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国传统白酒工艺学的新认识——微生物生态系统工程学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海平 来安贵 赵德义 《酿酒》 CAS 2006年第6期19-22,共4页
在介绍了微生物生态系统概念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运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对白酒生产工艺,尤其是制曲、窖泥、窖池,固态发酵等与微生物密切相关的工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准确地阐述了酿酒微生物种群之间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挖... 在介绍了微生物生态系统概念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运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对白酒生产工艺,尤其是制曲、窖泥、窖池,固态发酵等与微生物密切相关的工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准确地阐述了酿酒微生物种群之间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挖掘白酒传统工艺中的“宝藏,”推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白酒 工艺 认识 生物生态系统工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4 位作者 刘文飞 黄荣珍 袁颖红 苏兵强 廖迎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2,共5页
对闽南山区不同林龄(2、3、4、5、6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其中林木生物量采用标准木法,林下植被和地被物生物量采用样方收获法。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分别为45.14、69.22、92.20、111... 对闽南山区不同林龄(2、3、4、5、6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其中林木生物量采用标准木法,林下植被和地被物生物量采用样方收获法。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分别为45.14、69.22、92.20、111.82、175.09t/hm2,其中树干占的比例最大(44.5%~60.4%),细根最小(0.2%~0.6%);各林龄尾巨桉生产力依次为22.86、26.07、32.63、32.70、46.69t/(hm2·a),叶的生产力随林龄增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下植被生物量依次为5308.83、7201.62、5676.47、4033.42、9183.13kg/hm2,其中灌木生物量在3年生时最大,为2121.89kg/hm2,而草本生物量在6年生时最大,达到1062.19kg/hm2;不同年龄尾巨桉地被物现存量大小表现为6年生>3年生>5年生>2年生>4年生,2~5年生时未分解层现存量小于分解层,6年生时则是分解层现存量小于未分解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生态系统生物 初级生产力 林下植被 地被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学简介 被引量:2
3
作者 蒋兴鹏 胡小华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 2013年第1期12-21,共10页
微生物以极大的数量统治了全球海洋,但是对其群体动力学、代谢复杂性以及协同作用等仍知之甚少。近年来,大规模测序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测序已经逐渐成为研究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主要工具。这种不培养单个物种,而... 微生物以极大的数量统治了全球海洋,但是对其群体动力学、代谢复杂性以及协同作用等仍知之甚少。近年来,大规模测序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测序已经逐渐成为研究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主要工具。这种不培养单个物种,而是直接通过测序提取所有微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去研究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能的方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海洋微生物世界的认识。本文简要介绍海洋生态系统学中的基本问题和最新计算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 数据降维 宏基因组谱 非负矩阵分解 复杂网络分析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导学案的创新设计
4
作者 李元 《教师》 2016年第30期101-101,共1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线教师要想紧跟改革的步伐,唯有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素养。课改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围绕学生的学设计导学案。文章主要是以《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为例探讨新授课导学案编...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线教师要想紧跟改革的步伐,唯有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素养。课改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围绕学生的学设计导学案。文章主要是以《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为例探讨新授课导学案编制中涉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讲方式 生态系统生物圈》 导学案 创新设计 五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间作用的异质性调节生态系统功能差异的研究
5
作者 吴丹 贾文文 +1 位作者 胡燕琪 赵宏媛 《能源与环境》 2021年第3期76-80,共5页
为探寻丰富度相同的生态系统存在显著功能差异现象的机制,采用一类基于观测数据的水生态食物网模型,对生物量、新陈代谢和生产量为主的功能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多数功能无法在相当大的物种丰富度内达到饱和;②随着丰富度的递... 为探寻丰富度相同的生态系统存在显著功能差异现象的机制,采用一类基于观测数据的水生态食物网模型,对生物量、新陈代谢和生产量为主的功能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多数功能无法在相当大的物种丰富度内达到饱和;②随着丰富度的递增,相同生态系统功能的差异大体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③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异质性是导致功能差异性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具有生物多样性相近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功能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预测生态系统功能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 功能差异 功能响应 多营养食物网模型 水生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膏废水处理利用的生态工程系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为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068-1072,共5页
生态工程系统(EES)处理无毒工业废水是实现低成本废水资源化的有效手段。实验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中特定EM是由杆菌、螺旋菌与球菌等优势微生物组成,且杆菌微生物比重变化与COD去除率呈显著负相关性(r=0.91),螺旋菌微生物比重变化与COD... 生态工程系统(EES)处理无毒工业废水是实现低成本废水资源化的有效手段。实验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中特定EM是由杆菌、螺旋菌与球菌等优势微生物组成,且杆菌微生物比重变化与COD去除率呈显著负相关性(r=0.91),螺旋菌微生物比重变化与COD去除率呈明显正相关性(r=0.88),球菌微生物比重变化与COD去除率也呈明显相关性,其对COD的去除率约为65%~66%;渗滤湿地生物生态(IWBE)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非常理想,平均去除率为94.7%;整个EES对牙膏废水COD去除率的均值是92.7%,对TP去除率平均为9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膏废水 生态工程系统 厌氧微生物系统反应器 渗滤湿地生物生态系统 生物驯化 去除率 COD 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土壤-微生物生态原理的边坡土壤持续肥力保证技术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骤屹 陈雪峰 +2 位作者 郭媛媛 张飞 杨志峰 《交通世界》 2021年第29期8-12,共5页
新时期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迫切要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遵循绿色生态、安全耐久、百年工程的绿色品质公路建设理念。广那高速公路建设面临地形复杂、地质破碎、岩溶多水、生态敏感、气候极端等工程难题,鉴于此... 新时期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迫切要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遵循绿色生态、安全耐久、百年工程的绿色品质公路建设理念。广那高速公路建设面临地形复杂、地质破碎、岩溶多水、生态敏感、气候极端等工程难题,鉴于此,采用三联生态防护技术(3S-OER)对广那高速公路边坡进行植被-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构建。采用专有生物改良材料构建的土壤生境,能有效提高土壤活性、调整土壤质地、塑造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肥力。采用专有生物群落调节菌剂,可定向调控目标植物生长速度、促进根系发达和群落演替稳定性。采用植物-土壤-微生物联合修复构建物质自循环增肥系统,能不断提供植被所需的营养物质,实现自然生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生态防护技术 植被-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天然林木本植物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其尺度效应
8
作者 姚杰 丁易 +2 位作者 周超凡 田立新 臧润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
【目的】阐明海南热带天然林木本植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其相对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尺度效应,旨在丰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方法】基于海南热带天然林内建立的30个1 hm^(2)动态监测样地... 【目的】阐明海南热带天然林木本植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其相对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尺度效应,旨在丰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方法】基于海南热带天然林内建立的30个1 hm^(2)动态监测样地,利用植被调查、树木空间分布和环境因子等数据,采用空间多尺度设计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热带天然林中木本植物多样性、环境异质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其随不同空间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1)30个1 hm^(2)样地中,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均值分别为(10.85±3.63)和(0.30±0.16)。α-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未表现出显著变化;β-多样性表现出随空间尺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2)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为显著的正效应且多样性的影响强度随空间尺度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3)木本植物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较小尺度400~3600 m^(2)),然后趋于平缓(中尺度3600~6400 m^(2)),最后下降(较大尺度6400~10000 m^(2))。(4)α-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正效应显著强于β-多样性。(5)环境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且影响强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BEF)关系存在明显的尺度依赖性,表明影响BEF关系的主要机制可能会因不同空间尺度而发生变化。单一空间尺度或局域小尺度的研究不足以充分、全面地理解BEF关系的影响机制。尽管在解释地上生物量变异方面,β-多样性的作用低于α-多样性,但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β-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探索跨空间尺度的BEF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分析视角。未来的研究应充分考虑β-多样性与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以及β-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如局域、区域和景观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β-多样性 尺度依赖性 木本植物多样性 生物 热带天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成因气生成演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林小云 高甘霖 +2 位作者 徐莹 任莹 薛颖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51,共7页
通过生烃模拟实验资料及生物成因气藏实例分析,在总结生物成因气形成过程和生物气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生物成因气生成演化模式,为生物气源岩生气能力评价提供依据。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CO2还原和乙酸发酵2种途径形成... 通过生烃模拟实验资料及生物成因气藏实例分析,在总结生物成因气形成过程和生物气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生物成因气生成演化模式,为生物气源岩生气能力评价提供依据。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CO2还原和乙酸发酵2种途径形成生物气。沉积物中有机质被降解的过程及形成的产物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生气早期具低温、高硫酸盐抑制等不利条件,生物气产率较低;生气高峰期深度约为300~1 600 m,发酵菌优先利用可溶有机质分解成产甲烷菌可利用的底物,同时生成大量甲烷,以35~55℃为最佳生气温度;生气晚期,地温达70℃以上,不适宜产甲烷菌群生存及可利用底物减少,甲烷产率很低;沉积物处于硫酸盐还原带且该带具一定厚度时,最有利于生物甲烷生成并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气 生物生态系统 生成过程 生烃阶段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浮游生物植化相克时滞微分方程的周期解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新宇 陈兰荪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3,共6页
文中考虑一类周期浮游生物植化相克时滞微分方程 ,得到了系统存在一个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
关键词 浮游生物生态系统 植化植克 迭合度 时滞微分方程 周期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游生物植化相克时滞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
11
作者 牛秀艳 姜小军 +2 位作者 任蕴丽 刘继发 刘志飞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54-56,共3页
考虑一类浮游生物植化相克时滞微分方程,得到了该系统存在一个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浮游生物生态系统 植化相克 时滞 叠合度 周期解 时滞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M发布服务管理新战略构建企业协作新生态
12
作者 韩群 《通信世界》 2007年第10B期24-24,共1页
虽说竞争常常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但厂商合作也能够创造更大的客户价值。与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单个物种相似,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成员也肩负着各自的责任,在这一经济群落中共命运,共同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在目前采用多种异构平台的IT环境... 虽说竞争常常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但厂商合作也能够创造更大的客户价值。与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单个物种相似,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成员也肩负着各自的责任,在这一经济群落中共命运,共同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在目前采用多种异构平台的IT环境中,厂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依赖合作来创造业务价值。针对这种情形,IBM向业界发布了IBM服务管理(ISM,IBM Service Management)的最新战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套统一的方法,帮客户简单、高效地管理其软件、硬件设施、网络和业务资产,让客户更好地控制成本和简化整个IT基础架构的复杂性,帮它们实现业务目标,进而打造新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生态系统 服务管理 IBM 企业协作 SERVICE 客户价值 厂商合作 业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云南省多部门协作与地方参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3
作者 许勤 罗荣淮 《绿色中国(理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09M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云南省多部门协作与地方参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YUEP 多边国际合作 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物区系中与肉鸡生产性能相关菌属的鉴定
14
作者 Valeria A.Torok 《北方牧业》 2014年第20期14-14,共1页
肉鸡的胃肠系统在提高饲料转化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参与分解日粮组分、吸收营养物质及将机体代谢物排出体外。肉鸡肠道具有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与肉鸡形成共生关系。肠道微生物可使宿主完全消化日粮成分,是细菌密度最高... 肉鸡的胃肠系统在提高饲料转化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参与分解日粮组分、吸收营养物质及将机体代谢物排出体外。肉鸡肠道具有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与肉鸡形成共生关系。肠道微生物可使宿主完全消化日粮成分,是细菌密度最高的生态系统,含有有益菌、有害菌和良性菌等,因而可对动物健康与营养造成潜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生产性能 肠道微生物区系 生物生态系统 鉴定 营养物质 日粮成分 饲料转化率 共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凡升 蔡婷 +2 位作者 金剑 生吉萍 申琳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微生物是水体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占生物基因资源的绝大多数。目前传统的微生物研究手段只能培养0.1%-1%的环境微生物,无法整体分析水体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和功能,形成了水体治理研究的瓶颈。近年来,不依赖于培养的微生物研究手段... 微生物是水体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占生物基因资源的绝大多数。目前传统的微生物研究手段只能培养0.1%-1%的环境微生物,无法整体分析水体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和功能,形成了水体治理研究的瓶颈。近年来,不依赖于培养的微生物研究手段即宏基因组学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方法。一方面宏基因组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系统中的物质代谢历程这些为研究水体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用宏基因组学方法从水体中发现新型微生物来源酶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虽然宏基因组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但是近年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该文综述了宏基因组学的概念、方法、问题和水体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水体生态系统 代谢通路 生物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人工湿地构建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欧阳琰 周长芳 +6 位作者 顾惠忠 马东跃 姜昊 徐德琳 胡凤琴 姚懿函 安树青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6期67-69,共3页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设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它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其构建技术是重要的水污染处理共性技术。目前,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库塘以及湖滨带的重建与恢复以及水污染处理。在这...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设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它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其构建技术是重要的水污染处理共性技术。目前,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库塘以及湖滨带的重建与恢复以及水污染处理。在这些领域中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预见人工湿地一定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已经在部分环节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在我国不同区域,尤其是太湖流域的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构建技术 水污染处理 生物生态系统 土壤-植物 湿地系统 共性技术 发展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提取物对人体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世锋 罗玉霜 +4 位作者 刘佩琳 康信聪 王蕾 伍睿宇 刘东波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通过人体肠道微生物生态模拟系统(SHIME),探究黄芩提取物对人体肠道菌群中的厌氧菌菌群丰度和短链脂肪酸(SCFA)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模拟系统模拟人体肠道微生态。大肠模拟罐中接种人体粪便样本,待粪便中的微生物维持稳定后,添加... 目的:通过人体肠道微生物生态模拟系统(SHIME),探究黄芩提取物对人体肠道菌群中的厌氧菌菌群丰度和短链脂肪酸(SCFA)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模拟系统模拟人体肠道微生态。大肠模拟罐中接种人体粪便样本,待粪便中的微生物维持稳定后,添加黄芩提取物(3.2 g/d)连续干预7 d,使用平板计数法分析模拟系统中的总厌氧菌及乳酸菌的菌群丰度变化,分别使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MRS培养基(MRS)接种菌液,并在厌氧箱中倒置培养48 h。使用气相色谱分析黄芩提取物干预前后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异己酸和己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第6天取样结果相比,第14天的取样结果黄芩提取物增加了乳酸菌在内的厌氧菌菌群丰度。SCFA中的丁酸含量显著上升(P<0.01),而异戊酸含量显著下降(P<0.01)。乙酸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芩提取物可能通过改善乳酸菌及总厌氧菌的菌群丰度,提高丁酸含量,达到治疗肠道疾病的功效,为中草药黄芩提取物的体内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微生物生态系统模拟器 黄芩提取物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设与拯救差异——以淮安市为例
18
作者 胡健 《美与时代(城市)》 2012年第10期6-8,共3页
要避免城市建设中的千篇一律,拯救差异是非常重要的。拯救差异就是强调在城市建设中要把现代性与本地性有机地创造性地融合起来,用“生物生态系统模式”来代替“机器城市模式”,以彰显不同城市的不同个性。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淮安市 生物生态系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tical variation and storage of nitrogen in an aquic brown soil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玉革 姜勇 +2 位作者 梁文举 闻大中 张玉龙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2-196,共5页
The vertical variation and storage of nitrogen in the depth of 0-150 cm of an aquic brown soil were studied under 14 years of four land use patterns, i.e., paddy field, maize field, fallow field and woodland in Shenya... The vertical variation and storage of nitrogen in the depth of 0-150 cm of an aquic brown soil were studied under 14 years of four land use patterns, i.e., paddy field, maize field, fallow field and woodland in Shenyang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November of 200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land uses had different profile distributions of soil total nitrogen (STN), alkali N, ammonium (NH4+-N) and nitrate (NO3--N). The sequence of STN storage was woodland >maize field > fallow field > paddy field, while that of NO3--N content was maize field > paddy field > woodland > fallow field, suggesting the different root biomass and biological N cycling under various land uses. The STN storage in the depth of 0-100 cm of woodland averaged to 11.41 thm-1, being 1.65 and 1.25 times as much as that in paddy and maize fields, respec-tively,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ize and fallow fields. The comparatively higher amount of NO3--N in maize and paddy fields may be due to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Soil alkali 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STN, and the correlation could be expressed by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under each land use (R20.929, p<0.001). Such a correlation was slightly closer in nature (woodland and fallow field) than in agro ecosystems (paddy and maize fields). Heavy N fertilization induced an excess of crop need, and led to a comparatively higher amount of soil NO3--N in cultivated fields than in fallow field and woodl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agroforestry practic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both crop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ic brown soil Land use Soil nitrogen storage Vertical var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rst report of an endophyte (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 sojae) from Kandelia candel
20
作者 程中山 唐文成 +5 位作者 徐树兰 孙士锋 黄伯友 晏希 陈其津 林永成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7-282,共6页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1893 was isolated from Kandelia candel from an estuarine mangrove on the South China Sea Coast Two new lactones 1893A and 1893B, together with other known compound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1893 was isolated from Kandelia candel from an estuarine mangrove on the South China Sea Coast Two new lactones 1893A and 1893B, together with other known compound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its fermentation broth. To classify the endophyte correctly for further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 combination of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was used to approach its identity. The endophyte was compared with similar species having trichogynes or trichogyne-like hyphae which apparently fused with an- theridium-like hyphae, and perithecia initials developing from an ascogonial coil surrounded by enveloping hyphae in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s on pure culture. Furthe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n host and non-host were used for comparison with similar species when the endophyte was cultivated on leaves ofKandelia candel and Mangifera indica, respectively, which resulted in classifying the endophyte as a Phomopsis specics. The ITS sequence of rDNA was used to infer it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 Phomopsis species that resembled the strain in morphology or ecology. Finally, the endophyte was identified as 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 soja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Our study is a first report ofDiaporthephaseolorum var. sojae isolated from mangrove Kandelia can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MOPSIS mangrove endophyte morphology PHYLOGEN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