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龟纹瓢虫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饲养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世泽 仵均祥 +3 位作者 张强 姜军侠 许向利 陈继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6-210,共5页
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林果蔬生产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尤其在夏季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对果园、棉田的幼龄(小)害虫和卵的捕食作用非常明显。本文从龟纹瓢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包括色斑变... 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林果蔬生产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尤其在夏季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对果园、棉田的幼龄(小)害虫和卵的捕食作用非常明显。本文从龟纹瓢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包括色斑变型、生活史、繁殖、食性、越冬、人工饲养、田间动态以及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龟纹瓢虫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深入开展龟纹瓢虫的人工饲养技术、贮藏技术和色斑变型遗传机制等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且可以充实昆虫生态位理论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生物生态学特性 人工饲养技术 捕食性天敌 果蔬生产 干旱 果园 变型 昆虫 生态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开花结实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Ⅰ花芽分化分布规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震 蒋建平 +2 位作者 杨海青 李爱荣 文书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0-53,共4页
调查了郑州市 2球悬铃木花芽分化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悬铃木的雄花芽数量远远多于雌花芽数量 ,二球悬铃木的雌雄花芽中 ,分化成 2球的占 1/2以上 ;雌雄花芽主要分布在树冠外围 ,尤其雌花芽在外围的分布比率更大 ;在小枝上 ,顶侧芽分布... 调查了郑州市 2球悬铃木花芽分化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悬铃木的雄花芽数量远远多于雌花芽数量 ,二球悬铃木的雌雄花芽中 ,分化成 2球的占 1/2以上 ;雌雄花芽主要分布在树冠外围 ,尤其雌花芽在外围的分布比率更大 ;在小枝上 ,顶侧芽分布的花芽最多 ,而其它位置则相对较少 ,雌花芽的分布更是如此 ,导致顶侧芽的雌雄花芽比率增大 .在小枝上的不同侧芽位置 ,1,2 ,3雌雄球的分化比率不同 ,从顶侧芽向下到侧 3,1,2球雌花芽分化比率有减少的趋势 ,而 3球雌花芽比率有上升的趋势 ,与此对应 ,1,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球悬铃木 花芽分化 树冠 小枝 开花 结实 生物生态学特性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开花结实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Ⅱ花芽分化随胸径变化的规律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震 蒋建平 +2 位作者 杨海青 文书伟 李爱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4-58,共5页
作者调查了悬铃木花芽分化随胸径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 ,胸径 5~ 10cm左右时开始结球 ,随着胸径的增大 ,花芽数量逐渐增多 ,2球花芽或果球数随胸径的增加更加明显 ,主导了花芽总数或雌雄球数随胸径的变化趋势 ;在胸径 15cm以下 ,1球雌... 作者调查了悬铃木花芽分化随胸径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 ,胸径 5~ 10cm左右时开始结球 ,随着胸径的增大 ,花芽数量逐渐增多 ,2球花芽或果球数随胸径的增加更加明显 ,主导了花芽总数或雌雄球数随胸径的变化趋势 ;在胸径 15cm以下 ,1球雌雄球分化比率较大 ,2球次之 ,3球几乎没有分化 ;当胸径大于 15cm时 ,2球雌雄球数所占比例最大 ,1球次之 ,3球最小 ;在胸径达 30cm之前 ,叶芽数 /花芽数、雌花芽数 /雄花芽数、雌球数 /雄球数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变小 ,在胸径超过30cm情况下 ,其比率保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 ;胸径接近 80cm的悬铃木分化出了更多的雌雄花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球悬铃木 花芽分化 胸径变化 规律性 开花 结实 生物生态学特性 树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东县云南松毛虫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国莲 柴守权 +3 位作者 谢开立 罗芳 刘文红 冯周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1-155,共5页
 研究了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houiLajonquière)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在景东县1年2代,以2,3龄幼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云南松毛虫发生的...  研究了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houiLajonquière)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在景东县1年2代,以2,3龄幼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云南松毛虫发生的5个关键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开阔度、林分结构、土壤综合肥力。总结了虫源地林分和有虫不成灾林分的特点,虫源地林分特征为海拔小于1550m,阳坡或半阴半阳坡、开阔度小、土壤综合肥力差、纯林;有虫不成灾林分特征为海拔大于1550m,阴坡、大开阔度、土壤综合肥力良好、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东县 云南松毛虫 生物生态学特性 空间分布型 林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珙桐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献溥 李俊清 张家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7-353,共7页
珙桐是一种残遗种,为我国所特有,只零星分布于长江流域一带湿润亚热带山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由于它的棕红色头状花序下具有两枚大型的白色苞片,形似白鸽,有中国鸽子树之称,早已成为国外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我国有不少单... 珙桐是一种残遗种,为我国所特有,只零星分布于长江流域一带湿润亚热带山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由于它的棕红色头状花序下具有两枚大型的白色苞片,形似白鸽,有中国鸽子树之称,早已成为国外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我国有不少单位开展引种试验研究,还未得到推广。本文概括地报导了它的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希望能使它在园林绿化事业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生物生态学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开花结实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Ⅲ郑州市与信阳鸡公山悬铃木花芽分化及开花的差异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震 杨海青 蒋建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0-333,391,共5页
研究了郑州市与信阳鸡公山的2球悬铃木开花及花芽分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悬铃木的花芽分化率、雌雄花芽分化比率、雌球分化数量等花芽分化指标两地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后者进行营养生长的幼年期要比生长在郑州市的生长期长,开花物候期要比... 研究了郑州市与信阳鸡公山的2球悬铃木开花及花芽分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悬铃木的花芽分化率、雌雄花芽分化比率、雌球分化数量等花芽分化指标两地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后者进行营养生长的幼年期要比生长在郑州市的生长期长,开花物候期要比郑州市栽培的晚,说明了气候条件的差异对悬铃木幼树花芽分化有影响,其中冬季和春季的温度条件对开花物候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开花结实 生物生态学特性 郑州市 花芽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昌松毛虫生物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柴守权 许国莲 +3 位作者 谢开立 赵培仙 冯永刚 李品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研究了德昌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德昌松毛虫在元谋县 1a发生 2代 ,以 3龄和 4龄幼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 ,当λ >2时 ,聚集是由昆虫的自身行为引起的 ,当λ <2时 ,聚集是由... 研究了德昌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德昌松毛虫在元谋县 1a发生 2代 ,以 3龄和 4龄幼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 ,当λ >2时 ,聚集是由昆虫的自身行为引起的 ,当λ <2时 ,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通过逐步回归分析 ,筛选出了影响德昌松毛虫发生的 4个关键因子 :坡向、林分结构、主层林郁闭度和林木生长势。总结出了虫源地林分和有虫不成灾林分的特征。表 5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昌松毛虫 生物生态学特性 空间分布型 林分因子 回归分析 元谋县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肚倍蚜春迁蚜形态、生物生态学特性及丰产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泽君 颜永碧 +1 位作者 夏定久 李治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0-57,共8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青麸杨(Rhuspotaninimaxim)叶上致瘿成倒卵壮肚形倍的蛋肚倍蚜(KaburagiaovatirhustcolaXiang)春迁蚜(具翅性母)的形态特征、生活周期、冬寄主藓类植物、自然分布...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青麸杨(Rhuspotaninimaxim)叶上致瘿成倒卵壮肚形倍的蛋肚倍蚜(KaburagiaovatirhustcolaXiang)春迁蚜(具翅性母)的形态特征、生活周期、冬寄主藓类植物、自然分布地理环境、人工培育的产品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肚倍蚜 春迁蚜 冬寄主藓 生物生态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石戈杨(Populus×huashigensis)生物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祥云 丁瑞军 +2 位作者 白树清 杜少武 董云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针对杨树栽培的品种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定位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新品种化石戈杨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化石戈杨抗寒耐旱速生特性明显,但造林初期(4a内)速生特征不明显,后期其生长量明显加快,高于目前主栽树种小美... 针对杨树栽培的品种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定位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新品种化石戈杨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化石戈杨抗寒耐旱速生特性明显,但造林初期(4a内)速生特征不明显,后期其生长量明显加快,高于目前主栽树种小美旱杨,木材材质各项指标也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戈杨 形态特征 抗寒性 耐旱性 生长过程 生物生态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铁甲盾蚧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海林 邓国永 +1 位作者 程霞 顾祖扬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28-36,共9页
对苏铁甲盾蚧(Genaperlatoriapseudaspidiotus)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甲盾蚧在四川攀枝花地区1年发生一代,以雌成虫在苏铁叶片上越冬。研究制定了甲盾蚧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甲盾蚧种群... 对苏铁甲盾蚧(Genaperlatoriapseudaspidiotus)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甲盾蚧在四川攀枝花地区1年发生一代,以雌成虫在苏铁叶片上越冬。研究制定了甲盾蚧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甲盾蚧种群消长与制约因素关系示意图,甲盾蚧关键致死因子为高温、瓢虫补食和小蜂寄生,关键虫期是一龄若虫期。4月中旬至下旬是一龄若虫涌散峰期,5~7月是瓢虫和小蜂活动的最盛时期;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瓢虫和小蜂再次出现峰期。防治指标为,苏铁叶片虫口达16头时即需防治。4月中旬用氧化乐果1500倍液防治,盾蚧死亡率达92.2%。成功的保护了天敌,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苏铁甲盾蚧 生物生态学特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褐新园蛛(Neoscona scyll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11
作者 赵丽 王娟 +4 位作者 胡吉林 李超民 史怡雪 汤亚飞 王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164,共4页
运用田间观察和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蜘蛛优势种黄褐新园蛛(Neoscona scyll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年黄褐新园蛛发生3~4代,第4代不完整,以第2、3代历期最短,第4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亚成... 运用田间观察和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蜘蛛优势种黄褐新园蛛(Neoscona scyll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年黄褐新园蛛发生3~4代,第4代不完整,以第2、3代历期最短,第4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亚成蛛或幼蛛越冬,其分布图式为聚集分布;属结网型蜘蛛。雌蛛、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最多可产卵12次,卵囊含卵量26~185粒,平均82粒。幼蛛期40~120 d,成蛛期33~176 d。除第2代外,各世代性比均为雌多于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新园蛛 生物生态学特性 生活史 耐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拟单性木兰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城市绿化的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加汉 李达孝 李玉媛 《云南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31-33,共3页
依据云南拟单性木兰近 2 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 ,从物候特征、树种的结实及种子特性 ,林木的生长特点 ,生态习性等方面 ,介绍了该树种的生物及生态学特性 ;并从吸收大气污染物的能力 ,以及在城市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上表述了该树种在城市... 依据云南拟单性木兰近 2 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 ,从物候特征、树种的结实及种子特性 ,林木的生长特点 ,生态习性等方面 ,介绍了该树种的生物及生态学特性 ;并从吸收大气污染物的能力 ,以及在城市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上表述了该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表明云南拟单性木兰具有园艺艺术视觉效果 ,适应于城市环境、吸收大气污染物的能力强 ,是优秀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拟单性木兰 生物生态学特性 城市绿化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花墨天牛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胜国 陈国发 +3 位作者 曲宏城 许胜利 鲁英华 王蛟 《中国森林病虫》 2021年第5期37-43,共7页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亚洲和欧洲等一些国家的重大生态灾害,依靠媒介昆虫的携带在自然界中扩散传播,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为日本和韩国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也是我国辽宁松材线虫病疫区的媒介昆虫。笔...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亚洲和欧洲等一些国家的重大生态灾害,依靠媒介昆虫的携带在自然界中扩散传播,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为日本和韩国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也是我国辽宁松材线虫病疫区的媒介昆虫。笔者概述了国内外松材线虫媒介昆虫云杉花墨天牛的分布、寄主、生物生态学特性、扩散传播方式及其治理对策等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治理云杉花墨天牛,进而控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花墨天牛 生物生态学特性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胡杨生物生态学特性的调查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平 赵健 +3 位作者 王文丽 郭建成 丁耀明 李红霞 《内蒙古草业》 2005年第3期4-6,13,共4页
2001~2003年3年内对分布于额济纳国家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中的二道桥至七道桥的胡杨,进行其生境概况、物候期、生长发育状况、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胡杨花芽每年的5月开始分化,种子可3天萌... 2001~2003年3年内对分布于额济纳国家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中的二道桥至七道桥的胡杨,进行其生境概况、物候期、生长发育状况、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胡杨花芽每年的5月开始分化,种子可3天萌发,胡杨花序上的花一般为单性花,但也能观察到雄花序中夹杂着几朵雌花,或雌花序中夹杂着几朵雄花或夹有两性花,但比例极小。2m以上且具明显主茎的胡杨植株拥有2种以上叶形,披针形叶多分布在下层枝条,一枝多形叶,一树多形叶。胡杨是浅根性树种,横走根上产生不定芽,但芽形成的部位不产生不定根。不定芽发育成无性系小株,喜光、抗冻、耐温差、耐早力强、抗风沙、耐盐碱、耐腐蚀、具趋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 胡杨 生物生态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翅滨藜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与繁育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康春凤 樊东运 鲁海 《内蒙古林业》 2008年第2期20-21,共2页
四翅滨藜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农业试验站、犹他州野生动物资源局、农业部林业局山际林业和牧场试验站、水土保持局等单位经过25年选育,培养出的优良品种,有"奇迹树"之称,广泛用于牧场改良、水土保持和盐碱地改造。包头地区自然气... 四翅滨藜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农业试验站、犹他州野生动物资源局、农业部林业局山际林业和牧场试验站、水土保持局等单位经过25年选育,培养出的优良品种,有"奇迹树"之称,广泛用于牧场改良、水土保持和盐碱地改造。包头地区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在造林、水土保持、盐碱地改造、木本饲料方面可供选择的树种贫乏,对引进优良树种的需求十分迫切。包头市种苗站从2003年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生物生态学特性 繁育技术 盐碱地改造 野生动物资源 水土保持 自然气候条件 优良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生物生态学特性及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东 冉建祥 秦小平 《绿色科技》 2009年第10期45-47,共3页
南方红豆杉被誉为“活化石”,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所含化合物紫杉醇是具有独特作用的天然抗癌物质。南方红豆杉自然繁殖困难;苗圃幼苗必须覆盖遮阳网;幼苗移植可大大增加根系数量;改善林业技术措施、预防立枯病是红豆杉育苗成功的... 南方红豆杉被誉为“活化石”,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所含化合物紫杉醇是具有独特作用的天然抗癌物质。南方红豆杉自然繁殖困难;苗圃幼苗必须覆盖遮阳网;幼苗移植可大大增加根系数量;改善林业技术措施、预防立枯病是红豆杉育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生物生态学特性 播种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红栎生物生态学特性及苗木培育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慎友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1期173-174,共2页
本文阐述了北美红栎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总结了北美红栎的培育技术,包括育苗方式、幼苗管理、大苗培育、苗木分极与建档、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科学培育北美红栎苗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北美红栎 生物生态学特性 苗木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翅滨藜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文颖 王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8-21,共4页
系统介绍了四翅滨藜Atriplexcanescens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更新过程、牧草价值 ,及其对土壤、植被的影响 ,回顾了四翅滨藜作为饲料对牲畜、鸟类和小哺乳类动物的作用以及在增加牧草产量、促进植被向恢复演替方向发展和丰富植物群落多... 系统介绍了四翅滨藜Atriplexcanescens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更新过程、牧草价值 ,及其对土壤、植被的影响 ,回顾了四翅滨藜作为饲料对牲畜、鸟类和小哺乳类动物的作用以及在增加牧草产量、促进植被向恢复演替方向发展和丰富植物群落多样性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生物生态学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珙桐的生物生态特性和人工引种促花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迎辉 彭春良 +1 位作者 李迪友 黄承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67,共4页
珙桐是我国特有单型植物,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其自然分布区为26°45′~32°45′N,98°6′~111°20′E,垂直分布为600~3 200 m。组成珙桐林的种子植物以北温带和东亚分布属占优势,物种组成丰富,呈现多种珍稀、古老、... 珙桐是我国特有单型植物,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其自然分布区为26°45′~32°45′N,98°6′~111°20′E,垂直分布为600~3 200 m。组成珙桐林的种子植物以北温带和东亚分布属占优势,物种组成丰富,呈现多种珍稀、古老、特有成分共存一处的罕见特征。国内外引种珙桐的历史很长,最早可追溯到1871年英国丘园的Henry,截止目前,全球累计引种单位达30家以上。引种栽培区也大大拓展了天然分布界限和原有的生态环境,引种北限达55°N以北(丹麦哥本哈根),引种地海拔最低至50 m以下(郑州、北京和哥本哈根),引种土壤也从原产地的酸性土壤(pH4.5~6.5)引到了碱性土壤(pH6.5~8.4)。珙桐的开花特征也从原产地的20年以上开花结实,到通过人工嫁接缩短到5~6年可大量现花,应用原产地嫁接培育加梯度引种方法珙桐引入地开花结实获得了初步成功,可见,珙桐既是一个有待进一步驯化的物种,又是一个适应性、生态幅度有相当潜力的树种,在园林绿化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生物生态学特性 梯度引种 原产地嫁接培育 开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呼图壁绿洲外缘的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及其群落的生物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孔令韶 马茂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1-358,共8页
盐节木株丛矮小,高约20-40cm;5月底至8月底净生长高度约3cm。侧根发达,主要分布在土壤由表层往下水分含量急增、多数情况下盐分逐步降低的20-40cm的土层内,几乎与地表平行伸展,有的长达3m以上。盐节木群落为... 盐节木株丛矮小,高约20-40cm;5月底至8月底净生长高度约3cm。侧根发达,主要分布在土壤由表层往下水分含量急增、多数情况下盐分逐步降低的20-40cm的土层内,几乎与地表平行伸展,有的长达3m以上。盐节木群落为多汁盐柴类半灌木荒漠中的一个群系。本区记载有8个群丛,分布在地下水位1.0-1.7m、表土层含盐量为4%-8%的盐土上。种类组成贫乏,群落结构简单,总覆盖度30%-50%,生物量1000-2000kg/hm ̄2。群落中盐节木、有叶盐爪爪(Kalidiumfoliatum)具有很高的Na、S含量,分别在50000mg/kg、10000mg/kg以上;Na/K、Na/Ca、S/P比值为8.5-26.0,其它植物为1左右;植物中的Ca/Mg比值为1.0-1.6。盐节木6种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Na呈增高趋势;其变化曲线与Ca、Mg相反;Na、S曲线相似。盐节木水提取液中具有高的Cl ̄-、含量,pH为6.66-6.84。盐节木群落广泛分布在绿洲外缘的盐碱地上。在盐碱地改良、防止风沙、保护绿洲、牲畜冬春放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节木 生物生态学特性 群落 新疆呼图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