-b-(PAA-co-PNIPAM)。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特征;用GPC测定了其分子量...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两亲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co-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MMA-b-(PAA-co-PNIPAM)。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特征;用GPC测定了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动态光散射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直径为200nm的胶束颗粒。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了不同pH值下嵌段共聚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经过接枝后的嵌段共聚物的LCST比PNIPAM要高,且随着pH值的降低,聚合物的LCST随之降低。聚合物的LCST可以通过AA链段与NIPAM链段的比例、温度、pH值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b-丙烯酸-co-聚异丙基丙烯酰胺 pH-敏感 温度-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胜吉 王香梅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9年第10期16-17,20,共3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主链含有C=C双键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然后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A)共聚物乳液。讨论了MMA的用量对共聚物乳...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主链含有C=C双键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然后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A)共聚物乳液。讨论了MMA的用量对共聚物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A用量为体系总固含量的20%时,改性后的乳液分散稳定性最佳,涂膜的吸水率和耐水性等性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聚氨酯-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乳液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MMA共聚物的热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安全福 高俊刚 +2 位作者 李德玲 杨丽庭 刘国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5-108,共4页
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二元共聚物 (PMS) ,并分别利用 α-甲基苯乙烯 (α- MSt)、丙烯酸乙酯 (EA)作为改性单体代替部分苯乙烯 (或 MMA)合成了三元共聚物。用凝胶渗透色谱 (GPC)测定了聚合物的分子量... 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二元共聚物 (PMS) ,并分别利用 α-甲基苯乙烯 (α- MSt)、丙烯酸乙酯 (EA)作为改性单体代替部分苯乙烯 (或 MMA)合成了三元共聚物。用凝胶渗透色谱 (GPC)测定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利用热分析仪测定了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及分解温度。结果表明 ,二元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随 St质量分数的增加成曲线变化 ,在 St占 5 0 %时玻璃化温度达到最高值。α- MSt的加入 ,使玻璃化温度升高 ,EA的加入使玻璃化温度降低。二元共聚物的热分解起始温度和半衰期温度随 St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在 St占 5 0 %时二者均达到最高值 ;三元共聚物中 ,加入 α- MSt后 ,热分解起始温度升高 ,半衰期温度降低 ,EA的加入降低了起始分解温度和分解半衰期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Α-甲基苯乙烯 丙烯酸乙酯 热性能 St/MMA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