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锌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对复合树脂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路明 曹潇 +3 位作者 仵琳悦 李蕴聪 雷波 牛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04-411,共8页
目的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掺锌活性玻璃纳米颗粒(Zn@BGN)并利用其对复合树脂进行改性,研究Zn@BGN对改性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模板法制备3种不同掺锌比例的Zn@BGN,通过体外生物活性实验筛选适宜的掺锌比例。将Zn@BGN... 目的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掺锌活性玻璃纳米颗粒(Zn@BGN)并利用其对复合树脂进行改性,研究Zn@BGN对改性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模板法制备3种不同掺锌比例的Zn@BGN,通过体外生物活性实验筛选适宜的掺锌比例。将Zn@BGN分别以质量分数为10%、15%、20%的添加比例制备3组改性复合树脂实验组,以未改性复合树脂作为对照组,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及显微硬度仪测试挠曲强度(FS)、径向拉伸强度(DTS)、压缩强度和维氏硬度等力学性能。结果溶胶-凝胶模板法制备的Zn@BGN呈现为较规则的直径约150 nm的球形颗粒,单分散性良好。当Zn@BGN中掺锌质量分数为1.6%时,生物活性良好。3组改性复合树脂实验组中,当Zn@BGN添加质量分数为10%和15%时,与对照组相比,力学性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Zn@BGN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FS和D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胶-凝胶模板法可制备出粒径大小均匀、单分散性良好且生物活性优异的Zn@BGN。当Zn@BGN添加质量分数为15%时,改性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 溶胶-凝胶模板法 复合树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负载戊唑醇纳米缓释颗粒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2
作者 桂阔 周瑞 +6 位作者 惠托平 刘夷宁 张欣茹 李文奎 雷鹏 高艳清 马志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本研究以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nano silica, HMS)为载体负载戊唑醇(tebuconazole, Teb),制备了戊唑醇@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Teb@HMS)缓释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 本研究以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nano silica, HMS)为载体负载戊唑醇(tebuconazole, Teb),制备了戊唑醇@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Teb@HMS)缓释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及热重分析仪(TGA)等仪器对其形貌、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研究了戊唑醇在缓释颗粒中的释放行为。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测定了Teb@HMS缓释颗粒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水稻种子发芽试验和斑马鱼试验对Teb@HMS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载药粒子呈规整的中空介孔结构,对戊唑醇的载药率为52.02%,缓释时间长达400 h;Teb@HMS缓释颗粒降低了戊唑醇对非靶标生物水稻种子及斑马鱼的毒性,抑菌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原药;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药后第18天Teb@HMS针对水稻纹枯病的保护作用防效分别达61.79%和70.42%。该研究可为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缓释颗粒在农药减量化和植物病害绿色可持续防控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 戊唑醇 缓释颗粒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安全性评价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制备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粉体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娟娟 陈晓峰 +2 位作者 林才 雷波 李玉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7-26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共沉淀方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颗粒尺寸在纳米级的生物活性玻璃(NBG),研究了加入分散剂聚乙二醇(PEG-10000)对玻璃颗粒的分散性能、微观形貌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加入PEG制得的纳米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呈现不规... 采用溶胶-凝胶共沉淀方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颗粒尺寸在纳米级的生物活性玻璃(NBG),研究了加入分散剂聚乙二醇(PEG-10000)对玻璃颗粒的分散性能、微观形貌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加入PEG制得的纳米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呈现不规则形态,粒径小于50nm。加有PEG的玻璃颗粒形状趋于规则的球形,分散性大大提高,颗粒粒径在40~100nm,而且加入PEG的浓度越高,制备的颗粒粒径越小。通过比较纳米级的生物活性玻璃与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在模拟人体体液(SBF)中的表面矿化研究,发现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比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有更高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生物活性玻璃 聚乙二醇 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的纳米结构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晓峰 李玉莉 赵娜如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51,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低温合成法制备了CaO-P2O5-SiO2系统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及骨组织工程材料。利用SEM、BET及XRD等方法对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的微观结构及其组成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同目前已临床应用的45S5生物活性玻璃进... 利用溶胶-凝胶低温合成法制备了CaO-P2O5-SiO2系统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及骨组织工程材料。利用SEM、BET及XRD等方法对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的微观结构及其组成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同目前已临床应用的45S5生物活性玻璃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由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是由纳米级微球构成,其高比表面积是由其纳米微球之间的孔隙所致。这种高比表面积对于提高材料的表面吸附能力及生物矿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等大球体最紧密堆积原理建立了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纳米孔隙尺寸近似计算模型,并对其孔隙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比表面积 纳米结构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序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对成骨细胞IGF-Ⅱ基因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权 谢寒 +1 位作者 余承忠 易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316,327,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有序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体外生物活性及其对鼠成骨细胞的IGF-Ⅱ基因表达效果,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定量选取新型的生物活性玻璃MBG(80S15C),浸泡于MEM培养液中,取离子浸出液培养大鼠成骨细胞,使用MTT法和PNPP法... 目的研究新型有序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体外生物活性及其对鼠成骨细胞的IGF-Ⅱ基因表达效果,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定量选取新型的生物活性玻璃MBG(80S15C),浸泡于MEM培养液中,取离子浸出液培养大鼠成骨细胞,使用MTT法和PNPP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和ALP的活性,RT-PCR法测定IGF-Ⅱ的mRNA表达,ELISA法测定IGF-Ⅱ蛋白和IGFBP的浓度。结果实验组成骨细胞的ALP活性为对照组的126%,IGF-Ⅱ基因表达为对照组的126%,IGF-Ⅱ蛋白和IGFBP的浓度分别是对照组175%和237%,细胞增殖为对照组的92%。结论MBG的离子浸出液能够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激活IGF-Ⅱ基因的表达,增加IGF-Ⅱ蛋白,IGFBP的合成和分泌,进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IGF-Ⅱ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接枝改性纳米生物玻璃/PLGA复合材料的制备、表面性质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董树君 于婷 +4 位作者 魏俊超 景遐斌 周延民 章培标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8-1023,共6页
以丙交酯开环聚合原位接枝改性的纳米生物玻璃(PLLA-g-BG)与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TGA,ESEM和EDX分析其接枝率,粒子分散性和表面元素分布,通过将兔成骨细胞种植于材料膜表面进行体外培养,采用荧光染色法、NIH Im... 以丙交酯开环聚合原位接枝改性的纳米生物玻璃(PLLA-g-BG)与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TGA,ESEM和EDX分析其接枝率,粒子分散性和表面元素分布,通过将兔成骨细胞种植于材料膜表面进行体外培养,采用荧光染色法、NIH 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MTT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手段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平均黏附数量、扩展面积比、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综合评价新型改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聚乳酸表面接枝改性可明显改善纳米生物玻璃粒子的团聚;PLGA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改性PLLA-g-BG可明显促进兔成骨细胞的黏附、扩展与增殖;改性纳米生物玻璃的应用可提高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生物玻璃 表面改性 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 复合材料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娜 冯新星 +3 位作者 朱海霖 吴章伟 孙斌 陈建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3-229,共7页
将再生丝素蛋白(SF)与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BG)粉体复合成膜,制备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复合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BG均匀分散在丝素膜中,随着NBG含量的增加,复合... 将再生丝素蛋白(SF)与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BG)粉体复合成膜,制备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复合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BG均匀分散在丝素膜中,随着NBG含量的增加,复合膜中丝素的构象部分由无规线团或SilkⅠ向SilkⅡ转变,同时力学性能变差。体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复合膜表面沉积出较多的类骨羟基磷灰石(HA),说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及优良的诱导类骨HA沉积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 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矿物)颗粒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董发勤 周世平 李帅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纳米(矿物)颗粒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的潜在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纳米金属、纳米氧化物、纳米硫及其化合物、无机盐类纳米颗粒及无机纳米复合颗粒的部分生物活性及细胞毒性的研究现状,包括纳... 纳米(矿物)颗粒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的潜在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纳米金属、纳米氧化物、纳米硫及其化合物、无机盐类纳米颗粒及无机纳米复合颗粒的部分生物活性及细胞毒性的研究现状,包括纳米颗粒微生物活性;纳米颗粒引起的细胞毒性、细胞凋亡等。纳米颗粒(矿物)的这些生物活性及细胞毒性的机理人们目前尚无法完全了解。因此,今后应从纳米颗粒学、矿物学、材料学、生物毒理学、环境安全暴露评价等方面展开多学科联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矿物 抗菌 细胞毒性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细胞基因激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庆 陈晓峰 +1 位作者 董艳梅 宫玮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577-582,630,共7页
微纳米生物材料目前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大量研究表明具有微纳米结构特征的生物材料表现出了积极的生物学响应。生物活性玻璃(BG)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是一类重要的骨修复材料。而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 微纳米生物材料目前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大量研究表明具有微纳米结构特征的生物材料表现出了积极的生物学响应。生物活性玻璃(BG)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是一类重要的骨修复材料。而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MNBG)因其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能,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目前对MNBG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制备、表征以及其表面类骨羟基磷灰石矿物在SBF溶液中的形成活性等方面,关于MNBG的细胞相容性以及基因激活性能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模板仿生技术合成了具有特殊微纳米结构和形态的MNBG,并将其浸提液与MG-63细胞共培养,研究生物玻璃溶出物对细胞增殖,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证明相比于传统的熔融法制备的生物玻璃(45S5)浸提液,MNBG浸提液能够明显促进细胞增殖,激活细胞成骨相关基因,上调相关蛋白的表达,为设计和制备具有基因介导作用的新型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 溶胶-凝胶技术 模板仿生 基因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纳米氧化锌/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坤 辛勇 艾凡荣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573-3579,共7页
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ZnO)和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为原材料,采用3D打印挤出沉积成型技术制备SA/BG支架和SA/ZnO/BG支架。通过1000℃烧结,制备纯BG及ZnO/BG生物玻璃支架,通过便携式USB数... 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ZnO)和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为原材料,采用3D打印挤出沉积成型技术制备SA/BG支架和SA/ZnO/BG支架。通过1000℃烧结,制备纯BG及ZnO/BG生物玻璃支架,通过便携式USB数字显微镜观察了支架形貌,测定各组支架的孔隙率和抗压强度,考察不同浓度的ZnO支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E.coil)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ZnO的加入使支架的抗压强度有所提高,而其支架孔隙率变化微小。ZnO的质量分数为0%~20%时,ZnO/BG支架抗压强度由1.1 MPa增加到2.0 MPa;对支架粉末进行X射线检测证实Zn以Ca 2ZnSi 2O 7形式存在;对支架粉末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XS)检测,结果表明支架中有Zn元素存在;对支架进行体外抗菌试验发现掺杂了ZnO的支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因此,通过3D打印挤出沉积成型技术制备SA/ZnO/BG支架,经过高温烧结得到的ZnO/BG支架具有三维互通的孔结构,拥有更高的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体外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生物活性玻璃 纳米氧化锌 抑菌效果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诱导牙本质再矿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洁吟 王刚 +2 位作者 刘聪 邹学农 陈晓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6-444,共9页
封闭牙本质小管能有效减轻牙齿过敏症。本研究以不同粒径的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球(MNBGs)为分散质、海藻酸钠–磷酸盐缓冲溶液为分散液,制备了用于牙本质脱敏治疗的MNBGs糊剂(MNBGP)。在牙本质切片表面进行体外矿化并系统评价了糊剂与牙... 封闭牙本质小管能有效减轻牙齿过敏症。本研究以不同粒径的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球(MNBGs)为分散质、海藻酸钠–磷酸盐缓冲溶液为分散液,制备了用于牙本质脱敏治疗的MNBGs糊剂(MNBGP)。在牙本质切片表面进行体外矿化并系统评价了糊剂与牙本质的结合性能,以及糊剂体外诱导牙本质再矿化、封闭牙本质小管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MNBGs制备的糊剂均能与牙本质界面紧密结合,粒径较小的MNBGs在脱矿牙本质切片表面分布更加均匀。MNBGP在人工唾液(AS)中能较好地诱导牙本质再矿化形成磷灰石(HA)以堵塞封闭牙本质小管,脱矿牙本质切片表面形成的HA层随矿化时间延长而增厚,矿化28 d HA层的厚度可达到5~10μm。MNBGs的尺寸影响其诱导牙本质再矿化的效果,当颗粒大小与牙本质小管直径匹配时,MNBGs可以更好地封闭牙本质小管。因此, MNBGP具有良好的治疗牙本质过敏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过敏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 磷灰石 再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专家成功研发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纤维
12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纳米纤维 研发 专家 国际 科学家 大学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活性纳米玻璃纤维问世
13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共1页
美国维戈大学和罗格斯大学、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研究出一种生产玻璃纳米纤维的新方法,该方法依赖于“激光纺纱”技术,成功地从生物活性玻璃提取出纳米纤维。与用于医药的材料相同,其能够促进骨骼再生。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纳米纤维 玻璃纤维 科学家 大学 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成功研发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纤维
14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6,共1页
科学家近日研究一种生产玻璃纳米纤维的新方法,该方法依赖于众所周知的”激光纺纱“技术。该研究小组研究人员来自美国的维戈大学和罗格斯大学,英国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该小组成功地从牛物活性玻璃提取出纳米纤维。这种材料于用于医... 科学家近日研究一种生产玻璃纳米纤维的新方法,该方法依赖于众所周知的”激光纺纱“技术。该研究小组研究人员来自美国的维戈大学和罗格斯大学,英国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该小组成功地从牛物活性玻璃提取出纳米纤维。这种材料于用于医药的材料相同,能够促进骨骼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纳米纤维 研发 专家 研究人员 科学家 大学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介导纳米颗粒的生物合成及其应用进展
15
作者 李杨 郑安应 +3 位作者 董浩 孙珊珊 张凡 佘跃惠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参与纳米材料合成是一项新兴技术,解决了纳米颗粒易聚集、形态大小不均一等问题,为生物技术大规模合成稳定的纳米颗粒提供了新的思路。简介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和种类,综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介导纳米颗粒的生物合成研... 生物表面活性剂参与纳米材料合成是一项新兴技术,解决了纳米颗粒易聚集、形态大小不均一等问题,为生物技术大规模合成稳定的纳米颗粒提供了新的思路。简介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和种类,综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介导纳米颗粒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总结了生物纳米颗粒在石油工业及生物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是:合成具有良好稳定性、分散性及形态大小可控的生物纳米颗粒,不断优化纳米颗粒合成工艺,推进纳米颗粒大规模工业化合成;在石油工业应用方面,通过研究不同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纳米颗粒的协同驱油机理,寻找最佳的提高石油采收率制剂;在生物修复应用方面,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纳米颗粒的协同作用,提高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 纳米颗粒 生物合成 石油采收率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专家成功研发生物活性纳米玻璃纤维
16
《现代纺织技术》 2011年第4期46-46,共1页
科学家近日研究一种生产玻璃纳米纤维的新方法,该方法依赖于众所周知的“激光纺纱”技术。该研究小组研究人员来自美国的维戈大学和罗格斯大学,英国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该小组成功地从生物活性玻璃提取出纳米纤维。这种材料于用于医... 科学家近日研究一种生产玻璃纳米纤维的新方法,该方法依赖于众所周知的“激光纺纱”技术。该研究小组研究人员来自美国的维戈大学和罗格斯大学,英国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该小组成功地从生物活性玻璃提取出纳米纤维。这种材料于用于医药的材料相同,能够促进骨骼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纳米纤维 玻璃纤维 研发 专家 国际 研究人员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大气矿物颗粒物界面反应及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董发勤 刘明学 +1 位作者 耿迎雪 谭媛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63,共5页
矿物粉尘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空气污染疾病密切相关。纳米颗粒物由于微尺度效应、高比表面积和复杂的化学构成具有与常规物质不同的活性。通过研究超细大气颗粒物的表面电性、表面基团、矿物-生物化学作... 矿物粉尘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空气污染疾病密切相关。纳米颗粒物由于微尺度效应、高比表面积和复杂的化学构成具有与常规物质不同的活性。通过研究超细大气颗粒物的表面电性、表面基团、矿物-生物化学作用、体外生物溶解界面反应及自由基等方面的运动与沉降颗粒物的有机-无机体系的界面反应机理及其生物活性的现状与方向,进而指出应从微观体系界面反应的模拟和实验等角度重点揭示其化学-生物活性和毒性,以多学科联合方式对天然超细矿物颗粒物的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粉尘 PM2 5 纳米颗粒物(NPs) 界面反应 生物活性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结合共沉淀法制备球形生物活性玻璃粉体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涛 张兴凯 范德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3,共5页
结合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制备出了三种硅含量不同的生物活性玻璃(BAG)湿凝胶,然后分别用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加热干燥方法对湿凝胶进行干燥,得到了球形BAG粉体(58S粉体,68S粉体和77S粉体),研究了分散剂聚乙二醇(PEG)、硅含量、干燥方法... 结合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制备出了三种硅含量不同的生物活性玻璃(BAG)湿凝胶,然后分别用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加热干燥方法对湿凝胶进行干燥,得到了球形BAG粉体(58S粉体,68S粉体和77S粉体),研究了分散剂聚乙二醇(PEG)、硅含量、干燥方法对BAG粉体粒径、形貌的影响;然后将68S粉体在模拟体液中进行矿化试验,研究了BAG粉体的矿化性能。结果表明:加入PEG可以有效控制BAG粉体的形状和粒径,使粉体颗粒趋于球形;68S粉体的粒径最小,表面最光滑,球形度最好;真空冷冻干燥可以有效抑制湿凝胶在干燥过程中的团聚;矿化后的BAG粉体表面形成了一层碳酸羟基磷灰石(HCA)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颗粒 生物活性玻璃 分散剂 干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衍生物纳米颗粒水悬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璐 宋高广 +1 位作者 黄成 杨新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5-890,共6页
测定了二加成亚甲基富勒烯[60]二膦酸四乙酯(Bis-methanophosphonate fullerene,BMPF)的纳米水悬液(nano-BMPF)和富勒醇纳米水悬液(nano-Fullerol)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BMPF和nano-Ful-lerol在黑暗条件下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 测定了二加成亚甲基富勒烯[60]二膦酸四乙酯(Bis-methanophosphonate fullerene,BMPF)的纳米水悬液(nano-BMPF)和富勒醇纳米水悬液(nano-Fullerol)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BMPF和nano-Ful-lerol在黑暗条件下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且呈现浓度梯度依赖性,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9.1和4.2μmol/L;nano-Fullero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可能与活性氧无关,nano-BMP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则可能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有关.在黑暗条件下,二者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生长无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富勒烯衍生物纳米颗粒作为抗生素在生物医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衍生物 纳米颗粒水悬液 抑菌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生物活性接骨螺钉固定犬股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保 李吉东 +3 位作者 蒋电明 李玉宝 邬均 李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聚酰胺66(PA66)/玻璃纤维(glass fiber,GF)新型生物活性螺钉固定犬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制备n-HA/PA66/GF生物活性螺钉。取24只成年中华田园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生物螺钉实验... 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聚酰胺66(PA66)/玻璃纤维(glass fiber,GF)新型生物活性螺钉固定犬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制备n-HA/PA66/GF生物活性螺钉。取24只成年中华田园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生物螺钉实验组和金属螺钉对照组。使用电锯将动物股骨外侧髁锯断造股骨髁间骨折,分别使用生物螺钉及金属螺钉固定骨折。术后4、8、12、24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CT片、生物力学及血常规、生化检测,术后24周行肝、肾、脾组织学检测。结果 2种螺钉均能有效固定犬髁间骨折。术后2组动物均活动正常,切口愈合良好。术后12周CT显示2组动物髁间骨折均已骨性愈合。组织学检测发现n-HA/PA66/GF螺钉表面被新生骨覆盖,新生骨不断钙化、成熟,骨-钉界面结合紧密。金属螺钉与骨之间存在较大间隙,螺钉周围骨组织被1层纤维组织包裹。生物力学测试证实2组最大推出载荷在术后4、8、12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24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推出生物螺钉所需的最大载荷比金属螺钉对照组大。生物螺钉实验组术后24周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58.8±14.49)U/L],2组其余外血常规、生化均正常。2组肝、脾、肾HE染色未见异常。结论 n-HA/PA66/GF生物活性螺钉具有良好的内固定性能和体内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螺钉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玻璃纤维 生物活性假体 应力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