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用于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抗体的层层组装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裴仁军 崔小强 +1 位作者 杨秀荣 汪尔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5-198,共4页
使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技术实时监测了在链霉亲和素表面层层组装亲和素 -生物素化抗体多层膜的过程 ,结果表明 ,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的强亲和作用 ,能够在表面形成均一的多层膜 ,... 使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技术实时监测了在链霉亲和素表面层层组装亲和素 -生物素化抗体多层膜的过程 ,结果表明 ,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的强亲和作用 ,能够在表面形成均一的多层膜 ,并用实时 BIA技术求得了每层蛋白质的表面浓度 .对于生物素化抗体 ,单层吸附表面浓度为 1 .32 ng/mm2 ;对于链霉亲和素 ,单层吸附表面浓度为 2 .93ng/m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层层组装 亲和 生物化抗体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 亲和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玉米赤霉烯酮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智鸿 黄飚 +3 位作者 屠蔷 高蕾 张珏 王柯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5-909,共5页
采用基于生物素(Biotin)-链霉亲和素(Strepavidin)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了快速灵敏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检测方法。以strepavidin包被板条,加入生物素化的ZEN—BSA,结合在板条上的ZEN—BSA与标准/样本中的游... 采用基于生物素(Biotin)-链霉亲和素(Strepavidin)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了快速灵敏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检测方法。以strepavidin包被板条,加入生物素化的ZEN—BSA,结合在板条上的ZEN—BSA与标准/样本中的游离ZEN共同竞争限量的抗ZEN单克隆抗体,用稀土离子Eu“标记的羊抗鼠IgG进行示踪,建立了间接竞争的ZEN-TRFIA。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2ng/ml,测量范围是0.2~200.0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7%和8.3%,平均回收率为91.1%。与玉米赤霉醇的平均交叉反应是12.3%,与赭曲霉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素B1无交叉反应,说明该方法的特异性较好。相关试剂在4℃放6个月后各检测参数基本无变化,说明该方法稳定。样品同时用ZEN—TRFIA和商品ELISA试剂盒测定样品ZEN含量,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664,说明该方法测量准确。ZEN—TRFIA具有测量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操作简便、标记物稳定等优点,适合于ZEN大量筛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烯酮(ZEN)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 生物-亲和 真菌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技术一步法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沈建根 朱永良 董玉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50-252,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感染的酶免疫测定法。方法 :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一步法。结果 :36例临床淋球菌标本中淋球菌抗原含量 1 0 8.47± 5 1 .39μg/ L ,阳性率 97.2 % ,显著高于非淋球菌标本...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感染的酶免疫测定法。方法 :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一步法。结果 :36例临床淋球菌标本中淋球菌抗原含量 1 0 8.47± 5 1 .39μg/ L ,阳性率 97.2 % ,显著高于非淋球菌标本的 4.71± 2 .1 3μg/ L ,阳性率 0 % (P均 <0 .0 1 ) ,本法检测灵敏度 0 .6 2 5 μg/ L,特异性 1 0 0 % ,敏感性 97.2 %。结论 :该法可作为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的新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氏球菌 单克降抗体 生物-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学法测定地高辛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耀虹 冯涛 林其燧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65-567,共3页
采用国产链霉亲和素直接包被塑料板孔 ,生物素标记抗体 ,建立的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测定血中地高辛浓度 .其测定灵敏度为 0 0 964μg/L ,最低检测限为 0 2 2 51 μg/L ,测定三份低、中、高浓度的血清标本 ,批内变异系数为 8 9%... 采用国产链霉亲和素直接包被塑料板孔 ,生物素标记抗体 ,建立的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测定血中地高辛浓度 .其测定灵敏度为 0 0 964μg/L ,最低检测限为 0 2 2 51 μg/L ,测定三份低、中、高浓度的血清标本 ,批内变异系数为 8 9% ,5 9% ,2 4 % ;批间变异系数为 1 5 8% ,1 0 1 % ,9 2 % ,测定回收率在 89 1 %~ 1 0 7 2 2 %之间 ,此法与FPIA方法相关良好 (r=0 94 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亲和 地高辛 免疫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介导受体靶向卵巢癌SKOV3细胞量子点体外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聂丽菊 许恒毅 +3 位作者 叶称连 黄小林 刘雯婷 傅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介导叶酸受体(FR)靶向量子点(QD)荧光探针,初步验证其靶向性及信号放大效应。方法:采用活泼酯法,将链霉亲和素(SA)与QD共价偶联制备QD-SA并对其物理特性进行验证;采用活泼酯法以牛血清蛋白为载体合... 目的:研制一种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介导叶酸受体(FR)靶向量子点(QD)荧光探针,初步验证其靶向性及信号放大效应。方法:采用活泼酯法,将链霉亲和素(SA)与QD共价偶联制备QD-SA并对其物理特性进行验证;采用活泼酯法以牛血清蛋白为载体合成生物素化叶酸(FA)。通过生物素化FA与QD-SA结合制备BAS介导叶酸受体(FR)靶向QD探针,比较该探针对卵巢癌SKOV3细胞及FR表达阴性的肺癌A549细胞的识别情况,并验证其靶向特异性;对比该探针在生物素化FA孵育1、4 h时成像的效果;比较该探针与未经BAS介导的QD-FA探针在不同孵育时间对卵巢癌SKOV3细胞成像的差异。结果:BAS介导FR靶向QD探针可特异性识别FR表达阳性的卵巢癌SKOV3细胞,且孵育4 h较1 h荧光信号明显增强,同等条件下其产生的荧光强度较未经BAS介导的QD-FA探针明显增强。结论:制备了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BAS介导FR靶向QD探针,该探针在卵巢癌早期诊断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亲和 叶酸量子点 卵巢癌细胞 体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法快速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被引量:2
6
作者 项哨 朱圣禾 陶明方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62-64,87,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粘膜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原的方法。方法:以生物素标记兔抗RSV抗体,鼻咽部粘膜细胞涂片与该抗体作用后加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反应,二氨基联苯胺显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RSV抗原总... 目的:建立检测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粘膜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原的方法。方法:以生物素标记兔抗RSV抗体,鼻咽部粘膜细胞涂片与该抗体作用后加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反应,二氨基联苯胺显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RSV抗原总阳性率为41.6%,临床典型和可疑病例抗原检出率分别为47.9%和44.9%,临床不典型者阳性率12.5%(X2=7.9,P<0.05)。阳性标本中细胞着成棕色,易与阴性标本相区别。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具有一定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于基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亲和 过氧化物酶法 呼吸道 R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C@Ag基底和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双重SERS放大的miRNA-106a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梁照恒 王哲 +2 位作者 彭乐 王福艳 周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1-179,共9页
基于SiC@Ag基底与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提出了利用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二次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的超灵敏miRNA-106a检测方案.首先,将地高辛修饰的捕获DNA与固定在SiC@Ag基底上的抗地高辛链接,制备SiC@Ag@anti-... 基于SiC@Ag基底与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提出了利用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二次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的超灵敏miRNA-106a检测方案.首先,将地高辛修饰的捕获DNA与固定在SiC@Ag基底上的抗地高辛链接,制备SiC@Ag@anti-digoxin/digoxin-DNA基底;将4-巯基苯甲酸(4MBA)标记的银纳米颗粒与修饰有氨基和生物素的探针DNA链接,制备Ag@4MBA@DNA-biotin探针.然后将制备的基底、探针与待测miRNA-106a组成“三明治”结构,获得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信号放大.最后,依次加入链霉亲和素和制备的探针,形成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实现检测信号的二次放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iC@Ag基底和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双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可以实现miRNA-106a的超灵敏检测,检测极限达到0.579fmol/L,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银纳米颗粒 生物-亲和 核酸检测 miRNA-10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压电免疫传感器中质量放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裴仁军 胡继明 +2 位作者 刘栗加 胡毅 曾云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79-880,共2页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iotinAvidinSystem,BAS)是7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放大系统,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以及简便、经济、快速等优点,在现代生物免疫学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1].我们...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iotinAvidinSystem,BAS)是7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放大系统,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以及简便、经济、快速等优点,在现代生物免疫学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1].我们首次将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用于压电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免疫传感器 生物-亲和系统 质量放大免疫检测 检测信号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及工具合成表达链霉亲和素基因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月辉 余睿 +2 位作者 班韶 赵冲 孟照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人工合成表达链霉亲和素基因,制备链霉亲和素磁珠复合物用于核酸分离。方法:利用NCB I、BCM等提供的生物信息及软件工具,将链霉亲和素蛋白的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分割成互为重叠的小片段寡聚核苷酸链,采用化学和酶促合成相结合的... 目的:人工合成表达链霉亲和素基因,制备链霉亲和素磁珠复合物用于核酸分离。方法:利用NCB I、BCM等提供的生物信息及软件工具,将链霉亲和素蛋白的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分割成互为重叠的小片段寡聚核苷酸链,采用化学和酶促合成相结合的方法合成编码链霉亲和素蛋白基因。将纯化的链霉亲和素通过偶联剂与带羧基的磁粒共价结合,用于快速纯化生物素化的DNA。结果:用化学与酶促相结合一步法合成链霉亲和素全基因序列,用较短寡聚核苷酸链及较低的引物浓度合成该基因突变率很低,链霉亲和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用硅酸包衣的磁性微球对磁场反应良好且无磁记忆性,用碳二亚胺可实现活性羧基磁性微球与链霉亲和素两者的交联,反应条件温和。结论:制备的链霉亲和素磁珠复合物可用于生物素化的PCR产物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基因合成 亲和 亲和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测定放射性标记生物物质的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我 S.Guhlke +2 位作者 钱建华 朱本兴 H.Biersack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1,60,共4页
分别用131I和188Re标记亲和素,测定其与生物素结合的能力,并与未标记的亲和素、罗丹明标记的亲和素进行比较,测定标记亲和素与生物素结合曲线和半解吸量;探讨用生物素 亲和素系统测定放射性核素标记生物物质活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未... 分别用131I和188Re标记亲和素,测定其与生物素结合的能力,并与未标记的亲和素、罗丹明标记的亲和素进行比较,测定标记亲和素与生物素结合曲线和半解吸量;探讨用生物素 亲和素系统测定放射性核素标记生物物质活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未标记的亲和素、罗丹明标记亲和素、188Re 亲和素和131I 亲和素,它们与生物素的结合能力依次下降,与生物素半解吸量分别为21.9,19.5,25.7和47.9μg;放射性标记的亲和素与生物素结合的能力低于未放射性标记的亲和素和罗丹明 亲和素。由此推测,有可能用亲和素 生物素系统来评价标记方法对生物活性的影响。131I和188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生物系统 放射性标记 标记活性 铼188 碘131 放射性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MR靶向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岘 许乙凯 叶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靶向定位效应和生物放大作用,提高MR分子成像的敏感性。方法制备生物素化HAb18单克隆抗体并测定其生物素化程度及抗原结合活性。将8只荷人肝细胞癌裸鼠静脉注射生物素化单克隆抗体600 μg,24 h后腹腔注...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靶向定位效应和生物放大作用,提高MR分子成像的敏感性。方法制备生物素化HAb18单克隆抗体并测定其生物素化程度及抗原结合活性。将8只荷人肝细胞癌裸鼠静脉注射生物素化单克隆抗体600 μg,24 h后腹腔注射80 μg 亲和素,30 min后再静脉给予Gd-DTPA-链霉亲和素。对实验动物行MR扫描,测量SE T1WI平扫及增强后10、30 min及2、6、12、24 h图像内肿瘤、肝脏、肌肉的信号强度,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计算其强化率及对比度噪声比。结果HAb18单克隆抗体经生物素化后,每个抗体分子平均可结合20个分子生物素,其抗原结合活性约为91%。增强后肿瘤信号强度缓慢升高,在注射对比剂后第6小时,肿瘤的强化率、比度噪声比达到最大值,与其他各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肝脏在注射对比剂后第6小时的信号强度达到最高,而后信号强度下降,增强后12 h的信号强度与平扫相似。肌肉表现为轻度强化,增强后各时间点的信号强度与平扫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技术对肿瘤进行MR靶向成像,具有特异性强化作用并能延长肿瘤的强化时间,但Gd-DTPA-SA的血池效应也造成了肝脏的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亲和系统 亲和 磁共振成像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磁共振靶向对比剂Gd-DTPA-链霉亲和素的制备及其反应条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岘 许乙凯 黄其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制备Gd3+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链霉亲和素(Gd-DTPA-SA)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选择不同pH值的反应体系(pH值分别为5、6、7、8)及不同DTPA-SA的摩尔比率(1000、500、200、100),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每个SA分子所结合的Gd3+数目及G... 目的探讨制备Gd3+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链霉亲和素(Gd-DTPA-SA)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选择不同pH值的反应体系(pH值分别为5、6、7、8)及不同DTPA-SA的摩尔比率(1000、500、200、100),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每个SA分子所结合的Gd3+数目及Gd-DTPA-SA的结合活性。结果随着反应体系pH值的增高,每个SA分子所结合的Gd3+数目增高;当DTPA-SA摩尔比率低于500时,DTPA-SA联结Gd的数目随着DTPA-SA摩尔比的增高而增高;而当摩尔比率为1 000时,则出现下降。各实验组Gd-DTPA-SA复合物的生物素结合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SA分子所结合的Gd3+数目依赖于反应体系的pH值及DTPA环酐-蛋白的摩尔比值,而Gd-DTPA-SA的生物素结合活性与反应条件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靶向对比剂 Gd-DTPA-亲和 制备 实验 二乙三胺五乙酸-亲和 最佳反应条件 磁共振免疫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胚抗原单抗与生物素及链霉亲和素偶联物的制备及性能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贵平 朱承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82-585,共4页
目的  研究抗癌胚抗原(CEA)单抗与生物素及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 SA)偶联物的制备方法。方法  将CEA单抗按抗体与生物素活化酯物质的量之比为1:15~1:50进行生物素化。抗CEA单抗与SA的偶联采用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琥珀酰亚... 目的  研究抗癌胚抗原(CEA)单抗与生物素及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 SA)偶联物的制备方法。方法  将CEA单抗按抗体与生物素活化酯物质的量之比为1:15~1:50进行生物素化。抗CEA单抗与SA的偶联采用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琥珀酰亚胺酯(SPDP)化学偶联法制备。抗CEA单抗偶联物的生物活性及免疫活性分别采用间接ELISA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 结果 生物素化单抗每分子抗体中约偶联3分子生物素,具有良好的SA结合活性,经SDS-PAGE电泳证实为单一蛋白条带,仍保留95%的免疫活性。SA每分子中含有1~2个巯基,而抗CEA单抗每分子中含有2~3个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琥珀酰亚胺酯间接ELISA方法证实偶联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素结合活性, SDS-PAGE电泳显示单抗-SA偶联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10 000左右,仍保留着原单抗活性的70%左右。结论 所制备的两类抗CEA单抗偶联物基本保持完整的特异性结合肿瘤CEA的性质,可为进一步的预定位显像和治疗应用提供可靠的靶向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癌胚抗原 生物 亲和 偶联物 制备 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亲和素及其亲和系统的蛋白质进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檬 罗棉兴 陈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2-729,共8页
链霉亲和素/生物素(Streptavidin/Biotin)体系作为目前已知的最高亲和力作用体系,已在生物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文针对Streptavidin/Biotin和Strep-Tactin/Strep-tag两个相关系统的演化,分别从链霉亲和素蛋白的结构改造、亲和肽标... 链霉亲和素/生物素(Streptavidin/Biotin)体系作为目前已知的最高亲和力作用体系,已在生物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文针对Streptavidin/Biotin和Strep-Tactin/Strep-tag两个相关系统的演化,分别从链霉亲和素蛋白的结构改造、亲和肽标签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归纳。通过对链霉亲和素蛋白各种突变体的优缺点的比较,有助于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Streptavidin突变体。本文通过对链霉亲和素蛋白质进化的综述,可帮助更准确地理解市场上各种链霉亲和素蛋白的功能和用途,并为深入研究链霉亲和素蛋白的进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 亲和系统 亲和肽标签 蛋白质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亲和素突变体凝胶柱的制备及生物素修饰蛋白纯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园坤 伦新新 +6 位作者 李昂 王鹏举 张仪婷 赵晶 王辉 阎博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对链霉亲和素(SA)进行定点突变,降低与生物素之间的亲和力,制备SA突变体琼脂糖凝胶柱,并摸索最适洗脱条件,以达到纯化生物素修饰蛋白的目的。方法原核表达SA突变体蛋白使用Ni-NTA纯化树脂进行纯化,将SA突变体蛋白与溴化氰活化琼脂... 目的对链霉亲和素(SA)进行定点突变,降低与生物素之间的亲和力,制备SA突变体琼脂糖凝胶柱,并摸索最适洗脱条件,以达到纯化生物素修饰蛋白的目的。方法原核表达SA突变体蛋白使用Ni-NTA纯化树脂进行纯化,将SA突变体蛋白与溴化氰活化琼脂糖凝胶4FF(CNBr-activated Bestarose TM 4FF)偶联制备凝胶柱。生物素修饰蛋白与凝胶柱孵育后,以不同浓度NaOH对生物素修饰蛋白进行洗脱回收,ELISA检测SA突变体蛋白亲和力。通过Western blot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纯化效果。结果成功表达并纯化五种SA突变体,并制备凝胶柱。ELISA结果计算得到SA突变体对生物素修饰蛋白的亲和常数相较野生型SA均有所降低。将生物素修饰蛋白与五种凝胶柱相结合,通过Western blot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筛选出SA突变体M2凝胶柱可以在10 mmol/L NaOH洗脱条件下,纯化出生物素修饰蛋白,并且SA突变体M2凝胶柱能够对生物素修饰蛋白进行再次纯化。结论成功制备了SA突变体琼脂糖凝胶柱,为生物素修饰蛋白的纯化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SA)突变体 生物修饰蛋白 纯化 凝胶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亲和素-生物素双夹心体系测定外源性蛋白血清动态浓度的非抗体依赖新方法
16
作者 余颖欣 刘艳君 +3 位作者 焦德龙 文李艳 徐江平 富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6-272,共7页
建立一种非抗体依赖的检测外源性蛋白多肽分子代谢动力学血清浓度及动态变化的新方法.链亲和素为捕获分子,加入待测生物素标记蛋白或合成肽,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链亲和素为检测分子,构成链亲和素-生物素标记大分子-酶链亲和素的双夹心体... 建立一种非抗体依赖的检测外源性蛋白多肽分子代谢动力学血清浓度及动态变化的新方法.链亲和素为捕获分子,加入待测生物素标记蛋白或合成肽,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链亲和素为检测分子,构成链亲和素-生物素标记大分子-酶链亲和素的双夹心体系,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及稳定性评价.本检测体系灵敏度高,可达0.3125μg/L,且可通过改变亲和素包被浓度调整检出敏感度与检测范围.准确性回收率为97.82%~107.92%,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5.76%和<8.42%,并成功应用在生物素标记人血清白蛋白(biotin-HSA)与生物素标记鸡卵黏蛋白(biotin-OVM)的小鼠血清浓度动态检测.本方法不依赖抗体与放射性核素,可望在外源性蛋白多肽大分子及其药物的体内定量检测和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亲和 外源性蛋白 动态血清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素化纳米抗体的果蔬中百草枯超灵敏免疫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咏仪 杨金易 +5 位作者 曾道平 徐振林 王弘 田元新 孙远明 沈玉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9-1964,共6页
通过纳米抗体活性口袋生物素化修饰实现识别活性提升,并以生物素化纳米抗体(Biotin-Nb2-12)作为识别元件,结合生物素-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polyHRP-SA)亲和识别信号系统,建立了检测果蔬中百草枯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酶联... 通过纳米抗体活性口袋生物素化修饰实现识别活性提升,并以生物素化纳米抗体(Biotin-Nb2-12)作为识别元件,结合生物素-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polyHRP-SA)亲和识别信号系统,建立了检测果蔬中百草枯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分析方法(BA-ELISA)。经多参数系统优化,所建方法的检出限(LOD)达0.58 pg/mL,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4.1 pg/mL,线性范围为1.7~116.2 pg/mL,且与功能及结构类似物无显著交叉反应。相比传统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该法的IC_(50)提高了85倍,抗体消耗量降低至1/8,在大白菜和雪梨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5%~116%,可用于果蔬中百草枯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生物化纳米抗体 生物-亲和 酶联免疫分析 大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种植体表面固定生物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明亮 钱海燕 +1 位作者 吴明月 李全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生物素共价键合在钛基材表面,为钛种植体表面接枝生物活性分子提供新的实验方法。方法使用3-氨丙基膦酸(APP)对钛基材表面进行酸蚀处理并使其获得游离氨基,由碳二亚胺(EDC)介导,通过与羧基反应形成酰胺键... 目的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生物素共价键合在钛基材表面,为钛种植体表面接枝生物活性分子提供新的实验方法。方法使用3-氨丙基膦酸(APP)对钛基材表面进行酸蚀处理并使其获得游离氨基,由碳二亚胺(EDC)介导,通过与羧基反应形成酰胺键以实现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钛种植体表面的固定。结果通过环境扫描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免疫荧光等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证实钛基材表面已成功接枝生物素。结论采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可以在氨基化的钛基材表面成功接枝生物素,为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修饰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种植体 3-氨丙基膦酸 生物-亲和系统 共价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素接枝聚乳酸纳米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伟民 潘君 +5 位作者 严好 罗春花 张寅星 龚啸元 王素军 王远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7-420,共4页
利用自组装方式制备生物素接枝聚乳酸材料(BPLA)的纳米球,对其性能进行表征;体外探讨BPLA纳米球与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的结合能力,据此判断BPLA纳米球的潜在靶向性。结果表明BPLA纳米球呈球形,平均粒径<200nm,分散系数<0.15,平均电... 利用自组装方式制备生物素接枝聚乳酸材料(BPLA)的纳米球,对其性能进行表征;体外探讨BPLA纳米球与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的结合能力,据此判断BPLA纳米球的潜在靶向性。结果表明BPLA纳米球呈球形,平均粒径<200nm,分散系数<0.15,平均电位<-25mV;静置1月稳定;浓度为0.01~1.0mg/mL的BPLA纳米球的溶血率均低于5%;在37℃体外模拟体液静止和流动情况下能够与链霉亲和素进行结合;同时,在以链霉亲和素为臂时,BPLA纳米球仍然具备与生物素特异性结合能力。显示出BPLA纳米球在药物靶向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生物 亲和 纳米球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化壳聚糖微球用于体外肿瘤靶向治疗 被引量:6
20
作者 方华丰 周宜开 任恕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生物素 -亲和素介导的肿瘤靶向治疗是近几年来肿瘤早期诊断、治疗研究的热点。将包封有 TNFα的壳聚糖微球生物素化 ,以生物素化无唾液酸胎球蛋白为导向系统 ,采用“三步法”研究了微球体外抗肿瘤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生物素化壳聚糖微... 生物素 -亲和素介导的肿瘤靶向治疗是近几年来肿瘤早期诊断、治疗研究的热点。将包封有 TNFα的壳聚糖微球生物素化 ,以生物素化无唾液酸胎球蛋白为导向系统 ,采用“三步法”研究了微球体外抗肿瘤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生物素化壳聚糖微球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 SMMC- 772 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为 6 0 .8%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壳聚糖微球 生物-亲和系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