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丘陵可持续开发的用地评价模型与应用——以浙江省开化县工业新城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前虎 黄杉 华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00-2106,共7页
针对山地丘陵地区的环境特征及浙江省山地丘陵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浙江省开化县工业新城为例,探讨了模型的实际应用.首先应用"通过/失败筛选法"界定生态安全门槛;然后对远期开发的居住用... 针对山地丘陵地区的环境特征及浙江省山地丘陵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浙江省开化县工业新城为例,探讨了模型的实际应用.首先应用"通过/失败筛选法"界定生态安全门槛;然后对远期开发的居住用地和近期开发的工业用地分别进行单因子适宜度评价,并运用GIS技术将单因子适宜度图层加权叠加,生成综合的城市用地适宜度分布图,从时空战略上保障了社会公平;最后通过不断扩展修正评价单元,确保项目开发的经济合理性.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用地评价模型对山地丘陵地区的开发建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提高了评价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 用地评价 可持续开发 用地分区 适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集成与适宜性视角的山坡地城镇建设用地评价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葛丹东 华晨 +6 位作者 王纪武 陈云敏 李王鸣 徐雷 金伟良 俞亚南 杨建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0-386,共7页
为了系统地认识和评价山坡地存量资源、适宜地引导山坡地进行城镇建设开发,构架并应用了多维视角、学科集成的山坡地城镇建设用地评价模型.模型基于层次分析和系统集成的思想,综合了规划、建筑、工程等学科技术,统筹赋权城市巨系统的众... 为了系统地认识和评价山坡地存量资源、适宜地引导山坡地进行城镇建设开发,构架并应用了多维视角、学科集成的山坡地城镇建设用地评价模型.模型基于层次分析和系统集成的思想,综合了规划、建筑、工程等学科技术,统筹赋权城市巨系统的众多影响因子,并利用各项因子构造了加权评判函数.根据建立的加权评判函数能够系统地评价山坡地存量资源进行城镇建设的适宜性,并依据适宜性的程度,确定相关建设活动的技术指标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集成 适宜性 山坡地 用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企业用地评价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罗玫 赵嵩正 蒋建洪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06-2609,2613,共5页
为解决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粗放、闲置等问题,对开发区企业用地各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开发区企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开发区中各企业用地情况的指标,给出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UML建模的系统分析方法,构建了... 为解决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粗放、闲置等问题,对开发区企业用地各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开发区企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开发区中各企业用地情况的指标,给出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UML建模的系统分析方法,构建了开发区企业用地评价信息系统的模型视图,对需求、逻辑结构、动态结构以及流程建模。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系统对各开发区有通用性,能够提高土地管理者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为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用地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统一建模语言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继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7-91,共5页
对新中国农用地评价研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有农业部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体系两大类。两大体系在评价的目标、内容、指标和方法体系上存在着区别,但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农用地资源由&qu... 对新中国农用地评价研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有农业部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体系两大类。两大体系在评价的目标、内容、指标和方法体系上存在着区别,但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农用地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理的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环境友好利用。新时期,在农用地流转的背景下,通过论述比较两大评价体系,指出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 用地评价体系 耕地质量评价体系 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中村”用地评价研究——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廖启鹏 程胜高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5-197,共3页
以江汉区5个"城中村"为例,从"城中村"用地评价作为切入点,运用GIS技术,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城中村"用地特征,得出"城中村"用地评价图,为"城中村"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城中村 AHP法 GIS 用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滨海新区农用地评价信息系统开发设想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享优 宋治文 +5 位作者 陆文龙 吕雄杰 张煜 王建春 郑鹤龄 张鹏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107-109,共3页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具体地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技术,提出了开发农用地评价信息系统的设想,包括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原则、系统构架主要的功能,以及评价工作的具体流程,并对系统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 用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高速公路集约用地评价
7
作者 马耘秀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34-38,共5页
对高速公路用地进行集约用地评价,可以为未来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从高速公路的用地结构、用地功能和与外部因素的协调性出发,对山西高速公路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作出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用地数量有所增... 对高速公路用地进行集约用地评价,可以为未来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从高速公路的用地结构、用地功能和与外部因素的协调性出发,对山西高速公路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作出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用地数量有所增长,其结构不断调整,功能不断增强,与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性也不断加强,集约度不断提高.未来1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将迅速发展,必须加大集约利用力度,以尽可能少的用地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集约用地评价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农用地评价:以山西省河曲县沙坪村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庆玲 周洋 王晓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9-245,共7页
农民长期从事农业活动,是当地农用地的直接创造者、使用者和维护者,有着丰富的农用地评价知识和智慧。本研究以山西省河曲县沙坪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和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articipatory Geog... 农民长期从事农业活动,是当地农用地的直接创造者、使用者和维护者,有着丰富的农用地评价知识和智慧。本研究以山西省河曲县沙坪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和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articipato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GIS)等地理学与人类学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当地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乡土知识进行农用地评价的,并运用科学方法评价了这里长期形成的农用地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村民们当时按照社区成员都认可的乡土知识,对本村农用地进行了评价,农用地被划分为6个级别,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特级地1.32%、一级地7.81%、二级地19.14%、三级地17.43%、四级地9.28%以及五级地48.77%;其中:土地质量较好的前4级主要用于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后2级质量较差,主要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2)村庄深度访谈发现,村民们在评价农用地时考虑了自然、社会和经济等14项因子,它们的权重和优先顺序有所差异。3)将村民视为"乡土专家",通过18位村民的打分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本村农用地质量评价的14项因子进行权重排序,结果为:单产≥地力≥土壤质地≥土地利用类型≥耕作距离≥坡度≥土壤保水供水状况≥坡向≥坡位≥土层厚度≥道路通达度≥田间道路≥田块大小≥土壤侵蚀程度,其中单产、地力、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是评价的主要因子。4)依据村民对各评价因子的"乡土"描述,结合科学表达,得出本村农用地6个级别的主要特征,与层次分析法的结果一致。本文认为,特定区域的农民积累了丰富的农用地利用和管理的乡土知识,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和合理性,其评价结果质量应优于短期快速进行的专家评价结果,可直接用于村级农用地评价。因此,"乡土"农用地评价更符合当地自然、社会和经济情况,适用于在村级尺度上进行的评价。建议在今后农用地可持续管理中,应加强乡土知识与科学知识的"沟通",从而提高农用地评价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评价 乡土知识 参与式农村评估(PRA) 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GIS)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趋势模拟与用地评价的城镇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研究——以江阴市为例
9
作者 张飞 闾海 李瑞勤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1981—2019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近9倍,城镇化率由20.16%提升到60.60%。快速城镇化为我国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带来巨大利好的同时,也出现诸如城市无序扩张、用地粗放利用、各类规划之间冲突矛盾等问题。因此,城市需要在快速增长... 1981—2019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近9倍,城镇化率由20.16%提升到60.60%。快速城镇化为我国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带来巨大利好的同时,也出现诸如城市无序扩张、用地粗放利用、各类规划之间冲突矛盾等问题。因此,城市需要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引导其向"适宜"的地区有序开发。基于对国内外城市增长边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出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技术方法,并以江阴市为例,在"底线管控""多规融合"的理念指导下,构建城镇空间拓展趋势模拟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匡算城镇建设规模,划定江阴市域刚性和弹性(2030年)城镇增长边界,提出管控策略,引导江阴市城镇有序开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增长边界 城镇增长趋势模拟 城镇建设用地评价 江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中小城市的用地评价
10
作者 康红旗 杨兴民 《城市规划》 1982年第2期53-57,共5页
在城市规划中,由于不了解地表自然特征,而造成城市布局不合理,使大量建筑物报废,经济上受到损失,这种情况是并不少见的。所以,研究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的城建用地,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内容,特别是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更是如此。 陕西省除了西... 在城市规划中,由于不了解地表自然特征,而造成城市布局不合理,使大量建筑物报废,经济上受到损失,这种情况是并不少见的。所以,研究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的城建用地,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内容,特别是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更是如此。 陕西省除了西安市外,尚有中等城市6个,小城镇90个。根据它们所在地区的地质地貌条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秦巴山区的城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评价 中小城市 老城区 黄土台源 地质地貌条件 黄土高原 陕西 城市规划 地表岩性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产性城市理论简析碎片化绿地的用地评价及设计要点
11
作者 张婧芸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1期69-70,共2页
城市化发展迅猛的今天,城市绿地逐渐被建设用地取代,由此引发了城市热岛效应,雨天过后大面积的城市内涝等问题,凸显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巨大矛盾,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市政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对城市的碎片... 城市化发展迅猛的今天,城市绿地逐渐被建设用地取代,由此引发了城市热岛效应,雨天过后大面积的城市内涝等问题,凸显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巨大矛盾,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市政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对城市的碎片化绿地开展生产性与生态改造,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屋顶绿化等措施来实现碎片化绿地的综合运用,进而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城市理论 碎片化绿地 用地评价及设计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更新实施方案制定的存量工业用地综合评价研究——以无锡市钱桥街道为例
12
作者 顾张熤 冯建喜 +1 位作者 秦天 罗小龙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77,共7页
当前,关于存量工业用地评价的研究多关注工业用地的使用状况,侧重于低效工业用地的认定而忽视其再开发路径,很难将评价结果直接转化为城市更新政策。基于此,提出面向更新实施方案制定的存量工业用地综合评价方法,分两个步骤确定具体地... 当前,关于存量工业用地评价的研究多关注工业用地的使用状况,侧重于低效工业用地的认定而忽视其再开发路径,很难将评价结果直接转化为城市更新政策。基于此,提出面向更新实施方案制定的存量工业用地综合评价方法,分两个步骤确定具体地块的更新策略:首先,依据战略刚性条件和综合用地绩效评估,明确“退二进三”“退二优二”“留二优二”等更新路径;其次,依据单因素评估和更新难易程度评估,确定政府直接征收、政府挂账征收、政府统租统管、集体统租统管、企业长租自管等具体更新操作方式。以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的舜柯社区和溪南社区工业用地为研究对象,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为其他城市存量工业用地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规划 工业用地更新 更新实施方案 用地评价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D导向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区用地绩效评价——以广州若干地铁站区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玉亭 王浚沣 魏宗财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为推动TOD的本土化实践,聚焦于现有的地铁站区用地成果,应用用地绩效评价分析框架并结合TOD用地原则,构建TOD导向下的站区用地“强度—结构—价值”三维绩效评价体系,同时采用改进的TOPSIS法与障碍度模型对广州若干地铁站区进行实证研究... 为推动TOD的本土化实践,聚焦于现有的地铁站区用地成果,应用用地绩效评价分析框架并结合TOD用地原则,构建TOD导向下的站区用地“强度—结构—价值”三维绩效评价体系,同时采用改进的TOPSIS法与障碍度模型对广州若干地铁站区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案例站区的TOD用地绩效水平,并从中总结TOD用地实践的积极经验。结果表明,部分案例站区已具有一定的TOD用地特征,尤其在用地结构、价值等维度上表现出良好水平,汲取相关成熟经验对于TOD的本土化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也需正视传统用地强度模式与TOD理念间的冲突、用地结构的优化与经济、社会等多元价值的协调等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 城市轨道交通站区 用地绩效评价 广州地铁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璐 刘淑英 王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09,215,共4页
针对农用地资源的特点,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3个方面出发设置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分析各参评因素的状态水平及各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协同效应,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用土地资源质量的模糊综合评... 针对农用地资源的特点,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3个方面出发设置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分析各参评因素的状态水平及各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协同效应,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用土地资源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模型。以武威市凉州区农用地资源质量评价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实了模型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评价 评价指标 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农业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肖燕 刘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358-13361,共4页
以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的山东省聊城地区为案例区,通过对农业用地自然因素、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区的农业用地适宜性程度。结果表明聊城市的土地质量中等偏上,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并初步验证运用GIS技术进行农业... 以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的山东省聊城地区为案例区,通过对农业用地自然因素、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区的农业用地适宜性程度。结果表明聊城市的土地质量中等偏上,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并初步验证运用GIS技术进行农业用地的适应性研究的科学性,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晓瑞 周国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7-61,共5页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安徽固镇经济开发区为例,运用GIS技术对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在ArcGIS9.2支持下,通过建立开发区的数字高程模型,提取...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安徽固镇经济开发区为例,运用GIS技术对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在ArcGIS9.2支持下,通过建立开发区的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高程、坡度因子,同时建立水域、居民点和道路交通因子图层,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在ArcGIS9.2的空间分析模块中进行多因子叠加分析,从而得到开发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很适宜用地占11.95%,基本适宜用地占69.08%,不适宜用地占18.97%。通过应用GIS旨在为科学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提供定量化的分析手段和结果,从而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总体规划 GIS 用地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多发山区村镇防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静海 何睿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327-330,共4页
我国幅员辽阔,村镇分布广,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同时,自然灾害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对村镇进行防灾减灾规划工作要针对自然灾害特点。本文针对山区地震灾害的特点,分析总结灾害的影响因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之间的权重,作... 我国幅员辽阔,村镇分布广,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同时,自然灾害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对村镇进行防灾减灾规划工作要针对自然灾害特点。本文针对山区地震灾害的特点,分析总结灾害的影响因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之间的权重,作为村镇防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村镇防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山区村镇防灾用地 层次分析法 用地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与模糊评价的农用地健康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1,共5页
农用地是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产量与品质)。该研究在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的基础上,探讨将能值分析与模糊评价相结合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农用地健康状况的方法,提出了包含质量、... 农用地是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产量与品质)。该研究在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的基础上,探讨将能值分析与模糊评价相结合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农用地健康状况的方法,提出了包含质量、产能和土壤环境目标的农用地健康模糊评价体系框架;并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构建了由能值利用系数和农用地压力系数构成的农用地能值指数评价模型,对农用地健康模糊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期实现农用地健康评价结果的区域间可比,为农用地健康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健康评价 能值分析 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80
19
作者 高燕 叶艳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5-370,共6页
本文从系统论的机理出发,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全面分析各种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泰安市岱岳区为案例选择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 指标体系 多因素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和法及差积法的矿山损毁土地复垦为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琳琳 孙海元 +3 位作者 刘昙昙 赵宇昕 李玉虎 付亚洁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5期242-247,共6页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确定因矿产开采损毁的土地复垦后利用方向的基础和前提。以龙驰煤矿作为研究区,结合损毁土地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指数和法基于Arc GIS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评价结果依宜耕、宜林、宜...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确定因矿产开采损毁的土地复垦后利用方向的基础和前提。以龙驰煤矿作为研究区,结合损毁土地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指数和法基于Arc GIS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评价结果依宜耕、宜林、宜草3个评价方向划分为高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并利用差积法对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进行限制因子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各评价方向的高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的得分区间各不相同,宜林评价方向与宜耕、宜草同等适宜等级的各区间相比得分相对较大,宜耕评价方向的得分次之,宜草评价方向的得分最小。(2)同一评价单元,宜林评价方向得分最高,宜草评价方向得分最低。(3)宜林评价方向的勉强适宜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大,而宜耕、宜草评价方向则是不适宜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大。(4)宜林评价方向勉强适宜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水土污染程度,不适宜区除水土污染程度是主要限制性因子外,地表坡度和灌溉条件在部分评价单元也具有较强的限制性;宜耕评价方向勉强适宜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损毁程度和土地利用现状,不适宜区主要限制因子除损毁程度外还有灌溉条件和地表坡度;宜草评价方向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损毁程度、地表坡度和灌溉条件。综合而言,龙驰煤矿采煤损毁土地最适宜复垦成林地,并可以通过降低水土污染程度提高宜林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适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损毁土地 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指数和法 差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