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杨树人工林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3
1
作者 丁晋利 魏红义 李秀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87,共4页
利用1989—2008年间共4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生物量转换因子法(BEF)建立的杨树生物量与蓄积量相关方程,对河南省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4次森林清查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92.44×104 t、191.88×1... 利用1989—2008年间共4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生物量转换因子法(BEF)建立的杨树生物量与蓄积量相关方程,对河南省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4次森林清查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92.44×104 t、191.88×104 t、1 256.79×104 t和3 454.59×104 t,呈明显增长的趋势;20a间,杨树生物量共增加3 362.15×104 t,年均增长224.14×104 t;而同期生物量密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生物量密度由48.14t·hm-2下降到37.50t·hm-2,远低于全国杨树平均水平,表明河南省杨树人工林森林质量较差;模型的选用对估算区域生物量的大小影响较大,BEF法与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结果相差3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蓄积 生物量转换因子法 生物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太岳山森林生物量与碳密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伊锋 韩有志 +1 位作者 贺自书 杨秀清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599-602,617,共5页
基于2010,2015年2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山西太岳山森林植被进行群系分类,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variable BEFF)对太岳山森林生物量和碳密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太岳山共分为9个群系,... 基于2010,2015年2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山西太岳山森林植被进行群系分类,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variable BEFF)对太岳山森林生物量和碳密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太岳山共分为9个群系,其森林植被以油松群系、辽东栎+油松群系和辽东栎群系为主,占太岳山森林植被的75%;太岳山2010,2015年的森林总生物量分别为601.7万、713.4万t,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4.43,88.26 t/hm^2,森林碳储量分别为300.8万、356.7万t,碳密度分别为37.22,44.13 t/hm^2,2010—2015年碳密度增加了6.91 t/hm^2,以1.38 t/(hm^2·a)的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岳山 生物量 碳储量 碳密度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森林碳储量及经济价值核算研究
3
作者 张启月 张国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本文依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数据,选取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吉林省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率法对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进行评估... 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本文依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数据,选取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吉林省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率法对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吉林省森林碳储量约480.28 TgC,阔叶混交林、栎类和针阔混交林为主要贡献者,其中,阔叶混交林碳储量为280.55 TgC,占吉林省森林碳储量的58.41%,居全省首位;不同起源林碳储量不同,天然林优势显著,是人工林碳储量的8.14倍;不同林龄中,近熟林碳储量最高,占森林总碳储量的31.69%,其次是成熟林和中龄林。造林成本法和碳税率法下吉林省森林碳汇价值分别为1343.50×10^(8)元和5763.36×10^(8)元。吉林省森林资源禀赋优越,碳汇价值较高,未来上升潜力较大,今后应加强森林的抚育管理,新造林注重优势树种的选择,合理增加混交林构建比例,逐步培育形成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 造林成本 碳税率 碳储量 碳汇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价值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平 冯勇 +1 位作者 徐燕 熊安华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6期239-241,共3页
以当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年度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成果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对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采用平均生物量法,对竹林、灌木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以估算的森林生物量结果为基础,运用生物量-碳储量转换系数法,估... 以当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年度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成果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对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采用平均生物量法,对竹林、灌木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以估算的森林生物量结果为基础,运用生物量-碳储量转换系数法,估算了当阳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并运用碳税法,评价了当阳市的森林碳汇价值。结果表明:当阳市森林固碳总量达113.17×104 t,相当于CO2当量414.95×104 t,森林固碳价值达13.58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积量 生物量 碳储量 生物量转换因子法 生物量含碳率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 被引量:54
5
作者 张春华 居为民 +2 位作者 王登杰 王希群 王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39-1749,共11页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林分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的估算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基于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实测样地数据改进的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参数,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林分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的估算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基于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实测样地数据改进的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参数,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从2004—2008年的156.12×10~4hm^2、34.75Tg C和22.26Mg C/hm^2增加到2009—2013年161.44×10~4hm^2、43.98Tg C和27.24Mg C/hm^2。人工林是森林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增加的主要贡献者,人工林和天然林对森林生物量碳汇的贡献分别为97.3%和2.7%。两次森林清查期间,杨树和硬阔软阔类森林的碳储量之和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0.2%和69.6%,杨树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增加最为显著。各龄组森林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森林碳汇经济价值从2004—2008年的243.37亿元增长到2009—2013年的253.42亿元,年均增长2.01亿元,杨树的碳汇经济价值占全省所有森林类型的60%,赤松单位面积碳汇经济价值最强为2.08万元/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森林清查数据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 碳汇经济价值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3~2013年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春华 王莉媛 +3 位作者 宋茜薇 陈晓凤 高慧 王希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78-4686,共9页
基于1973~2013年8次省森林清查数据以及实测数据改进的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参数,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研究了近40a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从1973~1976年的1159.35TgC下降到2009~2013年的8... 基于1973~2013年8次省森林清查数据以及实测数据改进的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参数,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研究了近40a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从1973~1976年的1159.35TgC下降到2009~2013年的833.99TgC,其中天然林减少387.51TgC,人工林增加62.15TgC;森林总体表现为碳源(-10.88TgC/a),主要归因于天然林面积的减少.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存在较大差异,桦木、落叶松和阔叶混是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大多数森林类型的碳密度呈上升趋势.森林以中、幼龄林为主,中龄林碳储量占同期全省总量的27.9%~46.6%,其他龄组的碳储量均呈减少趋势,以成熟林最为明显(201.17TgC);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碳密度分别增加2.20、3.21和3.43MgC/hm^2,成熟林和过熟林则有所下降;不同龄组森林面积和碳密度的变化是导致其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碳密度 森林清查数据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碳贡献区域分布及潜力预测 被引量:21
7
作者 许恩银 王维枫 +1 位作者 聂影 杨红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5,共10页
“国家自主贡献”(INDCs)鼓励各国自觉承担减排责任,林业部门的碳贡献及潜力对我国承担减排替代及合理制定INDCs目标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推算法,利用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模拟预测三种森林... “国家自主贡献”(INDCs)鼓励各国自觉承担减排责任,林业部门的碳贡献及潜力对我国承担减排替代及合理制定INDCs目标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推算法,利用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模拟预测三种森林生长情境下各林区承诺期内碳贡献分布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至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束,三大林区总碳储量为48.63 PgC,总蓄积量为188.02×10^8 m^3。②至2030年,自然增长情境(Ⅰ)、按原面积比例分配情境(Ⅱ)和人工林高配比情境(Ⅲ)下林区总碳储量将分别增加1.70、6.90和7.11 PgC,蓄积量分别增加53.04×10^8、61.70×10^8和62.38×10^8m^3。③2013—2030年期间,各林区碳贡献均保持增长,但东北和西南林区贡献率逐年下降,南方林区贡献率上升趋势明显。④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每提高5%南方林区新造林面积比例,三大林区的碳储量和蓄积量将提升6 TgC和7×10^5m^3。为充分发挥林业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潜力,应提高南方林区的新造林面积比例,为用材林制定合适的采伐模式,增加杉木和桉树等速生树种面积,以维持较高的碳贡献增长速度和保障木材生产安全的优势。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发展混交林,对过熟林进行可持续经营管理,人工促进更新过熟林以提高森林更新速度,从而改善碳贡献率下降和林龄偏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碳贡献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 区域分布 潜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马尾松等不同树种组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建都 刘青 +3 位作者 龚文彬 黄志韧 张志 陶超武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61-65,89,共6页
以新化县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新化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出不同树种组的碳储量以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各树种组碳储量的大小排序为:杉木组>马尾松组>竹木组>... 以新化县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新化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出不同树种组的碳储量以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各树种组碳储量的大小排序为:杉木组>马尾松组>竹木组>柏木组>慢生阔叶树组>中生阔叶树组>灌木组>国外松组>果树组>速生阔叶树组>食用原料树种组>药用树种组>杨树组>林化原料树种组;(2)各树种组碳密度的大小排序为:中生阔叶树组>速生阔叶树组>柏木>国外松组>竹木组>杨树组>杉木组>慢生阔叶树组>马尾松组>果树组=食用原料树种组=林化原料树种组>灌木组>药用树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化县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 森林碳储量 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