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88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尤荣开 蒋贤高 +2 位作者 陈秀平 邵朝朝 薛丽珠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77-378,共2页
目的测定临床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2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治疗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自病人血液、骨髓穿刺液中分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388株,采用ATB全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测定此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测定该菌对21种常用... 目的测定临床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2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治疗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自病人血液、骨髓穿刺液中分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388株,采用ATB全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测定此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测定该菌对21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氯霉素、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为100%;敏感率在90%以上者为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等。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体外药敏试验对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等药物均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抗生素 药敏试验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暴发疫情分离株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毅 谢爱蓉 谢中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98-905,共8页
目的分析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为病原菌的确定和暴发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微量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PFGE分子分型分析、全基因组... 目的分析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为病原菌的确定和暴发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微量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PFGE分子分型分析、全基因组测序,利用全基因组数据与沙门菌MLST标准数据库比对获得序列型别(ST)、cgMLST序列号以及rMLST序列号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细菌基因组分析平台fIDBA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毒力相关基因。结果11株沙门菌血清型均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具有100%相似性的PFGE带型,MLST、cgMLST、rMLST的型别均分别为ST129型、cgST-2191型、rST3678型,表明此次暴发疫情菌株从分子特征角度可诊断为同一传染源导致。对萘啶酸100%耐药,对链霉素100%中介。发现本次疫情菌株基因组均携带29种耐药基因。通过毒力因子数据库比对,均携带21类250种已知毒力基因,其中以Ⅲ型分泌系统、粘附、鞭毛等最为常见。结论本次暴发疫情是由共同来源的、具有相同分子分型特征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在病原溯源研究中,应用全基因组数据可更精细分析菌株遗传进化特征、亲缘关系及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可以作为替代PFGE、MLST的技术用于更精准的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分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分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姚光海 王涛 +7 位作者 刁保卫 周海健 田克诚 游旅 韦小俞 唐光鹏 王定明 阚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了解贵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菌株的相似性,为追踪传染来源、查找传播途径提供线索。方法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分型。结果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SpeI酶切图谱,将... 目的了解贵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菌株的相似性,为追踪传染来源、查找传播途径提供线索。方法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分型。结果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SpeI酶切图谱,将贵阳地区14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成10个PFGE带型,1型32株占21.9%,2型73株占50.0%,3型13株占8.9%,4型7株占4.8%,5型14株占9.6%,6型、7型、8型和9型各1株,各占0.7%,10型3株占2.7%,各型之间的相似性在98.1%~72.0%。暴发株24株被分为5个PFGE带型,1型占54.2%,带菌者1株为1型。各年菌株的PFGE带型不尽相同,1型和2型为常年流行带型。高流行区县的甲型副伤寒菌株被分为9个PFGE带型。结论贵阳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复杂以2型和1型为优势流行带型,提示存在同一克隆群的菌株广泛传播。该研究进一步证实PFGE是一种发现或预警暴发的可行服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特异性基因筛选及PCR检测体系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翟立公 王俊颖 +4 位作者 张小雨 孟欣 崔葆 赵婉晴 牛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7,共7页
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检测目标,通过比较基因组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方法筛选到4个该血清型的特异性基因,其中以gene_3105作为该血清型的检测靶点设计引物PA23;并结合沙门菌属特异性引物139-141,建立一... 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检测目标,通过比较基因组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方法筛选到4个该血清型的特异性基因,其中以gene_3105作为该血清型的检测靶点设计引物PA23;并结合沙门菌属特异性引物139-141,建立一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PCR检测方法。优化PCR反应体系,并对该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及人工污染样品检出限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样品中含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时,该体系能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含有其他血清型的沙门菌仅能扩增出284 bp条带,不含沙门菌无扩增条带产生。灵敏度评价表明,基因组DNA和纯菌菌落检出限分别为32.4 pg/μL和4.3×10~3 CFU/m L;抗干扰能力实验显示,当鸡肉背景菌群和猪肉背景菌群浓度在10~6 CFU/m L和4.87×10~7 CFU/m L时,检出限为6.43×10~4 CFU/m L。当无菌的鸡肉和猪肉样品中添加N CFU/25 g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时,经10 h增菌,检测结果为阳性(0<N<10)。实验建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在食品安全领域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比较基因组 血清特异性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26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聚集性病例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嘉咏 张白帆 +5 位作者 穆玉姣 苏佳 黄学勇 夏胜利 谢志强 许汴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分析2015年3-7月份河南省登封市分离自临床诊断为副伤寒聚集性病例的甲型副伤寒(S.Paratyphi A)沙门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关联。方法采集副伤寒病例患者的静脉血8~10mL,双相血培养瓶37℃培养4~7d,沙门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 目的分析2015年3-7月份河南省登封市分离自临床诊断为副伤寒聚集性病例的甲型副伤寒(S.Paratyphi A)沙门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关联。方法采集副伤寒病例患者的静脉血8~10mL,双相血培养瓶37℃培养4~7d,沙门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系统生化鉴定,丹麦SSI分型血清进行沙门菌O抗原及H1/2相鞭毛诱导血清凝集试验。根据PulseNet China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实验室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操作指南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其进行XbaI/BlnI双酶切PFGE分子分型与聚类分析及8类13种抗生素药敏测试。结果从29例病人血培养物中共分离到2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其经XbaI与BlnI限制性双酶切和PFGE电泳后带型完全一致(PTYA1);药敏测试结果显示2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一致。结论病原学诊断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证实了26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病例间可能存在高度的聚集性与分子流行病学关联,为进一步的追踪溯源和调查取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聚集性病例 药敏测试 PF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mpN基因原核表达系统构建及其产物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金蕾 孙爱华 +2 位作者 胡玮琳 葛玉梅 林旭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9-713,共5页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ompN基因携带率及其重组表达产物抗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CR扩增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参考标准株50001及126株临床菌株ompN基因并测序。构建ompN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取目的重组蛋...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ompN基因携带率及其重组表达产物抗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CR扩增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参考标准株50001及126株临床菌株ompN基因并测序。构建ompN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取目的重组蛋白rOmpN。采用家兔免疫法和ELISA检测rOmpN免疫原性。微量肥达试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分别检测OmpN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中表达率及其膜定位。采用小鼠感染模型了解rOmpN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致死性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所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中均扩增出全长ompN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高达98.6%~99.9%和98.7%~100%。OmpN是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跨膜蛋白。ompN基因表达系统能表达rOmpN,免疫家兔后能产生高效价抗血清。98.2%(55/56)甲型副伤寒病人血清标本中rOmpN-IgG阳性,rOmpN兔抗血清能有效凝集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00和200μg rOmpN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0%(9/15)和73.3%(11/15)。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mpN基因分布广泛且序列保守,rOmpN有较强的抗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ompN基因 重组表达 抗原性 免疫保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致菌血症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昌义 杨祖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394-1394,共1页
2006年5月23日我们收治了1例高热待诊病人,2次血培养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而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血症 血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LSPA1启动子筛选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曾韦锟 毛普加 +8 位作者 洪愉 冯梦蝶 许泽仰 宋武战 杨洪文 赵继华 王纪爱 黄芬 井申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5-749,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p CAT3启动子陷阱载体筛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LSPA1启动子。方法:PCR无义突变去除p CAT2载体骨架上CalⅠ酶切位点,并在CAT片段的5’端引入CalⅠ的酶切位点,构建启动子陷阱载体p CAT3。TaqⅠ酶切噬菌体LSPA1基因组,插入... 目的:通过构建p CAT3启动子陷阱载体筛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LSPA1启动子。方法:PCR无义突变去除p CAT2载体骨架上CalⅠ酶切位点,并在CAT片段的5’端引入CalⅠ的酶切位点,构建启动子陷阱载体p CAT3。TaqⅠ酶切噬菌体LSPA1基因组,插入p CAT3载体中,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通过氯霉素抗性平板筛选获得噬菌体LSPA1基因文库菌;随机挑取1株提取质粒,测序及比对分析插入序列;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引物,扩增可能的启动子序列,并插入验证载体p-3lysm-egfp,转化DH5α,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成功构建p CAT3启动子陷阱载体,获得约100启动子文库菌,其中1株文库菌质粒中随机插入片段可能对应噬菌体LSPA1的ORF4启动子;插入待验证DNA片段的p-3lysm-egfp载体重组菌在荧光显微镜下能见到明显绿色荧光。结论:该启动子文库可有效筛选噬菌体LSPA1启动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噬菌体LSPA1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胸部脓液中分离出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9
作者 王卫萍 邵海枫 +1 位作者 李珍大 张小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1006-1006,共1页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脓液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噬菌体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突变菌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普加 冯梦蝶 +8 位作者 洪愉 毛小萍 许泽仰 赵继华 杨洪文 宋武战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5-281,共7页
目的:采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副甲)抗噬菌体突变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PCR和融合PCR方法获得了2、3、5号同源臂片段,经酶切后与pYG4载体连接,构建pYG4-2、pYG4-3和pYG4-5同源重组质粒。经PCR测序... 目的:采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副甲)抗噬菌体突变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PCR和融合PCR方法获得了2、3、5号同源臂片段,经酶切后与pYG4载体连接,构建pYG4-2、pYG4-3和pYG4-5同源重组质粒。经PCR测序鉴定正确后,与野生型副甲菌进行同源重组,获得2、3、5号3株抗噬菌体突变菌。将3株突变菌和野生型副甲菌经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抗生素、不同pH值和温度及不同浓度的盐离子处理后,测量菌株的A595值,分析3株突变菌对抗生素、温度、pH值和盐离子的敏感性以及生长曲线。结果:PCR和融合PCR扩增出3个同源臂,构建的pYG4-2、pYG4-3和pYG4-5同源重组质粒经PCR测序表明构建成功;同源重组和抗噬菌体验证表明成功获得3株抗噬菌体突变菌。3株突变菌产生了卡那霉素抗性,且对链霉素表现出敏感性;2号菌表现出氨苄青霉素抗性,5号菌表现高温度耐受性;与野性型副甲菌比较,3株突变菌的生长曲线明显平缓,尤以2号突变菌最为突出。结论:成功构建抗噬菌体突变菌,并获得一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突变 同源重组 生物学特性 体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主动外排多重耐药基因与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泽波 姚成 +1 位作者 肖永红 蔡素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7-740,767,共5页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与多重耐药主动外排基因acrB的检测、序列分析及其表达水平。方法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7种抗生素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以基因库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PCR扩增acrB、...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与多重耐药主动外排基因acrB的检测、序列分析及其表达水平。方法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7种抗生素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以基因库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PCR扩增acrB、测序并用RT-PCR方法检测其表达。结果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除氯霉素为0外,其余均为8.33%。对三类不同种类抗菌药物多种耐药者1株。所有细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测序结果与参考沙门氏菌序列(No.AL627267)比较,有1处碱基差异。与大肠埃希氏菌(No.ECU00734)比较,碱基同源性为84.41%(70/449),提示其碱基序列同源性均极高。分别选取对两类抗菌药物耐药及敏感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各一株进行RT-PCR检测,结果两株细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的表达。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等药物耐药率低,但有多重耐药。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中均存在acrAB主动外排系统,与大肠埃希氏菌同源性高,可检测到其表达。主动外排机制可能是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形成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多重耐药基因 主动外排 抗生素 活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杆菌抗噬菌体及生物膜形成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普加 冯梦蝶 +7 位作者 洪愉 许泽仰 赵继华 杨洪文 宋武战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3-588,共6页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与大部分的细菌感染相关,有助于病原菌抵抗外部不利的环境,包括抗生素和抗噬菌体等.为了研究生物膜和抗噬菌体的作用机制,本文以6株抗噬菌体甲型副伤寒杆菌(副甲菌)突变菌作为研究对象,在Rif+(利福平)(...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与大部分的细菌感染相关,有助于病原菌抵抗外部不利的环境,包括抗生素和抗噬菌体等.为了研究生物膜和抗噬菌体的作用机制,本文以6株抗噬菌体甲型副伤寒杆菌(副甲菌)突变菌作为研究对象,在Rif+(利福平)(200 mg/L)平板中划线并滴加噬菌体验证能否抗噬菌体,将6株突变菌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3个重复,观察其成膜能力以及生物膜的形态,定点突变和互补实验验证突变菌的噬菌体抗性是否由突变基因所引起.结果显示:划线平板中野生型副甲菌在滴加1.2×106个噬菌体处出现空缺,而6株突变菌在滴加2.4×109个噬菌体后仍能生长,表明6株突变菌具有抗噬菌体特性;6株突变菌中,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突变菌成膜能力(A595=1.1±0.2)较野生型副甲菌(A595=0.5±0.1)显著性增强,且差异显著(P<0.05),光学显微镜下菌体聚集成粗大的不规则团块;同源重组敲除野生型副甲菌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突变菌出现噬菌体抗性,将表达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的载体转化该突变菌,突变菌又恢复了噬菌体敏感性.结果表明,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是抗噬菌体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转座 抗噬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杆菌pagC基因分布及其重组表达产物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佳 范欣丽 +2 位作者 葛玉梅 严杰 孙爱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6,231,共7页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pagC基因携带率及序列保守性,确定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基因原核重组表达产物rPagC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CR及其产物测序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pagC基因携带率及序列保守性。构建甲...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pagC基因携带率及序列保守性,确定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基因原核重组表达产物rPagC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CR及其产物测序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pagC基因携带率及序列保守性。构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表达的rPagC。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rPagC表达情况及其产量。采用免疫扩散法、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采用小鼠感染模型了解rPagC对甲型副伤寒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微量肥达试验检测rPagC免疫小鼠血清凝集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的效果。结果:所有被检测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均携带pagC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高达99.1%~100%和98.4%~100%。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rPagC。rPagC免疫家兔可产生高效价抗体并能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全菌抗血清产生阳性Western杂交信号。ELISA结果显示,97.1%(66/68)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标本rPagC抗体阳性。100μg和200μg rPagC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3.3%(11/15)和86.7%(13/15)。rPagC免疫小鼠血清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伤寒沙门菌H抗原凝集效价高达1∶10~1∶40。结论:pagC基因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中分布广泛。rPagC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 副伤寒 免疫学 沙门 副伤寒 遗传学 基因表达调控 重组 遗传 基因表达 pagC基因 重组表达 免疫原性 免疫保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甲型副伤寒4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峰 杨朝晖 张培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949-950,共2页
目的:分析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方法:对43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轻型并发症多而重型并发症少。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 目的:分析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方法:对43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轻型并发症多而重型并发症少。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敏感性高,对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抗菌素、第一代和第二代氟奎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极高。对磺胺类、复合广谱青霉素类部分耐药。结论:多重耐药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我市流行较突出,已成为常见传染病。通过本组病例分析,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 副伤寒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丽敏 颜鸣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76-2178,共3页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甲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发生规律及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甲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甲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0.61%,全身中毒症状及消化系统症状出现早,而泌尿系统症状多数出现在...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甲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发生规律及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甲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甲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0.61%,全身中毒症状及消化系统症状出现早,而泌尿系统症状多数出现在极期,较前两者要迟。实验室检查发现既有肾小球又有肾小管功能受损,合并脾肿大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71.43%,经综合治疗,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在4周内恢复正常。细胞免疫功能检测CD4下降,1例肾活检病理为IgA肾病(第Ⅲ型)。结论:甲副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但发生率低至0.61%,泌尿系统症状多见于极期且易被其它症状所掩盖,造成延误诊治,提醒人们甲副患者一旦病情加重,需考虑到是否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而作相应检查,对及时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有着独到的临床价值。7例合并脾肿大,发病率高,CD4的下降以及肾活检免疫病理均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免疫损伤参与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 副伤寒 肾功能衰竭 急性 急性肾功能衰竭 副伤寒 临床分析 并发 消化系统症状 泌尿系统症状 实验室检查 肾活检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伤寒甲病例临床分析及药物疗效比较
16
作者 朱先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 评价 3种抗菌药物治疗副伤寒甲沙门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 90例确诊副伤寒甲病例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使用洛美沙星、头孢噻肟钠、氯霉素治疗 2~ 3周 ,观察各项指标 ,比较疗效。结果 洛美沙星退热快 ,副作用少 ,疗程短 ,再燃少 ... 目的 评价 3种抗菌药物治疗副伤寒甲沙门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 90例确诊副伤寒甲病例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使用洛美沙星、头孢噻肟钠、氯霉素治疗 2~ 3周 ,观察各项指标 ,比较疗效。结果 洛美沙星退热快 ,副作用少 ,疗程短 ,再燃少 ;头孢噻肟钠起效也较快 ,但有再燃的情况 ;氯霉素价廉 ,但有再燃及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结论 洛美沙星疗效好 ,适用于一般药物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头孢噻肟钠、氯霉素可与氨基糖苷类药如西索米星或庆大霉素联用 ,提高疗效。疗程不足 ,频频更换抗菌药会增加再燃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美沙星 头孢噻肟钠 氯霉素 沙门 副伤寒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 292份临床血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孔繁林 储从家 +2 位作者 管新龙 李杰芬 杨宇溪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调查某院临床送检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mimiⅥTAL全自动荧光血培养仪、Bact/ALERT 3D培养仪和ⅥTEK32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该院1999-2008年临床送检的28 292人份55 606瓶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对培养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某院临床送检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mimiⅥTAL全自动荧光血培养仪、Bact/ALERT 3D培养仪和ⅥTEK32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该院1999-2008年临床送检的28 292人份55 606瓶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对培养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28 292份临床血液标本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其中5 837份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20.63%;需氧生长和厌氧生长分别占阳性培养的83.50%(4 874/5 837)和82.30%(4 804/5 837)。共检出各种临床细菌43属117种5 837株,其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4 486株,占76.85%,2001年(1 263株)、2004年(740株)和2006年(713株)为检出高峰年份。除外传染病因子,菌群组成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的比例为65.73:25.30:2.7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阳性检出菌(沙门菌属除外)的37.46%(493/1 316),居分离菌首位,并有逐年上升趋势(x^2=127.81,P<0.01)。近年真菌的分离率也在逐渐升高(x^2=29.77,P<0.01)。专性厌氧菌占全部分离菌的0.38%(22/5837),占除沙门菌属外的1.67%(22/1316)。结论同时做需氧和厌氧培养可以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率。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持续检出和某些条件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真菌)的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培养 病原学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