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预测氯氮平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1
作者 牟凡 黄志伟 +3 位作者 程渝 赵雪 李华芳 禹顺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4-1421,共8页
目的·以氯氮平-氟伏沙明合用为例,通过构建针对中国群体的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预测氯氮平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并对氯氮平进行剂量优化。方法·... 目的·以氯氮平-氟伏沙明合用为例,通过构建针对中国群体的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预测氯氮平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并对氯氮平进行剂量优化。方法·通过文献及药理学相关数据库获取氯氮平及氟伏沙明的基本理化性质参数,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ADME)相关参数及中国群体的生理解剖相关参数,利用PK-Sim®软件构建2种药物的PBPK模型。以平均百分比误差(mean percentage error,MP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或者预测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或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与实测AUC或Cmax的比值为判断指标,并通过真实世界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氟伏沙明对氯氮平的抑制作用参数构建氯氮平-氟伏沙明联合用药的PBPK模型,预测氯氮平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以药时曲线下面积比值(area under the curve ratio,AUCR)或峰浓度比值(peak concentration ratio,CmaxR)的90%置信区间为评价指标判断是否存在临床显著的DDI(无效应边界为80%~125%)。根据PBPK模型量化氯氮平-氟伏沙明联合用药后氯氮平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并制定氯氮平的剂量优化方案。结果·构建的氯氮平、氟伏沙明模型验证的MPE绝对值≤10%且MAPE<25%,说明预测的药时曲线是准确的。氯氮平-氟伏沙明合用的PBPK模型的AUC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在1.25以内,可准确地预测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氯氮平-氟伏沙明联用模型的预测结果提示,氯氮平-氟伏沙明联合用药的AUCR和CmaxR的90%置信区间均不完全位于无效应边界内,说明两药合用会发生临床显著性的DDI。此外,PBPK模型的剂量优化结果提示:受试者联合服用氯氮平及氟伏沙明时,氯氮平的剂量减少至原本剂量的50%,可使氯氮平的暴露水平与单药治疗时保持一致。结论·研究建立的PBPK模型可以较好模拟联合用药对氯氮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对于预测药物可能的相互作用及剂量优化方案有参考意义。如果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用氯氮平和氟伏沙明,须警惕临床显著的DDI,并应优化氯氮平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联合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成分药物代谢网络动力学数学模型建立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贺福元 周宏灏 罗杰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321-1331,共11页
目的:建立多成分药物代谢网络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线性动力学方法建模,用拉氏变换法求解,研究多成分代谢网络动力学数学模型与参数的关系,并对多成分代谢网络动力学模型中各参数的求算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目的:建立多成分药物代谢网络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线性动力学方法建模,用拉氏变换法求解,研究多成分代谢网络动力学数学模型与参数的关系,并对多成分代谢网络动力学模型中各参数的求算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药物多成分代谢网络动力学遵循一级线性乳突模型,c_i为e的幂指数多项式形式,与总室模型相似,各参数(转运常数)由其与各室间常数构成矩阵的特征值α_i的关系方程组算得。其动力学参数可在总室模型的基础上求算。结论:多成分代谢网络动力学各参数与总室一样可求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成分代谢网络动力学 总室模型 数学模型 拉民变换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敌畏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梁颖 刘敏 +2 位作者 丁莹 张留娟 刘贤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0,共6页
利用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PBTK)模型,对大鼠经口摄入敌敌畏后其在体内分布及转化代谢过程进行模拟,旨在探寻评价敌敌畏饮食暴露风险的合理方法。该PBTK模型共包括4个房室:肝脏、肾脏、充分灌注室和不充分灌注室,各房室内敌敌畏的浓度变... 利用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PBTK)模型,对大鼠经口摄入敌敌畏后其在体内分布及转化代谢过程进行模拟,旨在探寻评价敌敌畏饮食暴露风险的合理方法。该PBTK模型共包括4个房室:肝脏、肾脏、充分灌注室和不充分灌注室,各房室内敌敌畏的浓度变化率采用质量守恒微分方程表示。根据欧拉数值计算方法,对大鼠经口摄入敌敌畏后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模拟,分别预测了大鼠经口摄入10、25和50 mg/kg b.w.的敌敌畏后,肝脏和血液中敌敌畏浓度变化以及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的曲线。为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将大鼠经口摄入35 mg/kg b.w.敌敌畏后血液中敌敌畏的浓度变化模拟值,以及经口摄入10 mg/kg b.w.敌敌畏后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的模拟值与文献的实验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利用该PBTK模型可以估测大鼠经口摄入敌敌畏后的体内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为评估人体的有害物质暴露内剂量数据提供了便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大鼠 欧拉数值法 经口摄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模型在兽医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林 丁焕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50,共4页
文章介绍了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描述了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建立过程,概述了兽医领域生理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生理模型的发展趋势。生理模型在兽医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生理模型 兽医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牛喜英 吴敬敬 +3 位作者 葛广波 徐少贤 王顺钦 杨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3-1000,共8页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当前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利用PBPK模型对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预测,完成对候选药物的筛选;在临床前阶段,通过结合体外数据和生理放大系...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当前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利用PBPK模型对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预测,完成对候选药物的筛选;在临床前阶段,通过结合体外数据和生理放大系数,利用PBPK模型预测候选药物在动物和人的整体药代动力学行为,并结合体外代谢实验,可提前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阶段,PBPK模型有助于预测不同参照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不同种族)的差异,尤其是对儿童给药剂量及采样时间的预测。目前,PBPK模型的输入参数多为群体均值,难以达到服务个体的目的。在个体化需求前提下,要求模型的输入参数更能反映个体特征,且导入更加符合实际生理条件的时间参数。本文综述了PBPK模型的原理和特征,及其在药物发现阶段、临床前开发阶段、临床开发阶段、药物相互作用和个体化用药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常用的PBPK软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药物发现 药物相互作用 个体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在兽医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颜丹丹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3期67-71,共5页
本文介绍了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基本特点及建模步骤,概述了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生理模型在兽医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阐述了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在兽医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兽医领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动力学经典模型的局限与改进 被引量:7
7
作者 曹永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9-673,共5页
房室模型和统计矩模型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理论,但受药物分布的影响,有明显局限。房室模型的分布相与消除相的分界点有时难以判定,对其应用带来不便,药物按器官血流速度差异分房室的理论也值得商榷。统计矩模型的零阶矩AUC的本质是... 房室模型和统计矩模型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理论,但受药物分布的影响,有明显局限。房室模型的分布相与消除相的分界点有时难以判定,对其应用带来不便,药物按器官血流速度差异分房室的理论也值得商榷。统计矩模型的零阶矩AUC的本质是血药浓度,而不是药量;对于二室或多室模型药物,其结果反映血药浓度的变化,而不一定是体内药量的变化。缓慢恒速静脉滴注过程中,体内的药物分布基本平衡,血药浓度的变化基本反映体内药量变化。滴注超过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基本达稳态,停药后血药浓度的变化仅反映药物消除。对于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可根据消除规律(lnC=lnC0-Kt),直线回归计算出消除速率常数(K),再依次计算出消除半衰期(t1/2)、稳态时体内药物量(Ass)、表观分布容积(Vd)和清除率(CL)。缓慢恒速静脉滴注过程中,体内药量和血药浓度呈正比,血药浓度(Ct)与时间(t)呈指数关系[Ct=C0+(Css-C0)×(1-e^-Kt)]。将Ct与t进行一阶指数回归,可计算出消除阈浓度(C0)、稳态血药浓度(Css)和K,再依次计算出t1/2、Ass、Vd和CL。这种分布平衡模型避免了药物分布的干扰,更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动力学 房室模型 统计矩模型 药物分布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创新药物评价中应用及其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晗 刘晓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8期889-913,共25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建立在机体生理学、解剖学、药物代谢和药物转运特性及其药物理化性质和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等基础上的。PBPK可以定量预测血浆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产物浓度;病理状态下药代动力学;研究特殊人群中药代动力学;...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建立在机体生理学、解剖学、药物代谢和药物转运特性及其药物理化性质和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等基础上的。PBPK可以定量预测血浆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产物浓度;病理状态下药代动力学;研究特殊人群中药代动力学;基于动物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基于体外代谢和转运参数预测在体药代动力学;指导药物制剂评价;基于体外药物转运、代谢和药效学/毒性数据和PBPK-PD预测在体药效和毒性;预测药物相互作用;评估代谢酶和转运体对药物处置贡献等。本文旨在结合案例评述PBPK在创新药物评价中的应用及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药物代谢酶-转运体联盟 体外-体内关联性 药物相互作用 生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戊菊酯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梁颖 丁莹 +1 位作者 张留圈 刘贤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0-176,共7页
利用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PBTK)对小鼠静脉注射农药氰戊菊酯后,氰戊菊酯在体内分布转化代谢过程进行模拟,为评价农药暴露风险提供依据。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酯的PBTK模型构建分为5个房室:肝脏、肺、肾脏、充分灌注室和不充分灌注室,各房... 利用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PBTK)对小鼠静脉注射农药氰戊菊酯后,氰戊菊酯在体内分布转化代谢过程进行模拟,为评价农药暴露风险提供依据。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酯的PBTK模型构建分为5个房室:肝脏、肺、肾脏、充分灌注室和不充分灌注室,各房室内氰戊菊酯的浓度变化率由质量守恒微分方程表示。根据欧拉数值计算方法,对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酯后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模拟。结果模拟预测了小鼠静脉注射0.5 mg·kg-1、2.5 mg·kg-1、10 mg·kg-1氰戊菊酯后血液、肝脏和肺中氰戊菊酯浓度变化曲线。为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对小鼠静脉注射0.77 mg·kg-1氰戊菊酯后血液、肝脏和肺中氰戊菊酯的浓度值变化模拟值与前人的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估测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酯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为评估农药暴露体内剂量数据提供了便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戊菊酯 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小鼠 欧拉数值法 静脉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疾病模型内的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青松 金珊 +3 位作者 陈寅儿 秦方锦 王锡波 王国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0-135,568,共6页
为了解健康和疾病条件下药物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内的代谢差异,在构建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疾病模型的基础上,按25mg/kg剂量分别给健康和患病三疣梭子蟹单次口灌氟苯尼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肝胰腺、肌肉... 为了解健康和疾病条件下药物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内的代谢差异,在构建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疾病模型的基础上,按25mg/kg剂量分别给健康和患病三疣梭子蟹单次口灌氟苯尼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肝胰腺、肌肉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药时数据应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健康和患病条件下三疣梭子蟹相同组织中的药时曲线形态相似,三种组织的药时数据均符合带时滞的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肝胰腺吸收药物最快,肌肉次之,血浆最慢;与健康组相比,患病蟹肝胰腺、肌肉、血浆三种组织对氟苯尼考的吸收和消除速度明显减慢,达峰时间推迟,半衰期延长,清除率减低,最高药物浓度下降,表观分布容积和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变大。说明疾病使氟苯尼考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建议患病三疣梭子蟹口服氟苯尼考的休药期至少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氟苯尼考 肝胰腺 疾病模型 药时曲线 代谢动力学 药物浓度 溶藻弧菌 血浆 表观分布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肝功能不全人群中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钰洁 张心玉 +1 位作者 陈西敬 卢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309-1319,共11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 model)是利用数学模型对血流在全身器官的循环情况进行模拟,定量描述药物在机体内的行为特征的手段。将PB-PK模型应用于特殊人群,预测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药动学...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 model)是利用数学模型对血流在全身器官的循环情况进行模拟,定量描述药物在机体内的行为特征的手段。将PB-PK模型应用于特殊人群,预测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药动学行为,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近年来,慢性肝脏疾病(chronic liver diseases,CLDs)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重要健康问题,由于患者肝功能受损,药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将发生一定改变。因此,需要评估肝功能不全对药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limination,ADME)的影响,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基于这一情况,PB-PK模型可以根据肝功能水平,精准预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ADME过程,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将从肝脏功能对药物ADME过程的影响出发,总结讨论PB-PK模型如何根据肝功能不全患者生理、病理变化搭建模型,并进行较为准确的外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肝功能不全 药物代谢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脂质体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胥传来 乐国伟 姚惠源 《畜牧兽医杂志》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在猪体内 m.i.PST脂质体 ,研究其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对肥育猪生产能力的影响 ,分析其血浆中生长激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确定其释药模型为单室模型 ,求出各项动力学参数 ,结果为 PST脂质体的缓释效果显著 ,缓释时间长达
关键词 PST脂质体 药物代谢动力学 单室释药模型 血浆 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丙红霉素胶囊的药物动力学
13
作者 王黎青 胡哲益 +4 位作者 余奇 郭歆 熊静 黄志壮 程泽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研究司丙红霉素胶囊的药物动力学,为该药进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开放试验设计, 30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男女各5人。各组分别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250, 500和750mg。采用HPLC 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 目的:研究司丙红霉素胶囊的药物动力学,为该药进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开放试验设计, 30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男女各5人。各组分别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250, 500和750mg。采用HPLC 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丙酸红霉素和红霉素碱的血药浓度。结果: 30例健康志愿者,全部完成试验,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用3P87软件进行模型分析和参数计算,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符合单室模型。口服司丙红霉素胶囊后,丙酸红霉素药物动力学参数为:低剂量组Ka为( 2. 007±1. 281 ) /h,tmax(实测值)为(1. 9±0. 6)h,Cmax为(437. 0±295. 0)μg/L,AUC0-14为(1840. 2±1476. 87 )μg·h/L,Ke为( 0. 329±0. 119 ) /h,T1 /2为(2. 45±0. 9)h;中剂量组Ka为(1. 451±0. 380) /h,tmax(实测值)为(1. 7±0. 3)h,Cmax为(923. 1±217. 5 )μg/L,AUC0-14为(4542. 4±1579. 4 )μg·h/L,Ke为( 0. 237±0. 057 ) /h,T1 /2为( 3. 1±1. 1 )h;高剂量组Ka为(2. 076±1. 559) /h,tmax(实测值)为(1. 7±0. 3)h,Cmax为(1336. 5±366. 0)μg/L,AUC0-14为(7481. 5±2496. 2 )μg·h/L,Ke为(0. 266±0. 051) /h,T1 /2为(2. 7±0. 5 )h。红霉素碱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低剂量Ka为( 1. 410±0. 626) /h,tmax(实测值)为(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丙红霉素 胶囊 药物动力学参数 HPLC-MS法 药物不良反应 性别差异 健康受试者 单剂量口服 健康志愿者 半衰期 临床研究 试验设计 试验制剂 血药浓度 不同时间 参数计算 模型分析 单室模型 线性关系 活性成分 体内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标记白眉蝮蛇毒精氨酸酯酶代谢动力学研究
14
作者 余茂耘 韦传宝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2-33,53,共3页
研究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毒精氨酸酯酶的代谢动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25I标记的精氨酸酯酶对大鼠一侧颈静脉给药,不同时间从另一测颈静脉取血。5h后处死动物,取各组织、尿液、胆汁和粪便,对各样本的放射性进... 研究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毒精氨酸酯酶的代谢动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25I标记的精氨酸酯酶对大鼠一侧颈静脉给药,不同时间从另一测颈静脉取血。5h后处死动物,取各组织、尿液、胆汁和粪便,对各样本的放射性进行测定并拟合时间-放射性关系曲线。代谢动力学拟合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其中生物半衰期T1/2为55.9min,K值为0.0124min-1。125I标记的精氨酸酯酶在体内各组织广泛分布,但有血脑屏障存在,肝、肾和尿液中的放射性比其它组织要高很多,主要通过肝脏降解,肾脏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精氨酸酯酶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特殊人群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常咏春 盛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2-879,共8页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肝肾功能受损患者等特殊人群在药物治疗中具有与其他患者不同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因此,在联合用药时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治疗方案优化和新药开发难度。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改变代谢酶、...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肝肾功能受损患者等特殊人群在药物治疗中具有与其他患者不同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因此,在联合用药时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治疗方案优化和新药开发难度。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改变代谢酶、转运体活性和清除率等代谢相关生理参数,可以较好地预测特殊人群的药物相互作用。基因多态性,肠道代谢等因素也影响PBPK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综述旨在为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方案优化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 基因多态性 首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部动态增强MR影像的药物动力学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毅 李智勇 +1 位作者 胡伽尼 康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2-1516,共5页
针对临床肺部对比剂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数据,提出一种新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定量分析FCM-B RR方法.该方法基于参考区域模型(reference region,RR),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FCM)和B-样条(B-Spline)曲线拟合技术,解决了传统... 针对临床肺部对比剂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数据,提出一种新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定量分析FCM-B RR方法.该方法基于参考区域模型(reference region,RR),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FCM)和B-样条(B-Spline)曲线拟合技术,解决了传统模型针对具有复杂血供系统的局限性,并且降低了噪声对结果的影响.利用FCM-B RR方法分析了5位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的临床DCE-MRI数据,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FCM-B RR方法给出的K_(trans)参数图像反映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异质性,并通过统计分析知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FCM-B RR方法能够直接利用常规临床数据定量分析病灶区域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在治疗评估肺部恶性肿瘤上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DCE—MRI 参考区域模型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肺癌 F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人体预测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桦 庄笑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1-615,共5页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DMPK)通过揭示药物的体内代谢处置过程,理解药物药理效应和毒副反应的体内物质基础,是连接药物分子及其性质与生物学效应的桥梁。DMPK人体预测应用模型拟合技术,由人体外试验数据和动物体内外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DMPK)通过揭示药物的体内代谢处置过程,理解药物药理效应和毒副反应的体内物质基础,是连接药物分子及其性质与生物学效应的桥梁。DMPK人体预测应用模型拟合技术,由人体外试验数据和动物体内外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性质,并与药效动力学和毒性评价相关联,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降低临床失败率和节省资源。经典的异速放大法和体外-体内外推法主要用于预测人体清除率和稳态表观分布容积等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近10年来,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实践,推动了DMPK人体预测在新药研发、药物监管、临床合理和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PBPK模型不仅能预测消除和分布等参数,还能用于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行为的预测,包括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同人群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代-药效预测。作为新药研发的转化科学技术以及个体化用药的指导工具,DMPK人体预测将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 药代动力学 人体预测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 新药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3 药物代谢 被引量:2
18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4-823,共10页
基因编辑技术创新构建大鼠药物代谢模型及其应用,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不仅在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以及毒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参与多种疾病的调控,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非常重要,但目前可用于... 基因编辑技术创新构建大鼠药物代谢模型及其应用,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不仅在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以及毒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参与多种疾病的调控,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非常重要,但目前可用于研究药物代谢的动物模型仍然很少。尤其构建新颖的基因敲除大鼠模型更是有利于开展药物代谢、药理以及毒理相关的研究。CRISPR核酸酶作为一种新的靶向基因编辑工具,在动物模型构建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 毒理学研究 药代动力学 动物模型 人体健康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敲除 代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医生理模型研究进展
19
作者 罗显阳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3年第4期6-8,共3页
生理模型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生理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可模拟器官或组织内药物原型及其代谢物浓度的经时变化过程;(2)可研究和预测病理或药理因素对药物体... 生理模型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生理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可模拟器官或组织内药物原型及其代谢物浓度的经时变化过程;(2)可研究和预测病理或药理因素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3)可实现不同暴露状况下,暴露剂量、暴露途径和暴露方案之间的外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兽医 经时变化 暴露剂量 暴露途径 国内外 代谢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模型数据模拟和预测人体内群体药代参数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音 杨劲 +2 位作者 傅继华 刘晓东 王广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45-551,共7页
新药的失败主要归因于其在人体内药效与安全性的缺乏。如果在临床试验前,能够借助体内外相关性对其人体内的药动学参数进行预测,将会大大提高新药筛选的效率。本文将就基于PBPK模型的预测软件——Simcyp'预测药物清除率的意义、计算... 新药的失败主要归因于其在人体内药效与安全性的缺乏。如果在临床试验前,能够借助体内外相关性对其人体内的药动学参数进行预测,将会大大提高新药筛选的效率。本文将就基于PBPK模型的预测软件——Simcyp'预测药物清除率的意义、计算原理、应用情况作一综述,并对其使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cyp' 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基于体外数据的体内数据预测 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