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模型的不同气候情景下假俭草中国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4
1
作者 徐京亚 刘恬 +1 位作者 臧国长 郑轶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2,共12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生态位模型分析评价假俭草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制约其当代分布的主要因子,为草坪建植管理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62个假俭草的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 【目的】本研究通过生态位模型分析评价假俭草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制约其当代分布的主要因子,为草坪建植管理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62个假俭草的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该物种当代和未来的适生分布区和面积进行预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影响假俭草适生区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次要因子是平均日较差(bio2)、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和年降水量(bio12);在当代气候条件下,假俭草总适生区面积约为183.55×10^(4) km^(2),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地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假俭草的总适生区面积相较于当代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低、高适生区相较于当代总体而言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空间格局变化得出,假俭草适生区保留率为90.14%~94.21%,另外,假俭草质心均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推测该地区可能是假俭草的多样性分布中心。【结论】本研究得出降水是影响假俭草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今后引种栽培以及草坪建植管理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MaxEnt模型 适生区 生物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气候变化情景下澳洲坚果潜在适宜生境研究
2
作者 李章贵 阮方佑 张学全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191-197,共7页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潜在适宜生境,采用当前和未来2050年RCP45气候变化情景下的19个生物气候因子及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澳洲坚果生境模型构建,并进行适宜生境等级划分及空间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2050年RCP45...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潜在适宜生境,采用当前和未来2050年RCP45气候变化情景下的19个生物气候因子及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澳洲坚果生境模型构建,并进行适宜生境等级划分及空间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2050年RCP45气候变化情景下3个等级的适宜生境大体上仍然保持与当前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即高度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南部,中、低度适宜生境分布在高度适宜生境区以北及以东区域。未来气候变化引起高度和中度适宜生境面积小幅度缩减(5.6%和2.4%),低度适宜生境面积增加22.5%。气候变化同时引起高度适宜生境景观格局破碎化。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澳洲坚果在云南高、中度适宜种植区总面积略有缩减,虽幅度不大,但空间分布上发生位移,且呈现破碎化趋势,产业规划时应考虑产业生命周期内气候变化造成对适宜生境迁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适宜生境 最大熵模型 生物气候因子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志种分布预测的哀牢山植被潜在分布及气候解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兰君 李林霞 欧光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基于哀牢山植被12个标志种的地理分布信息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分析和预测物种在当前气候背景下在中国和哀牢山的潜在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5类植被的MaxEnt模型预测精度达到非常好水平(AUC>0.90)。影响暖温性针叶... 基于哀牢山植被12个标志种的地理分布信息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分析和预测物种在当前气候背景下在中国和哀牢山的潜在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5类植被的MaxEnt模型预测精度达到非常好水平(AUC>0.90)。影响暖温性针叶林的主要因子为年气温变化范围(bio7)和最冷季度平均气温(bio11),影响暖热性针叶林的主导因子为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8)、年平均温度(bio1)、昼夜温差与年温度比值(bio3)和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影响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主导因子为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温度变化方差(bio4)、年气温变化范围(bio7)、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年平均温度(bio1),影响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主导因子为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年气温变化(bio7)、温度变化方差(bio4)、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8)和最冷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9),影响干热河谷稀疏灌木草丛的主导因子为温度变化方差(bio4)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昼夜温差月均值(bio2)、年气温变化范围(bio7)、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8)、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暖温性针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高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和哀牢山中北部地区,暖热性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和哀牢山的西南地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台湾地区等地和哀牢山全域,干热河谷稀疏灌木草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地区等地和哀牢山的中南部及北部地区。MaxEnt模型所模拟的结果,可以准确反映5类植被的适生区分布情况,揭示生物气候因子对其影响,可以为哀牢山植被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标志种 MaxEnt模型 生物气候因子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核DNA含量在全球尺度上的纬度变异式样及其气候适应意义——以菊科植物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解梦 于晶 郭水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53-3461,共9页
核DNA含量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涉及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前人有关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存在着矛盾的报道,而且多数将核DNA含量与纬度、海拔、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线性关系。核DNA含量是否具有环境适应上的意义... 核DNA含量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涉及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前人有关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存在着矛盾的报道,而且多数将核DNA含量与纬度、海拔、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线性关系。核DNA含量是否具有环境适应上的意义,也还存在争议。先前有关核DNA含量与环境因素间关系的矛盾性报道可能与取样过小、地理范围过窄、研究对象遗传背景差异过大有关。如果对一个遗传背景相近的类群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取样,核DNA含量会呈现有规律的纬度梯度变化,可能与大的气候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菊科(Asteraceae)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是一个广泛认可的自然分类群。为揭示全球空间尺度上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以及这种变异是否具有环境适应意义,以菊科为对象开展了核DNA含量与纬度、生物气候因素关系的统计分析。从"植物DNA C-值数据库"检索到822种菊科植物的核DNA含量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沿经度方向上设立10条样带,每条样带横跨15个经度,每条样带又均分成22个样块,每个样块纵跨7.5个纬度;其次,从"世界气候数据网站"下载1950—2000年时间段14个生物气候因子数据,应用Arc GIS 9.3获得每个样块14个生物气候因子的平均值;根据"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站"记录,计算每个样块菊科植物平均的核DNA含量数据。为避免气候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数据分析的影响,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了降维,发现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分别是第一、二主成分上荷载最大的因子,去除与它们相关性在-0.7至+0.7之间的其他气候因子后获得了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和最湿月份雨量三个变量用于进一步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菊科植物在全球10个样带上的核DNA含量与纬度关系密切,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和最湿月份雨量呈现极显著的单峰型的非线性关系,可以用二项式进行拟合。因此,全球空间尺度上植物核DNA含量沿着纬度梯度有规律性的非线性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很强的气候适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核DNA含量 DNA C-值 基因组大小 非线性关系 纬度 生物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新疆草地类常见植物潜在分布格局模拟
5
作者 靳连武 赵金 +5 位作者 邵倩影 纪宝明 李雪锋 李凯辉 隋晓青 公延明 《草地学报》 2025年第9期2973-2991,共19页
探究新疆草原常见植物分布格局及其气候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基于32种植物地理分布数据及19个生物气候因子,结合AUC值验证模型精度。研究表明,在... 探究新疆草原常见植物分布格局及其气候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基于32种植物地理分布数据及19个生物气候因子,结合AUC值验证模型精度。研究表明,在高海拔地区,降水对牧草影响显著,如蒿叶猪毛菜(Oreosalsola abrotanoides)和博洛塔绢蒿(Seriphidium borotalense)的分布主要受年降水量的影响,而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和新疆银穗草(Leucopoa olgae)则更多受年平均温度影响;未来气候情景预测表明,适生区面积整体呈增大趋势。例如,SSP126情景下,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在新疆南部向西北部扩张,扩张率为2.27%,而穗状寒生羊茅(Festuca kryloviana)在塔城、哈密北部以及克州等地有所减少,缩减率为1.69%;SSP245情景下,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向新疆北部地区扩张,扩张率为2.22%。大叶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向塔里木盆地扩增,扩张率为10.98%。MaxEnt模型在两种气候情景下模拟精度值均大于0.85,表现出较高的可信度。本研究为新疆常见植物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牧草 适生区 MaxEnt模型 生物气候因子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狗牙根在中国的适宜性区划研究
6
作者 刘恬 徐京亚 郑轶琦 《草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230-2243,共14页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不仅在园林绿化和畜牧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也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研究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我国狗牙根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并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国内狗牙根分布的潜在影响,以...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不仅在园林绿化和畜牧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也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研究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我国狗牙根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并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国内狗牙根分布的潜在影响,以此为狗牙根的管理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基于584个地理分布点及7个环境变量因子,使用MaxEnt模型预测当前(current,1970–2000s)和未来两个时期(2050s和2070s)气候条件下狗牙根的适生区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的AUC值均大于0.9,说明模型模拟结果可信度高;2)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海拔(Alt)、最干燥月份降水量(bio14)和平均昼夜温差(bio2)是制约狗牙根分布格局的主导环境变量;3)狗牙根当前总适生区面积约为334.83万km^(2),未来,在2050s的SSPs126、SSPs245和SSPs585这3个气候情景下,狗牙根的总适生区面积分别增加了59.56×10^(4)、122.92×10^(4)和126.06×10^(4)km^(2),在2070s,狗牙根的总适生区面积在SSPs126、SSPs245和SSPs585气候情景下分别增加了20.37×10^(4)、107.09×10^(4)和132.88×10^(4)km^(2);4)未来狗牙根适生区保留率为73.36%~74.95%,另外,狗牙根的质心从重庆转移到了四川。本研究对于了解狗牙根的适生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生物气候因子 适生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