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早期核因子κB磷酸化增强并上调生长阻滞和DNA损伤基因45β(GADD45β)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松 金振晓 +5 位作者 赵堃 陈涛 段维勋 贺清 邓超 赵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23-1226,1230,共5页
目的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术后早期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变化及其分子水平调控。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DHCA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RI)大鼠模型,分别获得不同模型建立后0、6、12、24、48 h的大鼠海马组织样本,其中CRI... 目的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术后早期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变化及其分子水平调控。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DHCA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RI)大鼠模型,分别获得不同模型建立后0、6、12、24、48 h的大鼠海马组织样本,其中CRI组作为DHCA组损伤对照。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DHCA术后48 h内,NF-κB、生长阻滞和DNA损伤基因45β(GADD45β)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GADD45β的蛋白水平。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体外使用氧糖缺乏条件处理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后,GADD45β表达与NF-κB表达以及磷酸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CRI模型组24 h内NF-κB mRNA水平逐渐升高,至24 h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然而,DHCA模型组12 h内NF-κB mRNA水平变化不显著,至术后24 h时,升高至正常的2倍,随后逐渐降低。CRI和DHCA组中GADD45β的mRNA水平均逐渐升高,其中CRI组的变化更为显著,而DHCA组内GADD45β的mRNA水平仅为术后0 h对照组的2倍。CRI组织中NF-κB以及NF-κB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DHCA模型组NF-κB以及NF-κB磷酸化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而与CRI组相比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RI组中GADD45β的蛋白水平在术后24 h内上升,DHCA组中GADD45β的蛋白水平在12 h时最高,24 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证实抑制HT-22细胞NF-κB的活化,可降低GADD45β的水平。结论脑组织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F-κB磷酸化增强并增加GADD45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NF-κB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基因45β(GADIMSβ) 海马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制因子家族基因编码蛋白在DNA修复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
作者 王莉莉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80-182,共3页
多种内源性、外源性基因毒性闲子均可造成DNA损伤,并由此启动DNA修复过程、乃至引起应激诱导的成熟前衰老(stress—induced premature senescence.SIPS)和凋产在DNA损伤之初,细胞试图修复损伤的DNA,但是当DNA损伤程度严重,范围... 多种内源性、外源性基因毒性闲子均可造成DNA损伤,并由此启动DNA修复过程、乃至引起应激诱导的成熟前衰老(stress—induced premature senescence.SIPS)和凋产在DNA损伤之初,细胞试图修复损伤的DNA,但是当DNA损伤程度严重,范围广泛或已经影响厂DNA代谢时,细胞将产生一系列生物渊控信号触发不同机制,共同抑制细胞增殖行促进细胞发生凋亡,防止异常的遗传倩息传递给予代细胞,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近来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 细胞凋亡 基因编码蛋白 生长抑制因子 dna损伤 家族 抑制细胞增殖 dna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介导质粒DNA肿瘤内转移抑制恶性肿瘤生长与转移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丰 陈霞芳 +4 位作者 田毓华 吴继红 李凌 李川源 黄倩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34-740,共7页
利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编码基因的表达质粒 ,测试电穿孔方法介导目的基因活体组织内转移的效率并优化电击参数 .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穿孔技术直接将编码白介素 12 (IL 12 )、白介素 2 (IL 2 )、粒单细胞克... 利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编码基因的表达质粒 ,测试电穿孔方法介导目的基因活体组织内转移的效率并优化电击参数 .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穿孔技术直接将编码白介素 12 (IL 12 )、白介素 2 (IL 2 )、粒单细胞克隆刺激因子 (GM CSF)等免疫调节因子或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2 1(VEGF12 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膜受体 (sFlk 1及ExTek)等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表达质粒转移至肿瘤局部 .实验结果表明电穿孔介导GFP表达质粒肌肉内转移的效率较高 ,GFP可在肌细胞内持续高水平表达 3周以上 ,而在肿瘤细胞内只能表达 4~ 6d ,但高电压短脉冲电击组肿瘤内GFP阳性细胞数比低电压长脉冲组高 2 6 8倍 .多次电击介导IL 12表达质粒转移至肿瘤组织内 ,可有效地抑制小鼠膀胱癌BTT gfp、人乳腺癌MCF 7及肝癌SMMC 772 1 gfp的生长 .MCF 7对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基因转移治疗较敏感 ,单独应用反义VEGF12 1、sFlk 1或ExTek即显示明确的治疗效果 .SMMC 772 1 gfp单独应用sFlk 1有效 .小鼠膀胱癌对单独应用反义VEGF12 1、sFlk 1或ExTek治疗效果不理想 ,但联合应用sFlk 1和ExTek仍然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 ,甚至使肿瘤缩小或消失 .提示电穿孔技术是一项高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质粒dna 肿瘤内转移 抑制 恶性肿瘤生长 基因治疗 免疫调节 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KLF6在肝癌HepG2细胞修复DNA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潘修成 杨帆 +3 位作者 陈明 郭忠胜 季芳 傅涓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KLF6对肝癌HepG2细胞修复DNA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HepG2细胞在5mg/L顺铂作用12、24、36h后KLF6 mRNA及其蛋白水平变化。采用宿主细胞再活化反应(HCR)检测KLF6稳定表达HepG2细胞修复...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KLF6对肝癌HepG2细胞修复DNA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HepG2细胞在5mg/L顺铂作用12、24、36h后KLF6 mRNA及其蛋白水平变化。采用宿主细胞再活化反应(HCR)检测KLF6稳定表达HepG2细胞修复DNA损伤的能力。结果:在5mg/L顺铂作用下,随作用时间延长,KLF6 mRNA及其蛋白水平增高,但作用36h,KLF6蛋白水平下降。KLF6稳定表达HepG2细胞修复被顺铂损伤质粒DNA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DNA损伤能诱导肝癌HepG2细胞KLF6基因表达,KLF6基因在细胞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肿瘤抑制 基因 KLF6 dna损伤 dna修复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β表达对PC9肺腺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胡皓 阙凯琳 +6 位作者 彭昊 刘佳 韩宸 张娜 侯涛 胡春宏 马进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9-1215,共7页
目的:探讨下调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β(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protein 45β,GADD45β)表达对PC9肺腺癌细胞及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GADD45β基因小干扰RNA(GADD45β-small interfering RNA,GA... 目的:探讨下调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β(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protein 45β,GADD45β)表达对PC9肺腺癌细胞及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GADD45β基因小干扰RNA(GADD45β-small interfering RNA,GADD45β-siRNA)序列,通过慢病毒介导将GADD45β-siRNA转入PC9肺腺癌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前后PC9肺腺癌细胞GADD45β的mRNA及蛋白水平,采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双染流式细胞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内DNA含量,计算转染后细胞各周期时相百分率,分析转染对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通过计数克隆形成数检测RNA干扰对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PC9肺腺癌细胞的吉非替尼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筛选出5'-AAATCCACTTCACGCTCAT-3'为GADD45β基因RNA干扰的有效序列。转染GADD45β-siRNA 48 h后,q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PC9肺腺癌细胞GADD45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且成瘤克隆数明显减少(P<0.05);PC9肺腺癌细胞位于S期及G2/M期细胞增多(P<0.05),吉非替尼的IC50明显下降(P<0.05)。结论:PC9肺腺癌细胞转染GADD45β-siRNA后,能成功下调GADD45β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GADD45β表达可降低PC9肺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促进细胞凋亡;下调GADD45β表达可明显提高PC9肺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β RNA干扰 吉非替尼 抑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DNA损伤反应途径:PARP抑制剂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郑宇静 左彤彤 封宇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的DNA损伤反应防御机制是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途径,DNA损伤反应通路缺陷可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DNA损伤反应通路是一个复杂的信号通路,包括DNA损伤修复、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DNA损伤... 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的DNA损伤反应防御机制是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途径,DNA损伤反应通路缺陷可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DNA损伤反应通路是一个复杂的信号通路,包括DNA损伤修复、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DNA损伤反应通路已经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靶点。目前,已经开发多种DNA损伤反应通路相关的抑制剂,特别是对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肿瘤,利用协同致死现象而开发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肿瘤个体化治疗。该文重点对DNA损伤反应通路抑制剂中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的作用分子机制、临床治疗、耐药性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反应通路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 协同致死 靶向治疗 乳腺癌易感基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性急性肾损伤小鼠线粒体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静娟 吴峰峰 +1 位作者 陈江华 杨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50,共10页
目的:筛选脓毒性急性肾损伤(SAKI)中参与线粒体DNA(mt DNA)损伤修复的相关基因。方法:40只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SAKI组(28只)和对照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建立SAKI小鼠模型。分别于术后8、24、48 h采集两组的血液和肾... 目的:筛选脓毒性急性肾损伤(SAKI)中参与线粒体DNA(mt DNA)损伤修复的相关基因。方法:40只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SAKI组(28只)和对照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建立SAKI小鼠模型。分别于术后8、24、48 h采集两组的血液和肾脏标本,干式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mt 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实时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AKI组小鼠术后均出现脓毒症症状,死亡16只;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6)、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炎症细胞浸润,并可见大量细胞空泡形成,提示建模成功。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Gadd45α、Bcl2l1、Cdkn1a、Jun、Rela、Nfkbia和Nfkb1等线粒体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实时定量RT-PCR检测以上基因表达量结果与RNA测序趋势一致。SAKI组Gadd45α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核中表达,其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add45α、Bcl2l1、Cdkn1a、Jun、Rela、Nfkbia和Nfkb1基因参与了SAKI中mt DNA损伤修复,可以作为SAKI防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dna损伤 基因 肿瘤抑制 线粒体 肾/损伤 肾/病理学 肾功能不全 急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卵巢癌CAOV3细胞cyclin D1及GADD1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叶丽平 温有锋 +1 位作者 聂海褀 张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82-1885,共4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卵巢癌CAOV3细胞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D1及GADD153表达的影响,探讨bFGF促进人卵巢癌CAOV3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的信号机制。方法:利用无血清饥饿诱导卵巢癌CAOV3细胞凋亡。分为对照组、bFGF...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卵巢癌CAOV3细胞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D1及GADD153表达的影响,探讨bFGF促进人卵巢癌CAOV3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的信号机制。方法:利用无血清饥饿诱导卵巢癌CAOV3细胞凋亡。分为对照组、bFGF组。分别应用MTT、流式细胞术、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25、50、75μg/L bFGF对CAOV3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FGF对CA-OV3细胞cyclin D1、GADD153以及转录因子(c-Fos、c-Jun)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FGF呈剂量依赖性加速CAOV3细胞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增殖,抑制饥饿诱导的凋亡(P<0.01);呈时间依赖性促进cyclinD1、c-Fos、c-Jun,抑制GADD153蛋白表达(P<0.01)。结论:bFGF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c-Fos、c-Jun,下调GADD153表达促进细胞增殖,抑制饥饿诱导的卵巢癌CAOV3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D1 生长抑制dna损伤诱导基因153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细辛醚调控GADD153和Smac mRNA表达诱导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凋亡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妍 何航 +1 位作者 王丽 朱艳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α-细辛醚具有止咳、平喘、解痉、镇静、抗惊厥等功效,文中旨在探讨α-细辛醚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促凋亡作用,以及对生长抑制DNA损伤基因153(GADD153)和第2个线粒体来源的半胱氨酸酶的激活剂(Smac)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 目的α-细辛醚具有止咳、平喘、解痉、镇静、抗惊厥等功效,文中旨在探讨α-细辛醚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促凋亡作用,以及对生长抑制DNA损伤基因153(GADD153)和第2个线粒体来源的半胱氨酸酶的激活剂(Smac)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癌Eca-109细胞,以加入药物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5-氟尿嘧啶组(5-FU,500μg/m L)和不同剂量的α-细辛醚(25、50、100μg/m L);继续培养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GADD153、Smac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5-氟尿嘧啶组、α-细辛醚25μg/m L组、α-细辛醚50μg/m L组、α-细辛醚/100μg/m L组细胞凋亡率[(15.59±0.48)%、(4.61±1.13)%、(9.48±1.09)%、(12.41±0.98)%]较空白对照组[(0.29±0.08)%]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α-细辛醚组细胞GADD153、Smac蛋白及GADD153、Smac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细辛醚通过上调GADD153及Smac mRNA的表达,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凋亡途径由内质网和线粒体通路共同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细辛醚 生长抑制dna损伤基因153 S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DD45A基因在人贲门腺癌组织中的异常甲基化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清泉 董稚明 +2 位作者 郭炜 张明慧 崔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7-322,共6页
目的:探讨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A(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45 alpha,GADD45A)基因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的异常甲基化及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4-2007... 目的:探讨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A(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45 alpha,GADD45A)基因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的异常甲基化及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4-2007年期间GCA患者组织标本(138例)。分别应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BS-Seq)、亚硫酸氢盐转换-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bisulfite conversion-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S-MSP)、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DD45A基因在GCA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GADD45A mRNA及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GADD45A远端启动子区的4个CpG位点在GCA组织中的甲基化率[44.93%(62/13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0%(0/138)](P<0.01),且在Ⅲ期和Ⅳ期GCA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GCA组织(P<0.05),但GADD45A在GCA组织中的甲基化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GADD45A近端启动子(region 2)及第一外显子区(region 3)的CpG岛在GCA及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GCA组织中GADD45A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35±0.15)vs(0.78±0.26),42.75%vs 71.01%,均P<0.05],且与其远端启动子区4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52,P<0.01)。结论:GADD45A基因远端启动子区的4个CpG位点的高甲基化导致的基因沉默可能与GCA中GADD45A基因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A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小脑症基因1与基因组稳定性
11
作者 张冀 袁成福 宋方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4-637,共4页
人类小脑症基因1(Microcephalin 1,MCPH1)又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抑制基因(BRCT-repeat inhibitor of hTERT expression,BRIT1),它编码一个110 kD的含有835个氨基酸的核结合DNA损伤应答蛋白,能与癌症相关基因蛋白(E2F、p53、BRCA1/2等)、... 人类小脑症基因1(Microcephalin 1,MCPH1)又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抑制基因(BRCT-repeat inhibitor of hTERT expression,BRIT1),它编码一个110 kD的含有835个氨基酸的核结合DNA损伤应答蛋白,能与癌症相关基因蛋白(E2F、p53、BRCA1/2等)、DNA损伤应答蛋白(ATM、ATR、RAD51和CondensinⅡ等)以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DK1、cyclins)等多种重要蛋白相互作用,它能参与到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以及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等多种细胞活动中,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对MCPH1的生化结构、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以及在人类肿瘤中所发挥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小脑症基因1 dna损伤应答 dna修复 肿瘤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ING家族研究进展
12
作者 蔡丽敏 孙建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ING家族是近些年才被发现一个侯选肿瘤抑制基因家族,因其家族成员广泛参与基因转录的调控、细胞增殖、凋亡、细胞衰老、接触抑制、DNA损伤修补及抑制血管形成等,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受到关注。
关键词 ING 肿瘤抑制基因 细胞周期 凋亡 dna损伤修补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叶 王红 +2 位作者 张书剑 姬华祎 金正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3,I0001,共8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通过内质网应激(ERS)途径对高氧诱导新生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足月新生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入氧浓度为21%)、高氧组(吸入氧浓度>85%)和高氧+GLN组(吸入氧浓度>85%且...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通过内质网应激(ERS)途径对高氧诱导新生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足月新生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入氧浓度为21%)、高氧组(吸入氧浓度>85%)和高氧+GLN组(吸入氧浓度>85%且腹腔内注射GLN,剂量为0.75g·kg^-1·d^-1),每组30只。实验开始第3、7和14天测定大鼠体质量和肺组织含水量,采用HE染色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形态表现,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法测定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生长抑制DNA损害基因153 (GADD153)、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第3、7和14天,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高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中Caspase-12、GRP78、GADD15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同时间高氧组比较,高氧+GLN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中Caspase-12、GRP78、GADD15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规则,未见肺泡水肿,肺泡大小及肺泡间隔基本一致,无炎性细胞浸润;高氧组大鼠肺组织中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肿胀,肺泡管腔增大,间质细胞水肿,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高氧+GLN组大鼠肺组织中肺泡损伤程度、炎性渗出和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均减轻,介于高氧组与对照组之间。结论:GLN可减轻高氧诱导新生大鼠肺组织水肿及炎症反应,其机制之一是通过ERS途径,降低GADD153、GRP78、Caspase-1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肺损伤 新生大鼠 谷氨酰胺 内质网应激 半胱氨酸蛋白酶12 生长抑制dna损害基因153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B细胞淋巴瘤-2 Bcl-2相关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ATF3对大鼠Gadd45β/γ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结合部位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梦雅 何风霞 +7 位作者 张婧 刘玉 虞天一 卢燕来 王璐璐 赵聃 邱文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 :构建大鼠生长阻滞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gene 45,Gadd45)β/γ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sangial cells,GMCs)中过表达激活转录因子3... 目的 :构建大鼠生长阻滞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gene 45,Gadd45)β/γ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sangial cells,GMCs)中过表达激活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后分别对大鼠Gadd45β/γ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ATF3结合位点。方法:采用PCR技术,将扩增出的大鼠Gadd45β基因启动子全长(-1 105^+236 nt)和Gadd45γ基因启动子全长(-913^+72nt)分别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 GL3-basic中,获得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3-Gadd45β/γ-FL),再将p GL3-Gadd45β/γ-FL分别与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大鼠野生型ATF3过表达质粒(p IRES2/ATF3)共转染GMCs,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以确定ATF3对Gadd45β/γ基因的启动作用。另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上ATF3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据此构建4个Gadd45β和3个Gadd45γ基因启动子截短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p IRES2/ATF3共转染GMCs,再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以筛选ATF3的结合位点。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大鼠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p GL3-Gadd45β/γ-FL分别和p IRES2/ATF3共转染GMCs发现,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活性均显著增加。而将Gadd45β启动子全长及4个截短质粒分别与p IRES2/ATF3共转染GMCs后显示,p GL3-Gadd45β-4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 GL3-Gadd45β-FL、p GL3-Gadd45β-1、p GL3-Gadd45β-2和p GL3-Gadd45β-3。提示ATF3可能结合在Gadd45β基因启动子的(-146^+23 nt)区域。同样,将Gadd45γ启动子全长及3个截短质粒分别与p IRES2/ATF3共转染GMCs后显示,p GL3-Gadd45γ-2、p GL3-Gadd45γ-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 GL3-Gadd45γ-FL和p GL3-Gadd45γ-1。提示ATF3可能结合在Gadd45γ基因启动子的(-456^-61 nt)区域,且这段区域可能包含1个以上ATF3结合位点。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全长及各截短片段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确定了ATF3在Gadd45β/γ基因启动子上的结合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基因45(Gadd45) 激活转录因子3(ATF3)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启动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中枢各因子与听力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楚铜 金晓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 听觉中枢 听力损伤 病理生理改变 传导通路 神经营养因子 抑制性氨基酸 耳蜗损伤 声音信号 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游离DNA的动态变化预测TKI治疗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雨光 王硕 +6 位作者 赵艳杰 姜妮 乔国良 赵静 邸岩 王小莉 任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68-573,共6页
背景与目的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在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的治疗中获得非常好的疗效,但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耐药,使得发现出现耐... 背景与目的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在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的治疗中获得非常好的疗效,但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耐药,使得发现出现耐药的时间及可能耐药机制的检测有着越来越大的意义,目前二代基因测序方法(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出现使其成为可能。本文拟通过研究靶向治疗前后有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突变频率及突变谱的变化来监测靶向治疗效果。方法本中心入组22例通过组织活检或外周血ctDNA检查出EGFR突变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服用TKI后2个月及临床进展时收集患者的外周血8mL行ctDNA测序。结果 EGFR敏感突变患者应用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显著,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在用TKI治疗后,相比治疗前突变基因突变丰度明显降低(P=0.015,3);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长(无进展生存时间=390 d)。同时我们发现伴随TP53基因突变时应用针对EGFR敏感突变的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20 d vs 630 d,P=0.000,2)。结论 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在用TKI治疗后,突变基因突变丰度明显降低的患者的生存期更长(P<0.05),突变丰度减低不明显或伴有其他突变者预示着TKI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 二代基因测序 循环肿瘤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DD45g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低表达及其抑癌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容容 赵杨杨 +4 位作者 郭丹 王楠 尹静 任倩 马小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2-388,共7页
目的:检测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g(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protein 45g,GADD45g)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标本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水平与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探究过表... 目的:检测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g(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protein 45g,GADD45g)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标本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水平与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探究过表达GADD45g对AML细胞增殖、凋亡、衰老、周期、分化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初次诊断为AML患者的骨髓标本共27例,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ML患者、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以及AML细胞系中GADD45g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在两个相互独立的数据集GSE10358和GSE425-GPL317中分析GADD45g表达与AML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的相关性。构建GADD45g过表达慢病毒并感染AML细胞系U937、THP-1和Molm-13,通过生长曲线、集落形成、β-半乳糖苷酶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Annexin V/7AAD染色和PI染色等方法分析GADD45g过表达对AML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衰老、凋亡、周期、分化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GADD45g在AML患者和AML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均P<0.01)。低表达GADD45g的AML患者的OS(P<0.05)和EFS较高表达患者显著缩短(均P<0.05)。在AML细胞系中过表达GADD45g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集落形成,显著促进细胞的凋亡、衰老、周期阻滞和分化,增强了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P<0.05或P<0.01)。结论:GADD45g基因在AML患者骨髓组织和AML细胞系中低表达,对AML细胞系有显著的全方位的抑制作用,其表达水平对AML具有预后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g 急性髓系白血病 抑癌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ueScreen 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
18
作者 李敏 林珺 +2 位作者 吴炜亮 隋海霞 杨杏芬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6-806,共11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体系BlueScreen HC(BS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将人GADD45α基因开放阅读框上游2000 bp序列作为启动子,采用分子克隆构... 目的探讨基于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体系BlueScreen HC(BS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将人GADD45α基因开放阅读框上游2000 bp序列作为启动子,采用分子克隆构建入嘌呤霉素和高斯荧光素酶(Gluc)双标记的慢病毒质粒pEZX-LvPG04中,并用慢病毒感染人淋巴母细胞TK6,获得稳转细胞系TK6-Gluc。以甲基磺酸甲酯(MMS,终浓度0,1.56,3.13,6.25,12.5,25.0和50.0 mg·L^(-1))为非代谢活化条件下的阳性物质,环磷酰胺(CTX,终浓度0,0.78,1.56,3.13,6.25,12.5和25.0 mg·L^(-1))为代谢活化条件下的阳性物质,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0,0.35,0.69,1.38,2.75,5.5和11.0 g·L^(-1))为阴性物质,分别在非活化和活化条件下验证构建的BSHC。将改性淀粉/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MS/PBAT)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体积分数4%乙酸及10%,20%,50%和95%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40℃、浸泡24 h获得5份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并用DMSO作为溶剂复溶得到5份多组分迁移溶液作为受试物。以终浓度为0,0.38,0.76,1.53,3.05,6.10和12.20 g·L^(-1)的不同受试物在活化和非活化2种条件下处理TK6-Gluc细胞。非活化条件下作用48 h;活化条件下,在添加体积分数1%大鼠肝S9代谢活化系统的同时,作用3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至48 h。处理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采用Secrete-Pair^(TM)Gaussia Luciferase Assay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Gluc化学发光强度。另外,采用终浓度为3.05和12.20 g·L^(-1)的不同受试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TA100进行微量波动Ames试验以及对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CHL进行体外哺乳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受试物的致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作用,与BSHC遗传毒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BSHC法,将相对细胞活性80%定义为生长抑制的最低有效浓度阈值,实验组相对细胞活性低于溶剂对照组的80%提示化合物引起细胞生长抑制。将实验组相对细胞活性低于溶剂对照组的30%定义为出现细胞毒性,此时将不考虑遗传毒性。在无细胞毒性前提下,活化条件下实验组Gluc化学发光强度大于溶剂对照组的1.8倍时,非活化条件下实验组Gluc化学发光强度大于溶剂对照组的1.5倍时,判定为遗传毒性阳性;反之认为无遗传毒性。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阴性物质DMSO所有浓度均未产生遗传毒性。非活化条件下,MMS 12.5,25.0和50.0 mg·L^(-1)产生遗传毒性;活化条件下,CTX 6.25,12.5和25.0 mg·L^(-1)产生遗传毒性。非活化条件下,MS/PBAT的95%乙醇迁移物6.10和12.20 g·L^(-1)和MS/PBAT的50%乙醇迁移物12.20 g·L^(-1)组细胞生长抑制,所有处理组均未观察到相对细胞活性低于30%的细胞毒性,且未观察到Gluc高表达,表明5种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在非活化条件下均未产生遗传毒性。活化条件下,MS/PBAT的95%乙醇迁移物12.20 g·L^(-1)和MS/PBAT的4%乙酸迁移物6.10,12.20 g·L^(-1)组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所有处理组均未观察到相对细胞活性低于30%的细胞毒性,且未观察到Gluc高表达,表明5种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在活化条件下均未产生遗传毒性。微量波动Ames试验结果表明,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MS/PBAT的5种多组分迁移物3.05和12.20 g·L^(-1)作用于TA98和TA1002种菌株,致突变阳性孔的数量均不超过溶剂对照组的2倍,即均未产生致突变作用;作用于CHL细胞后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亦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方法BSHC,提示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其最低有效浓度,并应用更多种类混合物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多组分迁移物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基因 遗传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干扰Jurkat细胞株MDM2表达对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有凯 林汉良 +3 位作者 顾霞 张萌 吴红阳 许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7-350,共4页
目的研究MDM2基因与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Silencer4.1CMVneo构建MDM2shRNA表达载体pMDM2shRNA,采用脂质体将载体导入Jurkat细胞,利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shRNA细胞后,行RTPCR和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细胞MDM2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MDM2基因与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Silencer4.1CMVneo构建MDM2shRNA表达载体pMDM2shRNA,采用脂质体将载体导入Jurkat细胞,利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shRNA细胞后,行RTPCR和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细胞MDM2表达水平、基础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变化以及UV照射后细胞生长变化。结果发现转染pMDM2shRNA的细胞MDM2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均下降>50%,细胞的生长减慢,出现一定程度的G1~S期阻滞,DNA损伤后细胞恢复较慢。结论MDM2基因表达下降后,可导致细胞增殖减慢以及降低损伤修复的能力;细胞内表达shRNA可长期敲低靶基因的表达,可作为较理想的基因功能研究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RKAT细胞株 RNA干扰 生物特性 MDM2mRNA 细胞生物学特性 Western MDM2基因 RT-PCR 基因功能研究 dna损伤 shRNA 细胞内表达 方法应用 表达载体 稳定表达 技术检测 blot 生长曲线 生长变化 uV照射 周期变化 基因表达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dd45α对绒毛外滋养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西茹 慕华桥 +1 位作者 罗欣 漆洪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16-1521,共6页
目的:研究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45α(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45 alpha,Gadd45α)基因对滋养细胞HTR8/SVneo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构建Gadd45... 目的:研究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45α(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45 alpha,Gadd45α)基因对滋养细胞HTR8/SVneo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构建Gadd45α短发夹干扰RNA,以阴性对照组作为参照,转染人滋养细胞HTR8/SVneo,即分为实验组(si-Gadd45α)和阴性对照组(si-NC)进行实验;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并应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Gadd45α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显色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仪对转染后各组细胞进行细胞凋亡分析;采用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早孕绒毛外植体培养模型观察敲除Gadd45α基因后对绒毛外滋养细胞外生性迁移能力的影响;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MPs,TIMPs)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约为90%;转染后实验组较对照组Gadd45αm RNA的表达量约降低80%,蛋白表达水平约下降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干扰Gadd45α表达成功。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和凋亡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ranswell实验表明干扰Gadd45α后HTR8/SVneo侵袭能力明显增加,约为对照组的1.65倍;迁移能力也明显增加,约为对照组的2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早孕绒毛外植体培养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的绒毛相比,Gadd45α干扰片段处理的绒毛外滋养细胞外生性迁移的距离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明胶酶谱实验结果显示干扰Gadd45α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和MMP-9的活性增强,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其抑制因子TIMP-1和TIMP-2相应地下降(P<0.01)。结论:推测Gadd45α可能是通过调控蛋白酶的活性来抑制滋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从而参与PE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45α基因 滋养细胞侵袭 滋养细胞迁移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