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柴油-柴油发动机EGR系统的标定
1
作者 彭美春 王海龙 吴晓伟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0年第4期25-27,共3页
进行生物柴油-柴油发动机EGR系统的标定研究。采用真空度控制EGR阀开度,实现废气再循环量的调节。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进行EGR阀真空度的匹配标定,采用点工况法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基于发动机的经济特性、动力特性和排放特性综合优化建立... 进行生物柴油-柴油发动机EGR系统的标定研究。采用真空度控制EGR阀开度,实现废气再循环量的调节。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进行EGR阀真空度的匹配标定,采用点工况法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基于发动机的经济特性、动力特性和排放特性综合优化建立评价模型,求得最佳EGR阀真空度MAP。结果表明,在同一油门开度下,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最佳EGR阀真空度先升高后降低;同一转速下,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最佳EGR真空度先增大后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柴油发动机 EGR EGR阀真空度 标定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喷射参数对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影响研究
2
作者 周磊 杨昆 +2 位作者 张萍 赵建华 聂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4-801,共8页
在通过超高压燃油喷射装置双电磁阀控制策略实现超高压力和可调喷油规律喷射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过程模型,并基于试验数据对模型展开了准确性验证,而后研究了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排放性能随喷油特性(喷油压力和喷油规律)... 在通过超高压燃油喷射装置双电磁阀控制策略实现超高压力和可调喷油规律喷射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过程模型,并基于试验数据对模型展开了准确性验证,而后研究了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排放性能随喷油特性(喷油压力和喷油规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采用一定的控制策略,调整喷油器和电控增压器中的电磁阀开启和关闭时序后,能够实现超高压力和可变喷油规律喷射;靴形喷油规律下,喷油压力较大有利于缸内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提升燃油雾化效果,降低Soot排放;当喷油规律由矩形变为斜坡形,再转变为靴形时,生物柴油发动机缸压和缸温最高值逐渐降低,缸内油气混合效果更好,燃烧更充分,并且NO_(x)生成量下降42.8%,而Soot生成量仅上升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发动机 喷油压力 喷油规律 燃烧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后处理装置生物柴油发动机颗粒多环芳烃排放 被引量:7
3
作者 楼狄明 高帆 +2 位作者 姚笛 谭丕强 胡志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5,共5页
基于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利用台架试验采样和离线分析,研究了燃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D20使用不同后处理装置(DOC、DPF和CDPF)对柴油机的颗粒多环芳烃(PAHs)排放特性、成分和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D20引起了柴... 基于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利用台架试验采样和离线分析,研究了燃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D20使用不同后处理装置(DOC、DPF和CDPF)对柴油机的颗粒多环芳烃(PAHs)排放特性、成分和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D20引起了柴油机颗粒物中PAHs质量比升高和颗粒物毒性增强;不同后处理装置均降低了柴油机的颗粒PAHs排放和毒性,DOC可降低颗粒PAHs排放约30%,使颗粒物毒性降低约20%;DPF和CDPF可去除排气中大部分颗粒PAHs,使颗粒物毒性降低60%以上,使排气毒性降低85%以上,可有效地实现对生物柴油发动机颗粒PAHs排放和毒性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发动机 后处理装置 柴油氧化催化器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柴油发动机的不同后处理装置颗粒物数量排放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姚笛 楼狄明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2,19,共6页
基于一台燃用生物柴油BD20的发动机开展台架试验,利用EEPS粒径谱仪研究了发动机无后处理装置及使用DOC、DOC+PO(:和DOC+CDPF等后处理装置时排气颗粒物数量和粒径分布等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DOC主要可降低粒径30~50nm的细小颗... 基于一台燃用生物柴油BD20的发动机开展台架试验,利用EEPS粒径谱仪研究了发动机无后处理装置及使用DOC、DOC+PO(:和DOC+CDPF等后处理装置时排气颗粒物数量和粒径分布等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DOC主要可降低粒径30~50nm的细小颗粒物数量,POC在DOC的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细小颗粒物数量,但对粒径较大颗粒物数量的控制作用不强,CDPF可明显降低粒径大于10nm的颗粒物的数量;DOC、DOC+POC和DOC+CDPF均降低了总颗粒物数量排放,对颗粒物数量的转化率分别为5%~35%、15%~35%和80%~99%,其中POC和CDPF所分担的转化率分别为5%~25%和55%~95%,采用CDPF是全面高效降低生物柴油发动机颗粒物数量排放的后处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发动机 后处理 柴油机催化氧化器 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 颗粒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离子液体固载Zr-SBA-15的制备及其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
5
作者 刘宁 王亮 +3 位作者 翟雨婷 尹慧 申丹凤 唐新德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1,共7页
利用硅烷偶联剂将双核离子液体嫁接到Zr-SBA-15载体表面,制得双核离子液体改性Zr-SBA-15有机-无机杂化体(ILs-ZrS)催化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A)、小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XRD)、N_2物理吸附BET、内部组织形貌观察... 利用硅烷偶联剂将双核离子液体嫁接到Zr-SBA-15载体表面,制得双核离子液体改性Zr-SBA-15有机-无机杂化体(ILs-ZrS)催化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A)、小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XRD)、N_2物理吸附BET、内部组织形貌观察(TEM)、表面形貌分析(SEM)等表征方法考察所制备的固体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当离子液体化合物[CTBM]OH与载体Zr-SBA-15加入量之比为2.0 mmol∶1.0 g,所制备的催化剂ILs-ZrS-2显示出相对优异的催化活性。当ILs-ZrS-2添加量为5%、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65℃、醇油物质的量之比为20时,生物柴油收率达94.3%。在其重复使用4次后,催化剂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Zr-SBA-15 介孔材料 酯交换 有机-无机杂化体 碱性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特-75柴油发动机的故障判断及排除
6
作者 刘桂馨 滕海 刘忠权 《农机维修》 2001年第3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德特-75拖拉机 柴油发动机 故障排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信号的柴油发动机缸压恢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帅 曾锐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50-157,共8页
气缸压力作为发动机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发动机燃烧状态的好坏。由于发动机的运行条件复杂,多数条件下为非平稳状态,如何提高发动机在多工况下的缸压识别精度成为了缸压恢复的难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振动信号恢复缸压的新方法,以振动信... 气缸压力作为发动机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发动机燃烧状态的好坏。由于发动机的运行条件复杂,多数条件下为非平稳状态,如何提高发动机在多工况下的缸压识别精度成为了缸压恢复的难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振动信号恢复缸压的新方法,以振动信号的最大熵谱密度作为特征,并采用道格拉斯-普克算法对输入输出向量进行了降维处理,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多隐含层BP神经网络有效恢复了多工况下的柴油发动机缸压曲线。经试验测得:经平均化后的缸压曲线峰值最大恢复误差为0. 05 MPa,位置误差最大为0. 6°CA,满足缸压恢复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发动机缸压 振动信号 最大熵谱 道格拉斯-普克算法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发动机在不同负荷下排放颗粒的特性
8
作者 陈秋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0年第12期51-58,共8页
引言过去发表的有关柴油机排放物的健康效应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应苔的测定,而很少或者不关心发动机操作条件或排放物本身的特性,因此,通常研究的生理学应答同燃料,发动机类型,转速和负荷条件或其它操作参数无关,选择这些参数可以使发动... 引言过去发表的有关柴油机排放物的健康效应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应苔的测定,而很少或者不关心发动机操作条件或排放物本身的特性,因此,通常研究的生理学应答同燃料,发动机类型,转速和负荷条件或其它操作参数无关,选择这些参数可以使发动机的排放物对健康影响减至最小。目前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一个标准过程的四冲程客车柴油发动机,确定它的颗粒排放物特性,附文中测定了艾姆斯微生物中颗粒物的生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条件 热解重量分析 操作条件 柴油发动机 柴油机排放 生物效应 分子量分布 四冲程 附文 萃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改性的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功德 王晓丽 +1 位作者 魏伟 孙予罕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61,共8页
利用"记忆效应"将氟离子插层到镁-铝水滑石的层间,并以此为前驱体焙烧制备出氟改性的镁-铝复合氧化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N2吸附-脱附技术、X射线固体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Hammett指示剂法对其进... 利用"记忆效应"将氟离子插层到镁-铝水滑石的层间,并以此为前驱体焙烧制备出氟改性的镁-铝复合氧化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N2吸附-脱附技术、X射线固体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Hammett指示剂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明显影响样品的结构和碱性。在催化大豆油和甲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中,氟改性镁-铝氧化物比纯镁-铝氧化物表现出了更优的催化性能;而且氟改性镁-铝氧化物的碱强度对其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450℃下焙烧所得样品的催化性能最好。在催化剂用量3.0%、反应温度60℃、n(甲醇)/n(大豆油)为6、反应时间6 h的适宜条件下,大豆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转化率为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碱 -铝复合氧化物 生物柴油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CO_3/γ-Al_2O_3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琳 刘雅敏 +1 位作者 买楠 李文静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96-900,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固体碱K2CO3/γ-Al2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菜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K2CO3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0%、在600℃下焙烧5h...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固体碱K2CO3/γ-Al2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菜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K2CO3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0%、在600℃下焙烧5h的K2CO3/γ-Al2O3催化剂,当催化剂与菜籽油的质量比为0.03,甲醇与菜籽油的摩尔比为12∶1,在60℃下反应1h后,生物柴油的收率高达93.6%。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的活性与其晶相和比表面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碳酸钾/γ-氧化铝催化剂 固体碱 菜籽油 甲醇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生物柴油的减压蒸馏及气-质谱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靳福全 孟丽君 +2 位作者 王晶晶 李霞 刘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3,共5页
分别以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以蓖麻油和甲醇为原料制备了生物柴油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减压蒸馏。用气-质联用仪对蒸馏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蓖麻油制得的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蓖麻酸甲酯,还含有少量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十六... 分别以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以蓖麻油和甲醇为原料制备了生物柴油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减压蒸馏。用气-质联用仪对蒸馏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蓖麻油制得的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蓖麻酸甲酯,还含有少量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十六酸甲酯及十八酸甲酯等成分;当减压蒸馏的液相温度较高、升温速率较慢时,少部分蓖麻酸甲酯将分解为10-十一烯酸甲酯和庚醛;当减压蒸馏的生物柴油样品含硫酸催化剂时,大部分蓖麻酸甲酯将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亚油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生物柴油 减压蒸馏 -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热解的TG-FTIR联用研究及动力学参数计算 被引量:10
12
作者 霍梦佳 牛胜利 +2 位作者 路春美 刘梦琪 李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5-1439,共5页
利用热重(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对生物柴油的热解及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非预置模型法的Vyazovkin算法和Avrami理论计算了生物柴油热解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生物柴油在554~773K区间存在... 利用热重(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对生物柴油的热解及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非预置模型法的Vyazovkin算法和Avrami理论计算了生物柴油热解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生物柴油在554~773K区间存在失重率约为87.59%的失重阶段,伴随的热解气体产物主要包括CO2、H2O、CH4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其中主要气相产物析出规律一致,但浓度存在差异。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生物柴油的热解向高温区移动。同时,生物柴油的热解呈现多段特性,在不同转化率区间,动力学参数变化较大,活化能为100.48~151.14kJ/mol,反应级数为1.21~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热解 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 非预置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强化纳米KF/γ-Al_2O_3催化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庆功 阎杰 +3 位作者 黄冠华 丘泰球 杨日福 范晓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3-889,共7页
在超声波条件下,对纳米KF/γ-Al2O3催化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中影响甲酯含量的诸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XRD、TEM、BET比表面积分析以及Hammett指示剂法等手段对使用前后纳米KF/γ-Al2O3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密度对酯... 在超声波条件下,对纳米KF/γ-Al2O3催化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中影响甲酯含量的诸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XRD、TEM、BET比表面积分析以及Hammett指示剂法等手段对使用前后纳米KF/γ-Al2O3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密度对酯交换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超声功率密度为53.3W/L,醇油物质的量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3%,在45℃时反应35min,酯交换反应甲酯含量最高达98.70%;与机械搅拌相比,酯交换反应时间由2h缩短为35min,催化剂和甲醇用量减少,反应条件更温和;超声作用对催化剂KF/γ-Al2O3的表面负载和结构没有显著影响,但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明显,由60.34m2/g下降到37.26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氟化钾/γ-氧化铝 酯交换 生物柴油 大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秋龙 郑宗明 +2 位作者 刘灿明 刘德华 刘祥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2-56,共5页
对利用不同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批次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精制甘油(纯度>98%)、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A(纯度83%)和B(纯度78%)及C(纯度68%)生成1,3-丙二醇的转化率分别为52.38%、48.08%、45.22... 对利用不同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批次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精制甘油(纯度>98%)、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A(纯度83%)和B(纯度78%)及C(纯度68%)生成1,3-丙二醇的转化率分别为52.38%、48.08%、45.22%、39.95%;精制甘油、粗甘油A和B及C的流加补料发酵合成1,3-丙二醇的转化率分别为51.45%、44.63%、41.27%、35.39%。经济效益粗略评估分析表明,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A和B生产单位1,3-丙二醇较精制甘油成本低,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C却较精制甘油成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硫酸氢钾固体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8
15
作者 石彩静 李志成 +1 位作者 余济伟 任立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58,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KH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将其应用于催化油酸与甲醇制备生物柴油的酯化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KHSO4负载量、甲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催化剂使用次数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KH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将其应用于催化油酸与甲醇制备生物柴油的酯化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KHSO4负载量、甲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催化剂使用次数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酸催化剂KHSO4.SiO2在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焙烧温度为200℃,KHSO4负载量为20%,甲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为12∶1,催化剂用量占油酸质量的10%,反应时间5 h,生物柴油转化率可达95.58%。固体酸催化剂KHSO4.SiO2可重复使用4次,催化活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KHSO4·SiO2 溶胶-凝胶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沟油酶法制生物柴油的GC-MS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英明 吕鹏梅 +2 位作者 陆继东 肖波 肖弥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10期72-74,共3页
地沟油制的生物柴油成分复杂,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甲酯、游离脂肪酸的峰形和相对位置,由此可确定各成分的含量,并准确计算出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和产率。
关键词 地沟油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酯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雷伯杆菌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生产氢气和1,3-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飞 方柏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共4页
以Klebsiella pneumoniae DSM2026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选育得到能耐较高浓度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生产H2和1,3-丙二醇(1,3-PD)的菌株21株,命名为Kp1~Kp21。通过比较,Kp8菌株产量最高,1,3-PD和H2产量分别达到0.36g/50mL... 以Klebsiella pneumoniae DSM2026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选育得到能耐较高浓度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生产H2和1,3-丙二醇(1,3-PD)的菌株21株,命名为Kp1~Kp21。通过比较,Kp8菌株产量最高,1,3-PD和H2产量分别达到0.36g/50mL和0.99mmol/50mL,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3.5倍和4.2倍。对Kp8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培养温度37℃,接种量10%(v/v),废甘油浓度为30g/L。在该条件下H2产量为1.0mmoL/50mL,1,3-PD产量为7.5g/L,甘油转化率为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杆菌 生物柴油 氢气 1 3-丙二醇 紫外诱变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生物柴油混合喷雾过程的多组分蒸发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磊 任晓华 姬忠礼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6-442,共7页
针对多组分混合燃料的喷雾过程研究了相应的液滴蒸发模型,着重于研究混合燃料的组分对其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对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液滴蒸发模拟,依据燃料本身的特点,分别采用连续热力学方法和离散组分法描述其中柴油和生物柴油的组... 针对多组分混合燃料的喷雾过程研究了相应的液滴蒸发模型,着重于研究混合燃料的组分对其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对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液滴蒸发模拟,依据燃料本身的特点,分别采用连续热力学方法和离散组分法描述其中柴油和生物柴油的组成.利用所得模型,对单组分燃料、双组分燃料以及生物柴油的液滴进行了蒸发模拟,通过将液滴蒸发历史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对于这些燃料液滴的蒸发模拟结果与相应试验数据很好地吻合,证实了此混合燃料液滴蒸发模型的正确性.此外,还着重对柴油-生物柴油的混合燃料的液滴进行了蒸发模拟研究,探讨混合燃料成分对其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质柴油组分在蒸发过程中优先蒸发,而相对重质的柴油组分的蒸发则相对滞后,生物柴油在混合燃料中的质量分数则在液滴蒸发过程中不断增加,随着重质组分在柴油中所占比例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生物柴油的质量分数则开始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生物柴油 多组分燃料 蒸发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Fe_2O_3固体酸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卢怡 苏有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
探讨了SO42-/Fe2O3固体酸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将其用于催化合成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醇酸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渍硫酸浓度为0.5mol·L-1、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3h时催化剂活... 探讨了SO42-/Fe2O3固体酸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将其用于催化合成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醇酸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渍硫酸浓度为0.5mol·L-1、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3h时催化剂活性最强;利用自制的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在催化剂用量为3%(以油酸质量计)、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2h、甲醇与油酸摩尔比为2∶1的最佳反应条件下,酯化率为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SO42-/Fe2O3 酯交换 催化合成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磺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立国 张晓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7期89-92,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进而与氯磺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硅-磺酸(SiO2-SO3H)固体酸催化剂,用于大豆油与乙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的处理温度、乙醇与大豆油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原料油油酸含量和反应时间的影响。...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进而与氯磺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硅-磺酸(SiO2-SO3H)固体酸催化剂,用于大豆油与乙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的处理温度、乙醇与大豆油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原料油油酸含量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磺酸(SiO2-SO3H)具有较高的酯交换反应催化活性。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如下:催化剂处理温度为120℃、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5.0%(以大豆油计)、正庚烷的质量分数(以大豆油计)为30.0%、反应时间为6.0 h,此时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7.84%。与固体碱催化剂相比,固体酸催化剂对原料的酸度有更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二氧化硅-磺酸 固体酸 酯交换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